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澤東會見陳望道】
陳望道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我國《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的譯者。可你是否知道,這本共產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件,是陳望道在“柴房”中翻譯出來的?! ?/p>
陳望道(1891-1977),原名參一,筆名陳佛突、陳雪帆、南山、張華、一介、焦風、曉風、龍貢公等。浙江省義烏人。出生于農民家庭,早年就讀于金華中學,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學習文學、哲學、法律等,攻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回國后任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國文教員,后負責《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復旦大學校長,民盟中央副主席等。擔任過煌煌巨著《辭海》總主編,著有《漫談“馬氏文通”》《修辭學發凡》等。
1919年,五四運動剛爆發,陳望道便從日本回國,積極投身于新文化運動,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參與社會主義青年團籌建工作。1920年2月,陳望道名義是回鄉過春節,實際上是受命翻譯《共產黨宣言》。原來,當時李大釗、陳獨秀讀此書英文版后,大加贊嘆,認為應當盡快將此書譯成中文,后經邵力子推薦,陳望道榮當此任。
陳望道的故鄉義烏縣城西分水塘,是一個不大的村莊。它四面壞山,山水相依,地勢險要,景色秀美。村前有一個水塘,水塘兵分兩路,西北一路注入浦江縣,東南一路匯入義烏城,“分水塘”由此而得名。陳望道的故宅,是一間低矮的磚瓦平房,座落于路旁的低洼處,宅旁植有綠樹,貌不驚人,平平常常。陳望道避開來來往往的親友,躲進老宅的柴房里一心譯書。這間屋子,半間堆著柴禾,墻壁積著一層厚重的灰塵,屋角布滿蜘蛛網。陳望道動手打掃整理了一下,又端來兩條長板凳,橫放上一塊鋪板,權充書桌;在泥地上墊幾捆稻草,當作凳子。真是一個因陋就簡的“柴房書屋”?! ?/p>
入夜,他點亮一盞昏黃的油燈,著手翻譯《共產黨宣言》。二月正是隆冬,陣陣寒流,不斷襲入那窗無玻璃的“書屋”,凍得他手腳發麻。陳望道就請母親灌了個“湯婆子”。恩格斯曾說過:“翻譯《共產黨宣言》是異常困難的。”確實如此,陳望道當時既缺乏必要的工具書,又少有參考資料,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陳望道在“柴房書屋”中,煙、茶比往日多費了好幾倍,香煙一支接一支,茶壺里,一天要添加好幾回茶葉。他有個習慣,每抽完一支煙,總要用小壺倒一點茶,洗一下手指頭。為抓緊時間,他一日三餐是老母親給他遞送過來的。有一次,母親見陳望道累瘦了,特意裹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紅糖端進來,反復叮囑趁熱吃,他就一邊吃粽子一邊斟酌文句。隔了一會兒,母親在外面問:“紅糖夠不夠?”他隨口回答:“夠甜的了。”后來,母親收拾碗筷時,竟看到兒子滿嘴都是墨汁,碟中的紅糖卻一點沒動。原來他翻譯入迷,竟是蘸著墨汁吃完了粽子。母子倆不禁相對大笑,這就是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真理的味道”。大約過了兩個月光景,他硬是“費了平常譯書五倍的工夫”,把《共產黨宣言》全文譯了出來。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譯稿在上海問世。這里還有個小小的插曲:由于印刷倉促,封面的書名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紅色封面版),這個差錯在次月出版第二版(藍色封面版)時作了更正?! ?/p>
從此社會主義的春雷響徹神州,至1926年5月,社會主義研究社印行的《共產黨宣言》多至17版,更有難以計數的“盜版”,《共產黨宣言》成為在國內影響最大的共產主義學說經典著作。毛澤東1936年7月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 周恩來曾對陳望道說:“我們都是你教育出來的。”陳毅元帥也說,他是在看了《共產黨宣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
《共產黨宣言》中譯本正式出版,他正式起用“陳望道”這個名字。改名“望道”,是表示他信仰共產主義,熱切地瞻望著中國出現新的革命道路。陳望道也因此被譽為“傳播《共產黨宣言》的千秋巨筆”,名垂青史。而陳望道的故鄉從此也成了地下黨經?;顒拥牡胤?,他的故居也被譽為“革命的房子”。在浙江南湖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早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對中國影響”的展室中,有一個“陳望道柴房書屋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場景模型,與陳望道故居一模一樣,情景幾能亂真,人物栩栩如生。
【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的陳望道故居】
1933年秋,陳望道先生去安徽大學講課,人還沒到安大,反動傳單“翻譯《共產黨宣言》的赤色分子要來安大宣傳啦”已傳遍校園。陳望道到校后問校方:“你們怕不怕?如你們怕,我馬上就離開。”后來雖然留下了,可特務如影相隨,甚至還出現在教室里。遇到這種情景,陳先生就會改用英語講課,特務因聽不懂只能無奈離開。
為了避開特務監視和暗害,1935年夏,當廣西桂林師專向陳望道先生發出邀請時,他慨然應允。是年8月,望道先生帶上小弟陳致道和學生夏征農、祝秀俠、楊潮等一起去了廣西。為了紀念陳望道先生,現今的廣西師大不僅有望道劇社、望道記錄社、望道讀書社和紅豆小館等,還有以陳望道先生名字命名的望道路。
現在上海復旦大學里,保留陳望道先生的舊居。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文刊于《上海灘》雜志,修訂發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