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何要屠殺猶太人?
——從西方世界的“人權”問題談起
錢昌明
2008年北京奧委會火炬傳遞時期,西藏發生震驚全球的拉薩“3.14”騷亂事件,僅僅相隔一年,新疆烏魯木齊又爆發“7.5”事件。這兩起事件,明明都是鬧事者“濫殺無辜,天理難容”的恐怖暴力事件,可是西方國家的許多政客偏要睜著眼睛說瞎話,撕起“人權”大旗,硬說這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爭人權斗爭”。于是乎政客們大叫大嚷,一再掀起反華大合唱,鬧得個雞飛狗跳、不亦樂乎。
其實世界上的明眼人都知道,這只是西方世界反華的一種手法而已:先是挑動、策劃,接著讓代理人“表演”,最后就是以“人權”的名義進行反華討伐。把自己置于“道義”的制高點,進行最骯臟的勾當,真是何其虛偽乃耳!
在這兩場反華鬧劇中,沖在前鋒位置的政客中,有一個是德國人,其大名叫黙克爾。
早在2007年9月23日,這位德國總理就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與前西藏農奴主的總頭目、頑固的民族分裂主義者達賴進行“私人會晤”,這實質上就是鼓勵他起來“鬧事”。以后當事情發生后,她又出來“譴責”中國“鎮壓”少數民族,不講“人權”。新疆“7.5”事件以后,她居然在G8會議上,以“人權衛士”自居,要求中國領導人:“我們期望以和平方式解決沖突”,“必須保障少數族裔的人權”。
由德國領導人嘴里說出“必須保障少數族裔的人權”的話,這對每一個稍懂一些歷史常識的人來說,聽起來總感到有些別扭。因為這難免總會引起人們對納粹德國時期的“屠猶”聯想。
中國歷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以來各少數民族都能得到善待。如果真的要是像德國那樣對待少數族裔,動不動以百萬計屠殺猶太人,動不動就以50萬計屠殺吉卜賽人,動不動以10萬計“處理”掉本民族的“智育低能者”,那么,在中國的土地上怎么還會有55個少數民族存在?怎么還會有達賴、熱比亞之流現世?
人們不會忘記,二戰期間,正是納粹德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猶浪潮,前后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種族滅絕慘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納粹頭子希特勒要對猶太人下這樣的毒手呢?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一個問題。只有把這個迷案解開了,才能真正避免類似人類悲劇在德國重現。
為什么自視為“最文明”“最優秀”的德國人,竟會干出最野蠻、最為令人發指的反人類罪行的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出了一個魔頭希特勒。難道僅僅一個希特勒就能讓人變成獸?難道那么聰明的“純種”的日耳曼族群一下子都失去了正常人的腦子,全都成了失語傻瓜?非也。
還是用一個德國人的話來回答:“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后并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后動力……與其說是個別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間又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保ǘ鞲袼梗骸堵返戮S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恩格斯講得對。顯然,把納粹德國“屠猶”那么重大的歷史事件的成因,簡單地歸結為希特勒一個人的“惡念”,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荒謬的;畢竟,近600萬猶太人并不是由希特勒自己去直接動手殺害的。
那么,在希特勒個人動機背后,究竟隱藏著能“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行動起來的動機”又是什么呢?“屠猶”的真正動因是什么呢?
