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書上,兩萬五千里長征被譽為軍事奇跡,當年的長征路線圖在很多地方都鄭重的陳列著。
僅看這張圖很難理解為什么長征能是軍事奇跡,因為這張圖上缺失了地形因素,導致非軍事人員不理解長征和普通行軍的區別,甚至還有部分公知污蔑為潰逃。
首先要科普一個最基礎的軍事常識,那就是軍隊行動是需要后勤的,兵馬未動糧草必須先行。
哪怕是當年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也無法離開后勤進行戰斗,當年蒙古大軍滅宋死磕襄陽城足足38年,最后一仗硬是把襄陽城圍困了6年,耗盡襄陽城里所有物資后逼降了這座城。
為什么不繞開襄陽城?
襄陽是一個典型的門戶城市,周圍都是山,位于兩大平原和漢江的交匯處,是南宋的大門,但其實蒙古大軍可以輕易繞開襄陽城,里面的守軍絕對沒有阻攔的能力。
不過大軍繞開之后,蒙古的后勤部隊是必須要通過襄陽附近的。
襄陽古城很小,離蒙古的后勤運輸線甚至都很遠,縮在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城里死守,外面大片大片的空地任由蒙古軍隊馳騁。
蒙古大軍若在,襄陽守軍不敢離開城池半步。
但蒙古大軍若向前行軍,走了呢?
襄陽守軍打不過蒙古大軍,但劫掠后勤輜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背靠襄陽城可以讓蒙古軍一車糧食都過不去,兵留少了就被襄陽守軍一口吃掉,兵留多了和圍城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蒙古大軍不拔掉襄陽城就無法繼續進軍,因為蒙古軍需要后勤糧草。
到了現代軍隊也是一樣,朝鮮戰爭時期美軍一旦被切斷后勤運輸通道就會驚慌失措的瘋狂撤退。
就算是美軍第一騎兵師這樣的王牌部隊,被切斷后勤后也必須撤退,因為再不撤下場和魚腩部隊是沒有區別的,只有投降一條路。
而蔣介石的部隊更是如此,別管你是黃維兵團還是黃百韜兵團,只要被切斷了后勤圍起來,戰斗力就會急速下滑,下場必定是被全殲。
所以打仗就是打后勤,古往今來離開了后勤的軍隊會迅速潰滅。
了解后勤對于軍隊的重要性后,再給長城路線圖加上地形,你就能一眼看出來長征為何被稱之為軍事奇跡。
上圖是我簡單畫的,但足以展示長征路線的大致方向。
可以明顯看出,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后,直到遵義時的路線都還算正常,但從遵義開始行軍路線就嚴重違反軍事常識,專挑“不可能”的路去走。
爬雪山過草地什么意思,看完這張圖你就知道了,遵義之后的紅軍其行軍路線完全是無視地形的,感覺是飛過去的。
蜀國所在的成都大平原之所以被稱之為天府之國,是因為中間是大平原,周圍一圈山脈保護,外部軍隊不突破山脈就無法威脅到成都平原。
但紅軍的前進路線專挑那些險峻山脈走,護衛成都大平原的天險在紅軍腳下感覺和平原沒區別。
而且紅軍是在無后勤狀態下走完這段路的,后方沒有根據地,也沒人送糧過來,并且走完這段路之后居然還有戰斗力。
能走完這段路所展示出的軍事力量,可以參考古代的滅蜀之戰。
姜維帶著蜀軍精銳和鐘會大軍在劍閣對峙時,鄧艾偷渡陰平,帶著2000精兵抵達江油城下,打的江油守軍迅速投降,然后野戰消滅了諸葛瞻帶著的官二代部隊,隨后劉禪出城投降。
陰平小道幾百公里,路途極其艱險難行,為氐羌民族居住區,蜀魏軍隊都無法在這里獲得補給,但在地形圖上其實就那么一點點長,鄧艾帶著2000人走完這段路,蜀國就完蛋了。
為什么鄧艾帶著2000人成功通過了幾百公里的無后勤區域抵達江油,諾大一個蜀國就完了呢?劉禪和諸葛瞻就不知道抵抗一下嗎?
