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先被軟禁在沙皇村,后來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1918年7月17日,當白衛軍逼近這座城市時,當地的蘇維埃政權將他全家槍決。尼古拉二世被趕下臺時眾叛親離,是俄國民眾人人唾棄的對象。但蘇聯解體后,經過俄羅斯新統治階級的包裝,他重新博得了國內許多人的好感,可見西方式“民主政權”是具有階級性的。
“最后一次野蠻的火花”
列寧曾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雖然號稱世界第五大工業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全國人口的80%是農民,出口額的74%是農產品和木材。同英、法、美、德等西方列強相比,俄國工業不僅技術上非常落后,而且對外國的依賴性很大。戰前俄國從外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設備和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全國40%的冶金工業、50%的化學工業、90%的采礦工業和幾乎100%的石油工業都是外資。就規模來說,俄國工業只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2.7%,僅有美國的7%,德國的17%,英國的22%,法國的40%;就人均工業產量來說,俄國只有美國的十二分之一,德國的十三分之一,英國的十四分之一,法國的約八分之一。
在政治上,沙皇俄國更是黑暗和反動。沙皇尼古拉二世治國無方,鎮壓革命卻非常兇殘,得了一個“血腥沙皇”的綽號。他曾殘酷地鎮壓了1905年的革命,把成千上萬人送往刑場和流放地。但國內反抗沙皇的斗爭仍風起云涌,工人的罷工運動更是聲勢浩大。根據官方大大縮水了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萬5千人,而在1913年有88萬7千人。尼古拉二世把俄國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國內的階級矛盾。
正如十年前的日俄戰爭一樣,這場世界大戰喚起了俄國人的愛國熱情。全國的各城市都停止了罷工。工人扔掉了象征革命的紅旗,而捧起了尼古拉二世的肖像。全國城鄉響徹著同一個聲音:“一切為了保衛神圣的俄羅斯,一切為了我們的國家、信仰和沙皇。”首都居民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支持沙皇政府對德奧的作戰。“打倒德國”的口號響徹首都天空。1914年7月26日,尼古拉二世來到俄國杜馬議會。議員們一起向沙皇狂熱地致敬,擁護政府進行這場帝國主義戰爭。在議會一片歇斯底里的“愛國”聲浪中,也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曲調:社會民主工黨的議員按照領袖列寧的指示,當場退場以表示對進行帝國主義戰爭的抗議。他們發表的宣言給沙皇潑了一瓢冷水:“這場戰爭將徹底擦亮歐洲民眾的眼睛,他們將看清使他們遭受苦難的暴力和壓迫的真正根源,這是最后一次野蠻的火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由于俄國工業在規模和技術上的落后,根本無法為前線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當時,前線每月需要2.5億發子彈,但工業每月只能制造4千萬發;前線每月需要150萬發炮彈,但工業每月只能制造5萬發。1915年8月,前線俄軍約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沒有槍支,只能等待從陣亡或受傷的同伴手中接過武器。在德軍壓倒優勢的大炮和機槍面前,無數俄國士兵化為戰場上的冤魂。僅在戰爭的第一年,俄國軍隊戰死疆場的就達140萬人,另有97.5萬人進了德奧的戰俘營。前線的屢戰屢敗和巨大傷亡,很快使民眾的“愛國激情”冷卻下來,促使人民思考這場戰爭的本質。反戰運動開始在前線和國內不斷出現。