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看到一張毛主席在抗大講話的照片,那是1938年的場景,主席叉著腰霸氣十足,我軍統帥藐視一切敵人的深深感染著廣大指戰員。抗大校長林彪元帥站在主席身旁,威風凜凜,后面的兩員大將是抗大教育長羅瑞卿、抗大訓練部長許光達。
毛主席十分重視抗大每一次的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每當舉行這樣的活動時,主席都會過來發表講話。
1938年,毛主席將大部分精力重點都放在了抗大。
1938年3月5日,主席為抗大同學會題詞,首次明確提出了抗大的辦學方針和人才培養目標:“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加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便一定能夠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第55頁)
1938年4月2日毛主席對即將從延安遷到瓦窯堡的抗大第四期第一大隊,作臨行講話中指出:
【抗日軍人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一要開展,就是在政治方面知大局,顧大體,因此在軍事方面要講點戰略問題、兵團以上的問題。二要積極,就是要有政治熱情和政治積極性,有了這種積極性就可以戰勝工作中的困難。三要有朝氣,就是要有蓬蓬勃勃向上發展之氣。】(《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第63—64頁)
到了1939年5月26日毛主席在《抗大三周年紀念》里,進一步清晰概括指出:
【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 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 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職員、教員、學生,都是 根據這三者去進行教育與從事學習的。】
這樣,抗大及抗大學員的定位,就更加清晰了。由此可以看出,抗大之所以越抗越大,抗大的教師、學員之所以那么厲害,最重要的是抗大最重視突出政治,這是毛澤東文化的特點決定的。毛澤東文化第一個維度就是優——異而優。
【抗大為什么全國聞名、全世界聞名,就是因為它比較其他的軍事學校最革命最進步,最能為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而 斗爭,到延安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我想不外這個道理。
抗大的革命和進步,是因為它的職員教員和課程是革命 的,進步的。沒有這兩方面的革命性,進步性,抗大決不能 成為一個被國內外革命人民所稱贊的學校。】
抗大,首先就是雨別的軍事學校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不僅沒有否定它有和別的軍事學校一樣的地方。
例如,從派林彪去擔任抗大(前身叫紅大)的時候,毛主席就提到黃埔軍校,意思就是要把黃埔軍校好的東西學到手,同時還要超過黃埔軍校。
就軍事學校的共性而言,抗大給學員提供了基本的戰略戰術素養訓練,至于水平怎樣,那有待于在實戰中的發揮、提升,但是,在政治素養方面,別說是抗大學員了,就是抗大的老師也要首先過得硬,這不是什么書面考試可以考核出結果的,那完全是全面的行為考察。
并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毛主席親自去上課,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對廣大教師、學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叫什么?
這不就是文化影響嗎?
這不就是形成校園文化的有效方式嗎?
以前對這一點還不是領悟很深,那情有可原。現在如果還是那個樣子,那就有問題了,因為這些年我們都很熟悉企業文化,以及企業文化的形成機理。
抗大文化,延安文化,毛澤東文化,那還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毛主席抓文化建設,最有效,最絕妙的一招,就是突出政治。那里面一整套想法說法做法,有些人至今執迷不悟,但這些年有一個群體里面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下功夫深悟其道。這個群體,就是企業家群體,表現突出的當然是吳仁寶、王宏斌這樣的紅色企業家,還有比較突出的是任正非這樣的人。
這里不得不說一句,企業家指的是創新創業的企業領導者,不是搞投機買賣,更不是那些搞坑蒙拐騙的齷齪之徒——那樣的人根本就不是企業家。
毛主席當年特別注重分析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更重視團結、幫助他們向革命的人民靠攏。毛主席一貫不喜歡兩種做法,一種是不分青紅皂白把民族資產階級劃為革命對象的簡單、粗暴做法,此為“左”;另一種,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看不到民族資產階級的弱點,不注意對他們的思想改造,稀里糊涂地就把他們等同于革命的先進階級,此為右。
講斗爭時容易犯“左”傾錯誤,講聯合時容易犯右傾錯誤,這是規律。
如何在實踐中既不“左”,也不右,那就得老老實實是跟著毛主席學習、實踐,在政治上堅定不移。
至于何為政治?何謂政治方向?那不是幾句話能夠概括的,需要悟道,唯有悟道方能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
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
打仗也好,搞建設也好,做生意也好,都得付出艱辛的勞動,這其中還包括不一定與勞動時間成正比的悟道。悟道,涉及一個人的心境,如果私心雜念太多,那是悟不出什么道道來的。要悟道,就得清心寡欲。說到這里,也許會對毛主席總是提倡大公無私想法說法做法,有所領悟吧!
老人家寓意深遠,是不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