這里要科普一個誤區,很多人說劉禪被鄧艾兩千疲兵嚇破了膽,不戰而降,這是錯誤的。
劉禪抵抗了,已經盡最大努力抵抗了。
得知鄧艾占領江油后,蜀國震動,劉禪把手頭能拉出來的部隊都拉出來了,不管老弱病殘還是守備民兵都拉出來了,能動的兵全部征發,傾全國之力拼湊出了一只7萬人的部隊交給了諸葛瞻指揮。
諸葛瞻帶著這7萬人出城野戰,然后被鄧艾正面干碎了,全軍覆沒,劉禪才投降的。
這里要再科普一個誤區,鄧艾抵達江油時的兵力是2000,但打諸葛瞻時的兵力是3萬。
公元263年司馬昭伐蜀,出動了18萬大軍,鐘會作為主帥統領12萬部隊,鄧艾和諸葛緒作為兩名副帥各統領3萬部隊,合計18萬。
鄧艾是帶3萬人進陰平小道的,但出來的只有2000人。
《三國志》明確記載:
艾選軍三萬,各帶干糧繩索進發。
然后鄧艾不斷分兵,把糧食不斷匯聚在前鋒手里,留下的兵等后方的糧草,《三國志》明確記載:
約行百余里,選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選三千兵下寨。…… 艾曰:“吾軍行了七百余里,選退二萬八千,只有二千到此。今幸過此便是江油矣,雖死何慮哉?”
鄧艾領的3萬兵本來就是野戰軍團,是魏國的精銳部隊,然后鄧艾優中選優,留下了最精銳的2000人抵達了江油城。
而江油城里守備極度空虛,根據《三國志》記載,守將馬邈領三千地方守備軍鎮守江油,面對鄧艾2000精銳的從天而降,選擇了主動出擊,以防鄧艾搶掠地方百姓糧草后恢復元氣,結果被鄧艾于野戰中直接擊敗,然后馬邈率一千多殘兵退守江油城。
隨后鄧艾軍隊源源不斷匯集,利用城外百姓存糧充當軍糧,當圍困江油城的部隊達到了上萬之后,在強攻時馬邈選擇了投降,沒有撐到成都援軍抵達。
得了江油城的糧草人口后,鄧艾收攏陰平小道里的所有部隊,匯聚3萬部隊后,開始向成都進攻。
此時劉禪傾盡全力拼湊出了7萬部隊,由諸葛瞻領著抵達了綿竹。
鄧艾帶的是3萬野戰精銳,諸葛瞻帶的部隊雖有7萬,但蜀國精銳都被姜維帶到了劍閣,諸葛瞻帶著的是老弱病殘和地方守備部隊,這些軍隊守城還能勉強抵抗鄧艾,出城野戰簡直是找死。
結果諸葛瞻帶著全軍出城和鄧艾野戰,然后被直接正面干碎,全軍覆沒,很多人不理解諸葛瞻為什么要出城野戰,留在綿竹死守多好。
正是因為蜀國精銳都在劍閣,所以諸葛瞻必須帶著老弱病殘和鄧艾野戰。
看地形圖就知道了,鄧艾占了江油之后,蜀國就沒辦法再給劍閣的姜維軍團供應糧草了,而魏國的糧草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陰平小道給鄧艾送過去。
鄧艾只需要死守江油,劍閣的蜀國精銳就只有投降一條路。
等劍閣的蜀國精銳投降了,又失去了所有的天險屏障,蜀國必然滅亡。
所以諸葛瞻的任務不是守住綿竹,綿竹守的再好也是死路一條,諸葛瞻的任務是迅速奪回江油,給劍閣守軍把糧草送過去。
諸葛瞻最擔心的就是鄧艾死守江油城,那蜀國就真的只能等死了,但鄧艾卻貪功,想搶在鐘會收降劍閣守軍之前滅蜀,選擇了冒險向綿竹進軍,打算和諸葛瞻野戰。
此舉正合諸葛瞻心意。
如果諸葛瞻7萬大軍死守綿竹,那鄧艾也不會送死去攻城,但鄧艾死守江油,諸葛瞻無論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條,時間不在諸葛瞻這邊,熬到一定時候諸葛瞻必須強攻江油。
既然鄧艾有貪功滅蜀的意思,那諸葛瞻就帶全軍出城,給鄧艾一個機會,誘使鄧艾也出城。
鄧艾手里是3萬野戰精銳,諸葛瞻手里是7萬老弱病殘,鄧艾是沙場老將,諸葛瞻從來沒有打過仗,手下的官二代也都沒有打過仗,屬于硬上戰場。
所以鄧艾完全有可能在野戰中以極小代價全殲諸葛瞻,只要成功了那就是滅蜀的不世之功。
