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候完了,就建議我寫封信感謝,還不斷有人來催。我當時認為,江青是毛主席的夫人,是代表毛主席的,問候我是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是毛主席、黨中央對老年知識分子的關懷。
我就照這個意思寫了一封信。信是寫給江青的,但表示感謝毛主席、黨中央。這封信交給了校黨委。
1973年這年秋天,有一天,校黨委政工組叫我去清華開會,會議由遲群、謝靜宜主持,說是要組織力量批林批孔,成立北大、清華兩校大批判組。謝靜宜拿了一本趙紀彬的《孔子誅少正卯考》給我,說:"江青要你看看。不久還要找你談談。"后來并沒有找我談。當時宋柏年(北大黨委政工組干部)對我說:"你不必天天到,當個顧問吧。"我當時的理解是,我只是掛個名,不一定有實際工作。因為宋柏年在此以前曾到過我家里,問我一些成語、典故的意義和出處,叫我幫他查書,大概還是要我幫著做這一類的事吧。
他們有事才來叫我,所以并不經常去。我去參加過一些批林稿子的討論,查過一些成語、典故的出處,例如"天馬行空"最初見于何書,少正卯的"少正"二字是官名還是姓氏,"忠孝節義"四字連用最早見于何書,等等。有時也推敲一些古書,例如《易·系辭》的"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的意義。
1975年他們曾來找我去看長沙出土的帛書《十大經》。他們有一個讀書會,叫我去講過一兩次《韓非子》。他們寫的有些關于批孔的稿子,有時也送我一份打印本。我當時集中精力修改《中國哲學史新編》,對于這些稿子,只大略翻一下,就放在一邊。《論孔丘其人》初稿打印本也給我看過,我當時只認為是一篇考據文章,作為考據看,也算是用了些功夫,不過作為批孔丘,并沒有很大意義。
1974年6月12日,大批判組通知我進城開會。先到大批判組聚齊上車,也沒有說開什么會。車開到人民大會堂,進去一看,到的是北大、清華和中央黨校的批林批孔班子。坐下以后,有人悄悄地對我說:"等會兒領導同志來了,你說話別NFDB1嗦。"我不知道他打這個招呼是什么意思,只覺得這次會是不尋常。江青等人和一些領導同志進來了,走過每個人面前時都握手。江青走過我面前時說:"本來想去看你,因為窮忙,沒有去。"王洪文首先發言,說:"你們的工作有成績。"以后進入漫談。江青發言最多,也最拉雜。歸結起來,無非是說,凡是歷史上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是法家,法家的特點是主張統一,反對分裂;主張抗戰,反對投降。周亞夫打七國是階級斗爭,也是儒法斗爭。漫談將結束,江青又請葉劍英同志作總結。
葉劍英同志也講了一段,大意是說,要好好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會照當時的情形看,是江青主持的。她是這個會的主持人,也是主要發言人。因此我得到的印象是,江青是代表黨中央向參加會的人布置評法批儒的任務。當時我認為,她的話必有所本,可能是毛主席對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指示,領導同志離開會場以后,有人說:"今天政治局的領導同志,除了毛主席周總理以外,都出席了。"我的眼睛不好,也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到會的人都興高采烈,看起來他們都信以為真。
江青在要離開會場的時候,說:"我在下面有幾個點,最近要下去看看,你們也可以去。"隔了幾天,大批判組將我叫去。到那里以后,謝靜宜告訴我說,她們要出去一趟,問我的身體能參加不能。我說能參加。當時我想,自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后,我還沒有出過北京,有機會下去看看也好。謝靜宜說現在就要走,叫我回家拿著日用的東西,一起上火車站。她沒有告訴我去干什么。
到了火車站以后,遲群、謝靜宜已經先到了。她們讓我走進一列"專車",車上已經有不少的人。問他們,他們也都說不知道上哪兒去,去干什么。上車等了一兩個鐘頭,車還是不開,我就先睡了。在睡夢中,聽見有人說,到了,都下車。下車到站上一看,原來是天津。坐上汽車,到了招待所,這才吃晚飯。吃罷晚飯,已經是凌晨兩點多鐘了。有人傳話來說,大家都睡吧,有話明天說。第二天早飯以后,傳下來了三條禁令:一不準寫信,二不準打電話,三不準上街。還說招待所有個小花園,在小花園轉轉可以,可不能出大門。
我和同來的人到花園轉了一圈,江青來了,原來她住在另一個地方,只有遲群、謝靜宜同我們一起在這里住。天津市文化局局長王曼恬,也跟著江青來了。江青召集去的人開會,開會時她先同王曼恬說:"聽說你們要請我們吃飯,不必請了,就算是個聚餐會,大家都出錢,這幾個錢我們都還出得起。"她問我:"你的工資多少?"我說:"三百三十五。"她說:"比我的工資還多啦!"她又對王曼恬說:"你看,聚餐費都還出得起吧?"
