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亂,大明-后金-朝鮮 和戰無常。清初形勢穩定后,朝鮮雖懾于清的武力不得不臣服,但內心看不起“韃虜”。
清朝,朝鮮主要的北進方向是鴨綠、圖們兩江源頭附近的長白山天池地區。兩江源頭其實都在天池南岸。長白山最早在《山海經》中稱“不咸山”,長白山和白頭山這兩個名稱其實都起源于中國,而且經?;煊谩0最^山的稱謂是女真人慣用的,女真人及其先祖肅慎一直就有對這山的祖先崇拜和起源傳說。清朝皇家對這一崇拜儀式發展到頂峰。
而在朝鮮古籍中記載的長白山和白頭山則是朝鮮東北部咸鏡山脈中的某個山頭。這并不奇怪,古代朝鮮人經常借用中國的地名來命名他們的地名,現在在半島還能找到很多我們熟悉的中國地名。13世紀朝鮮人的“檀君”神話中檀君誕生于“太伯山”,此山開始被朝鮮人認定為今天平壤附近的妙香山。到了李朝,朝鮮開始有人 把太伯山認定為“白頭山”。而英宗出于北進的政治目的,又進一步把“白頭山”改為當時還不在朝鮮境內的今天的長白山,并將其認定為“李朝肇興之地”,從而獲得神圣性和合法性,并演出了“望祀”的鬧劇。而當時不少大臣是反對祭祀一座“胡地”之山的。
也就是說朝鮮人依次編造了三大謊言:
1,檀君神話。
2,神話中檀君起源的“太伯山”=“白頭山”。
3,“白頭山”=今天的長白山。
所謂朝鮮民族起源于今天的長白山的所謂 “神圣的民族感情”完全就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朝鮮人一再越境進入當時還處于清朝“禁區”的長白山地區,清朝開始與朝鮮 “勘界”。1712年在今長白山天池以南立“穆克登碑”為界。隨后,朝鮮地方官員多次將此碑向北移動,但仍在天池以南。朝鮮被日本吞并后,日本也積極的把中朝邊境向北推進,以挑撥中朝民族矛盾從中漁利,所謂“間島”后患一直留到今天。1931年7月28日,此碑“被消失”,顯然是日本當局指使朝鮮所為。此后,朝鮮人要求直接把邊界劃到天池以北。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64年中朝簽署協議,中方完全接受了朝鮮的要求,天池大半給了朝鮮。而韓國據此認為朝鮮將部分天池“割讓”給中國,是“賣國”行為。。。至今,韓國還有人叫囂要“收復白頭山”。
了解歷史,是為了鑒古而知今,察往而思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