戰爭使俄國國內的經濟嚴重惡化。沙皇政府為了支付龐大的戰爭費用,大量舉借外債和濫發紙幣,導致外債猛增和通貨膨漲,給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由于能源和原材料被優先用于軍工,大量的工業企業在戰爭中破產倒閉。戰爭期間,近半數的勞動力被征召入伍,約200萬馬匹和其它牲畜被調為軍用,導致了國內糧食產量的大幅度下降。這直接造成食物的短缺和價格飛漲,城市面包店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全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如布爾什維克所預言的,這場戰爭成了沙皇制度垮臺的催化劑。
“打倒沙皇君主制”
1915年9月,為了挽救前線的接連失敗,沙皇親自擔任了俄軍最高統帥。這樣一來,他就必須自己承擔打敗仗的責任,而不能像以前那樣尋找替罪羊了,結果使他在國人面前更加威信掃地。沙皇御駕親征的另一個后果是,由于他長年呆在前線的大本營里,使首都的宮廷完全被皇后所把持。這位皇后寵信一位妖僧拉斯普京,任由他穢亂宮廷、干預朝政。沙皇政權本來就腐朽不堪。俄國著名作家果戈里曾在他的作品中,把俄羅斯描寫成到處是貪官和污吏。現在政權落到神棍拉斯普京的手里,其黑暗的程度更是無以復加。他隨心所欲地撤換朝廷大臣,把俄國的內政搞得烏煙瘴氣。
拉斯普京的胡作非為,連俄國的貴族們也無法忍耐了。尤蘇波夫親王、德米特里大公等人密謀除掉他。1916年12月29日,尤蘇波夫以他美麗的妻子為誘餌,將拉斯普京誘到他的宮殿里殺死。事發后,整個俄國首都人人稱快,而沙皇夫婦卻如喪考妣,下令逮捕了幾位謀殺者。德米特里大公的父親來到沙皇面前,向這位侄兒請求赦免自己的兒子。尼古拉二世問答他說:“任何人都無權殺人。”這位皇叔怒不可遏地斥責他說:“任何人都無權殺人,只有你這個行過登基涂油儀式的君主除外,你在縱酒與打臺球之余,大筆一揮,就判處成千上萬人死刑!別人這么說還可以,你最好閉嘴!”
尤蘇波夫親王和德米特里大公被流放外地。革命后他們返回彼得格勒時,蘇維埃政權把他們當英雄來歡迎,甚至派衛兵在其宮殿外站崗守衛。國內戰爭時,尤蘇波夫親王拒絕當白衛軍,先后移居羅馬和巴黎。二戰時期,德國以巨額財富甚至皇位為誘餌,想讓尤蘇波夫參加反蘇活動,但被這位親王所拒絕。德米特里大公在僑居巴黎期間,也拒絕了白俄要他競選皇位的勸說。蘇德戰爭爆發后,他在瑞士多次發表支持蘇聯的講話,堅信紅軍一定能戰勝希特勒軍隊。
拉斯普京事件,充分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透頂,使搖搖欲墜的沙皇政權更雪上加霜。當時,有見識的人都看出沙皇垮臺已迫在眉睫。12月末,尼古拉二世的堂叔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在首都的一家貴族俱樂部里宣稱:“元月1日,皇族的所有人按制度都要在冬宮團聚,親吻皇后的玉手。但1917年的元月我不會去那兒!讓那些奸臣們去吻這個壞女人的手吧!……她就是那條人們經常談論的,但誰也沒見過的多頭毒蛇。”第二天,宮庭的事務大臣向這位親王宣布,沙皇命令將他流放到外地兩個月。這位親王嘲笑說:“我將會提前返回首都,因為過不了兩個月皇位就要被推翻。”親王在流放途中遇到了一位杜馬議員,這位議員也預言說:“(沙皇)很快就要徹底垮臺了!”1916-1917年的冬季是嚴寒而漫長的。1200英里長的俄軍戰線上,幾百萬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熬著這酷寒的冬季。前方的士兵忍饑挨餓,后方的人民食不果腹。俄國革命的風暴終于開始了。1917年年初,俄國的罷工達到了戰時的最大規模。1917年1月9日,即著名的“流血星期日”紀念日,僅彼得格勒城就有15萬人罷工。罷工的巨浪席卷俄國的各大城市。在這些示威游行中,“反對戰爭!”“打倒沙皇君主制!”的口號響徹天空。就連駐軍也對這些罷工表示同情。
軍隊掉轉了槍口
3月3日,彼得格勒當局關閉了全市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廠,這直接成了沙皇倒臺的導火線。該廠的成千工人旋即走上街頭示威,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向市中心進發,沿途其它工廠的工人不斷加入,許多正在排隊購買面包的婦女也涌入了隊列,聲勢十分浩大。
