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何處去
今天隨便同同學們交流一下中國向何處去問題,希望大家關注中國的政治走向問題,講錯了,請大家指正。
一個人有頭有四肢等,不能單一部分來看人,要弄清他的生理和結構性,才能對一個人作出正確判斷??礆v史中的哪一條因素決定歷史走向,也要看各種綜合因素,然后再進行比較推理,推理的正確與否,那肯定是取決于你的大腦質量,你的知識面、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強??词裁磫栴}都應該是這樣。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詳細的講不完,我主要把1840到現在的政治發展趨勢的內在邏輯理清楚,這樣,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我們一起高度簡化的回憶一下中國近代歷史。
1840年以前,古代中國在世界上處于什么地位?小農經濟為主,流通性少、地域性強。拋開地域性限制看中國是不行的。即使中囯地域性優勢不大,中國古代史在人類歷史上還是很輝煌的,可以稱的上世界老大。從經濟上講,實際上在雍正、乾隆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占四分之一,是最富的。政治層面,世界上每一任何一個國家比不上秦始皇建立的政治體制完善。右派說中囯專制政治沒有制約是無知的表現,實際上制約得很好。比如監管制、左右丞相制,還有柬官制、特務機構如東廠、西廠監督制,等等,說明統治階級政治機構上的制約是很完善的。直到現在,正是由于太完善了,所以我們在排斥它的過程中就有很大的難度,所以總是說壓縮機構,改良,漸進民主。整個中國歷史上政治文化最輝煌的是春秋戰國時期?,F在人們總是比較崇拜西方文化是不正常的。比如黑格爾等,其實他們任何一個都不能說超過《易經》的歷史地位,比如一分為二,實際上黑格爾本人也是承認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遺憾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多把《周易》當作為算命的工具,在哲學層面上對它缺乏研究。再比如倫理學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非常完美的社會和諧理論,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比的。軍事學的《孫臏兵法》,科技上的四大發明等都是世界領先的??偠灾?,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曾經是很輝煌很偉大的,作為后人既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
紅旗漫卷西風:
清朝封建社會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社會,而且還是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社會。清朝的整個社會走向安定應當說是在乾隆時期,而在康熙時期前期和中期,中國的社會還是很不安定的,康熙時期“平三藩”“平準革爾”“抗擊沙俄入侵”“收復臺灣”,因此,說清朝到了雍正時期才開始走向和平和發展時期。
同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比,中國傳統的儒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保守的,是封建地主階級維持階級統治比較好用的工具。而西方基督教文化是開放的,是具有侵略性和擴張性。和另一少數民族蒙古族相比,滿族貴族就沒有當年的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
滿族前身女真族建立政權金國和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建立的遼國、還有西夏政權之所以沒有能迅速的統一中國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政府和軍事的組織迅速的官僚化和封建化。蒙古族之所以能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保持軍事力量的活力,有一個條件就是離中華民族的封建、官僚、儒教、佛教的文化圈相對較遠,一直就比較野蠻化。對馬上游牧民族來說,一旦他對農業民族的軍事進攻停止了,那么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和進攻能力也就算是完結了。
秋石客講,從經濟上講,實際上在雍正、乾隆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占四分之一,是最富的。但是同西方殖民主義文化相比,少了一種文化內在的進取精神,這也是我們一直要批孔孟的封建主義文化的原因之一。
西方殖民主義文化對整個人類世界的殖民擴張,不是從歌倫布時代開始的,而是從希臘文化時代就開始了,從西臘到羅馬再到中世紀的歐洲,西方殖民主義文化一脈相承,有著很強的進取心和進攻性。而中國本土的儒教文化一直就是保守文化。儒教文化教育出來的皇帝沒有多少進取心,只是維持現狀派。
