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回望70多年前,那國難當頭的歲月,許多歷史瞬間永遠不能忘卻——
1931年秋,東三省黑土地上最黑暗的夜,有一支隊伍昂著頭顱向前沖,盡管這支隊伍不僅沒有精良裝備,而且饑寒交迫,但這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誓與敵人血戰到底。
這一幕豈止在東北:1934年夏,贛南。一支衣衫襤褸的隊伍殺出重圍,一路向北,高揚的旗幟上寫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
1936年春,黃河邊。紅軍萬里長征人未歇,剛剛爬過雪山草地,又爬上木船羊皮筏,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抗日前線,兵鋒直指熱河、察哈爾、綏遠……
當山河破碎之際、民族危亡關頭,當黨派軍閥林立之時,是共產黨點燃了救亡圖存的火炬,是共產黨人力挽狂瀾,以敢于犧牲擔當民族大義,以敢于犧牲贏得偉大勝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今天,我們來到一處處曾經血染戰旗的戰場故地,走進一個個述說共產黨人流血犧牲故事的紀念館時,一路見證著一個歷史的答案:在國家危亡之際,是共產黨人以偉大的犧牲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今天傳承這種偉大品格,我們才能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擁有磅礴的力量。
一、有誰這樣視死如歸
當木楔釘進他們的胸膛,當鮮血流到最后一滴,一個個共產黨人英勇犧牲于人間煉獄……那是怎樣一種“鐵骨錚錚”、怎樣一種“大義凜然”
你可曾知道?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歌《義勇軍誓詞歌》。在那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以生命發出吼聲的,以血肉筑起長城的,正是率先奔赴抗戰前線的中國共產黨和她領導的義勇軍。
一部抗戰史,從浸滿血淚的黑土地掀開第一頁。輕輕翻動這史冊,每個字都滲著共產黨人的鮮血。1931年,當國民黨十幾萬軍隊不放一槍逃離東三省時,北上的共產黨隊伍里,有一位清秀柔弱的女子趙一曼。她是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她是一位從巴山蜀水走來的女共產黨員。5年后,她寄養在親戚家的兒子8歲,而她卻壯烈犧牲。
今天走出哈爾濱火車站,迎面就是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出哈爾濱向東南沿著牛心山、烏珠河行約數十公里,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村。79年前,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趙一曼就在村后的山上被捕。
從被捕到犧牲,趙一曼經歷了人間煉獄——日寇將她高高吊起,皮鞭抽打,拔掉手指甲,鑿光牙齒,粗鋼針反復穿刺全身每個敏感部位,電刑器灼透五臟六腑,強心針,樟腦酊,咖啡因鹽水,高純度甲基苯丙胺……一次次死去活來的折磨。這位年輕美麗且極富書卷氣的女性,經受著“不是人能夠想像出來的魔鬼之下流、變態、殘暴、狠毒”的拷打,被摧殘成刑架上連施刑者都不敢直視的血肉模糊之軀……
然而,她慘烈嘶啞的聲音只有一個字:“不!”她焦糊潰爛的軀體上,是令敵人畏懼的寧死不屈。她彌留之際的恍忽中,腦際閃過什么?林海雪原深處“密營”里的戰斗歲月?和兒子在一起的短暫甜蜜時光?
當時日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的一份檔案記載,主持刑訊趙一曼的日軍少將林寬重說:“總之,要慢慢地跟這個女人耗,不能停,不能讓她有喘息的機會,直到電刑摧垮她反滿抗日的意志,撬開她的嘴。”
日寇沒能撬開英雄趙一曼的嘴,無恥殘暴地驅使狼狗吃掉了她的遺體。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趙一曼沒有留下一塊遺骨。
何止一個趙一曼,像她一樣慘死于人間煉獄的共產黨人何止成千上萬!東北抗聯縫紉隊隊長安順花,被敵人砍斷雙手,眼睜睜看著日寇把4根木楔子一寸一寸釘進自己的乳房、腹部。抗聯朝鮮族女干部崔姬淑、朝鮮籍女共產黨員李桂順,寶清炭窯山戰斗中被俘的朱新玉、劉英等6名抗聯女兵……無不是在日寇獄中被打得遍體鱗傷,摳去雙眼,砍斷手腳,剖開胸膛,壯烈犧牲。
