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論——勞動社會主義
該文是劉永佶著作《勞動社會主義》的引言部分,該書最新再版,定價22元,欲購聯系010——62760856。
人之所以為人,不僅在于有肉身,有生命,更在于有意識,有思想。思想源自對生命活動的思考,思考使人形成對社會總體的意識,形成對矛盾的分析,形成解決矛盾的思想,形成對未來的理念與信仰。這也就是主義。主義是對人生的導引。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從其生命活動之外去尋找理念,并由此形成信仰。圖騰、諸神、上帝、天命、財富,是歷史上人類的信仰對象,也是那時導引人的主義。至今,雖然財富的拜物教還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即資本主義主導世界,但一種與之對立的主義——社會主義也已成為一個思想體系。由此開創了新的信仰對象——勞動。
這是人對人自身生命活動的理念和信仰。它是人對其意識和勞動的異化產物的信仰的總體否定,更是克服以這些信仰為名義的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社會關系的開始。
我之所以信奉社會主義,不在于它比封建主義、集權官僚主義、資本主義高明、深奧,或者好玩,而在于我是勞動者。社會主義是勞動者的主義——利益和意識的集中概括。也就是說,它是我的主義。只要是勞動者,并且不指望或沒有指望在明天早上出門時撿到裝著巨款的皮包,或以暴力和欺騙成為大款或大官,由此徹底擺脫勞動,而是實在地將自己的生命與勞動統一起來的人,也都要、也都會信奉社會主義,因為它是我們的主義。但“社會”這個詞所表達的含義,卻是總體、集體之義,以“社會”命名的主義,其含義容易混淆。因此,我以“勞動社會主義”來命名勞動者的主義。
勞動社會主義作為勞動者利益和意識的概括,是勞動者主體意識的確立,也是其聯合起來爭取并保證社會主體地位的導引。它的根據在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及爭取社會主體地位的斗爭,馬克思第一次以“共產主義”的名義,系統地將之論證,這種論證包括對資本主義及其主導的資本雇傭勞動制度矛盾的揭示,并對勞動者爭取社會主體地位的途徑,應建立的保證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的制度進行了探討。
正是在馬克思學說的導引下,展開了世界性的以勞動者為主體,并爭取勞動者成為社會主體的變革運動。這是20世紀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所在,而民主、人權、自由、社會保障等,又是這種變革運動所取得的實質性成果。但這并不夠,資本統治依然是現代世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仍主宰著人類的命運,支配勞動者為其創造利潤,甚至為了掠奪資源而發動戰爭。而它的主要作用,又在于干擾、阻止和鎮壓勞動社會主義運動。這就是現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勞動社會主義運動雖然處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其內在的變革之力——素質技能不斷提高的勞動者自主聯合的社會勢力——也在增長著。
與此同時,勞動社會主義運動內部還滋生并增長著一股與主義相悖的力,這就是因聯合而從事組織活動的人中,有一部分會利用組織的特殊性,而謀取個人私利,甚至在運動達到制度化時,將其供職的公共權利機構視為謀私的手段,形成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擔憂的“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的危險。當這些人還未能成為新的統治階級時,就會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并會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傳人。
“馬克思主義”因此而蒙受恥辱。勞動社會主義運動因這些人的作為而遭受挫折——他們從內部對運動和制度的干擾破壞,遠大于資本統治在外部的障礙和壓制。這二者又是內外呼應的。
勞動社會主義的主體是現代勞動者,其根據是勞動者的聯合與自由發展。馬克思及其他理論創始和運動的先導者們的作用,只是在概括其同時代勞動者的意識,代表其利益。不能因為對這些突出貢獻者的肯定,就將其神化,更不能將他們的學說或政策視為絕對真理,并加以教條化。
對此,馬克思曾做過聲明,特別是針對他在世時已出現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尖銳而明確地說:“我首先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只能理解為馬克思的學說。它是勞動社會主義——用馬克思的術語是“共產主義”——的創始,而非終結。馬克思之所以不承認“馬克思主義者”這一提法,就是想到后人會教條主義地對待他的學說,甚至打著“馬克思主義者”的旗號,去謀取私利。馬克思本人的價值觀、歷史觀和方法論,也不能容忍“馬克思主義者”的存在。
以個人名義稱謂某一種長期發展的主義,這不僅對勞動社會主義是不應當的,而且其他各長遠性的主義也沒有先例。能與勞動社會主義處在同一層面的“主義”,大體有:中國古代的儒家道統,印度的佛教,歐洲的基督教,阿拉伯國家的伊斯蘭教,以及近代歐美國家的資本主義。這些“主義”,都有其創始人,但并沒有稱“孔丘主義”、“釋迦牟尼主義”,“耶穌主義”,“穆罕默德主義”,特別是資本主義,其創始人是由一群思想家完成的,從來沒有人將其中某一思想家的名字作為資本主義的總稱。
仔細考究起來,只有藏傳佛教,才以達賴、班禪的多少“世”來稱謂,但達賴、班禪已不是人名,更不是創始“主義”的人,而是對其宗教地位的稱謂。其所謂“轉世靈童”的制度,使之得以一世、二世、三世永續。
