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 版納行——接玉溪行
1969年,十五歲的老伴響應毛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參加云南建設兵團,被分在水利三團,去西雙版納筑曼嶺水庫大壩。三團共有1500余名十來歲的老三屆知青,上海、北京、昆明等居多,大多是一些嬌生慣養的娃娃,突然來到那荒涼的工地,干笨重活,住茅草棚,吃缺油菜,喝鹽巴湯,落差之大,可以想象。曾經的紅衛兵小將們,離家時抱著建設新農村的雄心壯志,豪情萬丈,一到山溝,看看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玩,那么浪漫,悲觀情緒即刻上升,甚至還說連勞改犯都不如。幸虧,帶隊的部隊、地方干部,十分重視、關懷毛主席派下來的“娃娃兵”,他們與娃娃們同吃同住交朋友,一出工個個身先士卒(完全不像現在的官老爺),因此,生活雖然極其艱苦,但團隊的氣氛還是可以的。一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知青們回憶往事,無不感慨萬千。有時還一起聚聚,或去曼嶺水庫瞧瞧,那里有他們留下的業績,也有幾個長眠在那兒的戰友,永遠地守望著大壩。
當時,工地上除了一臺壓路機,筑壩用的全是最原始的工具,打的是人海戰。知青加民工共二千多人,在曼嶺工地整整奮戰了五年。云南共有五個水利兵團,打的都是這樣的人海戰。正是在那個被后來的資改們稱作“瀕臨崩潰邊緣”的年代,全國共筑起了八萬多座那樣的水庫大壩。而毛時代留下的這些“老本”一直吃到了現在,如果再不對“老本”修修補補,農業真的要“崩潰”了。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終于想到要把興修水利視為“命脈”而擺上了議事日程。這次我和老伴去曼嶺,聽水庫的書記介紹,上面撥下了一千多萬元修大壩。然而有人說,以后農民用水也要按經濟規律辦事提價了,只是希望別再像房產、醫療、教育那樣地失控,一路地提升,“老本”畢竟都是人民留下的血汗啊,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是開玩笑,如果真的要提價,是否應該考慮分給當年的“娃娃兵”們一點兒?難道“娃娃兵”們的勞動力可以隨意剝削的嗎?
對毛澤東時代“上山下鄉”運動的評價,后來的各式“決議”均持否定態度,只是不知是否同時否定了毛主席關于教育上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觀點?毛主席考慮,如果娃娃們長大后全都“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社會主義還能“可持續發展”嗎?難道中國非要按某些人設計的那樣,停留在2500年前“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孔二社會?那樣的社會,不允許勞力者共產,“共產必共懶”,如果人人四肢不勤,大家都去吃什么?孔二一肚子地仁義道德,說穿了,無非是為了要維護人吃人的社會制度。天安門廣場上新樹的什么“九五之尊”,難道就一點也沒有這樣的意思?什么“不必過度解讀”,能服眾嗎?
毛主席畢生致力于推翻人吃人的社會制度,新的社會制度立足于人人自食其力,他老人家號召知青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目的正是為了去創建一個沒有人吃人現象的最公平、最合理的社會。也許 ,具體的措施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其革命的方針政策,更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共產黨九十年來的奮斗歷史。方式方法不是最好,不等于說方針政策全盤錯誤。反右、文革都有類似的問題,有待探討。
西雙版納確有不少的美景,只是在被異化了的“貓論”指導下,到處地畫圈,競相出售高價門票,讓人都說“不去會后悔,去了更后悔”。我在景洪、橄欖壩、曼嶺等地看了幾個景點后,又回到了玉溪。
,
《師大奇遇》附文 2011年2月1日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353126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28584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