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今天是我們“孔曰——晉東紅色之旅”的第一天。
上午我們已經去看了“百團大戰”開始的地方,看了巍峨聳立的百團大戰紀念碑。我們為什么要搞百團大戰呢?是為了解放祖國,是為了趕走侵略者。那么,解放祖國是為了什么呢?趕走侵略者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不是趕走侵略者就能過上好日子呢?不是。趕走侵略者,只是創造一個獨立的條件;獨立了之后,離富強還遠著呢。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說的是精神上站起來了,離真正站起來還很遠。不是說1949年10月1號這一天一過,人民就過上好日子了,其實1949年10月2號跟10月1號差不多。那怎么才能富強起來呢?后邊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困難要應對。所以我們下午來到第二站,這就是大寨。我想世界上可能沒有第二個村子——如此小小的一個山村,如此之著名。全世界你打著燈籠,是找不著這么一個村的。盡管“農業學大寨”運動已經結束很多年了,但是我們今天看看,這里仍然非常的人丁興旺,而且好像還越來越興旺。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從新疆、從貴州、從廣東、從黑龍江……從東西南北來到這個地方。我們這里邊有60后、70后、80后、90后,還有00后,年度跨得這么久遠,我們都來看大寨。我們看的是什么呢?今天也有很好的導游給我們介紹了大寨精神的方方面面。我不知道你們各位認為的大寨精神是什么。你們以前記憶的也好,還是今天新充電、新補課的也好,大家能不能隨便說幾句,你覺得那個大寨精神是什么。你說了之后,我們就可以pass掉了,就不用再討論這個問題了。大家隨便說兩句。咱們要不從00后開始,好吧?我們請孫立城同學說兩句。你覺得大寨精神是什么?
(孫立城:“艱苦奮斗,不怕困難。”)
很好,一說就說到點子上了,說到了核心的關鍵詞“艱苦奮斗,不怕困難”。這個非常重要。為什么這個東西非常重要呢?因為新中國太難太難,困難太多。我們如果去看毛澤東時代的文件也好、文藝作品也好,其中貫穿著一個主旋律就叫“不怕難”,老說不怕難。
其實如果你看整個一部中國歷史,中國人越活到近代,越有點怕難了。為什么呢?因為中國跟其他民族相比,咱們日子過得好。咱們看大寨,覺得大寨以前特別苦,這個苦是由于從鴉片戰爭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國的多災多難造成的,中國自古其實并不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在唐朝的時候、在宋朝的時候,山西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你翻翻《全唐詩》,一半以上的全唐詩都跟山西有關。你看古人是怎么寫山西的——山清水秀。哪有什么黃土啊、什么七溝八梁一面坡啊?這些你在唐詩里是找不到的。大寨解放前生活的苦、解放初生活的苦,并不是自古以來就這樣的。我們古代比鬼子生活好得多,所以跟鬼子相比,咱們有個缺點:咱們怕苦,鬼子不怕苦。因為他沒過上幾天人的日子。比如我剛從英國回來,英國住的城堡就跟野獸住的山洞沒啥區別。它那個城堡跟咱這窯洞根本就沒法比,窯洞冬暖夏涼啊。鬼子要是知道世界上有窯洞這回事,早都投奔過來了。所以鬼子跟咱比,他是不怕困難的。
中國人的日子過得好,咱們有點喜歡腐敗、有點喜歡享受,所以這一百多年來呢,有點怕難。我們要翻身、要趕走侵略者,缺的不是物質條件,缺的是看不見的那個東西——精神。
我們從鴉片戰爭以后,就一直在尋找原因:中國差在哪兒了?我們為什么被鬼子打敗?找了許許多多原因都找錯了。原來以為咱武器不行,后來以為咱工業不行,再后來以為咱沒有鐵路,一樣一樣都有了之后,發現還是被人家打敗,才知道原因不在此,原因在于我們“怕難”!這人只要抽上兩口大煙之后,他就不愿意去拼命了,就不愿意去干活了。
這個原因一旦找到之后,我們看,經過毛主席延安整風,共產黨、這支軍隊、它領導下的人民群眾,都不怕難了。不怕難就行了。有了這個不怕難的精神,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咱們北京,1950年咱們在朝鮮半島打兩個八國聯軍。世界上沒有這么偉大的國家。
