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炮擊金門是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指揮的一場極其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發生于1958年——無論是準備階段、全面開展階段,還是收尾階段,毛主席都進行了親自指揮。這時已經退居二線、主要精力抓軍事和國際戰略的毛主席并沒有管理具體的經濟建設工作,而一線經濟工作是其他領導人負責的。
指揮炮擊金門,充分顯示了毛主席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團結多數,孤立少數;集中優勢,各個擊破”的策略,“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方法,毛主席在指揮這場戰爭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炮擊金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筆者形容為“一箭五雕”。
第一,震懾了叫囂反攻大陸的蔣介石。
第二,震懾了對我國蠢蠢欲動的美帝國主義。
第三,從東線鉗制美帝,緩解中東人民壓力,支持了世界反帝斗爭。
第四,利用美蔣矛盾,分化美蔣,有利于二者內部糾紛加劇。
第五,對蘇修親美態度表示了反對,打亂蘇修引誘整個社會主義陣營親美的部署。
今天,重溫主席指揮炮擊金門的歷史,感受毛主席的偉大和不易。
一、炮擊金門的背景——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一直相互勾結、蠢蠢欲動,新中國面臨極大的外部威脅正如陶魯茄所說:“新中國那時很窮啊,拿什么和強敵抗爭?現在不少人說當年農業合作化搞早了搞快了,那是忽略了這一段大背景。毛主席、黨中央原計劃新中國成立15年后再過渡到社會主義。不行啊,國際環境不給你15年和平發展時間。別人掐著你、壓著你、不承認你,你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別國飛機就飛到你家門口、家里面狂轟濫炸,別國軍隊就進駐你的領土臺灣,不讓你統一全國,處處封鎖你包圍你,還把我一萬多志愿軍戰俘強迫送到臺灣,掀起了一個反華反共浪潮。”
1954年,蔣介石集團和美帝國主義簽訂了美臺《共同防御條約》;1955年3月3日,美國加強在臺灣的軍事“援助”力度;1957年5月,美國在臺灣部署了可以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蔣介石更是叫囂著反攻大陸。如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傳》所講:“美國在拖延會談的同時,正逐步擴大對臺灣的卷入程度。一九五五年三月三日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生效以后,美國加強在臺灣的軍事指揮系統,派出美軍協防方臺灣司令,美軍駐臺軍事顧問團擴大到兩千六百人,美空軍第十三特種航空隊進駐臺灣。一九五七年五月,美軍公開宣布在臺灣彎部署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斗牛士導彈和電導導彈,增強了國民黨當局的防衛和進攻能力。蔣介石叫嚷反攻大陸的氣焰更加囂張。”
有白癡污蔑毛主席1956年不徹底盤否定蘇共二十大報告是“右傾機會主義”、詆毀毛主席1956年9月22日和意大利共產黨代表團說的話犯“右傾錯誤”、侮辱毛主席1957年和蘇聯團結態度以及同意莫斯科宣言是“右傾”,實際上是這種白癡毫無歷史背景常識。主席講的這些當時愿意和蘇聯保持一定一致的言論,完全為的是新中國的生存,為的是對抗氣焰囂張的美帝和蔣介石!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就要滅亡我們了!
我們面臨這樣極端危險的國際環境,當時赫魯曉夫蘇聯對我們還持有援助和支持態度,我們難道當時非要自斷臂膀嗎?毛主席那樣說是對的!赫魯曉夫還幫助我們反帝的時候,我們就聯合他;赫魯曉夫背信棄義的時候,我們才大打中蘇論戰。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傳》記載,炮擊金門的時候,希望親美的蘇聯也不得不表態支持我們,“蘇聯也出面表態了。九月七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致信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呼吁美國政府要慎重行事,否則會帶來不可收拾的后果。并且強調:中國有著忠實的朋友,這些朋友在中國遭到侵略時會隨時援助它。”你拿理論當“原則”,因為“理論”問題主動的把人家打到美帝那一邊,對你有啥好處?詆毀毛主席“右傾”的家伙真的太不懂啥叫政治了!
