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戰略能力與世界和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 張文木
“國家戰略能力” [1]是政府實施國家戰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總是在特定的世界政治下發生的。因為世界沖突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國家戰略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國家政治永恒的議題,而且也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一、世界充滿戰爭風險
戰爭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源的絕對有限性與發展的絕對無限性的矛盾。國際間戰爭沖突的烈度與世界資源稀缺程度為正比。今天人們不會為陽光打仗,因為陽光是充足的;但是水資源現在開始緊張,人們就要為水資源發生戰爭。凡是資源稀缺的地方,戰爭就會發生。你看地圖,凡是資源豐富的地區,那里的國家邊界線就曲曲折折;而在沒有什么資源的沙漠地區,邊界就多是直線。國家邊界拐點,都是國家力量對比的拐點,都是要流血,要刺刀見紅的地方。
新世紀初連年發生的戰爭打破了人們對全球化時代的和平憧憬,對于戰爭的理解,人們必然還要回到列寧“在生產資料私有制還存在的這種經濟基礎上,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2]的論斷中尋找答案。列寧的論斷基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3]而這個規律,現在看來,不僅僅產生于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間的基本矛盾,而且它還產生于資本主義生產與自然環境的總矛盾,即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絕對無限性和支撐這種發展的世界資源的絕對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如果說,前一種矛盾,屬于階級間的斗爭,可以通過資本主義改革適度緩解,那后一種矛盾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帶給人類與自然間的總矛盾。既然人類隨所謂“經濟全球化”普遍進入了市場經濟,那么,發展就成了這種經濟的“硬道理”。但這種“硬道理”卻得不到自然資源的硬支撐。物質是不滅的,能量是守恒的,資本主義可以創造無限的產品和生產力,但沒有支撐這些生產力的資源的同步增長。正如能干的人飯量大的道理一樣,能干的國家“飯量”也大。國家吃飯問題實則是資源供給問題。“糧食”少了戰爭多。小孩都知道在桌上劃一條線以此與“同桌的你”分割有限空間,這種人之初就萌生的地緣政治淺顯道理,現在我們的一些學者卻不明白了,硬說全球化時代主權界限模糊了,硬說這時的國家間斗爭已轉為“反恐合作”。
其實,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體系,本質上還是個“丟手絹”的游戲:大家一片和好,一旦有人倒下,就會是一片“快點快點捉住他”叫喊。蘇聯倒下時,就是這樣;伊拉克倒霉時,也是這樣。這不好,但這就是歷史。現在的問題是,這塊“手絹”自美蘇對決之后的第二輪游戲中正在悄悄地丟在中國人的后面,西方人并沒有將此消息“告訴他”,我們的一些學者不僅沒有提前“告訴他”,反而用所謂“全球化時代主權概念淡化”、“國際邊界模糊”、“世界相互依賴”、“國家將更多地不依賴戰爭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等忽悠中國的國家戰略意識,弱化中國的國家戰略能力,其結果自然就是繼19世紀末中國大清解體、20世紀末蘇聯解體之后,又有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另一場“快點快點捉住他”的亞洲盛宴而準備。
二、國家戰略能力的高低是國家興衰的關鍵
既然傳統的“丟手絹”式的國際體系沒有變,那中國就得考慮在這險惡的環境中怎么生存和發展。為此,學界開始尋究大興衰的原因,且發現了許多悖論:
人們提出經濟落后得挨打,于是人們就強調發展經濟。但現在發現,經濟發展了也要挨打,日本侵華戰爭就是在中國經濟發展較快時發生的。國家與人一樣,富了要得心血管病、血脂高等富貴病,胖得不能動了,就有其他國家收拾你,就要亡國。所以說,要研究國際政治,先看動物世界。