這說的是打仗,搞建設也一樣。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靠啥過上好日子?剛才孫立城同學說得非常好,很樸素的一句話——艱苦奮斗。
由艱苦奮斗可以衍化出許多別的精神來,西方國家要成為列強,它也要有這個精神。剛才我們看了周總理的原文的題詞,周總理說的那幾句話,我們簡單地說一下。第一條,“政治掛帥,思想領先”。我們想一下,美國是不是這樣的?美國為什么能成為第一強國?美國首先是個最講政治的國家:美國人跟你交往,先判斷你的政治立場;美國人做事第一秘訣就是“政治就是思想”——這就是“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第二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美國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大國,是不是這樣做的?是。美國是靠外援嗎?是靠引進外資嗎?不是這樣的吧,美國更沒有一大批內奸吧!你看當年美國是怎么趕走英國的,怎么進行人家的獨立戰爭的?美國成為強國的秘訣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才有了后來的日子。所以周恩來總理概括的這幾條,不僅是大寨精神,它是具有普遍的價值觀的意義的。
大寨戰天斗地的精神我們不用多說。特別是今天我們站在的這個地方狼窩掌——我小的時候很多曲藝作品都在唱《三戰狼窩掌》,什么快板書、大鼓書都唱——可以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個土地并不大,但是非常神奇。那邊是虎頭山,這邊是狼窩掌,一虎一狼——虎狼成群的地方本來不宜居。我們從這個命名就知道,它是不宜居的地方,但是就靠人的力量,硬給它建成了宜居的地方。
剛才那邊有一塊“教育青年田”。為什么叫教育青年田呢?解放前那塊地就兩畝多,是一塊地主的地——最好的一塊田,畝產只有一百多斤。這一百多斤呢,還得交給地主六十八斤。貧下中農當然就控訴:地主剝削太狠了、太慘了。但我們想:就算剝削不慘,就算不剝削,就算你是那個地主,一畝地就打一百多斤糧食,這國家能富強嗎?哪怕都是地主,你都富強不了。中國人這么多,地這么少,給你們家家戶戶幾畝地,你一年打幾百斤糧食,不行啊!
在大寨出名之前,大寨的黨支部就已經帶領群眾取得很大成就了。到它出名的時候——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時候,大寨最差的田畝產都已經超過解放前地主那塊地了。它的畝產眼看著二百多斤、三百多斤、四百多斤、五百多斤,就已經一百斤一百斤地上來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寨沒有出名。就是我說的,人家大寨不是為了出名,人家是為了過日子,是為了真正地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但是后來呢,這人啊,只要干得好了,他不可能不出名。就像陳永貴自己說的,“成績不說,沒不了。”你的成績,你不說,別人會說,早晚會有人知道的。就像我北大那個同學,畢業之后去賣豬肉去,他想隱姓埋名埋不了,早晚被記者發現:原來是一北大狀元在這兒賣豬肉呢。所以說,成績不說是沒不了的。后來大寨成名了,全國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了。這一宣傳,“大寨精神”出來了。
大寨精神宣傳得多了,學了二十多年大寨,難免就有一些地方學的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很多人認為學大寨就是種梯田,或者認為學大寨就是種地。比如說,我小時候,明明在東北——大平原地區,當時我上小學,在我們小學后墻種了一溜玉米。那才可笑,我們這些城市里的孩子哪會種地啊?種的玉米,長得跟香蕉那么大。后來我們老師就批評我們:學大寨不能這么學,學大寨不要學形式,學的是精神。精神對我們來說并不需要補課、不需要去重復,需要的是實踐。
