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92、93問楊繼繩:毛、劉有過中南海游泳池的“交鋒”嗎等兩篇
92問楊繼繩:毛、劉有過中南海游泳池的“交鋒”嗎
“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一語,出自《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記述的是毛主席和劉少奇在中南海游泳池一次“交鋒”的故事。2008年出版的《墓碑》引進這個故事,此語得以在網上廣泛流傳,成了劉少奇一生最有影響力的一句“名言”,成了一句“褒劉貶毛”的關鍵詞語,成了一發為“餓死三千萬”、“人吃人是普遍現象”造勢的重磅炸彈。但是,經辯析,歷史上的這次“毛、劉交鋒” 應不存在,所以,此語應是一條虛假信息。
《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出版于2000年。網上有帖文(附)指出:1998年的 《中華兒女》第十期發表的《我的父親劉少奇》并沒有“人相食”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在其后添加的。
一、毛劉游泳池“交鋒”的故事
《墓碑·第28章 大饑荒對中國政治的影響·二、……》
1962年7月,毛澤東從炎熱的南方回到涼爽的北京。陳云立即拜見毛澤東,系統地談了各位常委都贊成的意見。毛澤東當時只問了幾個問題,未置可否。陳云感覺毛不反對這些意見,只是在考慮。毛很快通知劉少奇見面。毛正在游泳。劉少奇趕到游泳池,毛澤東游興正濃。
劉少奇快步走到池畔,親熱地問候毛。見劉來了,毛就在池子里發出質問:“你急什么?壓不住陣腳了?為什么不頂住?”
劉少奇一驚,似乎覺得不便談話,就在更衣棚里坐下,等毛上岸,坐到跟前,才說:“陳云、田家英是在黨內談意見,不違反組織原則,他們有想法跟你講,沒有錯。”
毛澤東說:“不在組織原則,而是談的內容!他們都找了你,鄧子恢吵了那么久,西樓說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
雙方顯然都有些動感情。毛長期淤積內心的不滿,傾瀉而出,劉也要一吐為快:“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毛澤東說:“三面紅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頂住?我死了以后怎么辦!”
劉少奇冷靜地講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三面紅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高指標不搞,公共食堂不辦等等。毛澤東,也平靜下來,同意經濟調整還得繼續。
(本節除第一段外,其余均與《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相同。)
二、毛劉“交鋒”的政治背景
為了對上節提到的毛、劉交鋒進行分析的需要,這里的“政治背景”均依《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所述: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召開的七千人大會,基本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會后,毛主席即去了武漢。
2月21日,劉少奇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即通稱的“西樓會議”。
討論時發現當年的預算仍有巨額赤字,5年累計赤字十分驚人;商品供應量和社會購買力之間的逆差,不是縮小而是更大了;各方都十分吃緊。針對這一情況,劉少奇說:“還它個本來面目,怕什么?說漆黑一團,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激發人們向困難作斗爭的勇氣!”他認為國民經濟處在“非常時期”,要求大家必須拿出一整套經濟、政治方針,“要用非常的辦法,把調整經濟的措施貫徹下去”。陳云同志在會上作了系統發言。之后,又在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講話,對嚴重的困難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克服困難的辦法。