3月8日(俄歷2月23日)是國際三八婦女節。布爾什維克的彼得格勒黨委會號召工人罷工,并舉行示威來紀念這個節日。工廠的女工們走上了首都大街。“打倒戰爭!”“打倒沙皇!”“把在戰壕里的丈夫還給我們!”口號震動了彼得格勒灰色的天空。男工們紛紛加入,游行者達九萬余人。一時全城鼎沸。
3月9日,游行仍在進行,人數增加到二十萬人。3月10日,游行人數又增至二十五萬人。幾乎所有工廠都停工,連商店也關了門。成千上萬各色衣著的人涌上街頭。最令人注目的是,眾多的大學生、知識分子、小官員甚至軍官們,也高唱著馬賽曲加入了游行隊伍。幾十萬人的游行大軍高擎紅旗向市中心迸發。游行隊伍一路解除了警察和憲兵的武裝,把他們的武器據為已有。
沙皇的回答仍舊是武力。此前不久,他已經做好了應付首都騷動的準備,將彼得格勒軍區與北方戰線分開,由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直接統轄。首都的警察和憲兵都配備了機關槍,只要一聲令下就可把城市大街化做屠場。3月10日,尼古拉二世詔令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著令于明日,將京都騷亂悉行制止”。于是,軍警在屋頂和角樓架起了機關槍,準備向游行示威的群眾射擊。
但是這回武力鎮壓的法寶不靈了,作為政權支柱的軍隊調轉了槍口。在這一過程中,游行隊伍中的女工起了巨大的作用。這些手無寸鐵的女工們昂首挺胸,站到了嚴陣以待的軍隊面前,呼吁他們不要向工人開槍。在這些視死如歸的女性面前,不僅普通的軍隊,連最忠誠于沙皇的哥薩克也發生了動搖。在有的廣場上,哥薩克向企圖驅散示威的騎警們開了槍。在喀山教堂附近,軍隊從警察手中把一些被捕的工人解救出來,并將這些警察痛揍了一頓。以致后來人們說,沙皇是被女人推翻的。
3月11日,首都市區開始爆發了戰斗。工人大軍一再想沖入全市的最主要干道——涅瓦大街。當時軍隊尚未完全站到起義者方面,訓練有素的官兵們輕易就擊退了他們的進攻。維堡區的布爾什維克組織開始認識到:沒有軍隊的支持,要推翻沙皇是不可能的。他們馬上決定爭取軍隊,號召工人和士兵聯歡。這一努力當天就結出了碩果。就在這一天,彼得格勒的軍隊紛紛開始了轉變。
首先是巴甫洛夫近衛團的一個連,聞聽本團的部隊對工人開了殺戒,立即荷槍實彈、全副武裝開往涅瓦大街去保衛工人,并在途中對人們憎恨的警察一路開火射擊。他們的行動立即在許多部隊中起了連鎖反應。這些部隊的士兵們也站到了工人方面,掉轉槍口對準他們的軍官。
3月12日,昨天還對工人進行鎮壓的禁衛軍一個團,率先嘩變并打死了本團的軍官。鄰近的兩個團立即開來會合。這近一師的士兵隨即雄壯地開赴維堡區,與成千上萬的工人匯合在一起。工人和士兵的聯合大軍然后分兵四出,向全城各重要目標推進。
彼得格勒市橫跨在涅瓦河上,涅瓦河的數十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支流,把全市分割成上百個島嶼,由五百多座橋梁把這些島嶼連成一片,形成面積廣大的彼得格勒市。若是在往常,忠于政府的部隊只要守住這些橋梁,或者干脆把橋梁旋開,就可以使進攻的軍隊干瞪眼。然而上天注定了要沙皇滅亡,這場起義發生在酷寒的三月,涅瓦河的大小河流全都凍結。因此,起義的隊伍迅速跨越堅實的冰面,席卷了整個彼得格勒市。
市內的兵工廠、彈藥庫、炮兵總部相繼被占領,這里存放的大量武器被迅速裝備了工人。全城到處都是手持納甘—莫辛步槍的工人和士兵,無數逾尺長的刺刀形成一片片森密的刀叢。造反者如狂瀾巨浪在各大街上勢不可擋地推進。市區所有的火車站都被占領,市內電話也被切斷了。
城內唯一頑抗的據點是海軍部大廈。這座長達400米的大廈建成于1823年,是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筑的典范,其護衛艦形狀的風標被視為首都的標志。它緊鄰著俄國最高權力所在地——冬宮。大廈塔樓上架設著海戰用的探照燈,它對著涅瓦大街來回地掃射著,雪亮的燈光把大街照得一片通明。這里的士兵們奉命向起義者開槍射擊。軍官們嫌士兵的射擊技術差或不夠賣力,干脆從他們手里奪過步槍親自施放。起義隊伍在這里的進展一時受到阻滯。