新時代的大寨精神
一、尊重科學
我們今天日子過好了,第一,是要不忘前人;第二,要思考我們從前人那里繼承的這種精神對這個時代是不是還有用。大家普遍感覺,我們這個時代青少年不能吃苦了。不能吃苦在一定程度上有情可原,責任在我們50后60后沒把孩子教育好,我們太溺愛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大時代的原因。另外,我想額外說一點——我們多年來宣傳忽略的一些問題——大寨精神是不是只是我們前邊說的那幾條?那幾條當然非常重要,講政治、有骨氣、艱苦奮斗,這都非常重要,但是我覺得,還有一些材料里面隱藏著、但我們可能沒注意的問題。
是不是一個人艱苦奮斗就能成功?比如我們過去有句話,叫“有志者事竟成”。你看我給粉絲題詞我都不題這句話,我題的是“有趣者事竟成”,我題的是“有趣竟成”,我認為有志不一定成。你光決心干一件事,這事就能成了?那就聯系到我們今天要說的“三戰狼窩掌”。
三戰狼窩掌,七溝八梁一面坡——前六個溝都治理好了,那些都沒宣傳——狼窩掌是最大的一條溝,最難。當陳永貴決心治這條溝的時候,群眾也都有畏難情緒啊,說這條溝能治了嗎,但是他們很相信黨,很相信陳永貴——我們也知道陳永貴這人個人智慧了不起。所以陳永貴和黨支部下了決心:“群眾擁護,那咱就治吧”。決心有,能吃苦,1955年冬天,就在這里壘了石壩,造了海綿田。確實造出來了,但是到夏天一場大水,沖得一干二凈。我們可以看這地勢,很清楚嘛,只要山上一股洪水下來——你不要說當時那個五十年代,就是今天,我們祖國各地洪災造成的損失多大啊,臺風造成的損失多大啊!人能跟老天爺抗嗎?我們說的“戰天斗地”不是沒有原則沒有條件的“戰天斗地”,你得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才能戰天斗地。老天爺就不讓你在這里種地,你非要種,非得壘上石壩種上田,它給你沖了。但是大寨人了不起、有骨氣,說:“老天爺欺軟怕硬,我們再來一回。”1956年又來一回,這一回建得比去年更堅固,具體的過程我們不講了。但是這老天爺也是跟他較上勁兒了:“好嘛,你不服?不服再來一回!”我讀這材料的時候,我覺得很像讀《圣經》。《圣經》里那個殘暴的上帝就是這樣的:“你不信我,不信我滅了你。”叫“上帝的手指”,上帝手指頭一伸出來,第二年一場洪水“啪”又給它沖了。大寨人還不服,陳永貴還不服。我們想,假如咱們是群眾,開始給領導提意見了,說:“算了吧,這事咱胳膊擰不過大腿。”但是這黨支部決心一定要成功。可是你如果是如法炮制,那不是年年建年年毀嗎?為什么一戰狼窩掌失敗了,二戰狼窩掌失敗了——其實大寨朋友告訴我們,這只是大戰的幾回,小戰一共七回——第三回他怎么就成功了呢,是不是老天爺就怕了你們這股邪氣了呢?不是。我覺得我們學大寨精神忽略了這一點:大寨精神里面其實包含著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叫尊重科學。
我們讀了陳永貴那些材料就會發現,這個人不是一個莽夫,不是一勇之夫,他智慧著呢、他聰明著呢。他說的那些話,現在的博士都說不出來,現在博導都說不出來,那些話可不是隨便的調侃的順口溜,里面都包含著哲理。
陳永貴他肯定也想:如果這回領著鄉親們再干一年,再不成功,我這面子往哪兒擱呀?這人得有面子啊。這個時候,科學就發揮作用了。我看當年“三戰狼窩掌”的材料:陳永貴在家里也想辦法,他忽然看見外面下著大雨,他說咱住的是窯洞啊,窯洞上面就是山,窯洞上面這個山多沉吶,這窯洞咋不塌呢?咱壘這石壩就塌了,這窯洞它怎么不塌呢?他一想,就開竅了。我們大家雖然沒住過窯洞,但是都知道,窯洞是什么形狀呢?窯洞是拱形的。陳永貴可沒上過建筑學院,陳永貴可能不懂建筑學原理,我估計他連幾何都沒學過,但是他就憑他的生活智慧,他悟到了:噢,這個東西,它就能夠分散這個壓力。一下就通了。我們小學都學過趙州橋,對不對?馬上他就明白了:以前咱這個精神沒錯,但做法可能不科學,做法是硬碰硬。一旦想明白這一點,就成功了。“三戰狼窩掌”成功在哪里?他建的都是拱形壩。一方面,石基非常結實,夯實了;另一方面,主要是他利用了科學原理,洪水再來,通過拱形就把洪水的壓力給卸掉了。