接著她就拉拉雜雜地談起來,也沒有說這次來有什么任務,來的人有什么工作,只講她的歷史。她說她小的時候念過私塾。在私塾里,學生有錯,先生可以用板子打手心。那種板子又大又厚,挨起來可痛呀。可能是她挨過那種板子。后來她到山東大學,跟趙太侔、梁實秋學一點西洋文學。她說,梁實秋談話很有意思。諸如此類的話,拉拉雜雜地談了一兩個鐘頭,也沒有讓別人說話就散會了。下午,在招待所看了一部香港影片。電影還沒有看完,我就覺得渾身發冷,打戰,發高燒了。我的左腿有一個丹毒的病根子,想必是丹毒又發作了。遲群送我到醫院,醫生診斷,果然是丹毒急性發作,就住醫院。剛進病房,又來通知,換一個條件比較好的醫院。在那里一直住到6月底,家里人還不知道。后來有人先回北京,到我家里說了,叔明到天津來把我接回北京。
在醫院的時候,醫生對我進行了點滴治療,躺在床上不能動。遲群來說:"一切活動你都不能參加了,你這次到天津,就算參加會而不參加活動。"究竟是什么會,他也沒說。后來聽醫院的人紛紛傳說,才知道就在我進醫院那幾天里開了一個鐵路工人主講的批孔會。說是鐵路工人主講,可是江青講的話最多。在發言開始以前,會場上宣布說,到會的有某某等人,其中也有我的名字。我這才了解遲群所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原來這個會名義上是鐵路工人召開的以批儒為目的的會,實際上是江青召開的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會。她叫我們這些人去,為的是虛張聲勢。
我躺在床上,身子不能動,頭腦還是清楚的。我以前也看過一些小靳莊的農民詩,我想農民還能寫詩批儒,知識分子還不能嗎?我就隨口作了幾首詩,讓護士們寫下來,越寫越多,就成了后來在《光明日報》發表的《詠史》二十五首。
其中有一首的兩句是說武則天的:"則天敢于做皇帝,亙古中華一女雄。"在粉碎"四人幫"以后,這兩句詩最受批判,說是捧江青做皇帝。我當時的思想,是從批儒的觀點出發的,我當時認為,武則天做皇帝這一個行為,是和儒家的三綱五倫條條都違反的,若說反儒,她應該算是最徹底的。我不知道江青有做女皇的企圖,我之所以不知道,因為我向來不信小道消息,我坐在書房也聽不到多少小道消息,我認為小道消息大概都是國內國外的資產階級編造出來的。我只信報紙上的消息,我對于國內外形勢的認識,都是以國內的報紙為憑。
至于有些別的句子,有些人隨意解釋,例如這組詩的最后一首的最后一句說:"深謝耆年帶路人。"這個"耆年帶路人"明明指的是毛主席,可是有人竟然說指的是江青,向來說,"詩無達詁",可以靈活解釋,但是靈活也不能靈活到這樣的地步。
在我離開天津的時候,我們原來同去的那些人,大部分都已先回北京了。我是由天津衛生局派了一位大夫把我作為病員送回北京的。到了北京以后,緊接著又參加了法家著作注釋工作會議。我那時候身體還沒有復原,只參加了一些大會,小組會都沒有參加,只是作了幾首詩,《詠史》那一組詩中有幾首是在這個時期寫的。
在會議閉會的那一天,當時的政治局又接見了。還是江青講話最多,她還說,可以在報刊上另開一個專欄,發表對于評法批儒持不同意見的文章。這不過是說說而已,后來并沒有實行。接見以后,會議就閉幕了。在閉幕后回北大的路上,我對大批判組的一位負責人李家寬說:"我以為還有個閉幕式哩。"他說:"政治局接見就是最隆重的閉幕式。"
在這個會議上,《光明日報》的編輯找著我,說他們要發表《詠史》那一組詩,我叫他們去問李家寬。李家寬不同意發表,他說:"對于歷史上有些人的評價,還沒有定論,如果先發表了,如果與將來的定論不同,那就不好辦。"《光明日報》同李家寬交涉了好幾次,最后拿了一個校樣叫我看,并且說:"決定發表了。你再看看。個別的字修改一下可以,句子不能改了。"這個最后的決定是從哪里來的,是什么人作的,他沒有說。
除了《詠史》以外,還在我的其他文章中提到我的幾首詩。有一首是我生日自壽的五律,起首兩句是:"水擊三千里,人生二百年。"收尾兩句是:"愿奮一支筆,奔走在馬前。"開首兩句出于毛主席早年的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毛主席這首詩雖未正式發表,這兩句警句則流傳甚廣,我暗引了。我這首詩,起首是要學習毛主席對于人生的豪情,收尾是要跟隨毛主席繼續前進:這個意思首尾一貫,本不費解。所以"奔走在馬前"是指在毛主席的馬前。可是有人硬說是指在江青的馬前,其根據是據說江青好騎馬,而不管全詩首尾的聯系。這顯然是誤解。