歐洲歷史上的反猶傳統
導致納粹德國“屠猶”的動因之一,是傳統。
傳統者,即歷史的共識。在歐洲,或者說在古代基督教世界,迫害猶太人,其實早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共識”。它是由基督教與猶太教之間——綿延不絕互不相融的歷史發展過程形成的??梢院敛豢鋸埖卣f:在歐洲,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下達過對猶太人的驅逐令。
公元132年,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猶太人,在以往多次反抗失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次最為劇烈的反抗,但最終還是遭到了殘酷的鎮壓,慘遭失敗。約150萬猶太人被屠殺,幸存者或逃離、或被逐出巴勒斯坦故土。此后,猶太人作為沒有祖國的“流浪兒”就逐漸地流散到歐洲各地。
另一方面,與猶太教相對立的基督教,卻在313年取得合法地位,391年又成為羅馬國教。隨著羅馬帝國勢力在歐洲的擴張,基督教的影響也就波及到整個歐洲地區,與猶太人的足跡形影相隨。
原始基督教,本是猶太教中的一個新生教派(拿撒勒派),它是在公元前后為鼓吹反抗羅馬人統治而組織起來的。羅馬當局勾結猶太教上層共同對它進行迫害,致使該教派最終被猶太教所驅逐。此后基督教軟化了反羅馬的立場,其教義為羅馬當局所認同,并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在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宗教。由于基督教與猶太教之間有過以上這么一段恩怨,因而在基督教的《新約》里,就有一段“基督(救世主)耶穌是被猶大(猶太人)出賣而釘上十字架”的說教,這一說教就成為歐洲基督教徒排斥、仇視猶太民族的宗教原由。加上猶太教教義的保守性與封閉性,完全排斥基督教關于“耶穌基督”的教義,故兩教之間互不相融?;浇膛c猶太教在宗教意識上的對立,特別是在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中世紀歐洲,最終必然會以“犧牲弱者”的方式在世俗社會的生活中反映出來。
歷史上的歐洲,歧視、排斥猶太人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并經常會發生大規模的“排猶”運動。
羅馬教會視猶太人為麻風病人,把他們與當地居民隔離,猶太人出門必須佩戴特殊標記,歐洲發生的任何天災人禍往往都被歸咎于“卑劣的猶太佬”。發生在12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其主要目標雖然是反伊斯蘭教的,但士兵們的口號同樣有:“殺死一個猶太人,拯救你的靈魂”,數以千計的猶太人成為十字軍士兵的刀下鬼。歐洲各國的君主,更是像驅趕牲口一樣把猶太人任意趕來趕去。
14世紀,鼠疫在歐洲流行,歐洲有超過1/3的人死于這場瘟疫。這時就有人認為瘟疫是猶太人造成的。目的是要摧毀基督教世界,猶太人隨之橫遭歧視與迫害。
1492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為了建立一個純粹的天主教國家,公然下令驅逐境內的所有猶太人。其時的西班牙剛剛趕走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阿拉伯人),正處于宗教狂熱的高峰之中,在這場運動中,西班牙境內的猶太人都被趕走或殘殺,人數多達40萬之眾?。▍⒁?994年第2期《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徐新:《論歐洲歷史上對猶太人的驅逐 》)
法國在公元1182年到1394年兩百多年間,就發生過6次驅趕猶太人的事件。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在“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下,猶太人的處境一度有所改善。然而,好景不長,1894年的法國又發生“德萊斐斯案件”。法軍參謀部為了掩蓋自己的腐敗和無能,竟然拿在法軍參謀部任職的一名法籍猶太人——德萊斐斯上尉做替罪羊,硬是誣指他為私通德國的“叛國”罪犯,刻意在法國煽起一場反猶運動。在法庭審判時,“殺死猶太人!”“猶太人滾出去!”的口號此起彼伏,四處彌漫著反猶種族主義的歇斯蒂里。