我們后來宣傳大寨精神,特別強調它不怕苦、不怕困難——敲鋼釬,手都震得直出血;抬石頭多么危險……那的確非常感人。為什么?那個時代就需要宣傳這種精神,這是那個時代的需要,每個時代的解讀是不一樣的。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就能解讀出一種新的精神來,叫“尊重科學”。
有些地方盲目學大寨,為什么不成功呢?它學了大寨不成功,還回來埋怨人家大寨,說,你們這個經驗不好使。不是人家經驗不好使,你沒讀懂。我去過河北沙石峪,沙石峪其實也不是蠻干,也是尊重科學。都是失敗過,從失敗中找到經驗。所以我覺得我們今天強調大寨精神,第一條我們得想尊重科學。有了尊重科學,再加上艱苦奮斗才能成功。
二、智慧管理
我想說的第二點大寨精神是什么呢?是智慧管理。
我們過去宣傳陳永貴也好,郭鳳蓮也好,是把他當成一個無產階級英雄、一個農民模范,當成一個個體英雄去宣傳的。這個宣傳也是對的,而且也是符合以前那個時代的精神的。可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不是成天講管理學嗎?我在北大經濟學院,我就講《毛澤東管理學》。我說毛主席首先是古往今來第一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把整個中國當成一個大公司來經營。這個公司一窮二白,什么都沒有,到他手里,20年功夫,變成世界第一大公司。我一個公司一個公司我干不過你國際資本,我全中國是一個公司,你誰干得過我?他的這個經營理念是非常前衛的。
毛澤東時代產生的那些領導干部英雄,我們今天換一個角度看,他們都是管理精英,特別會帶團隊。我們今天不是經常學各種管理學嗎?機場那里邊兒經常放著各種管理學雞湯,你學了也白學,學了沒用,學了發不了財。我們北大經濟學教授炒股都照樣虧本,你沒有經驗是不行的。你會發現,陳永貴說的那些話,其實都是管理學的規則。你把那些話抄下來,假如你是個企業領導,哪怕你開個小飯館,對你都有用。毛澤東的很多話也是管理學的原則,比如說“黨指揮槍”,這是管理學的金科玉律。你要想一想假如你是個公司老板,你那個公司的槍是什么?黨是什么?毛主席為什么說“支部建在連上”?
我們回來看看大寨,陳永貴是怎么帶團隊的。他那幾百人,他怎么把它組織起來的,他這有很多管理學的奧秘。比如說,我們今天有一個管理學的理論,叫做“扁平化管理”。什么叫扁平化管理呢?就是減少中間的官僚階層。因為中間的官僚階層,形成了一個官僚利益集團,他們會抵消上面的政策,簡單地說就是欺上瞞下。這不是人品問題,這是結構必然造成的。只要中間管理層多,師長的命令傳到班長的時候,早都變形了。到團長那兒歪曲一次,到連長那兒再歪曲一次,到班長那兒聽到的一定不是師長的原話。但是你看陳永貴,他都當到副總理了,每年堅持二百來天回到大寨來勞動。他勞動可不是擺樣子的勞動,是真干呀,他就是社員一分子啊,計工分啊。他跟大家一塊兒在地里干,你說他還用成立一個“紀委”來監督嗎?他根本就不需要專門養活一群人當紀委,干活的時候大家就互相監督了。還不是那種沒有人情味兒的監督,干著活、說著話,誰好意思偷懶?一塊兒在地里勞動了,你都不好意思偷懶。所以說,這是又有人情味兒,又高效率的一種生產方式——這是管理學的一個奧秘。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是管理學最先進的。我們曾經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派人到西門子公司去學習管理經驗,一進西門子公司,門口寫著——“鞍鋼憲法”。德國人很奇怪:你們為什么跑我們這兒學管理呀?我們是跟你們學的。到什么日本豐田公司、三菱公司、松下公司學管理,他們都是從咱這兒學去的,都是從王進喜、陳永貴這里學去的。毛主席的經驗,也是從基層工作中總結出來的。
還有陳永貴組織的那些“鐵姑娘隊”、“十八羅漢”、“老英雄隊”,還有“老石匠”——郭鳳蓮寫了一首詩《老匠》。我們只是從宣傳英雄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了,其實這是一種管理學的秘訣。家家戶戶的大姑娘,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勞動力。你要不讓她出來干活,她就在家閑著或者做做飯,把她組織起來,并且給她命了一個名——叫鐵姑娘隊,這個人她就不一樣了。就像我們今天電視臺搞的“感動中國”一類的,你只要有這么一個名目,這人的精神就變了,而且你也不用監督他了,他自己就跟上了發條一樣的。這就是組織管理學的一個功能。所以說,像陳永貴這樣的人,他其實是管理學大師。
