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又看到對北京在五六十年代拆除老城墻和城樓的指責文章。這是針對北京市中軸線申遺的成功而發出來的感嘆。這篇感嘆的文章從中軸線申遺為切入點,再度指責五六十年代北京老城墻、老城樓被拆除的錯誤。這類文章至少在近十多年來,見過的得有幾十篇了。可能還有更多的文章,我沒有看到。對當年拆除城墻與城樓,這個決策過程似乎并沒有多少人披露出來。我肯定也不知道。不過,有的問題可以通過分析來做一個大致的判斷。
梁思成與林徽因都是非常優秀的建筑學家。他們對于古建筑,更是愛惜有加。這方面他們不存在任何問題,我們也無權對他們提出任何批評。對他們要求保護北京的古建筑,包括保護老城墻、老城門樓,獻出一片赤誠之心,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們大家也都能理解。
然而老城墻和老城門樓還是被拆了,這讓人很痛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實在是無奈之舉。
梁林二人的建議是,老北京城保留不動,在老城之外如在新北京一帶(新北京即指復興門以西一直到玉泉路這一大片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北京市區。這樣,老城的風貌就會被完全保留下來了。現在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就不是只有故宮和中軸錢的,而是一個完整的北京城。
然而,北京還是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遺憾。
梁林二人的建議為什么沒有能夠被接受? 這其中的原由,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無從得知。但是從歷史上來進行分析,有一個原因恐怕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新中國建立時,實在是太窮了,什么家底都沒有。要開展新的建設,就極度缺乏資金。要建設都如此吃力,再要保護和修繕更多的古建筑,根本就是幾無任何可能。那時,國內的黃金都讓蔣介石搬到臺灣去了。如果蔣介石還有能力,他會在撤離大陸前,要把大陸所有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重要機構如電廠、水電站,以及相關的水利設施都要全部炸毀。如果這些罪行都能實施得逞,那么新中國的家底就更是慘不忍睹。
因為窮,我們沒有錢在北京老城之外的地方去建造一個新的北京市區。老北京城連內城加外城,面積也不算小。如果要建一個新北京市區,那么所占地面積只會比老北京城更大而不會比老北京城更小。問題就是錢從哪里來?
如果說,我們從國家的建設投資中,從國家政府的日常費用中摳出一些錢來做這件事,能不能做得到? 現在不好說,或許也能做成一個新北京市的雛形,但是如果要繼續投資,難度就更大了。我舉一個例子。1965年,我考上了北京電機學校。這是一所中專半工半讀學校。學校建設的時間應該是從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然而從1959年開始,國家進入經濟困難時期。學校原本的建設規劃還是很可觀的。但由于經濟困難,學校無法完全按照原來的規劃建設完工。而第一批學生入學時,學校只完成了規劃中一半的建筑項目。所以整個校園看起來很奇怪。一個主樓,面向機場路。然后一直向主樓左側延伸。有學生宿舍,有食堂。校園內建筑的分布就像一個殘疾人,只有左上肢和左下肢,完全沒有右上肢和右下肢。一所偌大的校園,只有這幾棟少量的建筑,本來就不太正常。而校園的右側部分完全是一片荒地,雜草叢生。為什么會這樣,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錢再繼續建設下去了。
如果在新的北京市區的建設過程中,會不會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如果也發生了這樣的情況,那我們要怎么辦? 這種上不上下不下的樣子,實在太讓人無法接受了。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國家沒有采納梁林的建議是有一定考慮的。
另外,如果老城不動,去建新城,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個花錢的大問題。那就是對古城墻和古城樓的維護與修繕。這筆錢同樣也不是個小數目。在舊城墻和城門樓拆除之前,我經常路過東直門和西直門。遠遠看到,城門樓上的圓柱早就油漆斑駁,也早就應該維修了。老城如果要修繕,還要維持原狀,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財政來修繕。這筆錢從哪里出,根本就是一個大難題。