沙俄的反猶歷史幾乎和它的建國時間一樣久長。早在15世紀莫斯科大公國時期,猶太人就被排擠不受歡迎。1563年俄國軍隊占領立陶宛商貿重鎮波洛茨克,他們就立刻把所有被俘的猶太人全部處死。1721年開始,沙俄官方公開實行反猶政策,至1727年,俄國的烏克蘭部分就再也沒有了猶太人。
18世紀末,沙俄三次瓜分波蘭,被迫從波蘭土地上接受了大批猶太人,沙皇不得不建立一塊包括波蘭和克里米亞在內的猶太人“住區”。猶太人被限制在“住區”范圍里活動,要遷居必須獲得特別批準。188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沙皇政府為了掩蓋階級矛盾,借涉嫌者中有猶太人參與,故意挑動民族矛盾,在沙俄境內自上而下地掀起大規模的排猶浪潮: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屠殺,他們的財產被掠奪,數以十萬計的無辜猶太人被驅趕……。以后,這一波排猶浪潮又從俄國擴散到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匈牙利等國。自188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約有上百萬猶太人被殺害,約有250萬猶太人被迫逃離東歐。
與歐洲的所有國家相比,德國無疑具有更為深厚的反猶歷史背景。它是中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歷史上的反猶文化理所當然地全被它完整地繼承了下來。在這一反猶傳統中,馬丁•路德的影響無疑最為深遠。
馬丁•路德是中世紀末期基督教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宗教改革家,是“新教”的創始人。早在1523年,馬丁•路德在他的《耶穌是一個猶太人》一文中,強調耶穌是從神的人中來的。因此,他曾反對對猶太人的歧視和施行暴力,反對對他們進行隔離;同時,也希望宗教改革后,猶太人能接受上帝許諾的彌賽亞,“聽從祖先及先知的話語”,皈依為基督徒。
可是猶太人自古以來所接受的信仰教育,就是不相信人可能是神,或者神能成肉身的人。對馬丁•路德的說教,他們回報以“敵視性的冷漠”。于是,馬丁•路德又從《圣經》中看到:猶太人確實是殺害了耶穌基督。對于耶穌的死,猶太人有著直接的責任。另外,猶太人違背《圣經》訓誡,發放高利貸、謀取暴利的行為,也使得整個基督教世界不能容忍。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猶太人還褻瀆咒罵“耶穌基督是魔鬼”,“是妓女瑪麗亞的私生子”等等,這些都足以讓猶太人成為所有基督教信徒的公敵。
1537年,馬丁•路德收到一封猶太領袖的信,信中請求路德在薩克森選帝侯面前為猶太說情,允許猶太人能繼續通行或居住于薩克森選侯國(1536年8月,薩克森選帝侯發布命令,驅逐境內的全部猶太人)。在歐洲范圍內,自13世紀末就開始出現了一個驅逐猶太人的浪潮,歐洲主要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及西班牙,都是由王國政府下令驅逐猶太人出境的。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馬丁•路德在回信中嚴辭拒絕了該請求。認為是“你們濫用了我的好意,行了我們基督徒不能容忍的事情。”“上帝曾經要幫助你們,把你們從困難中解救出來。如今,1500年的時間過去了,可是你們還沒有承認你們的兄弟和主……我們不能容忍,你們棄絕和詛咒你們的肉體和鮮血,棄絕和詛咒沒有對你們犯罪的拿撒勒人耶穌”。
這封信代表著馬丁•路德對猶太人態度的分水嶺,他從原先主張善待猶太人轉變為仇視、憎恨猶太人。在后來的文章中如《寫給一個朋友反對猶太人的信》(1538年)和《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1543年)中,馬丁•路德都表現出對猶太人強烈的敵視思想。在《猶太人和他們的謊言》中寫道,“這些猶太人是如此的絕望、邪惡、毒意和被魔鬼所占據,1400年來他們是我們的瘧疾、鼠疫和所有的不行,而且還一直是。他們是真的魔鬼”。
此后,馬丁•路德還向執政當局提出了包括“點燃他們的猶太教堂和學?!?;“破壞和摧毀他們的住房”;“沒收他們的書和經書”;“禁止拉比(經師)授課傳教”;“不向猶太人提供保護”;“禁止他們放高利貸,沒收他們的錢幣和金銀”;“讓他們用自己的汗水賺他們的面包”等在內的七條對待猶太人的“建議”。
這樣,在歐洲古老的反猶傳統被進一步強化了。
希特勒的極端主義思維
導致納粹德國“屠猶”的動因之二,是希特勒的極端主義思維。