我們今天的經濟運作方式和當年不一樣了,我想假如陳永貴他老人家活到今天,哪個國際跨國公司把他請去,一定能夠使他這個公司興旺發達。他一定還能夠總結出無數的——用他的話說叫“新套套”。他有無數的新套套,他每年都有新的,他說要沒有這個新套套,你這個就一定會被人家甩掉。所以我從他這兒就悟到了這個道理。
三、感動上帝
大寨精神對我的啟示,還有第三點,叫做:感動上帝。
我們說大寨精神戰天斗地也好,艱苦奮斗也好,大家最容易想到中國古代的哪一個寓言?大家一想就知道了:《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戰天斗地是它的精神。《愚公移山》也是毛主席老三篇的最后一篇。毛主席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有一個視頻專門講《為人民服務》的,以后有機會我可以講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也了不起,《愚公移山》是毛主席在七大閉幕式上的發言。中國共產黨歷史上若干次代表大會,七大可能是最重要的大會——那是我們黨的轉折點,開完七大,革命迅速就勝利了。可是這么重要的一個大會,這么重要的一個閉幕式,毛主席怎么講話的呢?就講了個段子。這是沒法想象的。我們這么嚴肅的大會,作為黨的領導人,肯定要很嚴肅地念一篇報告:第一點、第二點……第二點分六點……肯定一般是這么講的,可毛主席沒有這么發言。毛主席為什么是第一白話文大師呢,他就給你講了個段子:古時候有兩座山,有個老頭,這兩座山阻擋在他家門前,叫滴滴打車也不來。然后這老頭怎么辦?領著兒子孫子要把這山搬走……后來我們就宣傳“愚公移山精神”,于是全國各地涌現出很多“愚公”。艱苦奮斗不用多說了,但是我們都忘了有一點:愚公家門口那兩座山是他們這么挖掉的嗎?我們都知道,愚公移山的結尾不是這樣的。雖然他說得很豪邁,“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說得特別豪邁,可是最后我們看結局——這山不是他們這一家人挖走的。最后怎么搞的呢?叫“感動了上帝”。上帝說:“這老頭兒真牛,老頭不容易,別讓他這么苦了。”就派了兩個大力士,把這兩個山扛走了。然后毛主席就借這個故事,話鋒一轉,說:“我們共產黨就是這愚公,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上帝是誰?上帝就是中國人民。”
我們今天上午去看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其實我們損失很大,但是百團大戰顯示出來的,就是一個“愚公精神”。你日本帝國主義,就是這個大山,我確實搬不動你,但是我也要搬,我不怕犧牲不怕吃苦,我搬你,最后我感動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一起來,就把這山搬走了。共產黨起的是一個先鋒隊作用,它要感動上帝。我們想想,大寨精神不也是如此嗎?大寨精神一開始是愚公移山,天天移,我們都知道。剛才導游跟我們講得很具體,比如那個鐵姑娘隊,早晨起來擔著糞上山,干了一天的活兒了,晚上還不能空桶回去,還要擔著石頭回去。這真是愚公,活愚公啊!可是我們知道,最后大寨不僅僅是靠他們的奮斗。因為它感動了全中國人民,它感動了全世界人民。就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有幾年,每年來訪問的人次都達到一百萬以上。好像最高的一年,1967年,達到三百萬。人口只有幾百人這樣一個小村子,能夠一年來三百萬人,這是想想都頭皮發麻的一件事情。所以說,大寨很多后來的成就,是得到了八方支援。
我們剛才上虎頭山的路上,看到了三個水池。這三個水池叫什么池?軍民池。說的是解放軍幫助它。解放軍都幫助它了,周圍的很多很多人也都來幫助它。那是不是學生來勞勞動,工人來勞勞動,幫它干了很多活兒?幫它干的活倒不重要——比如外地人來,也不會干農活,有時候干活還不夠添亂的呢——主要不是干活,最主要的幫助是科技幫助。這一點就跟剛才我說的那兩點結合起來了。尊重科學、智慧管理,再加上外部的科技援助。
