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現實的罪惡與歷史的公正
——由岳飛冤案引發的聯想
在中國,岳飛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至今,在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岳王廟①,仍矗立著反差強烈的“紅”、“黑”兩景:“紅”景,是岳飛塑像——威武雄壯,匾額為岳飛手書“還我河山”,受人們景仰;“黑”景,為內奸、賣國賊秦檜夫婦等人的鑄鐵跪像,供世人唾罵。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870多年來人們都有一個共識:岳飛是“精忠保國”的抗金民族英雄;秦檜是出賣民族利益的內奸。人們熱愛一心為公的民族英雄岳飛;痛恨為一己之私的賣國賊秦檜。
這個世界,只要尚未實現“世界大同”,只要還存在著國家、民族的區分,愛國主義就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那些為本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做出過貢獻的民族英雄,永遠為人們所敬仰;那些犧牲民族利益、殘害同胞的敗類,必然遺臭萬年。非如此,這個民族定會被歷史所淘汰,會被“開除球籍”,會灰飛煙滅。
著名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對人類歷史上已知三十一種文明(民族),作過專門研究(著有《歷史研究》十二卷),最終發現歷史上不同文明消亡與留存的原因,關鍵在于她能否成功地應對各種挑戰。一種文明如果不能成功地應對外來挑戰,那就必然會走向衰落和消亡。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至今、從未中斷過的偉大文明。她經歷過無數次的磨難,但最終均能化險為夷、得以不斷發展。這又是為什么?她能成功應對外來挑戰的“法寶”是什么?對此,毛澤東主席曾作過很好的回答:
“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他們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筆者以為,這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傳統。民族英雄則是愛國主義的旗幟。
岳飛被冤殺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主戰派代表、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岳飛出生于民族危亡之世,歷經國難“靖康之恥”,自小受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據傳其母在其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字。岳飛早年從軍投入主戰派老將宗澤部下,迅速成長,后獨立成軍。1128——1141年十年間,岳家軍與金軍進行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今河南開封祥符區)。就在岳飛勝利進軍之際,宋高宗、秦檜卻一心妥協求和,連下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并撤其兩翼,飛被迫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秦檜為滿足金人“必殺飛,始可和”要求,更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宋史·岳飛列傳》)考慮,勾結張俊等人誣陷岳飛“謀反”,捕飛入獄。1142年1月,岳飛負“莫須有”②謀反罪,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同被殺害。悲呼,一代名將,百戰于疆場不亡,卻輕易冤死于政敵奸佞之手,此民族之大不幸也!
岳飛明明是一位忠君愛國的抗金名將,心系蒼生,為國盡忠。他所部的岳家軍,對內鐘情百姓,紀律嚴明,擁有“凍死不拆房,餓死不擄掠,夜宿不入宅”的美名;對外作戰勇敢,屢戰屢勝,在金軍中贏得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威名。岳飛的政治理念是“文官不貪財,武將不畏死”③。岳飛的所有言行,特別是一再歷經對敵戰爭的生死考驗,“天日昭昭”,都足以證明岳飛的忠誠??梢?,誣岳飛“謀反”,實屬荒謬之舉!誠如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在召見岳飛三子岳霖時吐露:“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佗稡編》卷九《昭雪廟謚》)
岳飛被殺,是封建專制政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典型。岳案看似被奸佞秦檜等人所構害,實乃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放棄光復中原,推行對金妥協、投降路線的犧牲品,制造冤獄的真正元兇實為宋高宗趙構。正因此,對岳飛的正確評價與平反冤獄,一段時間里就成為南宋王朝的一大難題。然而,民族英雄被冤殺,終究有違民族的根本利益,有違中華立國之本,這又決定這一冤案最終是不能成立的。正確評價岳飛歷史地位和平反冤獄,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漫長平反路
冤殺岳飛,無疑是南宋主和派的勝利。岳飛死后,宋金和議即成:南宋向金奉表稱臣;雙方劃定東起淮河、西到大散關為界,北金南宋;南宋每年向金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金為確保其走狗、代理人的安全,還規定南宋不得罷免秦檜的相位。“紹興和議”實為一紙降書。
