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臉正氣的央視名嘴白巖松緊縮眉頭,向曲眉豐頰的專家問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問題:
"老百姓有錢,但是他不敢花,也不愿意花,您怎么看待讓人愿意花錢這個問題?”
專家會心一笑,笑容可掬地回答:
“我們必須改善消費環境。在經濟增長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在人們心中建立信心。我們需要透過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讓老百姓置信消費環境更趨完善,進而激發他們的購買決心。此外,我們還得創制出新的商品與服務,讓他們的資金能夠流動起來。”
這一問一答,簡直可以封神:央視名嘴的話,每個字都豪氣,但就是臭不可聞;專家的話,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天方夜譚。
難得央視名嘴和專家一唱一和地給我們小老百姓演了一出雙簧,如果我們真的像專家口中人均存款50萬,我們一定愿意花錢;如果我們不是8.6億同胞月收入不足兩千的現狀,我們一定果斷花錢;如果我們有白先生和專家一樣的經濟實力,我們也一定積極花錢。
遺憾的是,我們的囊中羞澀實在讓白先生和專家費心了。2024年我們一定要好好掙錢,爭取把一年一漲的醫療保險交了之后,踴躍配合專家消費,絕不做“有錢不愿意花”的老百姓。
就在我們對白先生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場來把我們說成是有錢不愿意花的百姓感到郁悶時,網絡大咖胡錫進好像找到了病根。
胡先生在日前召開的綠色中國可持續影響力大會上信心滿滿地說:
"我們有很大的潛力,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中國人真的第一喜歡掙錢,第二喜歡存錢,第三喜歡數錢!"
聽了胡先生對我們小百姓的三大"夸贊",我們小百姓又要羞愧了。比如說,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6億同胞,還有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8.6億同胞,是不是該反思反思呢?
我們小老百姓的確喜歡掙錢,因為不喜歡掙錢就無法生活。只是我們再怎么拼命掙錢,為何還有那么多人一個月連2000塊錢都掙不到呢?
我們小老百姓也的確喜歡存錢,因為不喜歡存錢就無法應急。只是我們再怎么節省存錢,為何或上個學、或買個房、或生場病就被掏得空空如也,甚至還得債臺高筑呢?
至于數錢,我們小老百姓的確也喜歡,也只是喜歡而已。因為一個月就掙那三瓜兩棗,數來數去,越數越苦逼——還是那三瓜兩棗。
不管怎樣說,白先生們和專家們以及胡先生們都把我們小老百姓當成了有錢人,這是對我們小老百姓高看一眼。
不過,也正是白先生們和專家們以及胡先生們之類的混蛋把我們小老百姓高看成了有錢人,才使得我們小老百姓愈發掙不到錢不說,還愈發地貧困:既然都是有錢人,那就少發點工資唄;既然都是有錢人,那就把物價抬得高高的唄。
既掙不來什么錢,物價還那么高,我們小老百姓又怎能不愈發貧困呢?
其實經濟這個問題并不深奧,更不復雜。有消費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生產,有生產就有崗位,有崗位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消費,如此循環往復,就是經濟持續發展。
先決條件是,政策的制定者所制定的政策,首先得保障老百姓收入的穩定,其次得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而不是聽從白先生們和專家們以及胡先生們之流信口開河、嘩眾取寵的瞎咧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