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85問楊繼繩:當時中央說這混話的領導人是誰
《墓碑·天府饑魂·四》:分管農業的省委書記廖志高的回憶數和范眭說的比較一致。廖志高回憶說:四川省歷來就是調出糧食多的省份。“一五”期間,共調出糧食162.77億斤,平均每年調出32.54億斤。1958年開始連續三年大減產,而糧食外調任務卻連年增加。1958年外調39.6億斤,1959年外調49億斤,1960年外調68.4億斤。1959年全省人均留糧(包括種籽、飼料和口糧)從1958年的512斤降到1959年的278斤,1960年又降到260斤。為什么中央一再向四川追加任務?當時中央領導人的解釋是:問題發生在四川,總比發生在京、津、滬地區政治、經濟和各方面的影響要小一些。后來被傳為“寧肯四川餓死人,也不能讓京、津、滬餓死人。”
“1958年開始連續三年大減產,而糧食外調任務卻連年增加”?可是, 《墓碑》 “表3-1”提供的糧食部計劃司1962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明明是連年減少!四川省1957—1961的五年糧食調出量分別為“51.79 28.88 27.91 7.94 -4.11” ,這算什么樣的“連年增加”?
表3-1 1957-1961年四川省糧食基本數據 (單位:億斤)
年 份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產 量 465.1 495 368.3 323.9 260
征購量 110.88 121.58 129.28 95.37 65.57
銷售量 59.09 92.7 101.37 87.43 69.68
調出量 51.79 28.88 27.91 7.94 -4.11
資料來源:《糧食部計劃司糧食資料提要》,1962年8月25日。
“寧肯四川餓死人,也不能讓京、津、滬餓死人”
請問:當時中央說這混話的領導人是誰?
請不要告訴我,這是廖志高說的話。請不要對我說,你去問廖志高吧。沒這樣的道理。我就是要問你,我只能問你。因為,這混話,我是從你口里聽到的,是從你筆下看到的!至于去問廖志高,那是你的事。你不但要問,而且,一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問出說這混話的中央領導人到底叫什么名字。否則,我們就有理由認定,這是你造的又一條謠言!中央領導人那么多,你卻在這里打啞謎,存心讓人去瞎猜,猜來猜去的又中了你的詭計,落實到毛主席!
不過,被你盛贊的東夫卻在《“大躍進”時期四川省大饑饉的特殊成因》中道出了“真相”:李錦泉當年的秘書陳振寰回憶:中央向四川調糧,總書記鄧小平、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都是打過招呼的,也可以說是下了死命令:鄧小平到四川時說,調糧問題,四川還得調,死人也只能死四川的人,不能死北京、上海的人,否則,國際影響就大了。還有人回憶,周恩來、李先念也講過類似的話。這些話在四川一些干部中流傳,被萬縣地委書記歸納為:“人死在山溝里,總比死在王府井大街上強。”
不管東夫道出的是“真相”還是假相,反正文字雖有不同的廖志高版和東夫版所表述的內容基本相同。可是,楊繼繩為什么不愿提這個中央領導人的名字呢?我們卻在東夫版里找到了原因:因為說這混話的中央領導人不是毛主席!
至于毛主席,可以肯定,他是像珍視其他地方人民生命一樣的珍視四川人民的生命!東夫《“大躍進”時期四川省大饑饉的特殊成因》中的這段文字作出了證明:
李井泉在文革期間的檢討中說:1959年冬季他到中央開會,曾向毛澤東反映困難,“主席毫不遲疑的說,給你們增加20億斤銷售指標”。接著周恩來與李錦泉商量此事,李錦泉還要硬撐,說只需要10億斤,總理給他增加到12億斤。這12億斤糧食如果及時發出(糧食其實就在四川各地的國家糧庫里),本可挽救無數四川農民的生命,但李錦泉竟然以“保護干部的積極性”為由扣住不發。他后來承認:“直到1960年春,才把新增的銷售指標發下去,但是已經遲了,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后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