依仗金國主子撐腰,秦檜成了南宋的終身宰相。他獨攬大權18年,搞“不換思想就走人”,清洗主戰派官員,結黨營私:“大則竄逐,小則罷黜,至有一言迎合,則不次擢用”(《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秦檜在政治上推行高壓政策,控制輿論,大搞特務統治與文字獄。他始終以宰相兼領“監修國史”,肆意篡改歷史,牢牢控制話語權。他指派其養子秦熺主編南宋國史編年體的日歷和實錄,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竭盡篡改史實之能事。“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宋史》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即便如此,但民心不可欺,南宋百姓與正直人士,始終同情岳飛、崇敬岳飛;蔑視奸佞秦檜之流。就在岳飛被害之后,竟然有獄卒隗順,甘冒身家性命之險,將岳飛遺體偷偷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并嚴守秘密,直至臨終前才將此事告知其子。這不只在岳飛冤獄平反后,為其改葬西湖棲霞嶺岳墓提供了遺體,更反映了當時南宋普通百姓對岳飛的真實感情。
政治上的高壓,可以讓人“閉口”,但改變不了人們內心的不滿。加之金使來宋時的傲慢、無禮與咄咄逼人之勢,使南宋尊嚴盡失,更激起一切稍具民族自尊人們的憤慨。
岳飛被殺三年后,仍有內侍右武大夫白鍔館客張伯麟,公然在太學壁上題字:“夫差,爾忘越王之殺爾父乎?”其時被擄的徽宗已屈死金國。誰都明白,這一題字明顯是針對趙構的。
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隨之,長期被壓抑的主戰派呼聲不斷高漲。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顏亮又撕毀和議,發兵南侵,欲一舉滅宋。國難思良將。在此危亡之秋,朝臣紛紛上書,要求雪“岳飛之冤”;治秦檜之罪——“追奪其官爵,而籍其家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當然,這些奏折與請愿,誰也不敢去指摘趙構,只能歸罪秦檜。
形勢所迫,高宗無奈下詔:“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拘管州軍并放令逐便。”準許被流放嶺南的岳飛家眷,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老家,以示其“仁慈”與“寬容”。這無疑是當局的一次作秀性質的“赦罪”,與平反冤獄無關。直至趙構退位,孝宗趙昚(shèn)即位,這才讓岳飛冤案真正走上了漫長的平反之路。
岳飛冤案平反過程,歷經了三個階段:孝宗時代,寧宗時代,理宗時代。前后歷時84年。
第一階段,宋孝宗時代:初步為岳飛恢復名譽。
1162年,趙構讓位于孝宗趙昚,退居為太上皇。
孝宗是南宋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面對當時內外交困的局勢,他心里明白:要解除危機,只有為岳飛平反昭雪,才能弘揚正氣,平息民怨;只有為岳飛平反昭雪,才能鼓勵將士殺敵衛國,頂住金兵南下,保住趙家天下。然而,今高宗太上皇還在,“賜死”岳飛的決定就是他做出的,自己又怎能為“岳案”徹底平反?沒奈何,孝宗只得以趙構名義下詔,從肯定岳飛抗金功績入手④,回避冤案本身是非,以解決實質問題——“追復”岳飛原有的官職與待遇(“追復指揮”、“追復少保”,恢復“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待遇),并將岳飛遺體依禮改葬,邁出了為岳飛平反的重要一步。次年,孝宗又準奏發還岳飛生前江州老家的田宅。
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再為平反“岳案”辦了兩件事。一是潤六月,岳飛三子岳霖由欽州調任將作少監,被孝宗便殿召見撫慰,表示“卿家冤枉,朕悉知之”,發還岳飛生前的全部奏章、御札、手詔;同年十二月,又為岳飛定謚,賜岳飛“武穆”,以表彰岳飛精忠報國的業績。
岳飛與秦檜,原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正一反,水火不容。然而,孝宗為岳飛平反的最大特點,偏偏就是:互不否定。他既肯定岳飛為“武穆”;又不追奪秦檜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謚號(此等“哀榮”均由趙構在秦檜死時封謚)。
第二階段,宋寧宗時代:“岳案”徹底平反。
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傳位給三子趙惇,是為光宗。光宗體弱多病,且平庸昏懦,在位不到五年,紹熙五年(1194年)禪位嘉王趙擴,是為寧宗。
寧宗時代的樞密院都承旨韓侂胄((tuō zhòu),系一著名主戰派重臣,力主北伐,恢復中原。韓積極備戰,籌劃“開禧北伐”。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宋寧宗采納韓侂胄的建議,為岳飛冤案作了徹底平反。
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寧宗趙擴將岳飛之孫岳珂為岳飛所作的辯白文書宣付史館,追封岳飛為鄂王。趙擴指出:岳飛“雖懷(郭)子儀貫日之忠,曾無其福;卒墮(李)林甫偃月之計,孰拯其冤。”“可特追封鄂王”。強調“雖勛業不究于生前,而譽望益彰于身后”,“豈特慰九原之心,蓋以作六軍之氣”,目的在于給活人一個說法。(《金佗續編》卷二七)
依宋制,王爵是宋代最高一等爵位。追封岳飛為“鄂王”,無疑就是給出了宋王朝的最高封賞,也是最高榮譽。與此同時,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趙擴再下令,追奪秦檜的“申王”爵位和“忠獻”謚號,改謚“謬丑”,并數落其罪行:“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
由此,忠奸兩極、黑白分明。一褒一貶,是非兩清。遺憾的是,由于主和派與金的內外勾結,加上將帥乏人導致“開禧北伐”失敗。隨后,就是“嘉定和議”,韓侂胄被主和派首領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害,“函首于金”(割去首級獻給金人)。主和派又一次得勢,秦檜竟又恢復了爵謚。
第三階段,宋理宗時代:進一步恢復名譽。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死,嗣子趙昀即位,是為宋理宗。理宗初受權臣史彌遠挾制,無所作為。史死后,理宗親政,立志中興。為發揚正氣,再進一步為岳飛恢復名譽。
寶慶元年(1225年)二月,理宗賜岳飛“忠武”、“太師”。危身奉上為忠,克定禍亂為武。認為岳飛之功,可與志扶漢室的諸葛亮,光復長安的郭子儀相比,諸葛亮、郭子儀都謚“忠武”。宋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再賜岳飛“忠文”。“岳飛改稱忠文”。
至此,歷經了漫長84年歲月,“岳飛冤案”終于走完了平反昭雪之路!