這么做對魏國來說毫無意義,因為只需守住江油城蜀國就必滅,沒必要冒險出擊,但對于鄧艾個人而言冒這個險是有意義的。
而對諸葛瞻而言,把鄧艾引出江油城野戰是自己唯一的翻盤機會了,不這么做必死無疑,這么做了還有一線生機。
于是綿竹戰役爆發,鄧艾和諸葛瞻雙方合計十萬大軍在郊外野戰,諸葛瞻領軍挫敗鄧艾兒子帶領的前鋒軍后,被鄧艾率領的主力部隊正面擊敗,全軍覆沒。
這一戰,蜀國最后的7萬機動部隊滅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殉國,張飛之孫張遵殉國,諸葛尚、李球、黃崇等蜀國頂級官二代殉國。
而姜維帶領的蜀國精銳軍團,被魏軍前后夾擊,死死的圍在劍閣,糧草斷絕,全軍覆沒不過是時間問題,魏軍只需靜坐就可以看著姜維軍團活活餓死。
成都城已經什么都沒了,從老弱病殘到頂級官二代的所有力量都已經抽調一空并被全殲了,姜維軍團也死定了,劉禪除了出城投降,還能怎么辦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鄧艾帶著2000人在無后勤狀態下強行通過了幾百公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出現在了江油城下,導致蜀國速敗。
而紅軍的長征路是怎么走的?
鄧艾以3萬人做后盾才勉強供2000人走完了幾百公里的陰平小道,那段路在地形圖上看確實是很險峻,但和長征路一比就。。。
紅軍的路線圖簡直就是在天上走,專走崇山峻嶺和大雪山,一點后勤部隊都沒有,這段路硬走了幾千公里,通過后居然還能維持戰斗力。
只是簡單看一下地形圖,你就知道紅軍走完這段路的難度,十倍百倍與鄧艾偷渡陰平的難度。
拱衛蜀國的天險,當年的魏軍寸步難行,后來的國民黨軍也不敢過,但對紅軍而言就和平地沒有區別。
而紅軍不止是紅一軍團有這種能力,所有的紅軍都有這種能力。
長征路共有四條,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以及紅二十五軍各走了一條,每一條路線圖都是在無視地形,且都是在無后勤狀態下強行通過。
對普通軍隊來說絕不可能的長征路,對紅軍而言好像每支軍隊都能走,并不是紅軍里的超級精銳才能走下來長征路,而是普通紅軍就具備這種能力,走長征路的四支紅軍都成功了。
如果鄧艾偷渡陰平能稱之為軍事奇跡,能流傳千古,軍事上靠這個就能滅亡一國。
那紅軍的長征路當然可以稱之為軍事奇跡,當然可以流傳千古。
而擁有這種無視地形的超能力后,紅軍能做的可不止是滅亡一國,而是震動世界。
國民黨軍被解放軍的這種超能力打的苦不堪言,美國率領的聯合國軍在朝鮮被志愿軍的這種超能力給天天切斷后勤通道。
在朝鮮戰場上,你可以認為鄧艾偷渡陰平這種級別的軍事奇跡,志愿軍每次戰役都要發動好幾次,朝鮮北部所有的所謂“天險”,對志愿軍來說都等于平地。
哪怕是聯合國軍的一個師,都能享受到后勤通道莫名其妙就被一支突然出現的軍隊給切斷的待遇。
朝鮮只有中部那一小塊是平原,其他地方全是山嶺,和劍閣江油附近的地形很像,但通行難度遠遠低于長征路。
能走完長征路的部隊,在朝鮮完全可以無視地形任意移動,但美軍只能沿著山嶺之間的固定通道前進或者后退,所以處處被動。
從古至今所有的軍隊都必須死磕敵方城池,都必須對自己后勤路線嚴加保護,脫離后勤行軍幾百公里就能稱之為神兵天降。
唯有紅軍除外。
當年的長征路能走完全程不散架還具備戰斗力的,只有紅軍,正常軍隊想都不敢想。
所以長征被稱之為軍事奇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