陳永貴特聰明。到后來他就把地都連成塊兒了,原來最大的地就一畝多,到后來,最大的那塊地有二十多畝,二十多畝就可以用拖拉機了,就可以使用機器了。而且在種子、化肥等幾個方面都得到了省里科技力量的支援,山西省農學院等機構都把自己最新的科技成果拿到大寨來實驗。這不都是感動上帝嗎?這全是感動上帝。所以它就有了一個精神上的后盾,也有了很多物質上的后盾。
那個時候大寨精神,就滲透到了其它一些題材的作品里。很多七零后以上的朋友可能會記得樣板戲里有一出戲,叫《龍江頌》——我不知道在場的朋友有沒有還記得《龍江頌》里的唱段的——《龍江頌》其實歌頌的就是一種大寨精神。大寨自己發達起來了,還去幫助鄰村,這也成為當時山西省的一個經驗,叫“一帶二”。后來說看情況,你一帶三、一帶四都行。《龍江頌》講的就是這個精神——“龍江風格”。《龍江頌》的故事本來是福建的一個故事,其實也是大寨精神。其中《龍江頌》里有一段唱,叫“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它其中回顧幾年前這里是荒灘一片的時候,那個唱的就是像“三戰狼窩掌”一樣,就是把不能夠產糧食的荒灘變成米糧川。江水英唱的,這個是旦角,我唱個意思:
“幾年前這堤外荒灘一片,
是咱們用雙手開成良田。
冒冬雪迎春寒長年苦干,
才使這荒灘變成米糧川。”
我們看她唱的,其實不就是大寨的這個經歷嗎?她唱的跟大寨經歷完全一樣——荒灘一片,經過艱苦奮斗,然后變成米糧川。正因為變成米糧川了,舍不得把它淹掉。但是后來是為了支援后山那九萬畝良田,把他們這個三百畝良田淹掉了。
可是大寨呢,比那個窮多了,大寨就這么幾塊地。但是你別看就這么幾塊地,經過它這么一戰天斗地,加上科學管理等等,很快就“過了長江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過長江”是什么意思,那時候有幾個指標,先是“上綱要”,然后是“過黃河”“跨長江”。最高的是“跨長江”,就是畝產超過八百斤。因為當時陳永貴這個成就不是獲得了中央肯定表揚嘛,就有人說他壞話——因為嫉妒嘛,就有人派記者來暗訪,跟今天一樣,派了記者來暗訪,說“這大寨數字虛假,畝產根本沒有那么多。”這個情況匯報到周總理那兒了,周總理專門組織人再來實地核查了一次,最后清清楚楚地算出,它的畝產是八百零九斤,所以確認它是“跨了長江了”。
朗誦《理想之歌》片斷
來自孔和尚
00:0000:33其實陳永貴這個人,他是非常實事求是的,他絕不吹牛。就在吹牛最盛的“浮夸風”那一年,全國許多地方都吹牛,什么畝產一萬斤等等。那個時候整個晉中地區,除了大寨之外,全都吹牛,至少都說自己畝產一千斤。然后省里也給陳永貴施加壓力,說:“永貴呀,你看看人家這個情況,你們大寨打算畝產多少斤吶?”陳永貴說:“我不管別人多少斤,我實事求是,我們那兒就畝產五百多斤。”“這五百多斤太落后,這怎么能行呢?人家別的落后的大隊都至少一千斤,你大寨怎么能五百多斤呢?你這樣還想不想當勞模了?”陳永貴說:“我寧肯不上天安門,決不虛報多一斤。”那個時候陳永貴就有這個勁兒,他說“我寧肯不當勞模,頂多不去天安門”,最后他報的就是五百多斤。結果這個數字報上去之后——我們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自個兒就是農民出身,毛主席他不知道一畝地能打多少啊,所以他看什么畝產什么一千斤、三千斤、一萬斤,他看了都惱火得不得了——他一看陳永貴這個,“這是老實人,這是好人,這是對的”。我們知道毛主席當年,為了突破浮夸風,他專門給全國的生產隊長寫了一封公開信,說:“不論上級怎么給你們施加壓力,不要聽他們的,要繞開那些官僚。我們能夠增產一百斤都不得了。”中國什么情況他清清楚楚,比如說去年打了六百斤,今年打七百斤就是偉大的成績,就是了不起的勝利——這是毛主席親自來糾正浮夸風。所以陳永貴同志照樣年年上天安門。后來我們都知道了,1964年——就在孔老師出生的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5周年的時候——那一年了不起,那一年中國發生了許多許多大事。比如說,我們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所以老有人說“孔老師是原子彈崩出來的吧”。還有,那一年,毛主席他老人家發出號召——“農業學大寨”!
