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銀子

shuiru · 2011-04-0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銀子!銀子!銀子!  

筆者自認為這篇文章很有價值,希望大家能找出這篇文章的破綻所在,共同探討,呵呵。
本來筆者打算在2010年11月份寫的,因為材料搜集的關系,拖到了了2011年1月才開始動筆,到了2011年2月底才寫好,3月初整理了一下——就在這短短的5個月時間里,白銀暴漲了80%以上。
現在,我把這篇文章貢獻出來,希望有見識的人,幫我找出其中的破綻來,如果天涯上都沒有人看出來破綻,那你就按照我說的去做吧,呵呵。

1從月亮的眼淚說起
  買東西買貴了,或者丟了一筆錢,作為中國人的你,通常會喊一句“我的銀子啊!”
  基于這句話,你就應該知道,銀子,也就是白銀,一定在中國充當過“錢”的地位。
  實際上,不僅僅在中國,而且是在整個世界的歷史中,白銀一開始就充當了貨幣的角色,而且長期充當貨幣。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來自于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Lydia),他們用“白色的金子”鑄造錢幣,這種“白色的金子”恰恰就是天然的金銀合金。
  時至今日,在50多種語言中,白銀依然與“錢”都是同義詞。
  當然,也有些民族不把白銀當錢看,不過,原因并不是他們輕視白銀,而是他們把白銀看得更加貴重!
  拉丁美洲的印加文明,就不把白銀當錢看,對他們來說,黃金和白銀實在太高貴了,它們只能被鑄造成器物、鑲嵌珠寶的飾品或裝飾墓穴、寺廟,只有神殿的梁柱和帝王的胸前才有資格點綴上這些光輝奪目的圣物——在印加文明中,白銀象征著月亮神帕查媽媽,被稱為“月亮的眼淚”。
  實際上,直到唐宋時代以前,咱中國人就沒有把白銀當錢來看,而是把白銀當成類似于珍珠玉石一樣的高級珍貴玩意兒,上供給皇帝和貴族們把玩,而在歐洲的基督教中,白銀則一直是神圣和純潔的代名詞。
  在古希臘文明中,由于希臘北方馬其頓(Macedonia)及色雷斯(Thrace)等殖民地蘊藏有豐富銀礦,所以古希臘幣鑄造了大量的銀幣,希臘人當時鑄造的銀幣以“德拉克馬(Drachma)”作為單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雅典鑄造的4德拉克馬銀幣,正面是雅典城的守護女神雅典娜,背面為其守護鳥貓頭鷹圖案,因此也被稱為“貓頭鷹銀幣”。古希臘的銀幣大量流傳到地中海周邊地區,是商業貿易活動的紐帶,是古希臘文明的經濟根基。
  隨后,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帝國、羅馬共和國以及后來的羅馬帝國,都先后鑄造了大量的銀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羅馬的迪納利烏斯銀幣(Denarius)。實際上,除了上面所說有50多種語言中白銀等同于錢之外,現在還有西亞、北非以及南歐的一些國家,他們的錢的名稱就是來源于“迪納利烏斯”——如果你注意過新聞報道的話,你應該聽說過“第納爾(Dinar)”這種錢,它就是“迪納利烏斯”的語言變異。
  雖然后來古羅馬帝國崩潰,但西方世界使用白銀充當貨幣的歷史卻一直延續下來,從長達上千年的歐洲中世紀時期一直到文藝復興,到地理大發現,到工業革命……
  整個19世紀以前,錢就是金銀幣,金銀幣就是錢,從未變過。
  相比之下,中國由于人口眾多,一直使用銅作為最主要的貨幣材料,這就是直到今天我們都還津津樂道的“銅錢”——即使從明朝之后,中國已經開始把白銀作為主要的貨幣材料,但銅錢仍然在普通民眾的交易中占用重要地位。
  在中國普遍使用銀子充當錢幣的歷史始于明朝中后期,你從電視劇上看到什么漢朝、唐朝、宋朝,大家吃飯的時候隨時拿出一錠銀子,那都是瞎掰的,明朝中后期,由于紙幣系統徹底失去信譽,再加上美洲白銀的大量輸入,中國人有機會把白銀當錢使用,這一使用,就一直延續到1935年的國民黨“法幣”改革。
  不過,有趣的是,中國人從開始使用白銀充當貨幣一直到滿清“洋務運動”時期,從未想過鑄造過銀幣,而是根據白銀的成色和重量來決定銀子價值幾何——也就是說,那時候,買賣東西的時候,人人要帶一桿小稱,同時個個練就識別白銀成色的火眼金睛。
  到了大清帝國滅亡前夕,看到老外們的銀元在中國用得挺換撒(最主要是墨西哥銀元),所以我們的大清王朝開始學著西方的摸樣鑄造銀幣——銀元,而這個“元”,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鈔票中“元”的概念由來。
  銀元也是銀子啊,所以可以這么說,一直到1935年之前,中國社會一直就是把白銀作為主要貨幣,而銅錢(或者是銅板)則是輔幣。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當今世界上最常用的兩種鈔票——美元和英鎊,其名稱的得來都來源于白銀。
  比方說,你知道英鎊的英文是Pound,但其縮寫卻是“£”(羅馬字母“L”),為什么這么寫呢?原來,英鎊名稱來源于古羅馬的貨幣單位Libra,表示 一磅 重的白銀,所以直到今日,英文單詞中無論是重量單位的磅還是貨幣單位的英鎊,其拼寫都是“Pound”。
  至于美元,其來源是標準的1盎司重的白銀,最初被稱為“塔勒(thaler)”,傳入到英國的時候,由于發音原因,變成了“道勒(dollor)”,北美殖民地的人們沿用了這一名稱。美國人在經過“獨立戰爭”之后,脫離了大英帝國的統治,為了顯示自己“新人新氣象”的特點,于是宣布自己的法定貨幣叫做“道勒”——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美元”。  