羅曼諾夫王朝終結
沙皇在大本營得知首都的騷亂后,起初以為工人是像以往一樣要面包,并沒有當成什么大不了的事。當他得知街頭標語上寫著打倒沙皇時,便下令軍隊開槍鎮壓。但軍隊根本不聽他的命令,紛紛掉轉槍口對準沙皇政權。3月12日這天,彼得格勒衛戍部隊倒向革命的已有6萬人。據統計,3月11日晚軍隊參加起義的只有600人,但12日早晨就增加到10200人,中午又增加到25700人,晚上更高達66700人。全城幾乎都被起義軍民所控制。
尼古拉二世派伊凡諾夫將軍統率一支軍隊,十萬火急地開往京城戡亂。伊凡諾夫曾擔任俄軍西南戰線的司令官,在俄軍中稱得上一位有威望的老將,但就連他也駕馭不住手下的士兵了。當這支軍隊開到了首都近郊,與前來迎擊的軍隊相遇時,兩軍的士兵竟然聯歡起來。伊凡諾夫見狀趕緊逃回了大本營。
3月13日凌晨5時,沙皇的裝甲專列從大本營開往首都。在接近首都的一個車站,搗亂的鐵路工人有意扳錯道岔,使專列進入了備用線而無法前進。沙皇只好換乘馬車逃到北方戰線司令部,躲在那里觀望局勢。他聽到的是越來越不利的消息:京城的老近衛軍們也紛紛倒向革命,最后連軍官們也都背叛了沙皇。
首都周圍的駐軍聽到起義消息,也紛紛倒戈響應首都的革命者。無數隊伍戎裝齊整地向城內開進,馳援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皇村保衛沙皇家庭的一支海軍近衛軍,也由沙皇的一位堂弟率領投向起義者方面。3月13日,站到革命方面的軍隊已達12萬之多,連彼得保羅要塞的衛戍部隊也倒向革命。就在這天,彼得格勒城內最后一個頑抗的堡壘——海軍部大廈宣布投降。
3月14日,首都附近的重要海軍基地--喀瑯施塔得也宣布起義。到3月15日,倒向革命的軍隊已達17萬。赫爾森福斯(赫爾辛基)的士兵也舉行起義。由于彼得格勒附近的軍隊紛紛倒戈,沙皇的討伐軍在半路就被阻攔住了。整個首都牢牢掌握在起義軍民的手中。
全國各大城市的民眾也紛紛響應。莫斯科收到彼得格勒起義勝利的電訊后,全城工人立即開始政治總罷工。莫斯科街道涌滿了示威游行的人群。同彼得格勒情況一樣,游行隊伍解除了警察的武裝,爭取軍隊士兵,奪取了軍火庫。到3月11日傍晚,除兩個軍校的士官生外,莫斯科的衛戌部隊已全部投向革命。
此時,沙皇不但遭到廣大人民的反對,也失去了官僚、資本家甚至軍部的支持。杜馬會議主席羅堅科告訴沙皇說:“如果還想保全羅曼諾夫王朝,你唯一的選擇就是退位。”沙皇向各戰區的司令們征詢意見,西北方面軍司令魯茲斯基、西南方面軍司令勃魯西洛夫、西方方面軍司令埃維爾特、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和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涅佩寧海軍中將都主張沙皇遜位,黑海艦隊司令高爾察克海軍中將沒有表態,只有羅馬尼亞方面軍司令薩哈羅夫支持沙皇。
3月15日,尼古拉二世被迫簽署了退位的詔書。他想傳位給自己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這位大公知道帝制已經聲名掃地,明智地在3月18日簽署了退位文件。于是,統治俄國長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以及存在了371年的沙皇制度宣告結束。俄羅斯由新成立的臨時政府執政。這個政權也代表地主、資產階級的利益,無視工農“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頑固地堅持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因此7個月后就被十月革命推翻了。
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先被軟禁在沙皇村,后來又被轉移到葉卡捷琳堡。1918年7月17日,當白衛軍逼近這座城市時,當地的蘇維埃政權將他全家槍決。尼古拉二世被趕下臺時眾叛親離,是俄國民眾人人唾棄的對象。但蘇聯解體后,經過俄羅斯新統治階級的包裝,他重新博得了國內許多人的好感,可見西方式“民主政權”是具有階級性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