對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來說,唯一的原則是我們中國無產階級為核心的人民利益的捍衛。毛主席和蒙哥馬利講:“我的意見是這樣的,一個領袖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代言人。”“這就是原則,他應該代表人民的愿望。”1956年不跟赫魯曉夫集團徹底決裂不是犯“原則錯誤”,而是實事求是;1959年和赫魯曉夫集團決裂也不是因為“理論”問題,而是因為他們侵犯了我國主權,侵犯了我國無產階級為核心的廣大人民的利益!當時的蘇和美的不同在于,美國更重視實質經濟命脈的控制,蘇聯無法在經濟上控制我們,但是一些“理論”宣傳上希望別的插紅旗的國家可以和他們保持一定的一致,不然他們就會減少援助、表示懷疑。所以在他們還沒有背信棄義的情況下,在理論上當時和他們保持一定的內容一致性,有利于當時中國在極端緊張的國際環境下接受更多的援助、緩解壓力,這何樂而不為?
還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美帝國主義對中東進行了侵略。而且,1958年,蔣介石依舊叫囂反攻大陸。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傳》記載:“正在這時,七月十五日發生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的事件。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伊拉克爆發革命,第二天美國就以此為借口對黎巴嫩進行武裝干涉,同時宣布在遠東的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美國的行徑成為眾矢之的,在世界輿論中激起一片反對聲中東事件雖然引起臺灣海峽局勢進一步緊張,但是這一事件畢竟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對臺灣海峽的反應能力。而蔣介石卻想趁火打劫,伺機擴大事態,在七月十七日宣布國民黨軍處于特別戒備狀態。同時加緊軍事演習和空中偵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中東戰爭對美帝注意力的分散也是毛主席指揮我軍炮擊金門的重要機遇。
綜上所述,美帝和蔣介石的步步緊逼、國際環境的極端緊張、蘇修還沒有徹底背信棄義,就是炮擊金門的國際背景。為了打擊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囂張氣焰、試探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態度以分化敵人、支援中東人民反帝斗爭、捍衛我國安全,毛主席果斷決定炮擊金門。
所以,毛主席在1958年7月18日講:“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爭,不能僅限于道義上的,還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門、馬祖,懲罰國民黨軍,是中國的內政,敵人找不到借口,但對美帝國主義有牽制作用……以地面炮兵實施主要打擊,準備打兩三個月;以兩個空軍師于炮擊的同時或者稍后,轉場南下,分別進駐汕頭、連城。”
打金門,只打蔣匪軍,美帝就找不到我們打了他們的理由,但是又因為他們支持蔣匪軍而不得不分散精力。借這個機會,好好打擊一下美帝的囂張氣焰!
二、炮擊金門的全面展開?
毛主席堅持反對冒險主義,不打無準備無把握的仗。1958年7月27日,毛主席在《必須堅持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向彭德懷、黃克誠強調:“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政治掛帥,反復推敲,極為有益。一鼓作氣,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時難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這是毛主席一以貫之的謹慎用兵。
關于打金門的分寸方面,毛主席在1958年8月18日給彭德懷的電報講:“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因此不要在廣東深圳方面進行演習了,不要去驚動英國人。”直接對蔣,震懾蔣的囂張氣焰;間接對美,只打蔣匪軍,讓他們找不到我們向他們“宣戰”的理由,掌握分寸和主動。同時,堅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毛主席堅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臺海,所以告訴彭德懷不要在廣東地區演習。
據葉飛回憶:“主席聽我匯報時,精力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別的沒有說,突然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們用這么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啊?那個時候,國民黨軍中的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營一級。我說:那是打得到的。聽我這樣一說,主席又考慮了十多分鐘沒有說話。后來又問: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 我說:避免不了。主席聽后,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給我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第二天繼續開會。這個時候,主席下決心了,說:那好,照計劃打。并要我在北戴河指揮。”可見,堅持間接對美同時,為了沉重打擊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主席也批準打美帝駐扎在臺灣的軍事顧問。
