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2637
蘇聯生活水平統計
С.米羅寧 Р.斯科雷寧 М.庫德里亞采夫
KGB1986翻譯
在過往的很多年中,蘇聯官方一直以“趕超美國”作為宣傳口號。因此不足為怪的是,拿蘇聯對比“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比較方式也就深入人心了。進而,某些人往往以蘇聯“落后的事實”為理由,宣布放棄社會主義和進行“市場化改革”是有益的。事實上,要“客觀”地對比美蘇兩國的生活水平相當有難度。僅僅按統計數字來簡單對比人均收入–不考慮人們對于自身福利的態度,不考慮人們期待怎樣分配財富,也不考慮消費結構和國民收入結構–顯然是不正確的。
人的滿足感取決于那些被珍視的事物。比如,新時代的中國已不再象魚兒咬鉤一樣吞進英國廉價的消費品,不再被迫向英國出賣茶葉以換取白銀,而當年英國人為了要征服中國市場就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所以當我們拿蘇聯人民所享受的福利去與美國人所有的東西做比較時,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部分俄羅斯公民會反對我們提出的類比數據,因為對于他們來講,牛仔褲比牛奶更重要。也有不少俄羅斯公民認為,如今不用早起去排隊買牛奶了,遠比全民牛奶消費量的降低要好得多。(這是不可理解的,難道為了不排隊就要毀滅能產出許許多多牛奶的經濟基礎?)
哪樣更重要些呢?——是給富人們機會去加拿大還是為全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根據消費偏好的不同,金錢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有差異。有的人愿意多耍多玩多休假,并不在乎收入比那些“小職員”少,對于這些人來講,生活不意味著更壞。是啊,有不少俄羅斯公民認為,蘇聯時期的生活相比于當時美國人的生活要壞上十倍,但應當明白,這是人們的主觀評價。至少從統計數據上來看,美蘇兩國在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還沒有達到十倍那么大。我們想指出的是,俄羅斯的消費體系或其它國家的消費體系都應符合其國家本身的特點,不能違背國家的長遠發展利益。倘若全俄羅斯都認為富豪跑去加拿大并非社會富足的表現,那么這類消費就不應當被列入統計數據中。
當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奢侈品在消費統計中就開始占有很大比重,而對基本商品(價值)的主觀評價便強烈地下降。讓我們回想下80年代蘇聯的狀況:人們吃飽穿暖,有房住,也就是說基本生活福利得到了完全的保障。這意味著人們對于奢侈品的消費需求一下就上升到了首要位置。那時候,有許多蘇聯人開始追求昂貴的牛仔褲、最新款的錄音機和諸如此類的東西,這也證明了與名牌產品相比,他們已不太在意生活上的溫飽。然而隨著名牌產品價格的抬升,對于這類產品的消費需求就明顯地得不到滿足了。我們想想吧,假定一個國家的居民只進行生活品消費,而另一個國家的居民花在名牌產品上的錢和花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錢同樣多,那么在此情形下,消費統計數字會顯示出兩倍的差額。不過,這并不能代表兩個國家的經濟力量就相差兩倍。在相對富裕的國家,假設全部依靠市場價格來推動的話,那么隨著經濟進一步增長,相對貧窮的國家也會抽出一部分勞動力來生產奢侈品以滿足人們對奢侈品需求的增長,而此時,奢侈品消費給人帶來的滿足會被給予很高的評價。而蘇聯當時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只不過不同之處在于:在有能力完全保障每一個人的基本生活之前,蘇維埃政權有意識地選擇了延緩發展奢侈品經濟。
若排除了那些關于生活的主觀評價后,又僅憑人均收入數字去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成就,那么就會察覺不到在統計過程中遺漏掉的許多符合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狀況的關鍵消費基金數據(譯者注,消費基金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民收入中用于個人和社會公共消費的基金)。
首先,蘇聯的交換、分配結構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假定“免費”消費是通過社會基金運作來完成的,那么即便是以某種方式記入到了對比統計中,其產生的實際影響也會因計劃經濟商品的不同定價原則而難以追蹤。總體上講,日本人比德國人要窮,但日本的人均GDP用貨幣指數表現時,就高于德國了,原因——在于GDP的核算方式:在自然資源消耗量同等的條件下,哪個國家在經濟活動中“流動”的資金越多,哪個國家按照人均收入計算出來的所謂生活水品就越高。這種情況下,兩種要素相互交織著:
1.在國家內部,不能用于出口或進口的商品和服務因較高的土地租金而變得異常昂貴。比如,重型建材,交通工具,理發服務和酒店的共有住宿服務,又或者是國家消耗掉的商品和服務。這些不能用于出口——進口的商品和服務通常構成了GDP的絕大部分。
2.在同一時期,這個國家的貨幣長遠預期匯率主要由商品出口價格和商品進口價格的比值來確定。它近期的其它商品價格要比那些土地租金較低的國家的物價便宜。(在這里我們不考慮關稅,因為它會使貨幣匯率產生額外的偏差)所以在日本,可以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電視,但酒店小房間一天的住宿價格頂得上德國酒店小房間幾天的住宿費用。
其次,蘇聯人為地壓低能載體(譯者注,能載體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導致了其可見GDP的縮減,而西方國家在這個經濟指標上的表現是“自然”的。人為排除商品流通環節中的價格增量效應帶來了這樣的影響:價格控制降低了按市場價評估商業服務的可能性,而在西方國家卻相反,那些服務所產生的GDP都可被記入統計數據中。
最后,在統計蘇聯GDP時,常常排除了那些官方數據外作為補充的,以半合法形式運作的影子經濟成分,比如未注冊的音樂家教服務,維修住宅的私活外快,與醫生進行服務交換(比方說,送孩子進高等院校)等等。也時常不記錄蘇聯GDP中的自然經濟成分——比如郊外的別墅和宅院中種植的糧食。綜上所述,蘇聯自身的種種經濟特性導致了GDP指數不能真實地反映它事實上的經濟成就。