一曼村寧靜而安詳村中山花爛漫,但在我們腳下的土地里,埋著幾多民族淚,幾多英雄血。說起抗戰歲月,健在的抗聯老兵壯懷激烈;說起這些悲壯犧牲的女戰友,老兵們老淚縱橫——她們是父母的女兒,是兒女的母親,是我們的姐妹,更是在日寇屠刀下視死如歸的英勇共產黨員。
二、有誰這樣血戰到底
是共產黨軍隊以一次次全營整連的陣亡拼死殺敵……那是怎樣一種“血沃沙場”、怎樣一種“還我河山”
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我們記錄下這樣兩組數據——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日本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中國4萬噸;日本擁有年產飛機1580架、重炮740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的能力,中國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懸殊之大,考驗著救亡的決心與意志。
1939年日軍在華兵力共38個師團,而在華北就有18個師團,幾乎近半。1942年,日軍決意“以剿共為主”“徹底地不間斷地進行肅正討伐”……戰場上,到處流淌著共產黨人的鮮血,講述著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壯烈。
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時,只有1萬多支槍,每支槍平均30發子彈,還有些戰士拿著大刀長矛。然而,平型關大捷、雁門關大捷、百團大戰,一次次戰役戰斗的戰場,回蕩著共產黨軍隊以弱勝強的勝利凱歌。
勝利背后,是慘烈的犧牲。
關家垴戰斗,是百團大戰關鍵一役。1940年10月30日,戰斗進入最后的攻堅。戰場上空,敵機狂轟濫炸;山口要隘,敵火力兇猛異常。386旅772團一營70多人的一連打得只剩3人,50多人的三連只剩指導員和2名傷員,近70人的四連只剩10余人。到退出戰斗時,全營僅余6人。血,染紅了關家垴,天地悲愴。戰后,附近百姓挖了幾個大坑,合葬英烈,焚香大哭……
1942年3月3日,我冀魯豫邊區以一個排扼守馬城村抗擊千余之敵,激戰半日,彈盡血刃,高聲呼喊“拼到底,誓死不作俘虜”,全部壯烈犧牲。
1943年3月,新四軍三師十九團四連在淮陰劉老莊阻擊1000日軍12個小時,82名官兵全部犧牲。劉老莊村民含淚安葬烈士遺骨,立即選送82名子弟,重建“劉老莊連”。
數載之間,華北敵寇數易其帥。從香月清司到寺內壽一,到杉山元、多田駿,再到岡村寧次,他們無可奈何地感嘆:華北有八路軍是不能安枕的!為何日寇兵力如云卻頻繁換帥?為何激戰不停、三光掃蕩不斷,結果是共產黨人星火燎原?因為在共產黨人的脊梁上刻著“血戰到底”四個字。
每一天都是英雄祭日,每一處皆是忠骨墓地。血火戰場已滄海桑田,尸骨遍地已城鄉沃野。但血寫的歷史刻在民族的記憶里:抗日戰爭8年,共產黨軍隊對日作戰12.5萬次,傷亡、失蹤58.4萬人,殲滅日偽軍171.4萬。
觸摸墓碑,誦讀歷史,我們聽到了槍聲,看到了鮮血,讀懂了犧牲——喚醒民族,唯有犧牲;打敗強敵,唯有犧牲。這是犧牲的辯證法,抗戰的勝利史,是共產黨人血戰到底的英雄史。
三、有誰這樣艱苦卓絕
當共產黨和老百姓為了野菜、樹葉讓來讓去,當日寇切下楊靖宇的胃送去化驗,卻發現只有草根和棉花……那是怎樣一種“信念如磐”、怎樣一種“鋼鐵意志”
走進山西武鄉王家峪,在八路軍總部舊址的灰磚小院里聽到:當年聽說紅軍跑到了黃土高原,蔣介石長出了一口氣,認定在這里紅軍得不到衣食,找不到補充隊伍的男人,將在這里走向死亡……此番判斷,不能說沒有依據。那時的黃土高原,土地貧瘠,生活困苦。當侵華日軍鐵蹄踐踏太行一帶后,千百萬老鄉家園涂炭,城鎮鄉村路斷人稀,十室九空。
抗日戰爭的歲月,從總部最高領導到普通一兵,全都一手拿槍、一手拿鋤,一邊打仗、一邊種糧。天寒地凍時,許多人仍單衣御寒,腳上穿的是草鞋。糧食青黃不接時,只有靠野菜、草根、樹葉充饑。而且部隊不在離村10里內挖野菜、擼樹葉,為的是留給百姓;總部、北方局還搞了一個大展覽,普及哪些樹葉能吃,哪些樹葉有毒……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生活愈加艱難,八路軍總部輾轉到了黎城縣孔家峧村。有一天,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到離村子很遠的一個山嶺上巡查地形,結果發現很多老百姓在這里挖野菜。
左權將軍問:老鄉,干嘛要到這么遠的地方來挖野菜?
老鄉說:八路軍要打鬼子,附近的野菜讓八路軍挖,我們跑遠點兒沒啥……
野菜、樹葉,在共產黨和老百姓間相互推讓。連國民黨山西臨汾縣長都發出如此感慨:八路軍是這樣的艱苦,這樣的樸素,這樣的同老百姓一個樣,中國有救了!
