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是人類發展的指路明燈,他的體育思想閃爍著辯證唯物主義和人性的光輝。毛主席作為國家領導人,不僅自己注重體育鍛煉,而且十分關心全體國民的身體素質和民族興旺,塑造了新中國的體育精神。
一是,闡明了體育運動的真正要義。早在1917年,毛主席就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體育之研究》的論文。他認為,體育是一種“養生之道”,根本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增進健康”。他根據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思想。認為健康身體是人們從事生產、生活和工作的基礎。后來,他把這一思想延伸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主張,在體育鍛煉中“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毛主席更是身體力行,常年堅持體育鍛煉,青少年時期就喜歡爬山、游泳、冷水浴等,并把到大江大河里“中流擊水”“閑庭信步“寫進了詩篇。
二是把體育事業融入國家發展、民族強盛的大棋局。在《體育之研究》中,毛主席對當時的“國力荼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對國人“馴良儒弱”深感擔憂。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極其重要位置。1952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毛主席題詞祝賀:“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他把體育事業與國家發展、民族興旺國策緊密結合,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遍布城鄉,推動了各民族群眾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中國的乒乓球、籃球、游泳、跳水、舉重、射擊、體操、武木、摔跤,跳高、跳遠等運動項目能夠逐步走向世界前列,與毛澤東時代廣泛的群眾體育基礎密不可分。那時候,校校有乒乓球臺,村村有籃球場,各單位有運動隊,包括足球運動也十分興旺,當時的國足戰績非凡。
三是把體育鍛煉列入教育方針造福后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就寫信給教育部部長馬敘倫,肯定了“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指導方針。毛主席在《體育之研究》中,曾形象地把身體比喻為“車”和“房”,它是容納“知識”和“道德”的載體。1957年,毛主席再次強調:“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他擔心“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如果對青少年身體不重視,那很危險。”現在看來,毛主席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視,是多么的深邃與高遠。
四是體育活動“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在過程。在毛主席看來,體育健身不是為了“出風頭、爭名利”奪金標,為比賽而比賽。1964年,毛主席來湖北武漢調研。期間,他身邊的8341部隊一中隊與東湖警衛連進行籃球比賽,8341一中隊連續贏了兩場比賽。觀賽的毛主席并沒有為他們賀彩,而是說:“打球也要講友誼嘛,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此,“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傳播開來。
1971年,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辦。賽前,周恩來總理接見中國乒乓球代表隊時,正式提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方針。世乒賽上,中美兩國乒乓球隊進行了隔絕20余年后的首次接觸,促進了中美關系的解凍。小球兒轉動了地球。此后,中美乒乓球隊實現了互訪,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進程。
毛澤東時代,體育活動成為人們相互了解、增進團結、加深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情懷和展示人們精神風貌的舞臺。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真正享受到了健康、愉悅和快樂。在毛澤東時代,從1949年的人均壽命35歲增加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歲。
毛主席的體育思想和實踐,證明了——
一個不為金錢,只為人民健康的體育是可行的:
一個不為商業資本,只為大眾參與的體育是可行的:
一個不為職業謀生,只為生活更美好的體育是可行的:
一個不為名利和金牌,只為開心快樂的體育是可行的;
總之,一個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體育是可行的!
(2023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