8月20日下午,主席在北戴河召集周總理、鄧小平、林彪、黃克誠、葉飛、蕭勁光、陳錫聯等人開會,部署炮擊金門。這次,毛主席又決定,暫時不打馬祖,集中兵力打金門。
8月23日下午開始,我軍炮擊金門,經過兩次打擊,我軍對金門實行了嚴密封鎖,極大震懾了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據吳冷西回憶,毛主席當時說:“臺灣太遠打不到,我就打金、馬。這肯定會引起國際震動,不僅美國人震動,亞洲人震動,歐洲人也震動。”毛主席的這一戰略目標無疑達到了。
打這一仗,毛主席也是在試探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底牌——他們到底要不要金門?他們的底線是哪里?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的地線有什么區別?據吳冷西回憶:“八月二十五日,毛澤東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上說:從這兒天的反應看,美國人很怕我們不僅要登陸金門、馬祖,而且準備解放臺灣。其實,我們向金門打了幾萬發炮彈,是火力偵察。我們不說一定登陸金門,也不說不登陸。我們相機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為登陸金門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系重大。問題不在于那里有九萬五千蔣軍,這個好辦,而在于美國政府的態度。美國同國民黨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防御范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在內,沒有明確規定。美國人是否把這兩個包袱也背上,還得觀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偵察蔣軍的防御,而是偵察美國人的決心,考驗美國人的決心。他還說:我們宣傳上目前暫不直接聯系金門打炮。現在要養精蓄銳,引而不發。” 毛主席深知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不是鐵板一塊,這一打,就能試探出來他們具體的矛盾所在了。
9月3日,毛主席致黃克誠,對《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對臺灣和沿海蔣占島嶼軍事斗爭的指示》批示:“指示及附件,寫得很好。請即交彭德懷同志看過再經軍委會議通過,然后發出。在軍委會議上,請你詳細解釋理由。”這一指示堅持對臺斗爭做長期、持久打算。
這一指示對炮擊金門在內的臺海斗爭做了這些規定——第一,繼續封鎖金門,但是不登陸作戰,看蔣匪軍和美帝的反應;第二,為觀察敵情、試探敵人,炮擊要掌握節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第三,蔣匪軍不用飛機轟炸大陸,我就不用飛機轟炸金馬,但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用飛機轟炸金馬的時候也注意不用飛機轟炸臺灣;第四,我軍不主動打美軍,但是美軍敢入侵我領空領海的話就要堅決打擊。有理有利有節,盡在其中!
關于炮擊金門的策略和分寸,主席一致嚴格掌握。據葉飛回憶:“金門向臺灣告急,蔣介石便請求美國軍艦護航。這樣,事情就攪復雜了。怎么樣對付美國人護航呢?美國的軍艦左右配置,國民黨軍的艦只夾在中間,而且間隔只有二海里。毛主席下令,'只準打蔣艦,不準打美艦。’要我們避開美艦護航,等蔣艦到港口后才能開炮,還要我們每半小時向北京報告一次……這個時候,蔣艦已進至港口卸貨,再不打不行了。我馬上請示北京,才下令開炮。我們一頓密集的炮擊一下子擊沉了一艘蔣艦。我們的炮聲一響,美艦不但沒有還擊,反而掉轉頭就跑,大出洋相!美艦一跑,蔣艦孤孤單單的,完全暴露在我炮火之下,向臺灣告急。臺灣方面問:朋友呢?蔣艦說:什么朋友不朋友,早就逃跑了。他們互相指責,罵美國人混蛋。”可見,這一打試出了美帝的底牌——他們壓根不敢管金門,只想保臺灣;而蔣匪軍極其希望保金門,作為他們“反攻大陸”跳板。
毛主席這招棋著實高明。真的看到了這樣好的戰果,葉飛也是對主席心服口服。后來,葉飛極其動情的回憶說:“事后我才明白,毛主席這個動作很高明。主席的意圖是要摸美國人的底。美國人表面上氣勢洶洶,究竟敢不敢和我們打?原來美國是只紙老虎,一打起來就跑了。金門炮戰,是我們與美國互相摸底的一出戲,一出很緊張很有意思的戲。”
