現代企業制度是怎么提出來的?我們今天所講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提法正確嗎?是不是當年陳勝、吳廣的“為人傭工”也符合這個標準?是否可以說計劃經濟年代我們的國家是整體一盤棋的大型現代企業?圍繞著著對現代企業制度的各種思考,6月6日下午3點,烏有之鄉書吧的開放沙龍邀請韓德強和左大培兩位經濟學專家與幾十位聽眾在位于清華西門附近的新地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交流與討論。
活動中左大培先生和韓德強先生分別從現代企業制度(主要是國內現代企業制度)的定位和對現代企業的管理為出發點,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韓德強先生認為,好的企業不僅要有好的企業制度還要有好的企業文化,如果把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想象成一個巨大的企業,那么這個企業的文化無疑是很優秀的,因為領導層與工人是一伙兒的,每個人都把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聯系起來,且更強調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如此推論下去,石油工人王進喜發揚的正是無私奉獻的企業文化精神。美國企業在向日本學習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套很強的企業文化,這恰恰是我們曾經砸掉的“鐵飯碗”制度。90年代以來中國國企在改革過程中,用制度化的理念把原有的企業文化摧毀了。現代企業制度可以用泰勒制約束工人,但卻不能約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正如格林斯潘向美國企業認輸一樣,單靠制度化約束而沒有企業文化,只從原子論分析問題而不從整體論考慮,企業改革無疑是沒有出路的。
1992年我國正開始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路,隨即提出了現代企業制度這個概念,并且要在中國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那么當時我們對它的內容是否鑒定清楚呢?是以誰為參照呢?左大培先生認為我們一開始就存在著盲目性,后來的10年我們對企業進行了改制,但是真的就改制成現代企業了嗎?他認為這恰恰是一種倒退,是遠離現代企業制度。再從現代企業制度本身去講,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病。西方國家的企業制度(以私營企業為主)分為家族式的小企業和股份制的有限公司。后者靠一套復雜的制度增加了企業的效率,更趨向于經營者與所有者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是也存在問題。中國的國有企業通過改制沒有把西方企業的優點學到,反而變成了家族企業,國有資產被低價變賣為私人財產。左老師講按照秦暉先生的觀點,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讓資本家入黨,而是讓共產黨員變成資本家。
在交流過程中,兩位老師還與大家就中國企業在現階段的具體操作問題以及對中國前三十年經濟發展認識的盲區等進行了激烈的辯論。討論使與會者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模式,用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和認識歷史與現實,使大家獲益匪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