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顯著特點。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為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專制統治,進行過各種形式的斗爭,但最主要的形式是進行武裝斗爭。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進程中,毛澤東以極大的精力研究軍事、指揮作戰,對武裝斗爭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人民軍隊、怎樣建設人民軍隊,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勝仗,建設什么樣的國防、怎樣建設現代化國防等重大問題,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作出了極為杰出的貢獻。
“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無議會民主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總是憑借著反革命的暴力,對革命人民實行殘暴的鎮壓。我們黨成立初期,就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黨的一大綱領中明確規定,“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這表明,我們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
但是,由于對中國的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缺乏深刻認識,陳獨秀以及中共中央的多數領導人對建立黨直接領導的武裝,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第一次國共合作時,中央還要求在國民軍中從事政治工作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只是注意政治宣傳的事,而不可干涉到軍事行政上事”。這使黨在大革命的危急時刻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反動派的瘋狂屠殺。毛澤東后來比喻說,“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血的教訓使黨認識到,根據中國當時的國情,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堅持武裝斗爭,組建由黨直接統率和指揮的軍隊。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8月7日,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在這次會上突出地強調:“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在領導秋收起義時,他進一步指出:“要奪取政權,沒有兵力的擁衛或去奪取,這是自欺的話。我們黨從前的錯誤,就是忽略了軍事,現在應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軍事運動,實行在槍桿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黨還領導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起義,逐步建立和發展自己領導的革命軍隊。毛澤東、朱德在斗爭中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毛澤東對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1938年11月,他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原則是普遍地對的,不論在中國在外國,一概都是對的。”他認為,中國革命戰爭在其歷史進程的各個時期中有不同的內容,但都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的優點之一”,處在“誰有槍誰就有勢,誰槍多誰就勢大”這樣的環境中,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要爭人民的兵權,有了槍就可以造黨、造干部、造學校、造文化、造民眾運動,“延安的一切就是槍桿子造出來的。槍桿子里面出一切東西”。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進一步分析中國國情和革命特點,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我們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是在革命戰爭中進行的,沒有武裝斗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共產黨。這個拿血換來的經驗,全黨同志都不要忘記”。他還提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這些論述是對武裝斗爭的理論闡述,也是對中國革命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刻揭示。
基于對“在槍桿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的深刻認識,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及時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引領我軍建設不斷向前發展,為黨和人民事業提供堅強保證。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指出:“為創造中國人民的軍隊而奮斗,是全國人民的責任。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對于這個問題,切不可只發空論。”
“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并據此首先提出人民戰爭這個概念,強調要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加革命戰爭。中國革命長期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要戰勝敵人,必須使革命戰爭與廣大民眾相結合,在民眾中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秋收起義時,毛澤東為起義軍取名為“工農革命軍”,就是要建設一支完全不同于舊式軍隊的人民軍隊。
為了保證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完成黨的任務,毛澤東提出和總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原則。特別是在革命的緊要關頭,他對秋收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改變了起義軍中舊軍隊的習氣和不良作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1929年6月,針對紅四軍內部關于軍隊指揮權歸屬的分歧,毛澤東充分肯定紅二、四團建立起黨的領導權的做法,強調軍隊歸黨支配,“一個子彈不問過黨不能支配,他們是絕對的黨領導”。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軍魂和命根子,是保證人民軍隊艱難奮戰而不潰散,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所在。
針對紅四軍在部隊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毛澤東系統總結經驗教訓,起草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決議明確規定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強調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堅決貫徹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完全服務于人民革命斗爭、根據地建設和土地革命。強調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必須同時擔負打仗、做群眾工作和籌款三大任務。強調要加強紅軍政治工作,特別是政治教育工作。這些規定很快在紅四軍內得到貫徹,隨后在其他紅軍隊伍中也逐步得到施行,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如何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具有嚴格紀律的、同人民群眾保持親密聯系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
在革命戰爭的實踐中,毛澤東反復強調要動員廣大群眾,進行人民戰爭。他明確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的鮮明口號,強調“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正因為如此,我們黨主張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給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權利,適當地改善工農大眾的生活,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抗戰,使抗日戰爭成為真正的人民戰爭。毛澤東滿懷信心地說,“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解放戰爭的勝利,同樣是人民戰爭的勝利。面對國民黨重兵進攻陜北,毛澤東根據陜北群眾基礎好、地形險要、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條件,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的精干機關,繼續留在陜北,指揮全國各戰場的作戰,“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各解放區人民以無比巨大的熱情,以源源不絕的人力物力給予前線空前規模的支援。據統計,僅為支援淮海戰役,動員起來的民工累計即達543萬人,向前線運送1460多萬斤彈藥、9.6億斤糧食等軍需物資。