這正是毛主席發表“論持久戰”之時,正是共產黨在艱苦卓絕中苦熬之日。
此時,華北戰場上,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正在苦戰。此時,東北戰場上,發生了一個傳頌至今的故事——
抗聯名將楊靖宇犧牲后,日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切下了楊靖宇的胃。化驗結果讓這個劊子手目瞪口呆:這個共產黨將領的胃里竟然只有草根和棉花,翻不出一粒糧食。
見過白山黑水間“密營”生活情狀的人,無不為那種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的艱苦動容。而就是這群剝下樹皮當飯吃、裹著亂草當衣穿、凍傷凍死無數的共產黨人,在東北戰場浴血抗戰14年,殲滅日偽軍17萬……
華北苦,東北寒,中國共產黨人煎熬中如磐信念、苦熬中奮勇犧牲,巍巍太行山、茫茫大興安,共產黨人的這種偉大犧牲精神,至今激蕩在山川大地間。
四、有誰這樣忍辱負重
為了民族大義,含淚戴上青天白日帽徽;面對皖南事變,忍巨痛而罷內戰,飲血淚而同對外……那是怎樣一種“腹背受敵”、怎樣一種“大義在肩”
為了救民族于危亡,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中國共產黨把“抗日反蔣”改為“逼蔣抗日”,再改為“聯蔣抗日”。那天,西安三原縣石橋鎮,紅軍在大雨滂沱中舉行改編國民革命軍動員大會。129師師長劉伯承拿出一頂青天白日帽徽的帽子,說:“這頂軍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
換這頂帽子?命令雖已下達,可除了雨聲,全場靜悄悄,官兵一動不動。劉伯承見狀,提高了嗓門:“我命令,換帽子!”自己率先戴上。換下紅軍帽——全軍嗚咽如雷。
會后,排長秦忠戴著青天白日帽徽回到借宿的房東院子,像往常一樣幫忙挑水砍柴。可房東大叔一把把他推開:“不用你,你們這些沒有骨氣的人,投降國民黨!”聞聽此話,秦忠,還有身后一個排的戰士,傻傻地站在院子里,難壓心中的委屈,七尺男兒泣不成聲……
1937年8、9月間,很多曾眼見親人與戰友慘遭國民黨殺戮的紅軍戰士,就在這樣的復雜情緒中,換上了國民黨的帽徽。
為民族大義而犧牲,不惜忍辱負重,這就是共產黨人的胸懷!
但是在“西安事變”中被放走的蔣介石嘴上說著“國共合作”,表面“抗敵”,心里卻是重在“除奸”。
1941年1月6日,皖南新四軍近萬人在涇縣遭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突襲。這是按蔣介石密令,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后遇難,近萬官兵大部壯烈犧牲。周恩來憤然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為了避免抗日統一戰線破裂,共產黨人以大局為重,掩埋起戰友的尸骨,忍巨痛而罷內戰,飲血淚而同對外。沒有共產黨人的巨大犧牲,就無法改變當時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是共產黨靠勇于犧牲,才成為狂風中的旗幟、激流中的砥柱。
五、有誰這樣詮釋“愛到極致是犧牲”
當她們把剛出生的孩子寄養給鄉親,當他年邁的母親在日寇面前絕食自盡,當分娩不久的她挽著一群姐妹殉難烏斯渾河……那是怎樣一種“痛徹心扉”、怎樣一種“家國大愛”
那是一個早晨,或是一個黃昏,陽光安靜,生命賡續。一位母親深深吻罷襁褓中的孩子,把襁褓塞到了老鄉懷里,轉身跟上前進的隊伍,任淚水奔涌……
孩子睡得寧靜,母親撕心裂肺。這一別,就是死別;這一送,就是永訣。從這一天起,行軍的路上,戰斗的間隙,犧牲前的一刻,母親難忘孩子的小臉,夢里魂里、九泉之下也仿佛聽到孩子的哭聲……這一幕,在共產黨的隊伍里一再上演。烽火歲月,家國之間,惟有共產黨人硬下這“鐵石心腸”。犧牲深處是大愛,在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有一面“左權奶娘名錄”的紀念墻。上面有多少位哺育革命后代的慈愛奶娘,便有多少位“狠心”棄嬰拋子的母親。
1941年的深秋,女共產黨員陳若克在日寇“掃蕩”中不幸被俘。刑前,陳若克對出生不足20天的孩子說:“孩子你來到這世上,沒有吃媽媽一口奶,現在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說著,將手上的鮮血滴進孩子的嘴里。兇殘的敵人在她和孩子身上連捅27刀,母子一同壯烈犧牲……
烏斯渾河,滿語意為“洶涌暴烈”。這條洶涌暴烈了千百年的河,在抗戰烽火中接納了8位共產黨女戰士的壯麗靈魂。
八女投江,其中年齡最大的冷云,丈夫剛剛犧牲,2個月大的女兒剛剛寄養在老鄉家。這位23歲的女共產黨員,挽著年僅13歲的戰友王惠民,和姐妹們一起走向死亡。那時是秋天,秋雨綿綿,江水暴漲,日寇的炮彈覆蓋了江面,8朵殷紅的浪花在濁浪中盛開,凋零,遠去……身后的日寇驚呆了。他們永遠抓不到這些慷慨赴死的女戰士。
