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網站新聞又老生常談的說東北新生和崛起,說實話,我對于這樣的話題不怎樣敏感了,前幾年也曾就此問題發表過自我看法,咱屁民一枚,在汗牛充棟的此話題里,連百度都無能為力咱的觀點。和放屁一樣,除了臭臭當時的幾個人,過之后,誰還記得!
我們不生活在東北的普通老百姓尋常可以不上心東北的存在和發展,但國家領導人是無法把它忘卻的,畢竟那里是共和國長子,是新中國工業化的大功臣;畢竟那里加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幾千萬的人口,無論如何說,都不能忘卻的。更何況“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國家的整體的現代化和富裕,是大中國情懷的普通中國人國家領導人的愿望。
但東北確確實實的沒落了,談論沒落的問題沒有實際價值了,而如何復興東北才是實實在在的有用的東西。國家待東北也算不薄,近幾年沒有少出振興東北的政策,但都是沒有起色。前幾個月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吉林報告》引起的又一輪復興東北的大討論,畢竟林毅夫超高人氣帶來的效應,到今日關于東北經濟復興的熱度都沒有退卻。這應該算是一個好事情,因為媒體關注的本身,對于東北復興就是一個好事。
林毅夫開出的東北復興發展輕工業的藥方是正確的。從珠三角到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都是輕工業發達,而后帶動重工業發展,形成經濟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狀態。而東北目前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匱乏。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產業鏈和健康的自然環境一樣,就是最底層的苔蘚植物、草本、藤蔓植物發達,而后木本植物才能可持續發展。而目前的東北恰恰是高大上的金字塔尖的木本植物發達,而維護金字塔安全的金字塔底層苔蘚植物、草本、藤蔓植物卻不怎樣發達、不怎健康的狀況。
但林毅夫的開出的藥方對癥,但未必能夠治好病。因為林毅夫和先前的國家大水漫灌的政策區別不大。仍然沒有真正走出對癥下藥的路數。因為國家的政策是大水漫灌,“博愛無愛”,雨露均沾,沒有重點,白白浪費了資金和政策。這是先前政策不見成效的主要原因。
看似說對問題的林毅夫之所以會失敗,是由于林毅夫最后一公里的路徑不正確,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何況最后一公里沒有對口呢?
如果國家對東北復興的政策,不能以點帶面據于一點,進行類似于深圳、上海外灘和雄安新區的投入,帶來全國性的可持續的人才資本的流入,那么東北的振興只能指望東北人和東北地方自己的資金。網絡上抨擊東北經濟的沒落很多人拿義烏、蘇南等地方做例子,而恰恰義烏、蘇南和珠三角很多地方的發展,開始都是自身先天的優勢,然后政府支持做大才有今天規模的。
即便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比較優勢有選擇的重點發展,但不可挑肥揀瘦,對別的經濟放棄發展。木桶的盛水量是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和最長的那塊板沒有關系。一位山西網友在林毅夫的《吉林報告》下留言說,他說他的家鄉在改革開放前非常不錯,產業錯落有致。改革開放后,煤炭價格暴漲,他的家鄉是煤鄉,當年什么產業都沒有煤炭賺錢,其他行業都進入煤炭行業。現在國家為了環境和子孫,要求小煤礦封存。但家鄉由于當年一窩蜂的進入煤炭業,其他行業早就不復存在了,都不知道如何發展了。
當年有個偽經濟學家茅于軾,痛陳中國糧食十八億畝紅線,說國家不應該死抱著十八億畝紅線不丟,在經濟社會,要明白比較優勢,中國應該把土地都發展成房地產和工廠,中國沒有糧食,可以從國際進口。前幾個月的卡塔爾和沙特的矛盾,一下子就讓茅于軾的比較優勢成了笑話。卡塔爾就是國家石油和天然氣豐富,算起來發展農業不合算,卡塔爾國家沒有學習以色列在沙漠里開展農業生產。沙特一和卡塔爾鬧矛盾,封鎖卡塔爾的糧食進口渠道,卡塔爾即刻進入糧食危機時刻。這就是極端比較優勢害人的一個個鮮活例子。所以發展經濟需要比較優勢,但不可唯比較優勢。
所以,東北復興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國家不可以大水漫灌,需要找出兩三個點,國家持續的投入。雪中送炭君子少,錦上添花小人多,東北復興任何人都靠不住,只能靠東北人自己,尤其是東北復興艱苦的創業階段,其他地方的資本和人才是看不到東北,當他們看到東北的時候,東北就已經崛起了。所以東北地方政府最看重的應該是東北本地人才和資金的挖掘,其他地方過去的非實體經濟資金就是候鳥,他們隨時都可能展翅飛走,不值得托付和信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