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革命戰爭。這場在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持續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情況之復雜、影響之深遠、指揮藝術之高超,在中外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人民革命戰爭,以其輝煌的勝利,徹底洗刷了中華民族百余年遭受列強侵略與欺凌的恥辱,使中國人民重新獲得自豪、自信和自尊,表明自己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駕馭這場戰爭的最高統帥是毛澤東,指導這場戰爭的理論原則是偉大的毛澤東軍事思想。
中國革命的顯著特點是武裝斗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主要是一部武裝斗爭史。軍事工作作為黨長時期的工作重心,毛澤東始終以極大的精力注重戰爭,研究軍事,指揮作戰。據統計,毛澤東僅在土地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組織指揮和參與組織指揮的戰役戰斗就達239次之多,尚存的從1927 年到抗美援朝時期親自撰寫的軍事論著和指揮作戰的文電達5000余篇(件),約400余萬字。新中國成立之后,他仍對軍事斗爭傾注大量心血。毛澤東的軍事實踐,包括領導武裝奪取政權和保衛國家安全的斗爭,是他一生中最光輝、最成功、最精彩的實踐;毛澤東的軍事理論,也是毛澤東思想大系中最豐富、最完善、最系統化的理論。毛澤東在全黨的領袖地位和在億萬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威望,是與他百戰不殆的軍事實踐和科學的軍事理論創造分不開的。
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杰出的軍事人物如群星燦爛。可是,像毛澤東這樣集政治領袖、軍事統帥與軍事理論家于一身,融實踐的開拓性和理論的創造性于一體,在長期的軍事斗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偉大人物,則是極其罕見的。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應用于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憑借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領導數億人民群眾,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導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同時也建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理論大廈。重新回顧和認識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貢獻和科學價值,對于實現國防現代化,保障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增強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振興中華大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和實踐特色
任何理論思維都是時代的產物,任何偉大人物及其偉大思想的背后,都有與之相聯系的深刻的時代背景。近代以來,特別是本世紀20年代以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位一體的反動統治下,到了興亡繼絕的危險關頭。為挽救中華民族于水火,包括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內的許多仁人志士,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和探索,但是最終都一個接一個地失敗了。中國革命的道路面臨著新的抉擇。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從此有了堅強的領導中堅。然而,舊中國積重難返。面對反動勢力極為集中和強大,革命力量比較分散和弱小,革命任務異常艱巨和復雜的局面,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暴力革命的學說,完成民族和階級解放的神圣使命,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大課題。毛澤東軍事思想正是順應時代的呼喚和革命斗爭實踐的需求,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大體經歷了四了階段:
第一階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奠基階段,這主要體現在土地革命戰爭的前期和中期。
在國共兩黨合作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和黨的其他領導人,對武裝斗爭和軍隊建設問題作了可貴的最初探索。大革命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獨立領導裝裝斗爭和掌握軍隊的極端重要性。八一南昌起義標志著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毛澤東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并在創建人民軍隊和開辟革命根據地的實踐中,率先成功地探索出中國革命戰爭的特定規律和指導規律。他在這個時期撰寫的《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若干著作,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方針原則以及人民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等根本性問題,提出了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回答了中國革命戰爭發軔時期急待解決的一些特殊而又復雜困難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時期,這主要體現在土地革命戰爭末期和抗日戰爭時期。
為了適應反抗日本侵略者并繼續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需要,毛澤東于長征結束后,開始系統總結土地革命戰爭的經驗。他先后撰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以及《實踐論》和《矛盾論》等光輝著作,全面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理論,包括人民戰爭及其戰略戰術的理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和持久戰的理論,人民軍隊建設和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理論,等等,科學地回答和解決了抗日戰爭的戰略和策略以及戰爭問題上的認識論、方法論等重大而又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正是在這些理論的武裝和指引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民族的抗戰熱忱,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勇氣、智慧和才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驚天動地的偉業,成為決定日本法西斯失敗命運的舉足輕重的力量。