于是我們想提醒讀者,在查看任何對比蘇聯——西方生活水平的統計數據時,都要小心對待。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政治局委員眼中,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十分接近西方國家的水平,因為在比較生活水平時,他們參考的是對蘇聯人民更有意義的數據:如蔬菜,牛奶,肉類的消費量,住房,教育水平,休閑娛樂以及文化發展程度。不過在有些蘇聯居民眼中,他們的消費量怎么樣都要比美國乞丐少上100倍:盡管美國乞丐沒有蘇聯人民那樣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卻有牛仔褲,有些蘇聯人就認為牛仔褲要比生活福利珍貴100倍。用統計西方國家人均收入的一般方法去統計蘇聯的人均收入,那么結果就是它的人均收入比美國少兩倍。再加上沒有相應方法去統計“免費”消費,這一差距便擴大到了二點五倍。而根據勃列日涅夫時代領導層收到的生活水平數據來看,差距是很小的。按照80年代的人均收入統計,無論怎樣看,蘇聯的數字都會比美國少兩倍,但它絕不會比意大利要差。在與意大利比較消費水平時,是存在著差別,特別是在城市商店櫥窗的美觀豐富程度上差別最大,但絕大部分蘇聯人的生活水平并不低于意大利人的生活水平。而“社會主義”的捷克那是肯定比“資本主義”的意大利過得更好。
為了證明蘇聯時期的供應水平能在世界上排到前十,我們在這里列舉出三張(譯者注,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進行對比,我們在下文中還額外加插了一張09年俄羅斯官方統計農產品數量的表格,詳見表格.3——俄羅斯歷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對比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數據表格。
Таблица 1. Отношение ведущих стран к лидирующей (Селищев А.С., Макроэкономика, с.422)
表.1 主要國家GNP領先指數(Селищев А.С著,宏觀經濟學,422頁)
表格中數據來源:Russett B. U.S. Hegemony: Gone or merely Diminished, and How Does it Matter?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Japan Vol.2. /Ed. by Takashi Inoguchi & D.I.Okimoto. Stanford, 1988. p.87
Таблица 2.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среднегодовых доходов на душу населения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долларах (по паритету покупательной способности) 1988 г. (Селищев А.С., Макроэкономика, с.423)
表.2 以美元計的年度人均收入比較(按照購買力平價),1988年。(Селищев А.С著,宏觀經濟學,423頁)
Источник: Мельянцев В.А. Восток и Запад во втором тысячелетии: уровни, темпы и фактор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 Восток. 1991. № 6. с.68; оценки по России предложены Селищевым А.С.
表格數據來源:Мельянцев В.А. Восток и Запад во втором тысячелетии: уровни, темпы и фактор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 Восток. 1991. № 6. с.68; оценки по России предложены Селищевым А.С.
Таблица 3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основных видов сель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тысяч тонн)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Росстат,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09, с 458 )
表.3 俄羅斯歷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千噸)(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俄羅斯統計年鑒2009,458頁)(譯者注,此表中1970年,1980年和1990年的數字僅代表當時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Р.С.Ф.С.Р)的糧食產量,并非全蘇聯的糧食總產量)
Таблица .4 Сравнение показателе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ССР и США в 1987 году (данные из американского справочника Soviet Economic Structura and Performance: обратим внимание на разброс номинальных цифр по сравнению с верхней таблицей, но сохранение относительных цифр)
表.4 1987年蘇美經濟數據比較 (數據出自美國手冊:Soviet Economic Structura and Performance。請注意,要將此表中的數據與上面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后,才能得出相關的結果)
統計數據在客觀上指出,若與西方國家在同一基礎上進行比較,那么蘇聯的總體生活水平還是很高的。為了商店櫥窗上的表面差距,和奢侈品消費服務方面的不足(這符合蘇聯領導層制訂的政策:只有在蘇聯經濟可以保證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后,才可以加大這類消費),難道就必須要毀掉已取得如此成就的經濟基礎?
М.庫德里亞采夫,С.米羅寧,Р.斯科雷寧
發表日期:2007年7月28日
俄文原文網址:http://analysisclub.ru/index.php?page=stalin&art=256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