有人說,文明落后要挨打。中國大清是因為它落后被打敗的,這沒得說。但是文明程度高是不是就不挨打呢?顯然不是。大宋之于北方契丹部落,大明之于努爾哈赤的女真部落,古羅馬之于北方蠻族部落,前者文明程度肯定要高于后者,但都為后者打敗。
那軍事力量強是否就不挨打,也不是。正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在法國人眼中固若金湯,而在德國人的眼中卻毫無國防意義一樣,蘇聯的軍工產業可與美國比肩,但卻被西方整垮了。
也有人說不民主要挨打,于是就有人炒西方“民主”,進行所謂“中國和印度的比較”,似乎“民主”無敵,且不說1962年的中印沖突結局,也不說南斯拉夫和蘇聯是在民主“整容”的開始階段就被美國打垮,即使古代“民主”的雅典也最終敗在“專制”的斯巴達腳下。米洛舍維奇現已死在獄中,西方人說他專制,但真推動南斯拉夫完成從共產主義體制向西方“民主”體制轉軌的就是米洛舍維奇。戈爾巴喬夫講“改革新思維”,結果是丟了國家。就連為美國式民主背叛自己共產主義信仰的謝瓦爾德納澤也在被美國顛覆后叫苦不迭。可以肯定,即使將來社會主義國家換上了西方的民主“馬甲”,如果自己沒有戰略意識,結果還是要挨打、還是要“傷自尊”的。2006年2月28日,有著慘痛亡國經歷的戈爾巴喬夫對中國記者說“我給中國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樣不會有好結果!千萬不要讓局勢混亂,穩定是第一位的”;談到蘇共垮臺,他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這里,我想通過我們的慘痛失誤來提醒中國朋友: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4]
有些和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說,世界轉變了,和平了,不要作軍事斗爭的準備。薩達姆曾是軍事強人,后又180大轉彎,搖身一變卻成了現代“宋襄公”,在美國人面前他主動自廢武功,其過程對西方也是高度“透明”,結果也挨了打。薩達姆沒有核武器,那美國為什么要打他呢,布什說,是因為薩達姆腦子里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腦子里有,也得打。相反,不那么“民主”,經濟也不那么發展,但戰略意識極強的古巴、朝鮮卻不可動搖。
也有人說,那是文明的沖突,可歷史上同宗同教的國家沖突還少嗎?19世紀90年代末,美國人入侵菲律賓時,菲律賓人信奉基督教已有上百年歷史了。可美國人登島時還是將菲律賓人殺了個血流成河。
正如一個四肢強壯的人也會因大腦一個小小的問題而瞬間死亡一樣,國家強大與否的關鍵不在硬件方面,而在軟件方面。而其中最關鍵的不在軟件技術而在國家戰略能力。經驗表明:歷史上,凡是打敗的,都是缺乏全民整體政治意識及建立其上的國家戰略能力的國家。明治維新之后,特別是甲午戰爭前后,中日差別不主要在財富和技術,而在戰略意識及與之相應的國家戰略能力。當時日本國家戰略意識都遠高于以“莫談國事”自警的中國人。卡特時期美國經濟和軍事技術力量并不差,可卡特這個人的戰略管理能力極低,所以讓蘇聯勃列日涅夫打得在印度洋亂跑。戈爾巴喬夫上臺,蘇聯的經濟和軍事技術力量并不差,但他與對手講“新思維”,結果被美國里根和布什的現實主義生生將蘇聯整垮。在蘇聯快解體的時候,尼克松到蘇聯看后即表示動手的時候到了。于是蘇聯就被具有較高國家戰略能力的美國打散了,肢解了。這時他們才不管你蘇聯是“民主”還是“不民主”。事后沒有多少戰略意識的戈爾巴喬夫還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灑脫采訪了老布什。
世界上為什么總這么打,康德式的世界和平到底能不能實現?孟子都說了,“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5]。“力”是第一位的。光說仁不說力,那是農夫,農夫不能馴蛇而只能被蛇咬。康德式的和平是存在的,但前提是要有力量均勢。聯合國是民主的,但保證這種民主的是對德、日、意法西斯的鎮壓,是戳在五大常任理事國后面的五顆原子彈。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仁”,是人們渴望的和平,而“力”則是實現和平的手段。力的使用是一種能力,對國家來說,它就是國家戰略能力。
三、“國家戰略能力”是戰略文化、
戰略思維、戰略管理的有機統一
既然這個世界還不是一個大同的世界,而是一個無政府的世界。那就得考慮提升國家戰略能力問題。
那么,“國家戰略能力”是怎樣的構成的呢?