第三階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全面成熟階段,這主要體現在解放戰爭時期。
毛澤東在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中,軍事藝術和軍事天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他撰寫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將革命進行到底》等大量指導戰爭的文件、電報中,提出了以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為核心的十大軍事原則,創造了獨特的戰略進攻包括戰略決戰的理論,制定了戰略追擊階段的作戰指導原則,解決了最后奪取國家政權重大歷史關頭的戰略和策略問題。他對一系列戰役特別是遼沈、淮海、平津、渡江等重大決定性戰役揮灑自如的作戰運籌,以及前無古人的戰略魄力和用兵如神的組織指揮,表明他的軍事實踐更加豐富和全面,理論更臻科學和成熟,軍事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第四階段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繼續豐富的升華階段,這主要體現在建設國防和鞏固國防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革命戰爭轉入國家建設,毛澤東難以再寫更多系統的軍事論著,然而在他領導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及指導作戰的大量文電、指示和訓詞中,為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許多新的重要內容。他提出建設強大的正規化現代化國防軍和抵御外敵入侵的歷史任務,根據國際形勢的突變,果斷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并及時總結了志愿軍出國作戰的經驗,提出了與高度現代化敵人作戰的一系列新的軍事原則。之后,又領導制定了保衛國家安全的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提出了自力更生建立獨立完整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體系,加強后備力量建設,以及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一些基本原則。
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有其鮮明的氣派和特色。主要表現在:
以對中國國情的科學分析和準確把握為深厚根基。舊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以農民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國情相當特殊。沒有對中國國情的透徹了解,要創造出滿足中國革命戰爭實際需求的軍事思想,是不可思議的。毛澤東是最早注重國情研究并最早認清國情的黨的領導人。為了找到一條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斗爭實踐相結合的正確途徑,毛澤東早在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之前,即對中國社會的考察傾注了大量心血。大革命期間,毛澤東深入社會最底層,廣泛進行調查研究,撰寫了一批研究中國社會的論著,對舊中國的社會矛盾、階級結構和政治、經濟、軍事狀況作了鞭辟入里的透徹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其中的兩篇杰作。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之后,毛澤東也絲毫沒有忽視對國情的研究,無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關于國情方面的論著在他的著述中都占有較大的比重。正因為毛澤東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了中國國情,為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奠定了牢固的社會認識根基。
以豐富的直接實踐為主要源泉。自古以來,許多兵學大師包括最負盛名的孫武和克勞塞維茨,由于經歷和實踐范圍的局限,所創造的軍事思想體系,大都來自對間接戰爭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兵圣孫武主要總結了春秋時期的戰爭經驗,推出了不朽的名著《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主要總結了拿破侖戰爭的經驗,推出了資產階級的軍事經典《戰爭論》。他們都是以間接戰爭經驗為主來構筑自己的軍事理論體系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也廣泛吸收了古今中外戰爭經驗之精華,但與眾不同的是,它主要是來自中國革命戰爭的直接經驗,來自毛澤東領導和指揮革命戰爭的親身實踐。從1927年秋領導秋收起義開始,毛澤東長時期戰斗在軍事斗爭的第一線,而且于遵義會議后實際位居最高統帥達40多年之久。這一特殊身份,使他最有條件把軍事實踐斗爭和軍事理論創造結合起來,并從全局上實現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循環往復與升華。毛澤東在領導軍事斗爭的近半個世紀中,經歷了多種作戰對象、多種作戰樣式和不同戰爭規模的實踐,經歷了創建和發展新型人民軍隊的實踐,經歷了武裝奪取政權和進行國防建設的實踐。豐富多采、蔚為壯觀而又艱苦卓絕的軍事實踐活動,為毛澤東的軍事理論創造提供了動力、源泉和檢驗的標準。所以與古今中外其他軍事思想相比,毛澤東軍事思想內容更深刻、更科學,體系更完整,更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是人類軍事思想武庫中的瑰寶。
以實事求是的創造精神為活的靈魂。毛澤東具有非凡的開拓意識和首創精神,他不迷信本本,也不囿于已有的科學模式。他不但敢于率領全黨和全體人民進行翻天覆地的戰斗,而且具有非凡的理論上的勇氣和智慧,善于從實際出發進行大膽創造。毛澤東軍事思想誕生之前,各式各樣的軍事思想早已存在。在中國有以孫武為代表的古代軍事思想,也有以“曾胡左李”和孫中山為代表的近代軍事思想;在外國,有各領風騷的法、德、日、美、俄等國的軍事思想。這些軍事思想,都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尤其是馬克思、列寧的軍事思想,對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開展武裝斗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是,毛澤東并不照搬硬套,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相結合,以自己所特有的膽略和才識,具體分析當時的實際情況,博采眾長,致力于創造性實踐,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把軍事科學和軍事藝術推向一個嶄新階段。