3月中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三位政冶局常委,到武漢向毛澤東匯報。毛同意多數常委的意見,也贊成劉提議的由陳云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但認為不能把形勢看得“一片黑暗”,還說赤字是假的,要求再議。
5月7日至11日,劉少奇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史稱“五月會議”),討論中央財經小組關于1962年調整計劃報告草稿。鑒于前三年經濟調整不力,當時一些干部又害怕將困難估計過頭而犯錯誤,劉少奇在講話中強調:我看對困難估計過分些,危險性不大。我們多年就是因為估計不夠,而陷于被動。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挺起腰桿前進。
根據“七千人大會”的精神,中央決定,對近幾年受過批評和處分的所謂“右傾”黨員甄別平反。鄧小平發言說:要來個一攬子解決,統統摘帽子。鄧子恢談農村工作時說道:適當擴大自留地,社員會滿意的,在分散的地區有一些農戶單干也應允許。會上還談了許多有關工農業生產、內商外貿以及對外政策的問題。
劉少奇贊同這些主張,他有句名言,就是“要退夠”。凡是超過現實可能性的都要退,退是為求得平衡。分田單干不好說,包產到戶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欣賞“冒進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平衡優于平衡”的毛澤東看來,“退”就是復辟。
事關重大,要請毛澤東作決定。正好毛的秘書田家英調查回來,向劉建議搞包產到戶,劉少奇叫他清毛主席回來。田打電話說了一下情況,毛回答:好呀!過幾天回京。田十分興奮地向劉報告:看來主席是同意了。王光美提醒說:“田家英的話不準確,還是要先聽聽主席的意見。”她說對了,田家英果然領會錯了毛主席的意思。
盛夏7月,毛澤東回到北京。陳云同志立即約毛,系統談了各位常委都贊成的意見。毛當時只問了幾個問題,未置可否。陳亦感覺毛不反對,只是仍在考慮。
毛澤東很快即通知劉少奇見面。劉趕到中南海游泳池,就發生了前面敘述的那一幕。
三、毛劉“交鋒”缺少導火索
上節提到的交鋒政治背景中,楊繼繩除對《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的“七千人大會,基本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表示異議,認為“實際上,這次會上,明顯地加深了中共高層的裂痕”外,其余所述政治背景基本上都與《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相同。即:
1、劉少奇主持的“西樓會議”所議事項已向在武漢的毛主席作了匯報。毛主席同意多數常委的意見,也贊成劉提議的由陳云擔任中央財經小組組長。但認為不能把形勢看得“一片黑暗”,還說赤字是假的,要求再議。
2、由劉少奇主持的討論《中央財經小組關于1962年調整計劃報告草稿》的“五月會議”,并沒有作出決定,而是“事關重大,要請毛澤東決定(《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墓碑》中,楊繼繩用的是“劉少奇心里沒有底,還是要請示毛澤東”。
3、毛主席回到北京后,由中央財經小組組長陳云匯報是符合程序的,陳云的匯報也很及時。
陳云的匯報雖然是“系統談了各位常委都贊成的意見”,但并沒有形成決議,而是把最后的決定權留給了毛主席。這也體現了大家對毛主席的尊重。毛主席憑什么發起了無名火,立刻傳見劉少奇,劈頭蓋腦地就是一頓質問?
發火總得有個由頭,起碼也應該先說出自己的意見,在遭到反對后才有可能動火的!缺少這關鍵一步而開始的毛、劉“交鋒”,導火索在哪里呢?
四、“交鋒”過程令人莫名其妙
1、毛就在池子里發出質問:“你急什么?壓不住陣腳了?為什么不頂住?”
這是一個令人莫明其妙的“質問”!
毛主席早就從陳云的匯報中得知是“各位常委都贊成的意見”,自然也是劉少奇贊成的意見,可他卻把劉少奇當作是站在自己一邊替自己壓陣的人在提出質問!
2、“劉少奇一驚,……才說:‘陳云、田家英是在黨內談意見,不違反組織原則,他們有想法跟你講,沒有錯。’”
劉少奇不答毛主席的問,卻替陳云和田家英進行辯解了。
明明知道毛主席對陳云的匯報是“未置可否”(見二小節),更沒有對陳云批評指責,沒來由的替陳云辯解,令人莫明其妙!
明明知道毛主席對田家英的電話匯報沒有批評指責,毛主席的態度甚至令田家英感到毛主席同意了(見二小節)。沒來由的替田家英進行辯解,又是一個令人莫名其妙!
3、毛澤東說:“不在組織原則,而是談的內容! ……”
沒批評過陳、田的毛主席竟然承認自己批評過陳云和田家英,與替他們辯解的劉少奇就這個問題較起真來了。令人莫名其妙!