這時,美帝國主義又開始擺起了架子,要給我們施加壓力。9月初的時候,美帝集結了430多架飛機,60多艘艦到了臺海。9月4日,我國宣布領海寬度為十二海里,和美帝針鋒相對。9月5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五次會議講:“美國現在在我們這里來了個'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門、馬祖,還有些什么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一切包過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們的絞索,美國的頸吊在我們中國的鐵的絞索上面。臺灣也是個絞索,不過要隔得遠一點。它要把金門這一套包括進去,那它的頭更接近我們。我們哪一天踢它一腳,它走不掉,因為它被一根索子絞住了。”可見,主席用辯證法分析的很清楚——美帝這樣到處布置兵力,反而把他們自己給套了進去,有利于我們消耗和牽制他們,不斷地消磨他們的斗志和實力。主席堅持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仗,他強調:“我們并不要登那個什么金門、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相當堅固。就是嚇它一下。但是,金門、馬祖并不是一定不打,一有機會,我們就機鉆上去,相機而行。”可見我們當時炮擊金門主要是嚇唬蔣賊和美帝。
9月6日,最高國務會議繼續進行,周總理根據杜勒斯講話分析了美帝的底牌,說明了美帝現在色厲內荏,根本不想要金門,杜勒斯講話前面硬后面軟,還真誠希望我們不打金門,表現了美帝極其心虛。毛主席也做了重要發言,他一針見血指出:“至少美國是被動的。它倉促調兵,有一艘航空母艦是從非律賓調來的,還沒有到,有些是從夏威夷調來的,有些是從日本調來的。它真誠地希望我們不去登金門。它那個東西是個索子,被套住了,使它難辦。臺灣是一根大索子把它套住,金門、馬祖也是一根索子。”美帝一來的話,他們自己反而被動了,被我們牽制了。打金門也為的是直接震懾蔣介石,毛主席說的很清楚:“金門距大陸只有三公里。金門島把廈門變成一個死港,馬祖島就把我們福州的閩江海口塞住了。這個東西得整它一下。我們整金門,是整家法,這是我們國內的事。”我們震懾蔣介石,已經掌握了主動權。毛主席講:“美國說他們已經決定了,要從金門、馬祖撤退,但是蔣介石又不撤。你不撤我就打……這對蔣介石也是一個難事,他怕一撤,最響人心士氣,又喪失了這兩塊土地,他的土地也就不大了。說美國人也勸過他撤,不曉得是真的是假的。你現在不撤,們反正老是打,可以隔幾個星期或者隔幾天打那么一次,或者隔個把兩個月打一次,一打就是幾萬發炮彈,或者每天打點零炮,打個什么一百發、兩百發炮彈。”
毛主席也警惕著美帝的陰謀,他強調:“美國要拿金門、馬祖交換臺灣,我們是原則上不能交換臺灣。你把金門、馬祖交我們,臺灣就成為獨立國,這個東西總不可以吧!”同時,毛主席對戰局保持著實事求是的樂觀:“現在好處就是我們這一打,打出美國想談了,它敞開了這張門了。看樣子它現在不談,也是不得下地。它每天緊張,不曉得我們要怎么樣干。”可見美帝確實被我軍成功震懾了。既然真打,那就要打好。
毛主席在9月13日致電周總理和黃克誠:“除照你們命令規定路線執行以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小時,特別是黑夜,特別是對料羅灣三海里以內,打零炮(每天二三百發),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似有大利,至少有中利小利。你們意見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打零炮。特別黑夜對料羅灣打,白天精確地校準炮位,黑夜如法炮制,似較有利。請征詢前線研究,看可行否?”夜戰正有利于我軍發揮優勢。
三、收尾階段——擴大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的矛盾,鞏固炮擊金門的成果
美帝不想要金門,想以金門為代價換臺灣和大陸徹底失去聯系,從而實現臺灣獨立。蔣介石則想死守金門,蓄謀反攻大陸,并反對臺灣徹底獨立、想維系其半獨立的地位。但是,蔣介石總是還想在他往金門活動的時候美帝也跟著去,所以我們只要看見美帝艦隊和蔣匪軍艦隊一起來金門,就使勁沖蔣匪軍打炮,從而擴大美蔣分歧、激化美蔣矛盾。正是看準看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矛盾,毛主席講:“金門打炮,這是真打,但是基本上還是文打。我們沒有跟任何外國人開戰。美國人要我們停火,每天都要我們停火。我們沒有跟你美國人打仗嘛!為什么停火?我們中國就沒有跟你美國人開戰,就沒有打槍,我們只是跟我們的蔣委員長蔣總統打。我們這個國家有一個‘總統’叫蔣介石,也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跟他這個仗可打得久了,打了三十一年,一九二七年打起。還要打多少年,我也不知道,可能還要打七十年吧,合起來就是百年戰爭。”
1958年10月5日,為了觀察美蔣方面的情況變化,毛主席致電彭德懷、黃克誠:“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空軍必須防衛,但不出海。還有一事:兩天中,不要發表公開聲明,因為情況如何,尚待看清。以上請即令行。或者即以此信轉發葉飛、韓先楚。”同日,毛主席論述了暫時不打金門、馬祖的好處:“為了粉碎美國的‘停火’‘撇軍’陰謀,使其不能解脫絞索,為了加深和擴大美蔣之間的矛盾,我們目前以收復金、馬還是仍由蔣軍占據金、馬,兩者對今后斗爭孰較有利,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和決定的問題。當然,早日收復金門、馬祖,對解除福建沿海地區的直接威脅,對打開海上交通,發展福建沿海的經濟建設,對鼓舞全國人民和我軍的士氣,有很大好處,如果辦到這點,應該說對我們是一個巨大勝利。但是,把這個勝利和暫時利用金、馬把敵人套緊在絞索上,把解放金、馬和解放臺灣統一來解決等長遠利益比較起來,則不如把金、馬暫緩解放仍由蔣軍占據似乎較為有利。”這標志著毛主席的重大戰略轉變——堅持將金馬和臺灣統一起來解決,更有利于擴大美蔣矛盾,更有利于對美帝國主義消耗、牽制。
