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運動與民主政治——社會矛盾的聚集點
劉永佶
民主文化的出現是一場革命,民主文化的實質是人取代神(上帝)和物(資本)成為社會的主體,明確勞動者應成為社會的主體。民主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人生與社會矛盾演進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并隨社會矛盾的演進而發展。民主文化只有體現于社會變革,才是實在的,只有由民主文化導引的社會變革,才是進步的、發展的。在民主文化導引下的社會變革,就是民主運動與民主政治。
自從資產階級主導的民主運動出現,并形成民主政治,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不論是反對封建專制,還是反對資本專制,以及中國的反對官僚專制,民主運動及隨之而來的民主政治,都是社會矛盾的聚集點。
人類是群體的、社會的動物,但每個人又都是個體的。個體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滿著矛盾。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勞動,勞動是人本質的核心,圍繞勞動這個核心,需要、交往、意識三個本質要素內在統一,構成人類社會生活和關系的基礎,其集中表現就是生產主體的勞動者素質技能與社會地位的矛盾。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是社會生產力的根據,也是創造物質財富的主體條件。隨著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其生產力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在滿足人的基本消費需求后,還有所剩余,于是那些以各種理由在交往和社會關系中居主導地位的少數人,就會脫離勞動,以控制交往和社會關系的關鍵環節,來攫取他人勞動的剩余產品,形成其私有財產,并據此而鞏固其對他人的控制。私有財產不僅包括消費品,還包括生產資料和土地等自然資源。私有財產是以所有權和所有制規定,并以國家機器來保證的。保證私有財產的權利和制度的國家機器,是少數統治者的工具,這些人也據國家機器而形成一個階級,由此與勞動者相對立。
階級統治是人本質異化的集中體現,是人性中的動物一般屬性的野蠻成分的社會形式。而對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統治階級的思想代表也就從人社會存在的本質之外,按照統治階級的意識去尋找某種“超人”的力量來規定國家的根據和性質,以此證明其統治的權威。諸神、上帝、天命、財富(資本)是曾被用來作為國家根據的力量,寡頭專制、君主、官主和資主(資本財團的專制),就形成了相對應的國家機器,它們被說成是那些“超人”偉力在人類社會的作用方式,并由自稱代表這些力量的少數人所構成的階級和統治集團來實施對人類的統治。
民主思想和民主文化,是對這些“超人”力量的否定。歐洲,特別是法國那些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以其膽量和學識證明:神、上帝,不過是人的意識所設想和制造出來的某種觀念,并非存在的實體。他們主張以自然物質為世界的本原和主體,人是物質的存在,人性是自然屬性,也是自由、平等的,因此,要廢除君主和專制政治,代之以源于人自然本性的民主政治,他們將財產所有權和自由競爭視為人自然本性的體現,因此,其民主是以財產所有權為根據,或者說是財產私有權和自由競爭的政治形式。雖然如此,這種民主文化及其導引的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也是大的社會進步,這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勢必成為社會矛盾的聚焦點。
那些以上帝的名義在人間實施統治的封建君主、僧侶和領主們,當然不會接受民主觀念。在他們的意識中,土地和財產的所有權來自創世的造物主上帝,上帝將所有權和管理所有權,以及上帝所造的人的統治權,交給了君主和教會,君主和教會又將之分派給封建領主和僧侶。這種意識實則他們利益的體現,成為他們不勞而獲并奴役民眾的根據。對于認為自然界是本原,人是自然物質演化的結果,人性取決于自然性的觀念,君主、僧侶、領主們當然要極力反對,對于以這種觀念為指導的民主運動,也勢必堅決打壓。英國革命是第一個大規模的民主運動,它攪動了沉淀于社會深層的矛盾,并以和平的和暴力的斗爭表現出來。雖然英國革命以妥協的君主立憲制為結果,但君主立憲制依然是民主政治的一種形式,雖說是不徹底的、初級的民主政治,但它畢竟使資本的統治地位確立,而名義上保留下來的“君主”,不過是依附于資產階級這棵寄生藤上的青苔而已。至于美國革命,則應看成英國革命的繼續,北美洲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是革命的起因,而其內容,則是民主運動擺脫封建專制。在英國未能徹底完成的孟德斯鳩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民主政治,在美國革命中得以實現。法國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指導思想,不僅有孟德斯鳩的以私有權為根據的民主,還有以盧梭以自然人的人身權為根據的民主,因而是一場全民性的民主運動。法國革命不僅表現出與封建君主、貴族、僧侶的尖銳矛盾,而且在運動中兩種民主文化所導引的“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之間也發生了激烈沖突。從雅各派專政的徹底民主政治到拿破侖以專制形式所推行的民主改革,都使民主政治成為法國社會矛盾的聚焦點,以至封建勢力的復辟,也是把推翻民主政治作為主要目標。