西方殖民主義文化對整個人類世界的殖民擴張,從西臘時代就開始了,西臘時代的馬其頓城幫的亞歷山大大帝所帶領的步兵軍國就打到過印度,等到了羅馬帝國時代,羅馬軍團也對東方發起過征戰,到了中世紀的歐洲,歐洲小國的國王們則在教皇的教唆下,聯合發起了十字軍戰爭。十字軍戰爭被阿拉伯人所敗,但是歐洲小國的國王們并沒有因為陸地上進攻的失敗而停止領土擴張,只是把這種領土擴張擴張的路線由陸上轉到了海洋上。
制度的完善并不是什么好事!制度的完善意味著封建主義制度和文化的發展走到了盡頭,制度的完善意味對一個民族在經濟上、軍事上發展增加了許多制約和內耗的因素,寵大的官僚機構,消耗掉了小農經濟時代寶貴的人力資源、經濟資源。越小的官僚機構就越意味著指揮和反應的靈便。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國本土文化和西方殖民主義文化相比,已經在古代產生了近代敗相的文化因素。
----------
那么后來我們是不是落后了?是的,是落后了,不承認這一點是不行的。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是真落后還是假落后,是真落后還是比較落后。
真落后,是指世界各國正常發展,你中國沒有發展。那么中國是否如此呢?顯然不是,因為有發展,不能說中國真落后。
比較型落后,就是指各國發展速度都快,你的速度沒降下來,但別人比你稍快一點。西方通過文藝復興,出來了好的東西,出了好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也就是說人家找了一種比較好的先進生存方式,馬克思叫生產方式。政治上民主制,經濟上市場經濟,文化上自由化結果使西方發展速度比我們快,這叫比較型落后。中國乾隆是個敗家子,他爸雍正是個守財奴,兒子嘉慶后來是沒錢花,錯過了歷史變革機會。鴉片戰爭比較,西方人強,我們統治者自身就不行,比較弱,戰敗不完全是武器不行。
到了1840年時,不是右派講的我們閉關鎖國,中國外貿一直有,一直順差。西方為改變逆差用非法的手段,進行鴉片貿易,造成中華民族對毒品依賴性,借以抵消中國的順差。有識之士林則徐虎門銷煙,是合理合法的,西方干涉沒道理。這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內資本整合已經基本整合完畢,已到向外擴張的帝國主義階段。當時,西方許多傳教士來中國刺探信息,中國政府不大注意,和現在一樣,吃了大虧。結果,鴉片戰爭我們失敗,割地賠款,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打破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是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為主的局面。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因素,一是武器不行,敵不過西方新式武器;二是戰略戰術不行,不懂機動;三是政府腐敗,將士不用命;四是民心漸失,民不為官所用。鴉片戰爭失敗后,滿族統治者以奕新為代表也有反思,但反思的不及時,不徹底。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的反思限于我們武器不行,得到共識,一買二造武器,產生了洋務運動的新政。其實,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就是洋務運動的新政。他們公派很多留學生,回國后辦學、辦廠,但主要還是以買為主,是買辦經濟,規模在亞洲首屈一指。就跟改革開放的現在一樣,以為自己很強了,長舒了一口氣。結果,甲午海戰被個日本人以少勝多打跨,洋務運動就破產了。
中日戰爭失敗,使中國改革人明白了中國落后不只在于武器。于是清政府思考怎樣避免亡國滅種,思路就到了政改上了,就跟現在高尚全他們在西山會議上講改革開放出現問題是政體不好、向美國看齊就好了一樣。當時清朝政府出現一幫維新派主張政治改革,搞君主立憲,以康有為梁啟超位代表,搞“公車上書”,也就是學潮。清政府接受一些新改良思潮,因為不是革命,所以不怕。清政府時康梁變法有個機會,就是有光緒皇帝的支持,但他不掌實權,他搞變法,但統治階級內部很多人反對,推行不下去。結果改良激進派想發動政變,想把當權派的保守派頭(慈禧)干掉,結果袁世凱告密,西太后發動反政變,發生“六君子事件”,康、梁逃跑,政治改革失敗。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中國和那時清朝一模一樣,先搞經濟改革,不解決問題,問題成堆后,又想搞政治改良。政治不總是上升的,可能循環或返祖,清政府的經濟政治改革都失敗了,新中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會不會失敗呢?我看完全可能。
*****************************************************
紅旗漫卷西風:秋石客用了幾個詞、落后、比較落后、文藝復興。
西方君主制度和中國的皇帝專制制度相比,西方君主制度的國王的權力一直就比較小,而中國的皇帝專制制度一直就是皇權高于政權,任何事情都是皇帝說的算。而在西方,在中世紀以前,是議會權高于王權,到了中世紀是神權高于王權。西臘城邦一直就是奴隸主民主制,到了羅馬時代則是元老院民主制,后期元老院民主制授權的皇帝制,這時雖然皇權有做大的因素,但是仍然受元老院民主制的制約。到了中世紀則是王權神授!