?10月6日,毛主席親自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以彭德懷名義發表。這篇光輝著作是利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矛盾、擴大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矛盾的經典范文。利用美蔣矛盾,毛主席講:“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斗,屬于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鉆,遠及云、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既說明了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又強調了區別對待蔣介石集團和美帝國主義。
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不是鐵板一塊,毛主席看的清清楚楚:“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團結多數,孤立少數——這招,主席用的爐火純青。
毛主席寫的很明確——你們敢讓美軍來金門,我們就打大炮;你們不讓美軍來,我們就不對你們打大炮。“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抗,不在此例……臺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并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可見,毛主席早就清楚——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不是鐵板一塊,所以毛主席在1949年的時候不主張進行北平談判是完全正確的。蔣介石和美帝不是鐵板一塊,不管我們接不接受談判、打不打,美帝國主義為了維護其在華利益,也不可能非要押注蔣介石一個寶。我們打過南京之后,美帝反而想和我們溝通維系,從而他們的在華殖民利益、妄想我們變成第二個蔣介石集團。所以毛主席看得很清楚,1949年的時候,利用美蔣矛盾,我們完全可以先避美打蔣,從而在美帝對我們還處于試探期間武力占領南京,根本沒必要談判的。而且不管談不談,只要你根本上要斬斷美帝在華的殖民鏈,美帝也一定會干涉解放戰爭的,照樣會以條件無法接受為理由污蔑你是戰爭制造者。所以當年蘇聯的建議是極其荒唐、有利于蔣介石備戰的。
美帝蔣匪不是鐵板一塊,利用美帝蔣匪矛盾、擴大美帝蔣匪矛盾、孤立美帝國主義的這一道理,在毛主席后來為彭德懷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臺灣同胞書稿》寫的更加清楚:“你們靠美國吃飯。靠得住嗎?肯定靠不住,遲早他們要把你們拋到東洋大海里去的。下毒手要一下子置你們領導人于死地的,不是美國人嗎?那個美國走狗孫立人將軍,不是被你們處了嗎?他是你們的一個武賊。洋奴胡適,組成派別,以自由、民主為名,專門拆國民黨的臺。”可見,美帝和蔣介石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利用的。這也正是毛主席在1949年利用美蔣矛盾孤立、集中打蔣,1958年利用美蔣矛盾集中孤立美帝的重要依據。
所以,毛主席講:“美帝國主義成了我們的共同敵人國民黨已經不是我們的主要敵人。我們和你們還是敵對的,但這種敵對,較之民族矛盾,已經降到第二位。幾年前,周恩來總理即向你們建議談和,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和談勝利妥洽成功,則我們兩黨又可以化敵為友。我們建議: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全體軍民同胞團結起來,采取堅定而又靈活的政策,減少你們內部的磨擦,一致對付民族敵人。” 1949年利用美蔣矛盾先集中打蔣、占領長江以南的土地,1958年利用美蔣矛盾,分化蔣賊集團和美帝國主義,孤立美帝,可見毛主席把斗爭藝術發揮的爐火純青。
1958年10月13日,為了爭取時間繼續擴大美蔣矛盾,毛主席還在他親自寫的、以彭德懷名義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講:“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借以觀察敵方動態并使全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統統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后來恢復打了一段時間,到10月25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臺灣同胞書稿》,毛主席又講:“期滿如有必要,可以考慮延長。你們怕我們大舉進攻。那末,你們可以做一些事情:多運糧,厚筑墻。”你敢讓美帝和你一起來,我就拿炮轟你;美帝如果不來,我還給你休整補充的時間,讓你好好休息和恢復。這真的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這場好戲,也只有毛主席成功導演了出來!