歷史還公正
什么是歷史?歷史就是存在,存在應該是真實的。什么是歷史?歷史就是時間,存在必須經受住時間的檢驗。什么是歷史?歷史就是“民心”——人民群眾的認可,因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凡虛假的,經不起時間檢驗的,不得“民心”、不受人民群眾認可的,都不可能成為歷史。
岳飛是民族英雄,罪惡的現實把他誣陷為奸佞。然而,虛假的東西終究經不住時間的檢驗,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歷史還公正。“岳飛冤案”雖經艱難曲折,但沉冤終于昭雪。
隨著時間的推延,人民群眾在經受了正、反兩方面的教育,終于認清了現實的罪惡與歷史的公正。民族英雄岳飛的形象只會越來越崇高,越來越得到后世人們的敬仰;內奸、賣國賊秦檜,只會越來越遭到世人的唾罵,直至連秦檜后人亦自感不恥。
清乾隆年間有江寧狀元秦大士,系秦檜后裔,他在到過岳墓以后,就留下了“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詩句。包括民間流傳“人自宋后愧姓秦”名句,無不都是“民心向善”的明證。
資料顯示,嘉定十四年(1221年)宋孝宗初為岳飛平反、恢復名譽,朝廷賜緊鄰岳飛墓的下智果寺充岳飛功德寺,并賜額“褒忠衍福禪寺”。此即今天杭州岳王廟的始基。原本岳飛墓前并無秦檜等人跪像。
到了明朝,人們在經受蒙元時代的民族壓迫感受后,就特別崇敬民族英雄。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浙江布政使周木,為表達當時百姓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及對奸臣賣國賊秦檜厭惡憎恨之情,在重修岳墓時,首次置鐵鑄秦檜夫婦跪像。此后,歷經明、清、民國至今,因天長日久,風吹雨打,秦檜夫婦跪像每每漸成形象模糊的爛鐵。但此等跪像屢損屢鑄,至1979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最后一次重鑄,已是第十二次了!放眼全國,全國現有208座秦檜跪像分布各個岳飛紀念地。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杭州地區受汪偽政權控制,漢奸們懼于愛國主義正氣,一度有過毀掉或搬去岳廟前秦檜跪像的動議,但終因害怕激起民憤,自找麻煩,最后作罷。
近幾十年來,隨著歷史虛無主義妖風刮起,茅于軾之流,公然鼓吹漢奸哲學,詆毀愛國主義: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抵制坑害百姓的愛國主義”;
“賣國并不是什么嚴重的錯誤,出賣人民才是嚴重的錯誤”;
“是領土完整重要,還是百姓的生命財產重要?我認為當然是百姓的生命財產更重要。領土不完整,少了一塊,于我何干呢?”“失掉一點領土,但是那兒的百姓能夠生活得更自由,更富有,對百姓是有利的。這樣的領土完整就沒有必要去追求。”
“在敗局已定的條件下,應該說,投降是正確的選擇。
┄┄
正是在這股妖風配合下,2011年9月,居然有人史無前例地在南京搞了一個“博物館”,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給秦檜塑了一個坐像。讓它坐在椅子上宣布:“跪了四百九十二年,我們想站起來歇歇了!”憑什么?因為秦檜是“治國的能臣”、“大宋經濟起飛的功臣”!
終究是邪不壓正。歷史已成定論,忠奸黑白無法改變。在人民群眾強烈抗議下,不到三個月,該“博物館”館長許某宣布:
“秦檜坐像是制作公司做的,我們當時沒有想太多,秦檜雖是江寧人,但我們沒有為他平反的意思。目前,秦檜坐像已經撤掉,永久封存了”。(見“搜狐網”2011年12月20日:《江寧博物館秦檜坐像已撤展》)
看來,歷史的公正是不可挑戰的!
注釋:
?、俸贾菰劳鯊R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歷經元、明、清、民國等朝,代代相傳一直至今。現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
?、谇貦u答老將韓世忠質問語,即“也許有”之義。語出《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邸?a >宋史·岳飛傳》:“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芨咦谠纫恢备叨瓤隙ㄔ里w的戰功,屢加封賞。如紹興三年九月,就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命人繡成一面戰旗,讓岳飛打著這面繡有“精忠岳飛”四字的大旗行軍作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