在歐洲、德國長期存在著反猶傳統,這只能是納粹發動“屠猶”的社會群眾基礎,但這并不說明這一事件就一定會發生。要讓它成為現實,成為一種國家行為,那就必須有領導人的認同與命令。這就不能不與希特勒的個人思想相聯系,不能不與希特勒的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有關。
有學者曾仔細研究過希特勒的思想,最終發現,希特勒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在他的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納粹)的思想體系中的種種“理論”,諸如反猶主義、爭奪“生存空間”、種族主義等等,在西方文明的歷史中都能找到,希特勒不過是把它們集中起來并推向極端而已。換句話說,極端主義思維才是屬于希特勒個體所特有的屬性。在希特勒的政治思想中,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思想的極端:
一、反猶主義的極端。
前已所述,反猶主義原本就是歐洲的一種傳統思潮,根本不是希特勒的什么新思維。然而,經過希特勒極端化思維加工后,這一歐洲古老、傳統的反猶主義,很快就惡變成為有史以來人類最殘酷的對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主義。
1920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黨魁,在他主持的納粹《黨章》第四條,就明確規定:“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凡屬德意志民族血統,不管其職業如何,方能為德意志國民。因此猶太人不能為德意志國民”。這是典型的“排猶”條款,其核心思想就是反猶主義。
接著,1924年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公開宣揚,“世界歷史的一切時間都不過是種族自我保存沖動的表現”?!蔼q太人散遍于世界各地,具有一切躋身于的特征;他們的智力越是富足,他們的欺詐越是能奏效。他們把那些和他們競爭的人完全驅逐后,利用他們貪婪的本性,使工會運動能夠立足于暴力……”。這里,希特勒先胡謅出一種“種族競爭、種族斗爭”史觀,為其種族滅絕主義制造“理論”根據;爾后就大肆攻擊、污蔑猶太民族,為其以后發動大規模的“屠猶”運動炮制輿論。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登上德國總理寶座。6月他在國會發表演講,說“今天我敢于再作一次預言:倘若使歐洲內外的國際猶太金融勢力,能夠使各國再陷入一場世界大戰的話,那么其結果決不是全世界布爾什維克化和隨之帶來的猶太人的勝利,而是歐洲猶太民族的徹底消滅。這場戰爭的結局是,要么雅利安人被消滅,要么猶太人從歐洲完全消失,兩者必居其一?!毕L乩者@一毫不掩飾的講話,不僅表達了他與猶太民族勢不兩立的態度,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他要對猶太民族要實行種族滅絕的陰暗心理。
就這樣,希特勒把歐洲傳統的反猶思想,不斷地極端化,把它推向種族之間你死我活互不兩立的一種“理念”,直至變為對猶太民族的種族滅絕主義“理論”;這種“理論”又變成德國人的理念,從而讓整個德國瘋狂起來。
二、“生存空間”理論的極端。
在納粹《黨章》的第三條,明確宣布:“我們要求國土和領土(殖民地)足以養育我們的民族及移植我們的過剩人口”。這就是希特勒的“生存空間”理論,鼓吹這一“理論”的目的,就在于為其發動向外擴張的侵略戰爭服務。這一“理論”其實早已有之。
1871年德意志統一以后,不久在德國隨即出現一股“泛日耳曼主義”思潮。最初這一思潮流行在一些上層資產階級分子、官吏和上層知識分子中間。1891年“日耳曼總同盟”建立,1894年改組為“泛日耳曼同盟”,同盟的機關報為《泛日耳曼報》。這是一個標榜“超黨派”的、實際是為德國向外擴張政策服務的工具,竭力宣揚去爭奪“生存空間”,“擴張有理!”該組織成員不多,但影響較大,很快在國內外建立了27個分支組織。它們公開鼓吹:德國應向整個歐洲擴張,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
在“生存空間”論的影響下,德國的對外政策越來越富于侵略性。1897年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在一次議會演說中公開宣告:“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闭窃谶@一“理論”指導下,德皇威廉二世策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雖以德國的失敗告終,但這一鼓吹向外擴張侵略的“生存空間”論并沒有在德國斷種絕聲。