蔣匪敢讓美帝來,我就繼續炮轟。蔣匪軍繼續幻想美帝護航,我們就恢復炮擊,這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10月21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發表評論說:“中國共產黨恢復炮擊金門的明顯原因是要向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明,只要他們喜歡這樣做,他們就能夠這樣做。”22日,《蘇格蘭人報》發表社論,認為:“中國人重新恢復炮轟金門一事表明他們大概會停停打打。對他們來說,把金門作為一個使蔣和美國人發生糾紛和使臺灣問題一直搞得火熱的手段,要比金門落入他們手中更為有價值” 。
炮打金門,不僅有利于激化美蔣矛盾,更可以震懾美帝,降低美帝傀儡政府在美帝大資產階級內的威信。所以,1958年11月2日,毛主席寫信給周總理、陳毅、黃克誠:“建議明三日(逢單)大打一天,打一萬發以上,對一切軍事目標都打,以影響美國選舉,爭取民主黨獲勝,挫敗共和黨。同時使蔣軍得到拒絕撤兵的口實。”蔣軍不想撤,美軍著急撤,我們越開炮美帝威信在世界越低,美帝執政傀儡集團在美帝大資產階級面前威望也會越低,毛主席看的很清楚。美帝受到了沉重打擊,蔣匪和美帝的矛盾也激化了。
炮擊金門是毛主席導演的一出大戲、好戲,也是人類軍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奇觀。
1959年,毛主席回憶起這一決策的時候,生動的講:
“金門打炮每一個環節都是我跟總理搞的(可見退居二線、主抓軍事和國際戰略的毛主席在1958年集中主要精力準備和指揮炮擊金門,而經濟工作是一線的領導具體搞的。——引者注),如何打法等等。那么一個嚴重的局面,美國十二艘航空母艦來了六艘,第七艦隊是他最大的艦隊,搞邊緣政策,護航。這個地方是美國軍艦,這個地方是國民黨軍艦相隔這么一點。他這里鋪起美國國旗也不動,他也不打我們,我們也不打他,我們專打國民黨。(利用美蔣利益分歧矛盾,打醒蔣匪,擴大美蔣矛盾。——引者注)這個事情不能粗枝大葉,要很準確,很有紀律,后頭轉到雙日不打單日打,以后又搞什么告臺灣同胞書這套東西。每天全世界的一切輿論,一切消息,你都要看完,每天兩大本,你才了解情況,才知道動向,不然怎么決策?開頭我們不是在這里報告了嗎?那個時候,我們跟張文白,還有許多朋友,都是一致的,要把金門、馬祖搞回來。后頭一到武昌,我不是跟你(指張治中。——記錄者注)一道嗎?形勢不對了,金門、馬祖還是留給蔣委員長比較好,金、馬、臺、澎都給他。因為美國就是以金、馬換臺、澎這么一個方針。(激化美蔣矛盾的關鍵一招。——引者注)如果我們只搞回金、馬來,恰好我們變成執行杜勒斯的路線了。所以,十月間回到北京的時候就改變了,金、馬、臺、澎是一起的,現在統統歸蔣介石管,將來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國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馬?這樣,我們就不會變成杜勒斯的部下了不然他就是我們的領導者,就是以金、馬換臺、澎,蔣介石不做總統。蔣介石不做總統,這個我們也不贊成的。美國人壓迫他,不要他做總統,要陳誠做,講好了的,蔣介石答應了的,陳誠也答應了的。后頭我們這個消息使他知道了,他就有勁了,共產黨支持嘛,(笑聲)他現在決定做總統了,是蔣介石做總統比較好,還是別人做比較好?在目前看,還是蔣介石比較好。他這個人是親美派,但是親美親到要把他那點東西搞垮,他就不贊成。(毛主席對蔣介石和美帝之間的矛盾分析的清清楚楚。——引者注)”
附錄: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規模戰爭
1950——1954,抗法援越戰爭。
1950——1953,抗美援朝戰爭。
1958,炮擊金門。
1959,平定西藏叛亂。
1962,對印自衛反擊戰。
1964-1976,三線大備戰,粉碎蘇修核威脅(實際上打贏了一場大規模的反侵略戰爭。
1965-1973:抗美援越戰爭。
新中國在毛時代26年之中,至少有20年,我們實際上都處于極端緊張的戰爭狀態之中(包括大備戰)。革命戰爭打了26年(1927——1953),建國以后至少又打了20年仗。
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軍事實踐時間最長、戰爭經驗最為豐富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主席指揮我們開展人民戰爭持續了46年——將近半個世紀,這絲毫不夸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