集個人能動作用與集體智慧結合之大成。偉大的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造就了千百萬群眾英雄和一大批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包含了億萬人民群眾和廣大指戰員的斗爭經驗和首創精神,凝聚著中國第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們的心血和智慧。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邊區武裝割據,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各抗日民主根據地,以至解放戰爭時期的各戰略區,人民革命力量長期處于不同程度的分割狀態。獨當一面的各地區、各戰略方向的領導人和廣大指戰員,在對敵斗爭中創造了許多富有特色的軍事斗爭策略和手段;在中央工作的黨和軍隊的其他領導人,通過參與重大決策、起草軍事文電、撰寫軍事著作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創造活動。兼有政治家的恢宏氣度、軍事家的韜略、哲學家的思辯與詩人的想象力的毛澤東,相信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吸收和集中來自領袖群體和廣大群眾的真知灼見。他在全黨全軍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軍事斗爭實踐的基礎上,集個人能動作用與集體智慧結合之大成,完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工程。
二、毛澤東軍事思想全面論及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認識與指導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的理論體系
在長期的中國革命戰爭實踐過程中生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系統地解決了中國革命戰爭需要解決的指導路線、方針政策、戰略戰術和建設與保衛國防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認識與指導戰爭和國防建設的完整的理論體系。
(一)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理論。
軍事斗爭主要包括力量的建設和力量的運用兩個方面。縱觀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軍事理論著述,通常放在第一位的是力量的運用而不是力量的建設。毛澤東東則不然,他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深刻把握了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的革命真諦,從領導武裝斗爭伊始,就把建設新型人民軍隊問題放在首位。
毛澤東一方面認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另一方面從歷史上農民起義軍失敗的教訓中,看到農民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必須創建一支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武裝力量,才能完成奪取政權的偉大任務。
毛澤東緊緊抓住軍隊的性質、宗旨及任務等關鍵性問題,創造了一整套嶄新的建軍理論和原則。首先,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保證將黨的無產階級先進性質注入軍隊,使其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從根本上杜絕了軍隊領導權重蹈落入個人或狹隘集團手里的歷史覆轍。同時,規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建軍的唯一宗旨,使軍隊的行動與黨的政治任務相統一,把軍隊的發展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聯系,明確軍隊存在的根本意義和目的。并且規定了以戰斗隊為主,同時兼顧工作隊和生產隊的三大任務;建立了強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制度;貫徹了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的三大原則;實行了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制定了包括“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內的建立在自覺基礎上的嚴格紀律;重視軍隊的教育訓練和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以及優良作風的培養,等等,從而保證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新型人民軍隊。
(二)進行人民戰爭的理論。
在中國歷史上,雖發生過一些具有人民戰爭性質或特征的戰爭,但受其歷史條件和階級的局限,廣度和深度都很有限,更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只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及其理論的創造,才開創了真正的全面人民戰爭的先河,形成了完整系統的人民戰爭理論。
毛澤東基于對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深刻認識,提出并實踐了充分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從根本上解決了戰勝敵人的力量源泉問題。
毛澤東的人民戰爭理論提出:在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和土地革命,發動群眾,不斷積蓄、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實行以主力兵團為骨干,與地方武裝、群眾武裝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使人民武裝力量有廣泛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可靠的組織保障;進行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進行戰爭的意義和目的,從而調動其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組織千百萬民眾,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同盟軍,共同對敵,從而最大限度地壯大革命力量,分化瓦解孤立敵人;實行以武裝斗爭為主,與其他各種形式的如經濟戰線、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形式相配合,形成武裝群眾與非武裝群眾多條戰線的、各個方面的波瀾壯闊的對敵斗爭局面,陷敵于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