1976年唐山地震,我住在地震棚里,有一天晚上,我已經睡了,校黨委會派人來叫我起來,說江青來了。我趕緊起來,江青已經到了地震棚的門口。她進入地震棚以后,坐了幾分鐘,說:"地震還要持續很久,你們都要住地震棚,你能帶頭,很好。"叔明問她身體可好,她說:"在這個時期,好也得好,不好也得好。"一邊說,一邊就起身走了,外邊已經聚滿了很多人,大家都高呼:"毛主席萬歲!"她走了以后,黨委會的人叫我寫感想,我說等明天早晨再說吧。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來要,我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說:
無數英雄戰地天,紅旗高舉到前沿。主席關懷如旭日,萬眾歡呼勝夜寒。
我當時始終認為,江青是代表毛主席到北大來的,隔了一兩天,黨委會又派人來說,江青送來了兩部電影,在五四廣場放映,叫全校的人都去看。我心里想,江青大概是要學報上所說的一個公社領導同志那樣,叫社員都去看電影以躲避地震。不過我們這個地震棚也就夠安全的了。我對他說,我晚上出去不方便,不去看。第二天,兩校大批判組中北大的人來說,江青又來了,叫我們去。坐上車,一直開到清華。原來江青先到了清華,在清華工字廳里邊的地震棚里講話。我進去以后,江青就問:"昨天五四廣場的電影,你去看了沒有?"我說:"沒有去。"她說:"昨天晚上寶坻確實有地震。"當時北大黨委的領導已經先在那里,江青說:"你們搭棚子還不是辦法。"忘記是遲群還是王連龍說;"那您就下命令怎么辦吧,兩校的人都在這里,馬上執行。"江青又說,她所以沒有說看電影是躲地震,因為國務院不是這樣說的。江青說完,就站起來走了。我坐的車也離開清華,開到朗潤園大批判組。有人從里面出來對司機說:"他不參加。"司機就把我送回燕南園。在清華談的時候,有些攝影記者照了一些相片,后來學校把它放大張貼出來,這些都是新聞照片,并不是攝影留念之類的相片。
引自《馮友蘭自述》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后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1923年夏,馮友蘭以《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又名《天人損益論》)順利通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答辯,獲哲學博士學位。是年秋回國后,沿博士論文方向寫成《一種人生觀》。1924年又寫成《人生哲學》,作為高中教材之用,在這本書中,馮友蘭確立了其新實在主義的哲學信仰,并開始把新實在主義同程朱理學的結合。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馮友蘭講授中國哲學史,分別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后作為大學教材,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1939年到1946年7年馮友蘭連續出版了六本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新理學》(1937)、《新世訓》(1940)、《新事論》(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過“貞元六書”,馮友蘭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使他成為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馮友蘭學術思想的轉型期。新中國成立后,馮友蘭放棄其新理學體系,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四十年的回顧》和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等書。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