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109問楊繼繩:毛主席的批評為何制止不了吳芝圃的狂熱
《墓碑·第一章、禍起中原·三、河南省成了“大躍進”的旗幟》:打倒了潘復生,吳芝圃就成了河南省的第一把手。他是反右有功而升官的,上臺以后繼續反右。以激進的態度推行“三面紅旗”的政策。使河南成了全國注目的地方。
糧食產量放高產“衛星”是河南最先搞起來的,人民公社是河南最先創造的,不講科學地興修水利,深翻、密植也起自河南。河南不斷地出經驗,《人民日報》經常介紹河南的經驗。在當時人們的眼中,河南省已經成為全國“大躍進”的旗幟。……
《墓碑》:毛澤東在1958年3月8日至26日的成都會議上肯定了河南,也肯定了吳芝圃,對河南省的高指標和大躍進起著關鍵的作用。吳芝圃代表河南參加成都會議,提出完成前述指標的時間,比元月時的省委決定再大大提前。他對毛澤東承諾,河南一年就能夠實現四化,四年可變集體所有制為全民所有制。毛澤東在3月20日說:“河南提出一年實現四、五、八(本書作者按:黃河以北糧食畝產四百斤,以南畝產五百斤,淮河長江以南八百斤,這是毛澤東在農業發展綱要中提出的長遠目標,河南說一年就完成),水利化,除四害,消滅文盲,可能有些能做到……可以讓河南試驗一年。如果河南靈了,明年各省再來一個運動、大躍進,豈不更好。”又說一年內實現四化,“可能缺點很大,起碼是工作粗糙,群眾過份緊張”。會議過程中,毛澤東講到:“河南的水利就是兩條路線的斗爭”,“河南的水利全國第一,達4800萬畝”。被毛澤東肯定的數字,已是1957年實際指標的2.4倍。當然,毛澤東也曾幾次對河南省的高指標表示擔憂,但對吳芝圃還是鼓勵多于批評。
楊繼繩說“河南省已經成為全國‘大躍進’的旗幟”,這話沒有錯。可是,楊繼繩說毛主席“肯定了河南,也肯定了吳芝圃”、“對吳芝圃還是鼓勵多于批評”,怎樣肯定、怎樣鼓勵,卻都沒有下文,我們看到的只有否定,只有批評:
“可能缺點很大,起碼是工作粗糙,群眾過分緊張”,與肯定和鼓勵不沾邊,只能是批評!
同樣,“幾次……表示擔憂” ,與肯定和鼓勵也沾不上邊,只能是否定!
“河南的水利全國第一,達4800萬畝”,這句沒有前導和后續的話,表示的是按河南報的數字,排序全國第一,不等于肯定這個數字的真實,也不等于贊美這個全國第一!
“河南的水利就是兩條路線的斗爭”。這是一句沒頭沒尾的語意不明的話!
“可能有些能做到”,不等于能做到!
“如果河南靈了”,不等于河南靈了!
“可以讓河南試驗一年”,是面對迫切要求實施和迫切要求全面鋪開的壓力的一種十分謹慎的表態。試驗包括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的結果,無所謂肯定,也無所謂鼓勵。
“如果河南靈了,明年各省再來一個運動、大躍進,豈不更好” 。“豈不更好”意味著此前已有人在為吳芝圃叫好。要是落實了毛主席這句話,1958年的全國大躍進至少要推遲到1959年,如果河南不靈,1959年很可能也沒有了。
遺憾的是,毛主席的批評并沒有制止住吳芝圃的狂熱,“4月,河南省委第八次全會上,吳芝圃部署全省大躍進,提出糧食總產達到275-300億公斤,三年實現水利化。于是,在全省范圍內很快掀起了浮夸風(見《墓碑》)。”
更值得一問的是“可能有些能做到……”后面這個刪節號刪掉的文字,毛主席在這里究竟還說了些什么話?依照語法,至少緊接在后面還有一句“可能有些做不到”!楊繼繩為什么要刪掉它? 吳冷西 《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段》中有一段毛主席說的話:
“河南提出苦戰一年,實現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滅文盲。遼寧要實現三自給(即糧、菜、肉自給)。我懷疑是錯誤的,河南提出今年辦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都做到,也不要登報。《人民日報》硬是要卡住。否則這個省登,那個省登,大家搶先,搞得天下大亂。一年完成不登報,兩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報。各省提口號恐怕時間長一點比較好。我就有點機會主義,要留有余地……現在報紙報導要調整一下,不要盡唱高調,要壓縮空氣,這不是潑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實際的高指標,要大家按實際條件辦事。提口號,定指標要留有余地。”
原來如此。難怪楊繼繩要用刪節號!他只取了“有些可能做到”做引子,用一個“……”含接上“可以讓河南試驗一年”,就算是毛主席對吳芝圃的“肯定”和“鼓勵”了?!
不過,天底下除了楊繼繩以外,即使是傻瓜也能理會到,毛主席這是對吳芝圃的否定和批評。
遺憾得很,吳芝圃把毛主席的批評當成了耳邊風,《人民日報》也不聽毛主席的話,全國性的大放衛星就這樣出來了。
這是為什么?答案是,與當時毛主席退居二線有著直接的關系。
“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分一、二線領導層的體制,是毛澤東在1953年下半年提出并實施的,目的是吸取斯大林逝世、蘇聯領導層接班動蕩的教訓。這一體制將政治局常委分為一線、二線。毛澤東主席將自己處于二線,讓其他政治局常委處于一線。毛澤東在二線,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央日常工作由處于第一線的政治局常委主持。據此,劉少奇就長期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決策機構)日常工作,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執行機構)日常工作,劉、鄧成為處理中央日常工作的兩個主要領導人。1959年4月,劉少奇正式接任國家主席,中共一線領導(司令部)完全形成。”(《錢昌明:歷史,畢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過來人”現身說法談“文革”》)
俗話說:不怕官,只怕管。吳芝圃等一些地方領導緊靠中央一線領導人對抗毛主席的原因就在這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