(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戰爭的一般規律是強勝弱敗,但力量的強與弱不是絕對的,它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毛澤東創造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整套趨利避害、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揭示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劣勢裝備的革命軍隊,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爭指導規律,解決了復雜艱巨的“以弱勝強”的作戰指導及其方法問題。
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極為豐富,主要包括:
1、在對敵斗爭態度上,堅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并據此確立戰略思想和戰術思想,即在總體上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慨,在一個一個的局部上,采取慎重態度,講究作戰藝術。
2、在戰略方針上,實行積極防御,反對消極防御,即在戰略的防御戰之中采取戰役和戰斗的進攻戰,在戰略的持久戰之中采取戰役和戰斗的速決戰,在戰略的內線作戰之中采取戰役和戰斗的外線作戰,以使戰略全局上的劣勢變為戰役和戰斗上的局部優勢。
3、在作戰指導思想上,強調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慎重初戰,實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力求做到不打則已,打則必勝。
4、在作戰形式上,采取運動戰、游擊戰和陣地戰三種形式相互配合,并根據不同戰爭時期、不同戰略階段的敵我力量對比和我軍作戰能力、任務,以及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確定其主輔地位,適時進行軍事戰略的轉變,推動革命戰爭的勝利發展。
5、在戰役和戰斗的方針上,基本的是殲滅戰,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但不反對一定條件下的擊潰戰、消耗戰,從而積小勝為大勝,達到逐漸改變敵強我弱的形勢的目的。
6、在作戰方法上,基本是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發揮近戰、夜戰特長,以保證確有把握地殲滅敵人。
7、在作戰指導基本要求上,強調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通過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術,爭取作戰的主動權,將勝利的可能變為現實。
8、在對敵斗爭手段上,采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并舉,加速敵軍的瓦解和我軍的勝利。
(四)建設現代化國防的理論。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從武裝奪取政權到掌握和鞏固全國政權的重大變化,毛澤東在領導和籌劃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和國防斗爭的實踐中,系統地提出了中國現代國防理論。這一理論強調:
1、國防建設要與經濟建設相適應,把國防建設納入國家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統籌安排。經濟建設要照顧國防建設的需要,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要加強國防建設必須首先加強國家經濟建設,使軍費保持適當比例。這對減輕國家負擔,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2、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毛澤東提出了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實現諸軍兵種密切的協同動作以及加強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的要求,領導我軍由單一軍種建設成為包括空軍、海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等在內的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使我軍力量結構和作戰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3、發展現代國防科學技術。毛澤東倡導建立起我國獨立完整的國防科研、國防工業體系,而且在國家經濟還比較困難的時候,果斷作出了發展尖端技術,研制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人造衛星和核潛艇的重大決策,有效地打破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核壟斷與核訛詐,促成了我國國防現代化事業的質的飛躍。
4、建設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毛澤東注重現代化軍隊與強大的民兵有機配合,領導建立起民兵與預備役合一的國防后備力量體制,滿足未來人民戰爭的需要,解決平時少養兵,戰時多用兵的矛盾。
5、實行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毛澤東申明中國決不稱霸,不侵略別人,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但是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也決不容許任何人侵犯,在軍事戰略上實行后發制人。正是根據這一原則立場,我軍贏得了歷次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勝利,捍衛了祖國領土主權完整和民族尊嚴,而且還應邀援助友好鄰邦抗擊外來侵略,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軍事辯證法學說。
軍事辯證法是毛澤東軍事理論與實踐的哲學概括,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最高層次。它既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精髓,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是用以研究和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爭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學說指出:
1、戰爭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它的社會本質是政治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它的軍事本質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2、敵對雙方諸因素的相互對立、依存和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構成戰爭矛盾運動的內容和過程,推動戰局的發展,決定戰爭的結局。這種對立、依存和轉化,在戰爭過程中表現為雙方客觀物質基礎與自覺能動性的綜合競賽,表現為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物質基礎薄弱的一方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能夠彌補物質條件的不足,力量對比可以發生由弱到強的轉化。戰爭指導者不能超越客觀物質基礎的許可范圍去期求勝利,但應當而且必須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能動地奪取勝利。
3、戰爭的形態是在不斷否定舊的作戰方式中發展的。要著眼其特點和發展,適時實行以轉換作戰形式為主要內容的軍事戰略轉變,使戰爭形式符合戰爭特點和作戰任務的變化。
4、戰爭雖然較之其它社會活動形態更帶所謂“蓋然性”,但同樣是有規律可循并可以掌握和運用的。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相一致,是指導戰爭的根本要求。研究和指導戰爭的根本方法,是既要研究戰爭的一般規律,更要研究所從事的戰爭的特殊規律。要熟識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找出其行動規律,并應用這些規律于自己的行動,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
5、認識戰爭規律和將這些規律應用于戰爭,都離不開人的能動性。人的能動性在戰爭指導中具體表現為主動性、計劃性和靈活性。
6、軍事活動中的諸多矛盾雙方是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要用辯證的觀點而不一定是徑情直遂的方式,處理戰爭指導上的軍事與政治、軍事與經濟、戰爭與和平、物質與精神、進攻與防御、優勢與劣勢、主動與被動、內線與外線、持久與速決等等矛盾關系。
可以說,從軍事辯證法概念的提出,到這一學說的完整建立,都是毛澤東的首創。
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以其特有的完整性,出色地實現了革命性與科學性的高度統一,軍事力量建設與軍事力量運用的高度統一,戰爭一般規律和中國革命戰爭特殊規律的高度統一,在如何認識戰爭、依靠誰來進行戰爭和怎樣進行戰爭這三個最基本的問題上,形成了一整套獨到性的無產階級軍事學說,為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提供了戰無不勝的強大思想武器。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人類軍事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軍事思想全面通向真理開辟了發展道路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繼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理論,閃耀著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國孫子兵學的產生,標志人們對戰爭和軍事問題的認識,由悟性階段進入了理性階段,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以拿破侖、克勞塞維茨、約米尼等人軍事思想為代表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近代歐洲。它沖破中世紀的思想枷鎖,開始用科學手段探討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不過,歐洲近代軍事科學相當程度上是借助當時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和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唯心論精神建立起來的,難免魚龍混雜,真理與偏見并蓄。以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為啟始的第三次飛躍,為真正科學地考察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則代表了這次飛躍的最高成就。
(一)創造了高超的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藝術。
古今中外的戰爭各不相同,但戰爭指導藝術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說來,在力量上擁有一定優勢,或勢均力敵的條件下贏得的勝利,雖然也來之不易;但戰爭藝術的最高榮譽,從來屬于那些以弱勝強的統帥。西方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和拿破侖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獲得了“戰略之父”、“戰爭巨人”等桂冠和殊榮。相比之下,毛澤東的戰爭藝術更為高明。
第一,世界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將帥,大都是能贏得若干戰役戰斗,能贏得整個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卻為數不多。而毛澤東一生不僅創造了大量以弱勝強的戰役戰斗范例,而且指揮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最后勝利。
其次,以往世界戰史上的以弱勝強,基本上是總兵力對比上的以少勝多,武器裝備上則相差無幾。毛澤東的戰爭藝術,不僅做到了數量上的以少勝多,而且還做到了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之敵,其中包括先后打敗兩支擁有當時世界一流武器裝備的外國侵略軍。
第三,毛澤東不但擅長運用戰爭指導藝術,而且善于從戰爭指導藝術的運用中提煉和升華出理論。毛澤東軍事論著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影響之廣,在中外軍事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與之相比擬。近幾十年來,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國際上廣為傳播,毛澤東軍事著作成為不少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軍政要人的案頭讀物,被許多國家列為軍事院校的研修課程,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軍事規律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