我們這里不想評論藏傳佛教,但要強調:勞動社會主義并不是藏傳佛教。它要在其原則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歷史條件,而不斷發展。
那種否認勞動社會主義發展的人,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和方法對待勞動社會主義創始人或為之做出過突出貢獻者的觀點和政策,進而按自己的需要,對之任意取舍和解釋。這種情況,在20世紀表現得相當突出。
這樣做的人,除少數屬于在思維方法上有問題的學者外,大多數別有用心。嚴格地說,那些自稱“馬克思主義者”的人,往往并未認真讀過馬克思的著作,但卻愿意以第多少代傳人的面目出現。
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并不明白勞動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而將其本人或小集團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或其他“經典作家”的名號,并不是堅持其理論的精神,而是用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除了這部分人外,還有一些人,并不否認“發展”,甚至強調“發展”。然而,他們的“發展”,卻是與勞動社會主義原則相悖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的言論和行為中,已不再將民主作為聯合勞動者,并解決勞動者聯合中的問題的原則;不是提高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實現其社會主體地位,而是減少或取消勞動者權利。
他們在社會變革之外,在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之外,找到某種“發展”的根據。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民主制和勞動者的民主權,來推行由其私利出發的主張。
勞動社會主義要發展,而且只有發展才有勞動社會主義。但發展是從其本質出發的,是有原則的。勞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人本質的展開,是人性升華的要求與體現,是勞動解放的理論、運動、制度中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核心是實現勞動者的社會主體地位和提高其素質技能,圍繞這個核心進行社會變革,建立公有制和民主制,在促進勞動者自由發展的進程中,提高其生產力,發展文明。
據此,我將勞動社會主義本質規定為:勞動者在爭取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進程中,實現其社會主體地位和自由發展。
原則是本質的展開。勞動社會主義的原則是:以民主促成勞動者的自由聯合。它是貫穿于理論、運動、制度中的基本精神和總體方針,并具體化于路線、政策、策略、法律,乃至組織形式和管理過程。對勞動社會主義本質和原則的論證,在本書第四章。
教條主義的固守或別有用心的“發展”,雖然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違背了勞動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
人們可以利用“社會主義”一詞的不確切,想出各種理由,找到各種根據,設定各種主體——民族的、國家的,甚至物質生產力和“客觀規律”,提出相應的目的和指標。但只要脫離了勞動者這個主體,不去概括他們的利益和意識,而是干擾和壓制他們社會主體地位的實現和自由發展,反對公有制和民主制,破壞勞動者的自由聯合,就不是勞動社會主義。
真正的發展,是以本質的延伸和原則的堅持為前提的。勞動社會主義的發展,是理論、運動、制度的全面發展,是三者的統一。
勞動社會主義的理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源自外在的、先驗的真理,它是對勞動者利益和意識的概括,是對現實社會矛盾的規定和論證,是對運動和制度變革的經驗總結。只有這樣,它才能對運動和制度變革起指導作用。教條主義者的錯誤,在于將前人的理論或以前的經驗看成不可更易的;而那些所謂的“發展”論者,則根本不知不懂前人的理論,本人又不具備理論思維的素養,也正因此,他們的“發展”才肆無忌憚,不去考慮勞動者的權利和利益,以某個外在性標準為目標,其“發展”出來的理論,不可能對提高勞動者社會地位,保證和實現勞動者權利的運動和制度變革起指導作用。它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使運動改變方向。蘇聯的解體,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勞動社會主義的理論要發展,但必須是與運動和制度變革相統一的發展,并要在運動和制度變革中,探尋其思想源泉。
勞動社會主義作為勞動解放和人性升華的進程,是不斷運動的。發展是運動的體現,這里的關鍵,在于運動的主體性,在于勞動者社會地位和素質技能的提高,發展也由此表現和判斷。運動的發展,只能在體現原則的理論指導下進行,那種脫離原則的理論,將運動的主體性改變為“客觀規律”、“國家利益”,或不講究主體的“物質生產力”,以及用各種排斥勞動者主體性的指標作為目標。這樣的“發展”,不是勞動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作為社會變革的運動,勞動社會主義還要充分重視勞動者的聯合程度,即在強調其個人權利基礎上,以其主體意識為紐帶的有機組織。勞動者的聯合程度,是運動勢力的總體表現。
