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輕網友問我:“老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精準描述當前國人的心態?”
我直接告訴他沒有這個能力,但我給了他一個假設:
馬云發一個穿圍裙在自家廚房洗碗的視頻;
一大學普通教授發一個細心給老母親洗腳的視頻。
在不做任何炒作的前提下,看網友對這兩個視頻的自然點擊量,數量上的差別對比,就是當前中國人的心態描述,它比語言準確。
喜歡點擊前者的人,都知道自己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但仍然要點,總以為洗碗水里可以看到金幣。
不愿點擊后者的人,都知道點了無害,但仍然沒有興趣感受這份孝道,不排除部分人會罵教授做作。
心態,既是做人的一種保持,更是社會化需要的一種表達,多數不帶有自然性,生存的必需慢慢會塑造出它的真實造型。
這個假設可能有點虛,不妨看看相對比較實一點的場景——微信。
以前,我不知道微信有“步數”這個功能,后來,我夫人幫我下載了步數功能,每天散步后,我的步長便基本可以推算出來。
剛開始,別人給我點贊,我也給別人點贊,但也只堅持了一周。我這個人比較愛觀察,只那么幾天時間,我就能看出這里面的江湖,有些人,步數多達幾萬步,后面的點贊是零,有些人,就幾千步,點贊數達近百人。再去考察具體人,發現區別在于“身份”。之后,我不再給任何人點贊,也不期待有人給我點贊,偶爾有人贊,我也只能在心中表達一份謝意,不會回贊。
微信的另一個場景是朋友圈,我也進行過多年地觀察,早期,它是活躍的,也是快樂的,大家都把這塊地盤當開心園地,或者說是私密一點的觀點交流中心。后來,風的力度和方向變了,人的心態也變了,這個地方慢慢成了寒帶地區,大家都躲在避風的地方偷看。
不過,有這個圈子存在,總還是有人會發文、發言、發情景,縱算量小,也有小的心態展示。
部分人,不發,不點,這很正常,尤其是不認同的內容沒必要強求點贊。有些人,自己不愛發,但會點自己認同的,也正常。還有部分人,不怎么發,也不怎么點,但只要領導一發點或轉發點什么,他一定要點,特別有意思地是,原創者發文,他不點,領導一轉發,他卻去點,他點贊的不是文章,而是在點贊領導。這些微信小江湖心態,讀出味道且有心得的人應該不少,雖不重要,但可以幫助完善識人的心態。鐵桿的互點者不多,有幾個,你就要珍惜這幾個。
如果說微信還不算真實,那不妨就把話題拉回到身邊。
一般年輕人,我經常勸他們不要說自己身邊的事,說多了,會無意中得罪許多人,不利于工作,不利于處理關系。不過,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不太在乎這個禁忌了。
我的眼睛是極毒極毒的,從入社會到今天,我一直有這個功能,看人很準也很透,打幾十年交道的和打幾年交道的同事,慢慢形象都已經固化,與初見時的認定幾無出入。有一批同事,職稱都不那么高,但都是心態不錯的真誠人。在領導眼里,在許多同行眼里,他們都是心態消極的代名詞。但他們自己有自己的心態定位,沒用的“積極”和沒用的“貢獻”,比消極的只做好自己分內工作,在本質上并無區別,有些時候,消極甚至比積極更積極,他們不會制造浪費。單位認定的貢獻并不代表對人類、對國民是正貢獻。
有許多真干事的人,他們的積極性的確相當有利于人類,大多數人的“成就”其實都屬于“功利心態”驅使下的無利消費,花錢,積累材料,然后又獲得更多的錢。舉個例子講,老師,一是做教學,一是做科研,只要把其中一項做到學生滿意,都算是有了成就。但,有些人,教學教不好,科研也不會真搞,卻能獲得無數榮譽和極高的職稱。
誠然,“功利心態”也不全是壞心態,既把事情做得很好,又從中獲得了實利,這樣的功利是匹配型功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所在,應該大力鼓勵之。為什么要鼓勵之?因為這樣的匹配型功利對應者非常少,并不是拿了榮譽、拿也職稱、拿了成果、拿了論文、拿了獎項就證明他的貢獻與之匹配。
我對不少低職稱的人抱以認同,或許是我的站位不高,或許是我的能力不足。然而,必須得強調,我并不是認同他們的消極一面,而是認同他們的求實一面,能力所及即所追,他們不為刻意追求利益去勉強制造廢品為自己增光添彩,他們把自己必須做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甚至比高職稱人士好出許多,這就足夠了,他們的言、行與利是匹配的。
前面說那么多,說的都是別人的心態,我自己的心態呢?
實話告訴大家,這些年,我也學壞了,并不是所有時候我都有正確心態,經常也會表現出假心態,也要看菜下飯,我自己要吃好飯,還不能搞得人家吃不下飯,人家怎么來,你得怎么回,時時都敢當面說真話的心態沒有了。
大家知道,中國的會議多,我不當官,沒什么地位,會相對少點,但該參加的會必須參加,不能挨處分。開會,經常就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環節,看似重要,其實是在折磨人。你批評別人,批啥呢?真批實了,人家會說你是在搞文革大批斗,是扣帽子。不批,也不行,記錄本上必須寫點東西。那怎么批呢?比蜻蜓點水還少一點點水就夠了,不要真點進水里。
就只我這樣操作嗎?不會。大家都是這么干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假設。
如果真有那樣的視頻,我相信,馬云視頻的點擊量絕不會低于1000萬,而普通教授的點擊量應該不會超過1萬,這就是心態絕對數差異。
現實生活中,“功利心態”和“非功利心態”的對比是不是這個分布呢?我認為基本是符合的,甚至可能更畸形。
年輕網友問了我問題,所以,我得給出對年輕人的建議:
在當前社會環境,五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你們還是應該站在多數心態那一邊,沒有對錯,只有生存的需要,五十歲以后,慢慢再改吧!
什么時候可以倒轉呢?
當“公”和“私”在天平上及在心里的顯示數發生逆轉時。
附言:
1,有朋友問我對海南某主持人對日本地震的言論態度。答:不支持這種言論,中日之間的斗爭或戰爭,只能靠人,不靠天,中國人要讓日本人服氣,就得靠自己打敗它打痛它,而不是期待用自然力戰勝它。當然,對這位主持人,教育即可,不應該開除重罰,畢竟他也沒有違法。
2,網上看到央企一把手薪水表單。評:我個人認為并不高,央企體量大,管理難度大,要經營好發展好,值得這個報酬。當然,必須保證是在廉潔守法的基礎上,必須保證不失職瀆職的基礎上,必須保證不流失國有資產的基礎上。
3,朝鮮一聲炮響,韓國發令避難。評:都在演,快過年了,不會演過頭。
4,有同事問:中國臺灣省正在為投票做準備,前途如何?答:該贏的會贏,贏不了的人就認輸,能不能統一,不是看他們誰贏誰輸,他們穿的是同一條褲子。真正的輸贏在我們,看到“統十條”有時間表,我才能放心,哪怕只來個四五條也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