4、 “雙方顯然都有些動感情。毛長期淤積內心的不滿,傾瀉而出,劉也要一吐為快……”。
兩個領導人的爆炸式碰撞就在這個莫名其妙的過程中發生了。令人莫名其妙!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召開的七千人大會,開了將近一個月。毛在會上講了話,劉也在會上講了話。毛的內心不滿應該在會上“傾寫”完了、劉要“一吐為快”也早已一吐為快了。
其后,毛主席去了武漢,對于劉少奇在北京召開的西樓會議“所議”,他只提出了“不能把形勢看得‘一片黑暗’”的異議。至于“還說赤字是假的,要求再議”應是沒有的事,因為“赤字”不是“議”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
劉少奇第二次召開的“五月會議”的“所議”,還處于“事關重大,要請毛澤東作決定”的狀態中,沒有形成定議。所以,即使毛主席完全反對這個“所議”,也不至于一見面馬上就產生要傾瀉的不滿情緒。換句話說,已經五個多月沒有見面的這兩位領導人的對立情緒的爆炸式碰撞,不可能發生在他們見面的開始!真要發生了的話,只有可能發生在毛堅決反對“所議”而劉堅決堅持“所議”的交談“不歡而散”時!
5、“劉少奇冷靜地講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三面紅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高指標不搞,公共食堂不辦等等。毛澤東,也平靜下來,同意經濟調整還得繼續。”
這個皆大歡喜的結尾,更是令人莫名其妙!
劉少奇的這些“想法”其實就是毛主席當時的“想法”,劉少奇的這些“想法”表示著兩次會議的“所議”并沒有脫離毛、劉兩個的共同“想法”。原來,他們打了半天口仗,竟然是一場天大的誤會!
五、劉少奇會用如此過分猛烈的“炮火”嗎
“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這句話,無異是在教訓毛主席:
“你可不能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你知道餓死多少人了嗎?大饑荒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這個情況是要載入史書的,歷史將要記下我們的罪過呀。”
這句話,無異是在怒斥毛主席:
“餓死這么多人了。到處都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這是由于你堅持錯誤路線的結果。如今你還要一意孤行,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顧。這樣下去是很危險的。歷史將會記下你的罪惡。
這句話無異是在脅迫毛主席
它給了毛主席一個下馬威以后,接下來安排了一個立竿見影喜劇性的結局:毛澤東終于為少奇的剛直所懾服,他害怕“上書”了,不得不接受了少奇的意見。
這個故事、這句話具有如此豐富的內涵,這是楊繼繩將它引進《墓碑》的原因,也是一些人老是把它掛在嘴上百炒不厭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此份量畸重的過頭話,劉少奇會不會在毛主席面前一吐為快呢?下面我們從劉少奇個人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
1、關于歷史,劉少奇應該知道,毛主席比他研究的多得多,比他懂得的也多得多。“人相食,要上書的”道理,毛主席比他更清楚,用得著他來教訓嗎?相信他應該有這個自知之明,絕不至于班門弄斧,說出這樣的傻話蠢話。
2、劉少奇應該知道:當時(1962年7月),餓死人的現象已經過去了,“要上書”也已經“上”過了,“歷史要寫上你我”也已經“寫”上了,而且,不但你劉少奇對此作了檢查,毛主席也作過檢查了;它還應該記得:毛主席關于信陽問題的“請劉、周今日即看,下午談一下處理辦法”的批示,那心情的急切,絕對不會遜于他!所以,相信他不會無視這些事實,而在毛主席面前說出這種過頭話。
3、如果劉少奇此語是想借過去警示未來,那他更應該明白,這是在以脅迫的口吻警告毛主席、企圖強行推行個人的政治經濟主張:“你按照我的主張辦事就會成功,不按我的辦,肯定又會引發新的‘餓死這么多人’的大饑荒!”我們相信他應該不會狂妄到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程度。相信他不會在任何人面前說出這種咄咄逼人的話。更相信他不會在毛主席面前說出這種咄咄逼人的話!