清政府在入關前是奴隸主軍事半民主制,到了入關后奴隸主軍事半民主制削弱了,皇權加強了。奴隸主民主制在中國到夏朝建立就已經徹底結束了。
清朝的皇帝在入關之前就嘗到了西方科學的威力,清朝的前兩代皇帝努爾哈刺和皇太極,都被明朝紅衣大炮打傷過,而明朝的紅衣大炮,應當叫做紅夷大炮,據考古學的最新證據,紅夷大炮是英國海軍的軍艦艦炮。清政府在雅克剎之戰中攻擊俄軍的主要炮火就是紅夷大炮,這時的紅夷大炮已經有了開花彈,有了比較全的彈種。
清朝的皇帝,是知道西方科學的,比如康熙就在自已的皇宮中和他的幾個兒子學習數學、幾何、物理,如果說清朝的皇帝對西方科學的發展一點也不知,那是不科學的。清朝的皇帝把這些西方科學放在皇宮中不向外界透露和傳播,完全是為了維護自家的統治。
馬克思說:大炮轟開了中世紀的城堡,火槍打穿了騎士的盔甲。清朝的皇帝和中世紀的國王一樣,害怕這些近代的科學技術,因為火炮和火槍使中世紀的騎士,還有游牧民族的騎射優勢一點也沒有了,如果這些武器技術流散到了清朝的民間,那么清政府的統治就變得是那樣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北京的故宮里有乾隆時期的西方手槍,沈陽的故宮里有八旗兵的步槍,沈陽的故宮中的步槍是清軍入關之前就有的。所以說清朝的皇帝對西方科學的發展一點也不知,那完全是胡說八道。
西方殖民主義者發動鴉片戰爭和中國的失敗的因素,從清政府入關以后就有了,只不過由法國在1789年發生了資產階級大革命,歐洲各國的國王們忙于鎮壓法國革命,維持歐洲各國的國王們的有限權力,才把對中國進行殖民入侵拖到了1840年。當時,中國已經是西方殖民主義者最后一個在世界上還沒有侵略和殖民過的地區了。
中國外貿一直有,一直順差。和生產力水平先進不是一回事,這就象現代社會,海灣國家總是的順差,因為他們有石油,但他們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工業強國,所以順差的國家不一定是有先進生產力的國家,同樣也是一個落后挨打的國家。
清政府在近代的戰爭中失敗的原因比較復雜,是和西方殖民主義者相比,在封建主義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方面的全面落后造成的,絕不是落后一點點的問題。
在生產力水平上,西方殖民者發動對中國侵略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國家已經完成了蒸汽機水平的工業化,而中國這時的工業還是以手工業為主。
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上,清朝內部的生產關系矛盾重重,即有滿族統治者、貴族地主集團和漢族地主集團之間的矛盾,又有滿族統治者、貴族地主集團和廣大漢族農民之間的矛盾,可謂是矛盾重重。如果清朝的統治者不是少數民族,而是一個人口占大多數的漢族地主階級的政權,那么這個政權在抵抗西方殖民者發動對中國侵略的時候,所能依靠的力量就會更多一些,也許就不用簽定那么多不平等條約。
因為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他手中真正可靠的軍隊并不多,就那么一點維持統治的本錢,他是舍不得全給英國人用上的,如果軍隊打沒了,可能會打敗英國人,但是隨后而來的漢族地主階級的逼宮大戲也就上演了。再說這時的八旗兵已經不堪用了,除了妥協、投降、割地、賠款真的是沒有什么路可走了,為了維持少數民族政權就不能管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了。
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本身自已民族的文化就比較落后,再要他去吸收先進的資產階級文化也是免為其難。為了保持對漢族的相對軍事優勢(騎兵優勢)不惜放棄進行軍事改革的時機,這個軍事改革本來在康熙年間就應當開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