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密集表態要漲工資
中新網 2011年04月27日 16:03
來源:羊城晚報
百姓收入增長三大路徑
三條途徑均可行
轉型升級是根本
職工工資增長翻番計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良好的愿望和漂亮口號無法實現。如何拿出實際行動,把職工工資翻番的愿景變成現實,才是問題的關鍵。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去年以來,各省都在年初承諾上調本地最低工資標準,浙江、廣東、福建、上海、天津、山西等多個省份先后兌現了承諾,調整幅度在10%以上。
對此,廣東勞動學會副會長韓兆洲教授認為,國際上最低工資標準是社會平均工資的40%-60%,他曾就此做過相關調查:北京是17%,廣州是23%,跟國際標準相差甚遠。“最低工資保障線對工資的增長有托底的作用,應該適量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在我國,有不少于10%的人拿的是社會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能夠提高整體工資水平,縮小貧富差距,這是推進集體工資上升的‘小步快跑’措施”。
企業工資集體協商
據調查,目前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廣緩慢,已“協商”的企業也大多有名無實。如何發揮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優勢呢?
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諶新民教授認為,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除了勞動力市場總體水平之外,最終還要靠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博弈來完成,通過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實現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政府層面可以做的事就是提供公平的制度環境,保障協商雙方利益,促使社會利益最大化,然后幫助企業職工建立獨立于資方的組織,提高集體議價能力,并在必要時提供及時有效的行政、司法救濟。
核心之舉轉型升級
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企業的面前:我國工業制造業盈利水平不高,且過多依賴于低廉的勞動成本。兩相疊加,使得勞動成本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產生制造業的“蝴蝶效應”,這種趨勢已經在某些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得到印證。此等情勢之下,企業職工工資翻番無異于紙上談兵。
諶新民提出:“工資上漲標準可因人而異,例如為符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有針對性地提高技能人才、創新性人才的工資。”以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為例,通過提高高技能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工資以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競爭力弱的企業就會向內陸地區遷移或者加速轉型升級,促進全國各省勞動力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就會有更多的錢支付給勞動者。
日前,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在全國勞動關系工作會議上透露,我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這樣在“十二五”期間就可以力爭實現職工工資增長翻番。
一石激起千層浪!其后,“給誰漲、誰給漲、怎么漲”等話題,便在社會上吵成了一團。
“工資倍增”究竟是有關部門經過縝密調研后的千金一諾,還是安撫CPI高企下民眾焦躁的又一張大餅呢?
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我國的經濟總量舉世矚目。但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性的失衡也客觀存在:居民收入增長、勞動收入增長偏低,低于GDP和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長水平;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明顯,基尼系數已達0.47,直逼社會容忍“紅線”……經濟改革走向縱深之際,收入分配改革便成為讓廣大群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必然選擇。
“中國的GDP增速現在還在8%以上,人均GDP已經達到了4000美元,要實現全面小康,我們有責任、有能力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已基本具備實現“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條件”。
密集表態要漲工資
記者查閱材料發現,對于收入分配改革和增加百姓工資收入問題,中央及各部委最近一年來表態非常密集。
去年4月2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的2010年重點改革任務中,深化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被置于突出位置。
去年5月26日,發改委等部門表示正在全國多個省份進行不間斷的調研,以研究收入分配的規劃。在此之前,全國各地也掀起了“加薪潮”,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在江蘇率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后,上海、山西、重慶、浙江等省市也紛紛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去年5月31日,國務院轉發的國家發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將收入分配改革列入了工作重點,表示要研究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去年6月1日,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題為《關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的文章,在文章中,李克強指出,應更加注重就業和勞動報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年初,剛剛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調節體系,合理調整國家、企業、個人分配關系,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明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隨著關于“收入增長”的陸續吹風,百姓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一邊是日漸高企的CPI指數,一邊是按兵不動的收入。人保部不久前的那個承諾,是否真能讓“工資倍增”時代降臨呢?
誰能得利議論紛紛
記者采訪發現,工資倍增看似振奮人心,卻遇到了網友們一盆盆的兜頭冷水。
網友“GDP和CPI”說:“5年內工資翻番,拿什么翻番?到時物價和CPI五年內也許已經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還有網友質疑:“5年實現職工工資翻番。靠什么實現?增加體制內人員工資?超量發行貨幣?壓縮企業利潤?”
確實,五年內實現職工工資翻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甚至可能只是畫出來的一張“餅”而已。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指出,財富到了政府的手里,形成了公共財富,還要通過各種途徑向個人轉移。總體上中國政府再分配的比重比較小,再分配的職能也還是有限,政府想給工人漲工資的能力實在是有限得很。
有評論認為,對于財政供養的機關職工來說,工資翻番只是政府行為,沒有什么難度。而數量更多的企業職工,勞動力價格隨行就市,且以效益定收入,政府不能也無法通過行政手段予以干預,以達成企業職工工資增長翻番的目的。如果,“職工工資增長翻番”最終異化為某一階層的盛宴,而與廣大企業職工無關,制度設計者的種種良好愿望便會落空。
在外企工作的廣州市民黎江明就道出了這樣的擔憂:對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一些帶有壟斷性質的行業來說,職工工資五年翻番并非難事,但那么多的企業呢?
企業加薪困難重重
事實上,早在2008年,廣東便率先提出了收入倍增計劃。
其時的公開資料顯示,廣東省曾于當年提出年均工資收入增長14%以上,到2012年工資水平比2000年翻兩番。主要思路是通過“提低控高”及建立健全工資協商等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但由于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劇烈沖擊,企業經營受到重大影響,該計劃實際上無法繼續進行。對于廣東推行該計劃暫時受阻,國內不少專家學者也表示遺憾。
由此可見,工資提還是不提,企業主、企業效益說了算。
“在很多企業里,職工工資五年未增加的現象并不少見。未來五年實現工資翻番,這是他們所不敢奢望的。”在廣州從事食品包裝行業的蔡明華坦承,一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原本就效益不佳,如果大幅增加職工工資,這些企業的生存就有困難,一旦企業不保,企業員工也就面臨著失業的危險。這些企業的職工為了不失業,只能接受較低的工資增長了。
蔡明華說,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顯然更加現實。
在深圳從事手機生產的企業主徐洪雄則認為,人保部與其空談職工工資五年翻番,還不如配合有關部門切實增加居民的實際收入。比如倡導國企向國民分紅;敦促央行加息,結束負利率時代;改善國民福利待遇如重大疾病治療免費等等。如果非要提高企業支付能力,助推職工工資增長翻番計劃的實現,政府不妨考慮適當降低企業的各種稅負,放水養魚。
許琛、林丹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0rwt1.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