更重要的是,那時國家很缺錢,但是有的事是一定要做的,是非做不可的。那就是盡快發展我們的重工業,發展我們的國防工業。為什么? 道理不復雜,為了國家的安全。一個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所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安全問題。沒有重工業,沒有國防工業,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國民黨反動派一直叫囂的反攻大陸,新中國幾乎就像是一個柔弱的嬰兒,沒有強大的抗擊能力。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國家和人民都缺乏安全感。特別是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在工業化與國防工業上存在的短板,讓舉國上下都完全懂得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絕對重要的意義。因此保護新中國的安全就是頭等大事。相比之下,保護古建筑的事當然也很重要,也是大事。但是與國家安全比起來,畢竟只能退到國防工業的身后。
這就如同某地發生了大規模的洪澇災害?,F有的堤壩強度不夠,難以抵擋兇猛的洪水。這就需要分洪泄洪。而一旦分洪泄洪就需要淹沒一些房屋和田地。對房屋與田地的淹沒沒有一個人是愿意這樣做的。但是沒有辦法,為了減少更大的損失,必須要犧牲一小部分利益以保護更大部分的利益。為了國家根本的安全,我們必須要盡快發展工業化,建立國防工業體系。但是國家手里就只有這么一點錢,所以。類似于古建筑之類的保護工作,只好先往后拖一拖了,甚至不得不做出難以割舍的犧牲。
在五十年代,北京老城的城墻和城樓到底拆掉多少,我不是太清楚。因為直到六十年代,北京大部分城墻都還存在。但有一點是知道的。原來位于天安門城樓前面皇城的宮墻和一些城門如中華門等早就被拆掉了。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在1958年前后,國家在北京建設了十大建筑,其中就包括在天安門廣場上建立的人民大會堂和歷史博物館以及革命博物館(現在統稱國家博物館)。這兩棟建筑占地面積都很大,不僅要拆掉那些皇城的城墻和城門,還要拆遷一部分居民。這才有了今天的天安門廣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北京全部城墻和大多數城樓的拆除是在1969年之后。這也是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決定。1969年,中蘇兩國在中蘇邊境發生了武裝沖突。隨后,蘇聯在中蘇邊界和中蒙邊界陳兵百萬,給中國以極大的國防壓力。北京要在全市建設人民防空設施,即防空洞。這類防空設施有各種不同層次和級別。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在北京內外城的護城河的位置上修建地鐵二號線。這并不僅僅只是北京市內交通的設施建設,更重要的,這也是北京最大的防空設施的建設。因為在護城河的位置上建設地鐵,所以向下挖掘土方的工程量就要少得多。為了施工的便利,護城河內側的城墻就都要拆除了。像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城門、宣武門、崇文門,都未能幸免。
正是因為國家安全的需要,老城墻做出了犧牲。雖然說,中蘇兩國最終沒有發生全面的戰爭,但是沒有人在當時敢肯定地說,中蘇之間就一定會打不起來??偸且阑加谖慈弧?/p>
前些年,北京市在原永定門城樓的舊址上,重新又建了一座永定門。有人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贗品,好像就毫無價值。縱觀全國,有多少真正原有的古建筑今天能留下來? 很多古建筑多次遭受火災被燒毀,已經重建過多次。我們也需要指責這些重建的建筑都是贗品嗎?黃鶴樓、滕王閣都是重修的,那么它們今天的存在就毫無意義嗎? 說起來,今天的天安門城樓也是重新建筑起來的。1968年到1969年,在臨近建國二十周年的時候,大批竹蓆或葦蓆的圍擋把天安門城樓圍得嚴嚴實實,沒人知道里面在干什么。從外面什么也看不到里面。幾個月后,也可能更長的一段時間之后,圍擋被拆除,一個嶄新的天安門城樓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我們有必要指責這座新的天安門是個贗品而去批評實施這項工程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嗎?
北京的老城墻不復存在了,這確實讓人非常遺憾。但歷史就是這樣,歷史每前進一步,會得到很多東西,同時也會失去很多東西。這種失去在很多情況下難以避免?;蛟S,在我們今后的歷史中,對于同樣的情況,我們會聰明一些,會想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但畢竟那些已經走過的歷史不可能再回頭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