國家戰略能力,不是一般的個人、團體或某些階級的局部能力,而是覆蓋全國的國家能力。我采用李際均先生的劃分,[6]將它分為三個有機要素:(1)戰略文化;(2)戰略思維;(3)戰略管理。
戰略文化是國家公民的整體政治意識即捕捉國家生活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意識。國家公民的戰略文化是國家戰略思維生長的土壤。戰略思維,是知識群體的政治認知能力。如果說,戰略文化是國家戰略的感性認識,那么戰略思維就是由戰略文化抽象出的理性認識。戰略思維有沒有注入國家學術之中,其發展成熟不成熟,都是一個國家戰略知識和經驗儲備優劣的前提。
戰略管理是進入實踐的戰略思維和戰略文化,它更多的是國家領袖階層的事。戰略管理能力源于戰略思維能力。國家最高管理層的戰略能力如何,又取決于其智庫的戰略思維能力的支撐力度。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如拿破侖、俾斯麥、列寧、毛澤東等——的建樹,是由于他們本人就是天才的戰略管理者,也有的——比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由于他擁有一批戰略思維能力極強的參謀班子。
反觀中國清王朝,如果說,全民“莫談國事”是大清朝戰略文化極度衰落的標志,[7]那么,對戰略型人才的逆向淘汰并將這些人比如孫中山等推向革命陣營的現象,則是大清國家戰略管理能力衰落的標志。由此推論:戰略管理逆向淘汰戰略思維,戰略思維逆向淘汰戰略文化,是國家戰略能力整體衰落的標志和大失敗的開始,反之則是國家復興的征兆。比如,盡管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面臨大失敗,但它接納了毛澤東,由此共產黨漸入佳境并獲得巨大成功;盡管美國在50、60年代已被朝戰和越戰拖得精疲力竭,但美國人推出尼克松,這使美國在80年代以后開始復蘇;盡管俄國在葉利欽時期已潰不成軍,但在新世紀之初,俄國戰略管理層接納了普金,俄國便迅速復興。與日本東條英機內閣逆向淘汰了近衛內閣是日本大潰敗的開始一樣,現在美國,自從小布什政府逆向淘汰了鮑威爾等戰略家時起,它就開始面臨其難以避免的衰局。還是毛澤東同志的總結得好,他說: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黨的路線正確就有一切,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路線不正確,有了也可以丟掉。[8]
對一個執政黨來說,毛澤東說的“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黨的執政能力高低的標志,對一個國家來說,則是國家戰略能力,尤其是其中的戰略管理能力的高低的標志。
四、提高國家戰略能力關乎世界和平
國家戰略能力,本質上是科學地運用國力的藝術。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國人的戰略文化氛圍,戰略思維能力,從而戰略管理能力在建立“和諧世界”的目標下正迅速提升;相反,美國和日本的戰略能力都在快速衰落。
東風有了再次壓倒西風的可能。
日本右翼在靖國神社中崇拜東條英機等戰犯,而堅持參拜戰犯的右翼力量在日本內閣迅速崛起;這既表明了日本戰略管理的嚴重下降,同時也表明東亞和平將面臨嚴重危機。日本人不明白,對日本發展而言,東條英機是最大的罪人,這個人不懂得戰略藝術本質在于節制。無限制的目標和無限制的國力透支,把日本明治以來所有的成果給毀壞了。日本人崇拜他,說明日本人的短見和沒有戰略意識。[9]與此同期的美國目前已失去了實施國家戰略的基本能力。小布什政府是由一批“見紅布就沖”的政治人物組成,有戰無略,他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標鋪天蓋地,且遠超出美國資源可承受的底線。這表明美國的戰略管理出現了問題。小布什第二任內閣逆向淘汰鮑威爾等戰略家,說明美國戰略思維的嚴重退化;而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熱鬧得猶如中國人的春節聯歡晚會,其過程重表現而非重實績,其結果選出來的多是政治表演家而非政治家。這說明美國的戰略文化衰落。
小布什政府對于老英國幾百年治理世界的經驗遠不如老布什熟悉。老英國治理世界的經驗告訴海權國家不要深入到內陸作戰,對內陸國家應該靠地區大國制衡。毛澤東說他喜歡右派,[10]右派是現實主義者,左派往往放空炮。現在美國的右派也開始放空炮了。小布什及其同僚就是這樣一批愛放空炮的人。有人說他是新現實主義者,其實他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有點像發動十字軍東征的教皇烏爾班二世,為宗教打仗,要改變伊斯蘭文化。這是極不現實的。[11]尼克松是現實主義,靠均勢,小布什打破了尼克松以來建立的世界均勢,尤其是分部于中東且有利于美國的力量均勢。美國“反恐”目標過大且使其國力日漸透支,這對美國是很危險的。今天的美國人在小布什的領導下幾乎是傾其國力與東方“大風車”較量。其結果可想而知。
“國家戰略能力”是以正為本,以奇為用的概念,其要義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國家的“打仗”能力,而應理解為國家實現和平的能力。東方的和諧思想對當前的世界和平是有益,這次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贈送美國總統《孫子兵法》的意義更是深遠的。[12]孫子說:上兵伐謀,而小布什伐謀不足反而伐兵有余;孫子說,全城為上,小布什則在中東是凡城皆破。日本小泉又是孔武突進,這種政策對世界和平真不是好兆頭。美國是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但世界人民需要的是一個懂得節制武力的美國。
