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群結合減租反霸和土改工作深入南疆開展調查
郭謙貴
鄧力群來到新疆之后,由于和平起義和新疆黨委工作的需要,平時經常接觸的主要是各民族的中、上層干部,對農村、牧區和農牧民的情況了解不多。于是,從1951年8月到1952年5月,鄧力群帶著新疆黨委研究室的谷苞和研究室、新疆日報社、團省委等有關同志,還有羅立韻,一起到南疆參加減租反霸運動,并結合運動系統地對南疆地區進行了農村調查。這期間,鄧力群參加了一期完整的減租反霸試點,一期完整的土地改革試點,還參加了南疆區黨委的兩次會議,寫了8個關于工作經驗和具體政策的書面報告。同時,結合減租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在阿克蘇、喀什、莎車、和田4個專區的12個縣,每縣選1個鄉或1個行政村做典型調查。此外,還做了十幾個專題調查。后來,這些調查都形成書面報告。編成了《南疆農村社會》一書,1980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通過8個多月的調查,鄧力群對新疆有了一個總體的了解,得到了比較多的關于新疆封建社會發展的感性認識,充實和加深了原來從書面上得到的知識。南疆農村,可以說是一部封建社會史的縮影。調查結束以后,鄧力群感覺收獲很大。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留下了一手完整的歷史材料,非常寶貴。材料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
第一,南疆封建社會中期的農村社會形式占比較大。南疆4個專署30個縣,除3個游牧縣和少數半農半牧區外,其他27個縣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地區都是農業區。這些農業區的社會情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封建社會初期的農村,其數量極少,我們發現的只有3個鄉,分布于和田、阿克蘇2個專署的3個縣。第二類是封建社會中期的農村,根據我們的調查來估計,可占南疆全部農業區的80%以上。第三類是封建社會末期的農村,其數量在南疆也是少數,但比第一類要多。這三類農村在南疆的同時存在和交錯存在,表明了南疆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復雜性,但第二類農村占絕大多數,則表明了封建經濟在南疆農村經濟中占統治地位的基本情況。
第二,南疆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非常殘酷,壓迫特別野蠻。最基本的剝削方式一為“對分制”,一為“勞役制”,其中又以“勞役制”最為普遍且嚴重。農民租得地主少量的土地,租額最少是產量的50%以上,再加30%的反動政權的負擔,10%宗教方面的負擔,留給農民的往往不到10%。農民承擔地主的勞役,每畝地少則四五天,多則一月半月。農民給地主勞役時,有的要自帶牲畜農具,有的還要自備口糧,農忙時必須先把地主的地種完了才能種自己的土地,因此往往迫使農民白天在地主土地上干活,晚上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干活。南疆多數農村還沒有形成完全自由的勞動市場,農民沒有出賣勞動力的完全自由。雇農給地主當長工,不能自愿就業,也不能自由離開;名義工資雖有五六百斤糧食,但地主常制造各種借口進行克扣,很多雇農終身勞動,一無所得,實際上陷于半農奴的地位。
反動政權的徭役也非常苛重。國民黨時期,每年要從遠離迪化1200公里的阿克蘇,甚至從遠在1800公里的莎車向迪化運糧,為此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農民難以數計。在這種殘酷的剝削下,解放前南疆農村的生產力遭受了極其嚴重的摧殘和阻礙,農民的生活極度貧困,包括中農在內的農民階層的剩余勞動,全部被地主階級及其反動政權所掠奪,農民最低限度的必要勞動亦受到嚴重的侵占。因此,絕大多數貧農和雇農每年有兩三個月要靠桑子、沙棗、桃杏充饑,有的農民窮得連煮飯的鍋都沒有一口。農民的生產資料非常缺乏,解放前平均四家或五家才有一頭耕牛。
第三、地主欠下累累血債。除了經濟上的殘酷剝削,地主對農民的壓迫特別野蠻。鄧力群他們調查過的地方,地主中沒有血債的是少數,有血債的占多數。惡霸一般都私設刑具,可隨意監禁刑訊農民,而不受干涉,將農民拷打致死亦無人過問。在參加農民的訴苦會上,到處都是一片哭聲,鄧力群他們聽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慘痛事實。由于南疆農民的痛苦特別深重,要求解放的心情也非常迫切。鄧力群親耳傾聽農民的痛哭聲,感同身受農民的血和淚,鄧力群的心被農民的深沉痛苦折磨,南疆的農區、牧區改革必須全面深入進行,新疆的農區、牧區改革也勢在必行。農民在呼喚,農民在期盼,農牧民還在遭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鄧力群深深地明白,血債應該得到徹底地清算。
第四,完成了一系列包括減租反霸在內的社會改革運動。解放兩年多來,南疆區黨委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黨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政策,堅持中央慎重穩進的方針,培養和團結了大批民族干部,進行了艱苦的發動群眾的工作,在農村完成了一系列包括減租反霸在內的社會改革運動。包括:
(1)廢除保甲制度,徹底打掉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級統治機構。建立人民政權,召開了各級人民代表會議。民族壓迫得到永遠結束,民族平等得到真正實現,給各族農民群眾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開辟了寬闊的道路。農牧民翻身得解放,當家作主,揚眉吐氣,南疆的社會面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改天換地。
(2)給農民調劑了大量的土地。首先把大量與宗教有關的土地,交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租種,接著又把地主一部分土地調劑給農民租種。更為重要的是,過去普遍而嚴重存在的勞役制,從根本上被動搖了,以至基本上被廢除了。農民不再給地主做勞役,可以全力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了。土地經營大為改善,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
(3)把封建的水利管理制度改變為民主的水利管理制度。水利設施由農民進行民主管理。效率提高了,利用合理了。
(4)實行農民合理負擔政策。整個農村的負擔比解放前減少了一半以上,農民負擔則只及解放前的1/3,甚至1/4。因負擔問題涉及的面廣,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向任何一個農民打聽,解放后得到了什么利益?他們的回答,首先就是“負擔減輕了”,“我們從國民黨反動政權苛捐雜稅的沉重負擔下解放出來了”。
(5)開展減租反霸群眾運動。在上述主要的社會改革基礎上,南疆各地普遍開展減租反霸群眾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南疆農村階級力量的對比,基本上打垮了地主階級當權派的政治勢力,使農民在政治上獲得了翻身,樹立了農民群眾在農村中的政治優勢,建立了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政治統治;削弱了地主階級的經濟勢力,農民獲得了減租反霸斗爭的果實,解決了農民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不少困難,更進一步推進了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運動的發展。
包括減租反霸在內的偉大的社會改革運動,完全改變了南疆的面貌,把解放前后的南疆劃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在南疆人民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疆黨的干部各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同甘苦,共患難,與新疆人民心心相映,贏得了新疆各族人民包括南疆各族人民的真心擁護。
當年調查中出現的那些南疆人民動人的情景,感人的畫面,悲慟欲絕的哭聲,呼天搶地的血淚,鄧力群記憶猶新,深入腦海,融進了他的靈魂。 (湖南桂東縣委黨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