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映征程--《兵器知識》1987年第4期
1987年7月7日是中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50周年紀念日。(本人注:中國人民正面抗戰的第一槍是龍江大地上打響的江橋抗戰 ;馬占山說:敵人故有猛烈的槍炮,我當以頭顱來拼擋;伊拉克人民現在正在用頭顱來拼擋美帝國主義的猛烈槍炮。)50年前,在中國爆發了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最前線,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作為我黨在敵后創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較早建立和發展了軍事工業。從而,在中國人民抗日斗爭史上和中國軍事工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抗戰初期,晉察冀根據地陸續創辦了一些修械所,制造所和研究社。其中冀中地區的技術研究社曾經用閻錫山散失、摒棄的氯酸鉀粉混以從舊炮彈中取出的梯恩梯,在定量的植物油中浸煮,制成氯酸鉀混合炸藥。這不僅為以后火炸藥的制造積累了經驗,而且在百團大戰中開展破襲戰,打擊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氯酸鉀炸藥在百團大戰中消耗很大,其來源趨于中斷。為堅持抗戰,必須自已動手制造各種火炸藥。制造火炸藥的重要原料(脫水劑)--硫酸,是敵人嚴密封鎖的物資,在根據地非常匱乏,但制造硫酸的原料--硫磺,尚能找到。1940年,軍區的技術人員在河北完縣神南鎮開始用硫磺制造硫酸。他們從節本中知道制硫酸一般用“接觸法”和“鉛室法”。接觸法,設備要求高,技術難度大,根據邊區條件,不宜采用;鉛室法需要大量的鉛,但鉛在當地是無法解決的。怎么辦?技術人員群策群力根據當地的物質條件,用土法創造出一套獨特的制酸辦法--“缸塔法”,即用民間耐酸性較強的陶瓷水缸,以干子土為粘結劑;用夜壺作循環酸容器;以人力往返運送替代管道循環;用風箱鼓風,代替風機。參考鉛室法的制酸工藝,經反復試驗,終于制出了硫酸。缸塔法制酸的試制成功,為以后制造硫酸、乙醇、乙醚等軍事的化工原料以及生產無煙藥、硝化棉,自制全新子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發展,靠回收舊彈殼復裝子彈越來越困難。于是,晉察冀軍工部提出了自制全新子彈的任務。自制子彈的彈殼用3:7的鋅黃銅,而從民間收集的廢舊銅器、舊制錢、和從敵人通訊線路中搞來的銅線雖然含有鋅,但比例不適,不能直接制造彈殼,必須進行煉制。
1942年,軍區工業部的一些技術人員到河北唐縣豆腐北莊子組建工礦隊,一方面開采鐵礦,一方面蒸鋅、煉銅。在冶煉彈殼用的鋅黃銅時,先將雜銅置入炮彈殼做的蒸鋅罐中,用高溫蒸餾形成鋅蒸氣,冷卻后即生成純鋅;把雜銅經電解提煉,取得純銅。再將鋅和銅按3:7的比例熔煉,就得到了制彈殼的鋅黃銅。然后用自制的軋片機、壓力機和沖模機,進行軋、壓、沖、制成彈殼,到1943年上半年,使根據地制出了第一批全新子彈,使根據地子彈的生產,擺脫了收舊彈殼制造子彈的局面,由每月生產復裝子彈3-5萬發到制全新子彈10多萬發,有利地支援了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斗爭。
當時根據地自制的手榴彈、地雷、炮彈中的裝藥是黑火藥,其爆炸威力小,殺傷力低。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迎接即將到來的戰略大反攻,軍區工業部決定生產威力較大的硝化甘油。這一種非常敏 的炸藥,在制造、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偶爾的疏忽,就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然而兵工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在小溪邊、湖泊邊支起一口大鍋來進行攪拌制造。由于溫度難以掌握,危險性極大。當有煙氣生成時,就一腳將其踢到水中。他們在摸索中終于生產出了硝化甘油。1943年春,在根據地受日軍數次“清剿”的惡劣條件下,軍工部技術研究室在神仙腳下的化工三廠里,用鈣皂法制造出了甘油。稍后,15ng等硝化甘油系列炸藥也相繼在根據地誕生了。
隨著手榴彈、地雷、炸藥包需要量的增加,雷管需要量也大為增加。但由于日軍的掃蕩封鎖,制造雷汞的原料汞--水銀,在根據地已瀕臨斷絕的境地,因此不得不用能收集到的銀元和銀元寶制造雷銀,以代替雷汞。雷銀的感度很高,一般不能用于制造彈藥,但是各種彈藥又不能沒有雷管,怎么辦呢?為了減少危險,技術人員和軍工戰士用紙殼代替銅殼制造雷管,這一創舉,即安全又節省了珍貴的銅材。到1944年根據地生產的彈藥全部改用威力較大的炸藥,為最后勝利和三年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炸藥、火藥、全新子彈、雷管等的研制,只是晉察冀軍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它體現了廣大軍工戰士和技術人員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同時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國防建設培養了大批軍工人材。
在紀念抗日戰爭爆發50周年的今天,我國國防工業已發展成門類比較齊全、技術比較先進的工業體系,讓我們繼承和發揚老軍工的光榮革命傳統,為建設軍民結合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國防工業而努力奮斗!
[ 本帖最后由 wangtao25241 于 2008-2-7 21:30 編輯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