在毛澤東以前,中外眾多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在探索軍事規律上作出過各自的貢獻。但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還難以找到第二個像毛澤東那樣對軍事領域的種種問題既進行過長期而廣泛的實踐探索,又親自從事勤奮而深入理論研究的人物。
從國內革命戰爭的指導原則到國際反侵略戰爭的指導原則,從建軍路線到作戰方略,從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和陣地戰,從小規模的戰斗到指揮百萬大軍的戰略戰役運籌,從持久勝敵的全面戰爭到速戰速決的邊界自衛還擊作戰,從“小米加步槍”條件下的建軍、作戰到建設國防現代化,從如何贏得戰爭到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這里面既包括了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發展的特殊規律問題,又包含軍事領域的大量一般規律問題;既廣泛涉及到軍事科學的應用理論,又深刻地觸及到軍事科學的基礎理論,可以說覆蓋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重要層次和各個基本方面。
所有這些,毛澤東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對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武裝斗爭的直接經驗和前人進行戰爭的間接經驗,作了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精辟的理論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內容博大精深、結構系統完整的軍事理論大廈。毛澤東對軍事規律的理論揭示,就其豐富性、系統性和真理性而言,都達到了前人未能達到的程度。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較于其它各家軍事理論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發展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前兩個階段,即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說和列寧主義軍事學說的基礎上,毛澤東軍事思想又大大前進了一步。主要是:
1、對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課題,第一次提供了科學答案。如開辟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新道路。
2、在前人未曾開墾的理論領域,首創了全新的學說。如軍事辯證法。
3、把過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發展成為系統的理論。如人民戰爭。
4、把以往的一些理論預見,變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現實。如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也應有自己的表現的預言,在毛澤東關于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理論與實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5、在先哲們沒能完全解決或解決得不理想的問題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樣建設一支永遠保持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因此,毛澤東軍事思想作為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當代豐碑,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義的,是它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無不受一定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一切理論也只有被用作認識論方法論意義的工具時,才能進入實踐過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長期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尚未在軍事領域充分展開。
毛澤東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應用于軍事領域,從歷史觀、認識論、辯證法與軍事斗爭實際的緊密結合上,創建了一整套科學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思維方法。它不僅集中地表現為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原理,同時也體現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全部內容之中。如果說孫子兵法的認識論方法論價值可以超時代、跨領域地輻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學成就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軍事斗爭的內在規律,就尤其具有穩定而廣泛的應用價值。
在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既可以為我們抵制當代軍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正確地觀察思考戰爭與和平、軍事斗爭與軍事建設問題,提供一套科學的思路,又可以為我們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建軍與作戰,提供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的銳利思想武器。
在非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軍事哲理,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融通性。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還是思想、文化、體育等各個行業,總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爭和開創性活動的領域,毛澤東軍事思想都能從立場、觀點和方法等多方面,撥動、啟迪人們的創造智慧,從中總結、抽象出科學的指導原則和實踐策略。
(作者系原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上將,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來源:昆侖策網,摘自:《毛澤東百周年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