1922年慕尼黑大學卡爾•豪斯霍弗爾,綜合了英國學者麥金德、瑞典學者契倫、德國學者拉采爾等人的一些觀點,又以“地緣政治學”形式,改頭換面地鼓吹“生存空間”論,為德國的向外擴張提供“理論”依據。其核心思想就是:德國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間和足夠的自然資源,主張重新分配世界領土,而戰爭是解決生存空間的唯一方法。
希特勒接過“生存空間”論的各種觀點,再把它們發揮到極致,變成一種赤裸裸的強權。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德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社會矛盾迅速激化,為了轉移危機,希特勒公開叫囂:
“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其他民族必須為日耳曼騰出生存空間”,“大自然并沒有為任何民族或種族保留這片土地的未來占有權。相反,這片土地是為有力量占領他的人民而存在的?!?BR>這是希特勒毫無掩飾的宣告:他要通過戰爭和暴力,徹底剝奪其他民族的生存權利!“屠猶”不過是希特勒將剝奪其他民族“理論”付諸實施;“屠猶”不過是他將以往“生存空間”論推到極致而已。
三、種族主義極端。
種族主義理論是納粹政治思想的核心。
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即當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主宰權力”的種族,是地球上最優秀的人種。只要他們繼續無情地維持其主人態度,不久的將來,必然成為“世界的盟主”,“必為萬國所擁護”。竭力鼓吹德意志人——雅利安民族,是天生的應該統治世界的“優等民族”。
在《我的奮斗》中他還鼓吹:一切生命都在進行一場永恒的斗爭。世界不過是適者生存,強者統治的叢林,一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世界?!爸挥刑焐娜醴N才會認為這是殘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奮斗,不想奮斗的,就不配生存在這個永恒的斗爭的世界里。即使殘酷,卻是客觀現實。”竭力宣揚人壓迫人、一個民族征服另一個民族,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客觀現實”,是天經地義的。
納粹鼓吹赤裸裸的種族主義,可是這一“理論”也不是希特勒獨創的。
種族主義淵源于19世紀產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其代表人物有法國的戈比諾和英國的張伯倫。戈比諾著有《論人類種族的不平等》,企圖用種族觀念解釋文明的興衰,將特殊的種族性質與不同的種族相聯系,并提出了人種變異的“血液污染”理論。張伯倫的代表作是《19世紀的基礎》,他是雅利安人至上論和日耳曼種族中心論的鼓吹者。他曾經將希特勒看作是德國的“救世主”。
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理論”,除來源于社會達爾文主義之外,也與尼采提出的“權力的意志”有關。
尼采認為,“權力的意志”即為追求生存的“強力的意志”。他把“權力的意志”解釋為世界一切文化、科學、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的淵源,提出以“權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觀念,主張暴力和殘酷。
希特勒把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權力的意志”進一步推向極致,認為“猶太人不是人,只是一種墮落的形象”;認為人類文明的衰亡,不是因為經濟或物質原因,而是統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結果,是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漸喪失統治地位。為了改變這種衰退,當代的雅利安人就必須“純潔”自己的血液。“屠猶”成了通過恢復種族純潔、復興雅利安人文明的手段。
納粹現實政治的需要
