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思路和構想
(關于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
逄先知(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編審)
毛澤東領導新中國28年,他的目標是要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使之以嶄新的先進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無疑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沒有現成的書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國經驗,只有靠中國人自己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毛澤東提出許多重要思想,深刻地影響著新中國的歷史進程。本文不是要全面論述毛澤東這方面的思想,只是就幾個問題作一些探討。
關于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實行怎樣的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最有利于經濟和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是毛澤東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
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各個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必須有中央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否則就會是一個散的局面、甚至是一個亂的局面。但同時,又必須充分發揮各個地方的積極性,給予各個地方必要的權力,中央不能統得過死,否則就會影響各地以至全國經濟的發展。所以毛澤東提出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正確處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關系問題,或者說全國的統一性和地方的獨立性的關系問題。毛澤東說“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主義時期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要經常注意解決的很關重要的問題”。【《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頁。】
毛澤東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一方面來自于親身的調查研究,聽到一些地方負責人的反映,他們覺得中央束縛了他們,若干事情不放手讓他們做,他們的若干要求中央又不批準,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汲取了蘇聯搞過分集中的教訓;再一方面,也考慮到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經驗。
他從中外歷史發展的比較中,對這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他說:“歐洲的好處之一,是各國林立,各搞一套,使歐洲經濟發展較快。我國自秦以來形成大帝國,那時以后,少數時間是分裂、割據,多數時間保持統一局面。缺點之一是官僚主義,統治很嚴,控制太死,地方沒有獨立性,不能獨立發展,大家拖拖沓沓,懶懶散散,過一天算一天,經濟發展很慢。現在,我們的情況完全不同了,全國各省又是統一的,又是獨立的。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是如此。”【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澤東所說的這種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統一的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既堅定地維護了全國的統一,又注意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發展全國經濟非常有利。
毛澤東主張計劃經濟,但不贊成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他認為,過分地集中是不利的,不利于調動一切力量來達到建設強大國家的目的。“中央計劃要同地方計劃相結合,中央不能管死,省也不能完全統死,計劃也不要統死。”“不論農業擴大再生產也好,工業擴大再生產也好,都要注意中央和地方分權,不能竭澤而漁。”【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的講話,1966年3月20日。】同時要求,中央對各省如此,各省對下屬的地、市、縣也是如此。毛澤東還提出擴大企業自主權問題,企業要有半獨立性,他說要有點“獨立王國”。這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他指出:“有沒有這種自治權,對促進生產的發展,還是阻礙生產的發展,關系很大。”毛澤東提出的這個問題,涉及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的管理體制問題,他雖然沒有再深入地具體地研究這個問題,但這個思路是很可貴的。所有這些,都是對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的某種程度的突破。
毛澤東在強調地方獨立性時,又很注意全國的平衡,全國的統一性。他說:“地方要有獨立性,同時還要有全國的平衡,我看這句話很好。有一些事情地方是不享有獨立性的,只有國家的統一性;另一些事情地方是享有獨立性的,但也還需要有全國的平衡,沒有全國的平衡,就會搞得天下大亂。……沒有平衡,沒有調劑,我們全國的大工業、全國的工業化就搞不起來。我們在講地方的獨立性、講地方獨立自主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走向極端,偏到另一方面去了。”【《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5、56頁。】所謂全國的平衡、全國的統一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全國一盤棋”。中央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協調、統一安排,集中力量高效率地辦大事,包括戰勝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這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今天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當年計劃經濟體制時有很大不同。但是毛澤東關于發揮兩個積極性、實行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思想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
取自《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一》(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