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憶苦思甜”,可能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會覺得可笑,認為是那個時代特有的荒唐事,老掉牙了,有許多夸張的成分在里面。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共產黨,中國人民所過的那種苦痛日子還會繼續,這些悲慘記憶可不是一兩個文人就能詆毀得了的。我的父親年輕時候曾在北方當兵,當時正處于文革時期,部隊請來受過舊社會苦難的老人給大家講述昔日的親身經歷,也就是做階級教育吧,我父親聽了以后深有感觸,把一則故事抄在日記本上,現在我把這個小故事打出來,讓大家看一下什么是舊社會。
講述者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老工人譚某,他原姓楊,是河南省孟縣人。
1942年,譚某剛八歲,那個時候全家共七口人,家里沒有田地,父親常年給地主干長工,全家人十分饑苦,平時常吃野菜、樹皮。那年,父親因病被地主趕出門外,后來只身到洛陽求醫,死在半路之中,至今尸骨不知下落。父親死后,譚某的大姐和二姐因生計關系被迫淪落為童養媳。三姐在日本鬼子掃蕩農村的時候,東躲西藏,幾天沒吃到飯,在到井口取水喝的時候,栽到井里溺死。譚某在出去要飯回到家里的時候,發現妹妹已死在床上,到此家里只剩下母子兩口。為了保命,母子倆被迫逃荒,在途中,饑餓難忍,吃過大雁拉的屎。后來流落到信陽縣。那時,信陽火車站兩旁有不少餓死和被車壓死的討飯窮人。母子倆乘火車到外鄉討飯,在混亂中,幼小的譚某自己被擠上車,而母親卻不知到了何處,從此音訊皆無。
譚某到徐州下了車,之后白天要飯,晚上流落在車站旁的破爛棚子里過夜,日本鬼子不讓住,用刺刀挑傷了他的鼻子。后來,他到新浦要飯,晚上住門樓子,幸好被一個姓譚的人帶走,收養到家中,才艱難地活了下來,以后,生活一直都很艱難,勞動一直很辛苦。
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在十五歲的時候總算盼來解放了。對于經歷過的苦難,譚某心里的體會是:舊中國人民群眾千苦萬苦在于沒權,沒槍桿子。權利來之不易。千萬不要忘記政權。要不斷革命,不斷學習,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掌好權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