行文至此,看到美國總統簽署延長《愛國者法》,布什還強調,美國目前仍然處于戰爭狀態的消息,[13]令人唏噓。看來,和諧世界的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界和平還有待于全世界,尤其是世界主要國家的國家戰略能力的提高。
(來源: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1] “國家戰略能力”見諸國家文件,可參見《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第二章 國防政策”:“中國的國防政策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中國緊緊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發展與安全的統一,努力提高國家戰略能力,運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謀求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的綜合安全。http://jczs.sina.com.cn/2004-12-27/1144254063.html。
[2]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列寧選集》第2卷,第733 頁。
[3] “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列寧:“論歐洲聯邦”,《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9頁。
[4]“戈爾巴喬夫稱“民主化”是慘痛失誤”,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7790。
[5] “孟子•公孫丑上”,劉俊田等譯注:《四書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頁。
[6] 參見李際均:《軍事戰略思維》,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戰略》,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7] 盧梭也曾有過這樣的思想,他說:“只要有人談到國家大事時說: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們可以料定國家就算完了。”[法]讓·雅克·盧梭著,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21頁。
[8]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頁。
[9] 日本保守勢力代言人的《讀賣新聞》會長渡邊恒雄:“小泉這個人不懂歷史、哲學,不學習,沒文化……因為無知,他才會說出‘參拜靖國神社有什么錯?’這樣傻乎乎的話。”張莉霞:曾為保守勢力搖旗吶喊,痛批首相執意參拜 日媒體老總說小泉沒文化。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4137935.html。
[10]裘克安等譯:《尼克松回憶錄》(The Menoirs of Richard Nixon),中文版,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版,第675頁。
[11] 2006年3月16日,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自就任總統以來的第二份國家安全報告,報告還清晰表明美國自信擁有改變世界的責任,涉及問題包括種族屠殺、人口販賣、艾滋病等。報告概括敘述了美國外交戰略的特點,稱美國的外交戰略的目標是理想主義,但手段卻是現實主義。美國外交戰略的終極目的是消滅所謂的“專制國家”。 來源:“小布什發表第二份國家安全報告 視伊朗為最大威脅”,
http://www.njbg.com.cn/firstpage/news1/sygjxw/200603/t20060317_28498.htm。
[12] 2006年04月20日胡錦濤將送布什《孫子兵法》。據消息人士透露,作為送給布什和其他美國官員的禮物,胡錦濤主席臨行前準備了多種質地的《孫子兵法》。每套《孫子兵法》都有中英文兩種版本,中文版用紫羅蘭色絹絲把文字繡在絲綢上,英文版則把文字印在了絲綢上。“胡錦濤贈布什《孫子兵法》”,http://news.sina.com.cn/c/2006-04-21/08478754225s.shtml。
[13] 人民網華盛頓2006年3月9日電 記者唐勇報道:在《愛國者法》即將于3月10日到期之際,美國總統布什今天在白宮簽署延長《愛國者法》的法案。布什在簽署儀式上表示,《愛國者法》對贏得反恐戰爭和保衛美國人民“至關重要”。布什還強調,美國目前仍然處于戰爭狀態。(來源:“美國總統簽署延長《愛國者法》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186351.html 。)另據人民網報道,2006年3月16日,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自就任總統以來的第二份國家安全報告,概括保護本土安全、改善與別國關系等方面戰略。布什在報告中重申美國“先發制人”的戰略,強調“外交優先”,并將包括伊朗、敘利亞、朝鮮在內的7個國家列為“專制國家”。報告同時將伊朗定位為“美國面臨的最大潛在威脅”。( 來源:“布什發表第二份國家安全報告 視伊朗為最大威脅重申‘先發制人’戰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420855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