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1944年9月,毛澤東在陜北招待留守兵團學習代表時,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軍隊是真正人民的軍隊,我們的每一個指戰員以至每一個炊事員、飼養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的部隊要和人民打成一片,我們的干部要和戰士們打成一片。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于天下。”事實一再證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軍魂不變、本色不改,為黨和人民沖鋒陷陣,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戰略戰術”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是毛澤東領導武裝斗爭的恢宏氣度和鮮明特點。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博采古今中外戰爭理論的精華,寫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重要著作,不僅深刻闡述建設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的理論,而且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人民戰爭規律、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毛澤東認為,戰爭的勝負,主要決定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也決定于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筑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在革命戰爭中,他制定了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實行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戰斗的速決戰,把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為戰役、戰斗上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一系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領導人民軍隊打敗了國內外一個個強敵,演出了一幕幕人民戰爭活劇。
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和朱德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概括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這是適應當時情況的帶著樸素性質的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對紅軍游擊戰爭起了有效的指導作用。在這一軍事原則指導下,紅四軍連續打破國民黨軍的“進剿”,使根據地日益擴大。在隨后的戰爭中,他們又在探索中提出一系列作戰原則:以反“圍剿”為主要形式,依托根據地作戰;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實行運動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在運動中發現敵軍弱點,打速決戰、殲滅戰;不失時機地實行進攻,擴大戰果。在這個過程中,實行正規軍、游擊隊和赤衛隊相結合,使主力紅軍的戰爭與人民的游擊戰爭互為左右手。1930年12月,毛澤東為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寫了這樣的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這副對聯生動地詮釋了紅軍如何以劣勢兵力和落后的裝備去戰勝強大的敵人的戰略戰術。
1936年12月,毛澤東從研究和把握戰爭規律的高度,總結土地革命戰爭的經驗,分析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論述了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問題,包括積極防御、戰略準備、戰略退卻、戰略反攻,以及慎重初戰、集中兵力、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問題。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他進一步論述了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持久戰的戰略戰術等問題。解放戰爭時期,他又根據戰爭的發展,概括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包括“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后取大城市”,“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善于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等。這些原則的核心,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是人民軍隊在以往作戰中一貫遵循的,也是此后消滅敵人必須繼續堅持的主要方法。
作為毛澤東的對手,蔣介石也熟知這些軍事方法,并多次集訓他的將校,將毛澤東的軍事書籍和從戰爭中獲得的文件發給他們研究,企圖尋找對付的方法。美國軍事人員也曾向蔣介石建議這樣那樣的消滅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并替蔣介石訓練軍隊,接濟軍事裝備。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蔣介石的失敗。究其原因,關鍵在于這些方法建立在人民戰爭這個基礎上,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實行,也只有這些方法才能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優越性。
“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
中國古代第一兵書《孫子兵法》開篇就指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強大國防來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近代以后,中國飽受列強侵略之害,飽經戰火蹂躪之苦,其重要原因就是國防落后、軍隊虛弱。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深刻汲取舊中國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慘痛教訓,強調要建立鞏固的現代化國防,建設一支強大的正規化、現代化的人民軍隊。
1949年9月,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詞中,向全世界豪邁地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同時強調“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這次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就人民軍隊和軍事建設作出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統一的軍隊,即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公安部隊”。“應加強現代化的陸軍,并建設空軍和海軍,以鞏固國防”,“實行民兵制度,保衛地方秩序”。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與此同時,毛澤東認真總結戰爭經驗,大力推動人民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他提出“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就是要求實現諸兵種密切的協同動作”,強調加強“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的培養。遵照中央軍委指令,人民解放軍進行大幅度精簡整編,同時對軍隊領導機關的組織編制進行調整,在原有陸軍的基礎上先后組建空軍、海軍、防空軍、公安軍等軍種,以及炮兵、裝甲兵等各兵種領導機關及其所屬部隊,人民解放軍初步發展成為軍兵種較為齊全的軍隊。
為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毛澤東把國防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他提出的“四個現代化”構想,其中一個就是“現代化的國防”。他深刻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強調“必須大力加強國防建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鞏固國防,來保障祖國的建設;而發展工農業生產,又是加強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毛澤東非常重視國防科學技術研究。1955年1月,他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研制原子彈的決定,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歷史證明,重點突出尖端技術的發展,是一項很有遠見的戰略決策,不僅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戰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鄧小平后來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強國必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我們要認真學習毛澤東領導武裝斗爭、進行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寶貴經驗,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我國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文章刊載于《學習時報》2024年1月1日第5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