19世紀以來,民主運動成為世界性社會變革的主流,從西歐到中、東歐,進而亞、非、拉丁美洲、澳洲,民主運動風起云涌。這是改變人性和社會的偉大運動,它使國內和國際矛盾日益尖銳沖突,民主運動的興起、高潮、低落、再高漲,雖遇各種阻力,但其勢不可擋。如果說在歐洲各國,先是由資產階級主導的反封建統治運動,進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本統治的斗爭,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和階級性,那么,在其他大洲,民主運動因其國內外矛盾的復雜,而表現為各種形式,其共同點之一,就是民主運動與殖民地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結合。大體說來,這場連續兩個世紀的民主運動,在前一個世紀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歐洲各國普遍建立了以私有財產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并興起了以人為本位的社會主義民主運動。后一個世紀,是跨歐亞兩洲的俄國革命為起點和榜樣,以社會主義民主運動采取武裝革命的方式,奪取政權,并建立以初級公有制為基礎的民主政治,這在東歐、中國乃至朝鮮、越南、古巴等國得以體現。與此同時,殖民地和附屬國的民族獨立和解放斗爭也廣泛展開,其指導思想總的說來是二元的,既有資本主義的民主文化,也有社會主義民主文化。所涉及的矛盾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宗主國與殖民地和附屬國的矛盾,又有國內各階級勢力之間的矛盾。從短期來看,其運動的民主性質往往會被民族矛盾所掩蓋。但經過一個世紀的連續斗爭,運動的民主性充分顯現,明顯的成果,就是一頂頂王冠紛紛落地,這些國家大都確立了不同形式的民主政治。
人們盡可以對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提出各種各樣的批評,作為人類總體性的變革,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聚合了人類積累了幾千年的矛盾,各種觀念所體現的利益,代表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勢力。在民主運動大潮中,不同的階級、階層、集團、個人,都感到了變革的震蕩,不論是誰,都不可能再按舊有的方式生活下去了。面對變革的震蕩,人們不僅要激動地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未來,而且要動員起一切可能的力量——思維、體力、財產,甚至生命——來保守或爭取自己的利益。舊的統治者拼盡全力阻擋變革,乃至在大變革之后對民主政治進行反撲,實行復辟,但他們不能不承認,民主運動使其統治對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也不能以舊的方式統治下去了。這一點在法國革命后的波旁王朝的復辟中得到充分表現。雖然復辟了的統治者力求以“新”的方式進行統治,但因其本質上是反民主的,所以仍要被持續的民主運動所沖垮。
至于在初級民主運動中走到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由于其所依據的資本在本質上是反民主的,是資主,是財主,而私有財產制度又保證少數人擁有巨額財富和資本,其所有者,即馬克思所說的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雖然在反封建、反君主時也要求“民主”,但他們所說的“民”,只是資本的所有者,而且,按他們的觀點,能夠成為資本所有者的,都是在自由競爭中的強者,是人類的“精英”,也只有他們才能做“主”。至于無資產只能以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勞動者,是被證明了的競爭中的弱者,因此,也就沒有資格成為“民”,不能參與主權和政治。這樣的民主政治實為寡頭專制,就包含著尖銳的、深刻的社會矛盾,勢必引發新的民主運動。
新的民主運動是盧梭發端、馬克思創建的以人為主體和本位的民主文化導引的民主運動,也就是社會主義運動,它以產業工人為主干,聯合其他勞動者進行反對資本統治和君主、官主等專制政治。這場運動從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形成大勢力,成為變革的主要力量。其勢力由三股力量構成,一是蘇聯和中國為代表的以武裝革命奪取政權并建立初級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中的民主力量;二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和平方式反對資本,維護并爭取勞動群眾利益的社會主義勢力;三是在殖民地、附屬國參與或領導民族解放斗爭的社會主義政黨和組織。這三股力量匯集的新民主運動猛烈地沖擊著資本統治和各種反動統治,從而使人類處于總體的大變革之中。然而,正如資本統治內部有其矛盾,民主運動中也有分歧和矛盾。第二國際的分化,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的矛盾,各國共產黨之間的分裂,一國黨內派系斗爭,乃至不同國度和民族的民主力量相互之間的矛盾,重重疊疊,錯綜復雜。這些,都是社會矛盾的體現,并使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的社會矛盾聚焦點更為突出。民主運動內部的分歧和矛盾,特別是那些滋生于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國家機器中以權謀私的反民主、反社會主義的勢力從內部的破壞、干擾,對于民主運動的阻滯作用,更甚于變革對象加給民主運動的阻力。20世紀末民主運動在全世界步入低潮,其根本原因,就是那些反民主、反社會主義的勢力在掌控民主運動組織,尤其是國家政權的部分權力以后,為了謀取自己及后代的私利,干擾、抵制、破壞民主政治,甚至直接采取專制手段,鎮壓民主運動。
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作為社會矛盾的聚焦點,本身也是矛盾的,它是在內外矛盾的斗爭中逐步發展的。人類還存在,人類存在的內容必然表現為社會矛盾,在工業文明條件下,社會矛盾勢必聚焦于勞動者以其人權和人格為根據,并保證其人權和人格的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民主運動和民主政治是近現代史的主旋律,也是21世紀的主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