勞動社會主義運動是制度的變革。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針對舊制度的,二是運動制度化后的變革。歷史上已出現的制度變革,都把建立以某一階級占統治地位的制度為目的,進而就是如何鞏固這個制度。勞動社會主義的主體是勞動者,他們不謀求對他人的統治,只謀求自由發展。為此,它在批判、推翻、打破舊制度的運動中,建立起來的新制度,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以人為本位,在基本社會權利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以勞動為根據的經濟、政治權利,由此保證勞動者素質技能的提高和發揮。在這個過程中,舊的統治勢力,以及社會關系中的矛盾,都會形成損害勞動者權利,阻抑其素質技能提高與發揮的力量。為此,制度化后,勞動社會主義運動不僅沒有終結,還有更為細致和艱巨的任務。制度的發展,即其具體內容的階段性變革,也要以勞動者權利的保證和組織的完善為根據,并表現于勞動者社會主體地位的實現程度和素質技能的提高與發揮上。
理論、運動、制度在發展中的統一,是勞動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理論導引運動,運動建立制度;制度建立后還要繼續運動,并將經驗教訓概括為新的理論;理論再導引運動,運動完善制度。人類的“史前時期”在這個過程中結束,人性升華的新階段由此開始。
遙想1968年春,從同學處借到《馬克思的青年時代》,反復讀了兩三遍。這是我剛進入青年期所受到的主要啟示。而我自覺讀的第一篇哲學文章,是毛澤東的《矛盾論》,由此開始了我自學自思的路程。地球繞太陽轉了三十五年,我也已過孔丘所說的“知天命”的時段。所學所思,主要在“社會主義”這個題目上。1998年秋,曾設計了“未知天命所著書四種”,副題為“社會主義新論”。但后來考慮,還是先做“中國經濟矛盾論”這個題目,“社會主義新論”的設想,只出了一本《辨證歷史——從黑格爾馬克思、毛澤東的辯證思想與歷史變革論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②③④⑤均由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2000、2001、2002、2002年出版。。其他三本未寫,“新論”叢書也沒有標上,此書只是一個專著了。
這幾年,著力于中國的研究,從《中國官文化批判》②到《中國經濟矛盾論四書》的前三本:《主義方法主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之基本》③、《民主中國法制經濟——以勞動的權威》④、《民權國有——作為所有者的勞動者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⑤,都不時要求我去想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在寫完《現代勞動價值論》之后,著手寫《四書》的第四本《中國經濟矛盾論——中國政治經濟學大綱》時,強烈地感到應把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搞得更系統、明確。這期間,一些朋友和學生也催促我寫這樣一本書。于是,停下《矛盾》的寫作,完成了此書。
本書的寫作,原以為會比較輕松,將已經形成的觀念系統起來就是了。但做起來并不如此。首先就是書名,對“社會主義”一詞的不確當,我早有考慮,但一直下不了決心改動,這次經過幾天的反復思考,根據已足,以“勞動社會主義”名之。總名一定,其中主要范疇的提法也就清楚了,如“勞動歷史觀”、“主體辯證法”,“資本雇傭勞動社會”,“民主勞動社會”都是首次提出。再如勞動價值論、公有制、民主制,勞動社會主義本質、原則,以及運動、經濟、政治、文化等范疇,在內容上也覺更為確當。總之,本書是我三十幾年對“社會主義”這一題目思考的匯總,也是以后繼續探討的起點。本書雖然尚不完善,但也會給讀者一個系統,以供批評。
劉 永 佶
2003年3月20日
附錄:烏有之鄉書社銷售劉永佶教授著作圖書目錄如下:
聯系電話:010-62760856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勞動社會主義》,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2元
《農民權利論》,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36元
《民主的權威》,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38元
《中國官文化批判》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5元
《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綱要》,河北人民出版社,定價32.50元
《主義•方法•主題》,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8元
《民主中國 法制經濟》,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2.50元
《民權國有——作為所有者的勞動者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5元
《中國經濟矛盾論——中國政治經濟學大綱》,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58元
《經濟文化論》,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2.50元
《勞動歷史觀》,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26元
《主體辯證法》,中國經濟出版社,定價19.80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