導致納粹德國“屠猶”的動因之三,是現實政治的需要。
一是反共宣傳的需要。
一戰以后,在整個的20世紀20、30年代,德一直以“戰敗國”身份遭受以英、法為代表協約國的制裁?!斗矤栙惡图s》使它喪失了大片國土和海外殖民地,軍備受控,經濟崩潰,社會矛盾激化……一句話,內有德共領導的工人運動高漲,外受法、英等國的制約。在上述情況下,德國想要重新再起,唯一的策略就是推行反共政策。反共不僅能鎮壓工人運動,穩定國內統治;更能迎合英、法等協約國的反蘇需要。希特勒正是看準了這一國內外矛盾的結集點,就一箭雙雕,把反猶與反共聯系起來,這不僅有利于法西斯統治的建立與鞏固,且能更容易受英、法等協約國的支持。事實也果然如此,此后英、法就一直對納粹德國執行著容忍法西斯主義的反蘇綏靖政策,為納粹德國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猶太人在歷史上長期處于受壓制、受迫害的地位,毫無疑問,他們中間自然就會有許多人希望變革。因此,一般說來,猶太人對革命的態度是比較積極的。19世紀時俄國內政大臣普列韋說過,“革命幾乎是一種猶太現象”。雖然猶太人在俄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在俄國的革命者中卻有50%以上是猶太人。第一次大戰以后,猶太人在歐洲各國的革命中,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如俄國的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加米涅夫,匈牙利的貝拉•庫恩,長期在德國生活的波蘭人盧森堡等。
為此,希特勒聳人聽聞地宣染:猶太人正在暗中顛覆全世界;馬克思主義是“國際猶太財團”的政治學說;竭力把反猶跟迫害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聯系起來,以穩固其法西斯統治。納粹把反猶與反共、反蘇“合一”,這樣,“屠猶”也就“名正言順”的了。
二是奪取財富的需要。
由于歷史的原因,從中世紀起,猶太人在商業上就一直很成功。因為中世紀歐洲也同中國古代一樣歧視商業活動,各國政府都禁止猶太人占有土地,限制他們從事多種職業,猶太人最后只能進入被傳統思想認作“末流”的商業領域謀生。進入近代以后,工商業卻發展起來,很多猶太商人因禍得褔,成了大賈巨商,其積聚的財富名符其實地“富可敵國”。
如19世紀的猶太商人羅思柴爾德家族,曾先后在法蘭克褔、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1833年英國廢除奴隸制后,他拿出2000萬英鎊補償奴隸主的損失;1854年他給英國政府為克里米亞戰爭貸款1600萬英鎊;1861年后美國內戰期間,他成為聯邦財政的主要財源;1871年他支付1億英鎊為法國政府向德國交納戰爭賠款;他還幫助奧地利建造鐵路;等等。
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一戰后經濟十分困難,但在德國從事商業金融業的猶太人卻相當富裕。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德國在經濟上很快陷入困境。納粹就宣傳“猶太人將所有的錢都賺走了”,竭力挑起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不滿。為了解決財政困難,特別是后來為了發動、支持法西斯侵略戰爭,納粹政權需要剝奪猶太人的財富,這就需要以“屠猶”方式來徹底解決問題。
三是實施種族主義需要。
希特勒鼓吹種族主義,目的是要制造“雅利安人是優秀民族”的神話,為他征服世界服務。他既然制造了這個神話,就必然要去實施這個神話,而實施這個神話的方式就是“屠猶”。
德國歷史學家哈夫納是一名研究希特勒的專家,他在《希特勒的含義》一書中曾經指出,希特勒一生有兩個政治目標:一是稱霸歐洲乃至全世界;二是消滅猶太人。
其實,在希特勒身上,這兩者是合二而一的,是一回事。稱霸世界是其目的,而“屠猶”則是一種手段。依照納粹的邏輯,稱霸需要依靠恐怖和暴力,而“屠猶”既可制造恐怖和暴力,更能凸現雅利安人的“優秀”,最終是為了征服世界。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把他的種族主義付諸實施。總體上通過“限制、剝奪猶太人的人權”,“迫害、驅趕和屠殺”,以及“種族滅絕”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3.1——1938.11.):限制、剝奪猶太人的人權階段。
