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元走弱的勢頭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僅以人民幣兌美元為例,1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升幅為1%,但從3月中下旬開始,人民幣加快了升值速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自3月30日開始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累計升值185個基點,其中6個交易日都創出匯改以來新高。截至4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年內漲幅已達1.2%。
人民幣兌美元是如此,歐元、日元、澳元兌美元也大幅升值,而這樣的局面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結束。美元連續走軟,除了近日的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標普調低美國信貸評級展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與國外較高且持續上漲的利率相比美國國內的低利率,出現這種情況,是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美聯儲如繼續保持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大多數國家都在考慮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這意味著美元還可能繼續走弱。
與其它貨幣相比,美國更在乎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官員在各種場合不斷敦促中國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這一話題仍可能成為5月初在華盛頓召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的內容,預計美方將向中國提出加速人民幣升值問題。美方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是幫助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然而,美元持續貶值,或者美國主動削弱美元的地位,對本國經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美元貶值對美國出口商來說是一大利好,因為這會讓他們的商品在定價上更具競爭力。這對美國公司和制造商來說是順風順水,也是緩慢的經濟復蘇中的一個亮點。但另一方面,美元貶值會提高美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從而對消費者造成傷害,因為出口商為了補償美元不斷縮水的價值會設法提高以美元定價的商品價格。
由于低利率、對通脹的擔憂和美國巨額聯邦預算赤字削弱了美元的地位,有觀察家指出,美聯儲實際上在做加速美元下跌的事情,在看不到美元的困境有所緩解的情況下,人們普遍預測美元的下行壓力仍將持續下去。估計美國政府不會為阻止美元下跌而進行干預,除非有證據顯示疲軟的美元正對股票市場造成危害。
下一步,如果美國政府仍對美元貶值采取置之不理的政策——低利率、高預算赤字和加印鈔票——那么,包括中國、日本、英國在內的許多持有美國巨額國債的債權國將承受美元貶值的風險,它們的美元資產將會大幅縮水。對美國來說,這樣可以輕易將經濟調整的痛苦從本國人民轉嫁到海外債權國人民身上。
其實,這并非奧巴馬政府的創舉,奧巴馬的先輩早已實施并為其后人積累了經驗。在二戰期間,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為擺脫經濟困境毅然接受了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建議——“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能借多少錢就借多少。”這個著名的提議,就是美元貶值策略的形成背景。
而根據這一策略,美國政府總會有辦法化解自己所面臨的麻煩,一邊鼓勵美國人盡情消費,一邊“拆東墻,補西墻”,用“新債”填平“舊債”,與此同時還不時地使出自己的“殺手锏”,讓國外的債務變得無影無蹤。奧巴馬政府也基本上按部就班進行操作,一方面美國積極采取財政健全化政策,縮小財政赤字規模,另一方面美聯儲又通過渲染美國經濟存在下滑風險,給市場留下可能進一步放寬金融政策的印象,以誘導美元貶值。
相應的后果,則是美元在全球的大量泛濫與流動,造成不少國家流動性過剩,以及隨之而起的各國購買美國債券及其它產品的損失。其中,受害最深者當數中國。其一,中國乃美國最大國債持有者,手中持有之巨額美元債券,稍一貶值,受害不淺;其二,中國是貨幣升值預期極強的國家,大量熱錢涌入逐利,必然對國內本已高企的物價,再起推波助瀾之惡劣作用。
可以看到,美國為何主動削弱美元地位的用心。美國作為目前最大的匯率操縱國掌握著美元出擊的主動權,削弱美元地位,從表面上看是美國經濟和國家形象受損,但實際上是以犧牲別國、尤其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代價,最終讓美國受益。其直接結果是,中國用出口賺來的美元大量購買的美國國債,在美國主動削弱美元地位、美元大幅貶值中化為烏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