第五節毛劉“交鋒”沒有可信證據
“毛、劉交鋒”的故事,是一個“褒劉貶毛”的故事。通過故事的述說,一個憂國憂民敢于犯顏直諫為民請命的國家主席的崇高形象躍然紙上;而在這個形象之下,反襯出來的卻是一個漠視人民生命、高高在上的毛主席!它,極大地抬高了劉少奇,而又極大的貶損了毛主席。
“毛、劉交鋒”中的“餓死這么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這句從國家主席嘴里“說”出的話,其份量之重,無法估量。這是一句極大的貶損那個時代的話。它為“餓死幾千萬”論者、為“人食人是普遍現象”論者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一個“鐵證”。國家主席都這樣說了,還能假得了嗎?他們可以用這句“名言”理直氣壯地回擊每一個“餓死三千萬”的反對者。
正因為這個故事具有的重大社會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辯析它的真假!
這是一個發生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環境中的故事。任何一個局外人都不能作為它的見證,特別是與它有利害關系的人更不能作為它的見證。因此,這個故事又是一個缺乏可靠證據的故事。僅憑這一條理由,我們即可以認定,它只能是一個編造的故事!
1998年《中華兒女》第10期劉源發表了我的父親劉少奇。……這篇文章里沒有寫“人相食” 的字詞,但是,在署名“劉源”的以后的文章里卻是在此文的基礎之上添加了“人相食”等的字眼。
93問楊繼繩:毛主席拍桌子為哪般
《墓碑·第二十一章、廬山之變》:過去經濟工作由陳云主管。1958年,毛澤東和譚震林、田家英一起談話,談到經濟形勢和有關問題時,毛澤東突然說起,還拍了桌子:“只有陳云能管經濟,我就不能管?”1958年毛澤東走到前臺直接管經濟,結果碰了大釘子,捅了大漏子。1959年他對吳冷西說:“搞經濟,我們這些人恐怕不行了。”還說;“去年是打了一次敗仗。”又說:“沉重的心情直到5月后才開始好轉”。
這話進入我的眼里,立即產生了懷疑:毛主席拍桌子為哪般?
一般而言,人在盛怒之下拍桌子,都是受所怒對象當面的過分剌激言語引起的。即使常人,也不會無端地對并沒冒犯自己的人拍桌子,也不會對曾經冒犯過自己但并不在面前的人大發雷霆拍桌子,何況偉人毛主席!
文中看不出田家英和譚震林有任何冒犯毛主席的地方,拍桌子顯然不是沖著他倆的。那么,拍的對象是誰?是沖著說“只有陳云能管經濟”那個人嗎?可那個人并不存在,至少是沒有在面前。所以,即使你拍破桌子,拍爛手心 ,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可以斷言,毛主席絕不會突然說出這句沒來由的話,更不會沒來由的拍桌子發無名火!于是,尋找此說的出處。原來,出自李銳的《廬山會議實錄》。李銳,就是那個造謠毛主席自寫“毛主席萬歲”口號的反毛急先鋒!其原話是這樣說的:
在專列上,我同胡喬木、田家英有過閑談,主要是交換各自的看法,對1958年的大躍進,都基本上持否定態度。也同吳冷西有過一次閑談。吳說,不久前在毛主席處談話,主席這樣談到:搞經濟,我們這些人恐怕是不行了;還說,去年是打了一次敗仗;又說,沉重心情5月后才開始好轉.……
這使我想起田家英1958年同我的一次閑談,談到他有次和譚震林一起在主席處談話,談到經濟形勢和有關問題時,主席突然說起,還拍了桌子:"只有陳云能管經濟,我就不能管?"因此在火車上,我們四人的交談中有一共同觀點:1958年毛澤東親自到前臺來直接管經濟,來發號施令,結果碰了這么一個大釘子.這時,他自己也感覺到,應當如何來轉彎了.
毛主席早已作古,田家英早已作古,譚震林也早已作古。所以,李銳這張謠諑大嘴,想怎么說就可以怎么說,想怎么噴就怎么噴!反正,都是死無對證。
原來,號稱“信史”的《墓碑》,楊繼繩就是撿拾了這些垃圾雜碎!
附、http://www.lishengshao.cn/_d275752616.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