納粹德國頒布諸多法令,限制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如禁止猶太人當公務員、法官、律師、醫生等,猶太人不得在新聞界、廣播業、農業、教育界、戲劇界、電影界工作;不準猶太人進入公共娛樂場所;不得向猶太人商店購買商品。這些反猶措施,極大地限制了猶太人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權利,使德籍猶太人成為“次等公民”。
可悲的是,在納粹推行反猶運動過程中,竟然得到日耳曼社會的普遍認可。廣大普通德國人,紛紛自覺地與猶太人“劃清界限”,甚至自發地在一些面包店、肉鋪、牛奶站、食店門口,掛上“猶太人不得入內”的牌子。
第二階段(1938.11——1942.1.):迫害、驅趕與屠殺階段。
1938年11月9日夜,納粹借口7日發生的駐法國大使館三等秘書馮•拉特,因德國驅趕猶太人引發的憤怒,被一猶太少年槍殺案件,經過精心策劃,公然炮制大規模排猶暴力事件,史稱“水晶之夜”。
這天晚上,德國、奧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頭,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抓。據統計有36名猶太人當場被殺害,36名重傷,267座教堂被焚毀,7500余家猶太人商店被搗,3萬余名猶太男子在家中被抓捕,押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經濟損失僅砸玻璃一項就高達600萬馬克!此后,納粹的反猶暴力事件不斷。
第三階段(1942.1.——1945.5.)種族滅絕階段。
1939年9月,希特勒開始對波蘭的“閃擊戰”,1941年6月,納粹德國又發動了蘇德戰爭。隨著戰線的推進,由納粹黨衛軍最高頭目希姆萊親自組建的“黨衛隊特別行動隊”,(共有3000多人,分為A、B、C、D四個支隊)隨軍專門執行“屠猶”任務。
1942年1月2日,納粹安全警察總監,主持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和刑事警察的海德里希,召集納粹的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在柏林附近的萬湖開會,制訂了大規模系統屠殺猶太人的計劃,對猶太人實施 “最終解決”方案。確定把能抓到的1100萬歐洲猶太人全部消滅,對一半是猶太血統的人,也要他們在“死亡和絕育”之間選擇。滅絕行動主要在波蘭的特萊勃林卡、盧布林、奧斯威辛等集中營進行。
“旺湖會議”是納粹德國全面實施滅絕猶太人的總屠殺令,據“黨衛隊特別行動隊”一級突擊隊長艾希曼證實,期間死于滅絕營的猶太人多達400多萬,被用其他方式殺死的人數有200萬!據“二戰”結束時在紐倫堡審判納粹戰犯的材料,當時國際軍事法庭起訴書上提供被殺的猶太人的總數是570萬!戰爭前波蘭有猶太人325萬,戰后僅剩下了12萬。
2005年11月,聯大通過決議,指定每年的1月27日為“緬懷大屠殺遇難者的國際紀念日”,呼吁全世界吸取歷史教訓,防止悲劇重演。
然而,西方的反猶“傳統”并未斷絕,納粹的種族主義流毒時會沉渣泛起!即使在今天,在歷經了對希特勒“屠猶”罪行清算60多年以后,居然仍然陰魂不散。很遺憾,人們至今仍可在歐洲許多國家看到不少希特勒“徒子徒孫”的言論和活動的身影。如:
法國的右翼政客龐勒,至今不忘美化希特勒,胡說: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法國的占領是“仁慈的”,蓋世太保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壞,他們是在“保衛”法國人民;
英國的哈里王子——這位英國的第三皇位繼承人,至今還喜歡身穿納粹服裝,左臂戴上紅白色的納粹袖章,招搖過市地去參加化裝舞會;
澳大利亞的新納粹組織“澳大利亞民族主義運動”一直活動頻繁。據統計,2002年,全澳大利亞共發生排猶襲擊事件279起,2003年則上升到481起!
在德國,雖然政府不時地在取締具有暴力傾向的新納粹極右組織,可是據德官方統計,目前德國仍有150個新納粹極右組織,近5萬名新納粹極右分子!
看來,作為政治人物的黙克爾總理,很應該深思一下:為什么在她高唱“人權”的德國,至今還會出現那么多的新納粹主義的幽靈?為什么在最講維護少數族裔“權利”的歐洲,至今還會屢屢出現為現代文明所不容的種族主義暴行?
還是提醒一下黙克爾總理,當你要唱“人權”高調的時候,還是先把自己國內的事情辦辦好,別再讓人貽笑大方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