“狠心”的,不只是母親,還有兒子。1941年8月,日寇抓走了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的母親。日寇以母親生死相要挾:“你若是孝子,就該為你風燭殘年的母親著想……”母親卻說:“我是中國人,我兒子當八路軍是我讓他去的。勸降?那是妄想!”此時此刻,馬母心中有天下,馬本齋心中有天下母親!馬母絕食7天,以身殉國,馬本齋悲憤寫道:“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愛自己的母親!但在國難當頭、山河破碎面前,犧牲是愛到極致。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
六、一切犧牲為的是心中的理想
當1937年日寇發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當一群“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英雄登上歷史舞臺……那是怎樣一種“砥柱中流”、怎樣一種“苦難輝煌”
王家峪周邊方圓百里,散布著20余處當年八路軍總部以及各級指揮所舊址。舊址墻壁上,一幅幅侵華日軍作戰地圖讓人惕然心驚:太行一帶山河地貌繪制得分毫不差、細致入微,制圖時間大都在1931年之前。
史學家指出,1937年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不盡是狂妄和臆想,在漫漫400年的陰謀中,日本繪制華夏地圖無數,我山川地志、關隘兵要,乃至城鎮鄉村、田畝水井,均在其圖上胸中。中國的政治派別、軍事力量、經濟外交等時政民情,無不在其精研細琢之列。然而,敵人沒有想到,他們會碰到共產黨這樣用生命捍衛理想和主義的鋼鐵隊伍。
國難當頭,共產黨不是避禍偏安以求自保,不是躲進書齋空談主義,而是選擇了拼死抗爭,以腥風血雨中的偉大犧牲砥柱中流,挺起了中華民族一個多世紀以來未曾挺起的脊梁。
抗戰結束,共產黨壯大了。但共產黨不是靠“游而不擊,保存實力”躲大的,而是在捍衛理想和主義中不斷壯大的,是在艱苦卓絕的流血犧牲中拼大的!
今天,我們要永遠記住,共產黨人用生命捍衛的是什么樣的理想,什么樣的主義——
1942年,山西抗戰烈火熊熊,左權將軍在一線作戰指揮時壯烈殉國。此前,他曾給母親寫了一封信:“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并要滅我之種……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準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
方志敏在獄中,一直描摹著心中“可愛的中國”,雖然他不曾看過一眼今日可愛的中國。駐贛公署軍法處密報蔣介石:“方志敏冥頑不化,見佛滅佛。勸導者昂然而進,頹然而歸,更有為之傾倒者。獄卒爭相為之奔走。”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死!
在共產黨人的哲學里,只有高貴的生、壯烈的死,絕無茍且,絕無偷生。共產黨剛成立時,中國幾乎每天都有政黨誕生,每天都有政黨消亡,多少政黨喊了兩句理想,叫了兩聲主義,旋即消失在歷史的暗夜中。
抗戰救亡時之中國,相比南京、上海、重慶,延安荒涼閉塞,關山重重。為何成千上萬有識之士追日逐夢般穿越戰火千里萬里來奔?他們為何要追隨共產黨?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個真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人胸懷的理想,才是這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不是尾聲
歷史從未遠去,歷史締造的現實就在眼前,歷史留給我們的思索回蕩在心間……我們心中響起了《西柏坡組歌》的歌聲:“風也牽掛你,雨也惦記你。住過的小山村,我是否對得起你?你那百年老屋,有沒有掛新泥……我來的時候,你傾其所有;你盼的時候,我在哪里?”
多么撼人心魄的歌聲,字里行間帶著希望和追問:抗戰勝利70年了,我們紀念勝利的日子,是否淡忘了勝利的原因?是否丟掉了偉大的犧牲品格?
迎接新中國的黎明時,毛主席說:“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8月2日,是趙一曼犧牲79周年的祭日。如果她還活著,今天是位110歲的老人。
今天,每一名共產黨員,每一名共和國軍人,都應重溫這位偉大的軍人和母親給兒子留下的遺言:“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忘記,意味著背叛。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今天,我們正行進在英雄注視的目光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