這大寨一個生產大隊它增產那點在全國算不上什么,可是全國多少個村呢,全國幾百萬個村。所以后來到七十年代,我們就完全實現了糧食自給。我作為一個城市人,每年夏天看見公路上曬著長江黃河一般的戰備糧,那真是“吃不完的糧食”的感覺。我們從1962年之后,在全國范圍內的統計,就沒有一年不是“糧食大豐收”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對電臺挺煩的,它老說“今年又獲得了糧食大豐收”,我說“哪年沒豐收啊,這有什么可吹的”。這人享福慣了就不行了,就覺得豐收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了。其實我們知道,豐收背后有多少農民的血汗。我是城市人,小時候老師家長老說什么“要感謝農民的血汗”啊,或者“粒粒皆辛苦”啊。這個道理都懂,但是你感同身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小時候,有的時候去“學農”,到郊區生產隊里去勞動一次,累得跟孫子似的,回去了之后才知道,農民真不容易。而這個大寨,它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所以大寨精神流傳到今天之后,我覺得它硬的方面、軟的方面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的一個寶庫。戰天斗地的精神我們應該還有——沒這精神,中國肯定垮——但是中國是一個很理性的民族,中國不是一個蠻拼的民族,中國人是非常講究技巧的、講究智慧的。所以我們今天在各個領域各個單位,很需要有陳永貴這樣的人——他能夠實干、有智慧、有眼光。
另外,從陳永貴他這個老人的經歷來說,他就體現了毛主席在一首詩里寫的“六億神州盡舜堯”。“六億神州盡舜堯”其實是一種儒家精神,可是在古代儒家精神并沒有實踐。盡管孔孟都認為普通人能成為圣賢,但是普通人大面積成為圣賢——像陳永貴如果在古代就算當到了副宰相的這個位置了——那只有在毛澤東時代它才實現了。所以我們今天朝野上下,從黨中央到民間,提起陳永貴,那大家都是尊重的。“英雄!了不起!漢子!”——是這樣的人。所以我也很能理解,大學者、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他為什么要在學大寨運動都過去了的那個時候把自己的骨灰葬在虎頭山。這個是非常意味深長的。
我想我總結的這幾點,可能對我們新時代的學傳統、繼承紅色經典,別有意味。
《毛主席號召咱農業學大寨》
孔:你們會唱跟學大寨有關的歌嗎?在你們記憶中還能回想起來嗎?
老王:我能回想起來。記得當時我在山東,是1974年,當時有個歌就唱得非常有意思。那個歌我唱一唱。
孔:你唱兩句唱兩句。
老王:“毛主席號召咱,農業學大寨。咱就把學大寨精神,高高樹起來。熱愛國家,熱愛集體……”后面的詞想不起來了。
孔:后邊我替你唱,“要把山河面貌改。劈山山讓路,引水水就來,滿腔熱血化冰雪,雙手迎得幸福來。”好,就用這首歌作為我們的結束。我們再一次向大寨人民表示敬意。謝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