2.貨幣寶座:失落的光環
   一磅 重的白銀是英鎊名稱的來源,然而,正是隨著英鎊紙幣的廣泛流通,白銀卻逐漸喪失了其“貨幣資格”,一步步的變成了一種“普通商品”。
  白銀是如何被人們逐漸從“貨幣寶座”上拉下馬的呢?
  在古羅馬帝國崩潰以后,西方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時期,每一個有點規模的王國幾乎都鑄造了自己的金幣和銀幣,王公貴族或者國家之間的大額交易用金幣,一般平民之間的交易用銀幣,更小的交易則用銅幣。
  中世紀那會兒,歐洲各國基本都施行農奴制,商業貿易并不發達,人民也很窮困,一般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見到一個金幣,銀幣作為日常的計價單位并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美洲的貴金屬開始被大量開采并涌入歐洲。
  這東西一多了,金銀貴金屬就顯得不再有那么“貴”了,普通人也有機會使用金幣或者銀幣進行交易了,可問題也隨之而來——金幣和銀幣雖然都是各個國家規定的貨幣,但由于供應、鑄幣中貴金屬含量差別等各方面的原因,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率在各個國家的都不大一樣,而且還不斷變動,這就導致幾乎每一種商品都要標上兩種價格。
  比方說,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就是基尼金幣(Guinea)和先令銀幣(Shilling)通行,每一樣商品都需要標上基尼金幣的價格和先令銀幣的價格。
  這么麻煩,不阻礙人們做事情才怪!
  這個時候,一位天才出現了。
  說是天才,這人真的是天才,如果你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頭上,你除了罵一句“倒霉”之外還能想到些什么呢?可這個天才卻據此發現了重力和萬有引力定律……
  你知道是誰了?
  是的,這就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艾薩克爵士。
  這位大科學家前半生那30年都在搞科學,折騰什么萬有引力定律、天體運行規律、微積分等知識,玩膩了,后半輩子又有30年就干脆一直和錢——也就是金銀幣打交道。
  牛頓的那個爵士頭銜的得來,就不是因為他科學研究搞得好,而是因為他作為大英帝國鑄幣廠廠長,在研究“錢”方面成果卓著。
  大家都知道,做科學研究的人,對于精確度要求比較高,牛頓就是這樣,他看著那個金銀比價變動就覺得很不爽,再詳細研究了世界各國的金幣和銀幣之后,他推動英國議會于 1717 年立法,規定1個金基尼和21個銀先令等值,等量金銀的鑄造比價為15.21∶1(夠精確吧?),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復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
  在確立復本位制的同時,牛頓將黃金的價格確定為每盎司3英鎊17先令10 便士——你應該知道的是,英鎊紙幣兌換黃金的這個價格在世界上穩定了200年,從未變過!
  英國的錢就這樣基本穩定了下了,由于貨幣穩定,英國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地擴張唰唰唰的暴漲,大英帝國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時間成了大家羨慕、嫉妒和恨的對象,美國、法國都趕緊向“先進經驗”學習,根據自己的國情,規定了本國的金銀比率。
  可問題又來了——大家規定的金銀比率都不一樣!
  比方說,美國獨立之后,于1792年將金銀比率規定為15∶1;法國呢,在1803年規定金銀比率為15.5∶1。
  各國金銀兌換比率的差別,有人就看出來空子可鉆了,許多人什么事兒也不干,就在那里倒騰白銀和黃金了——比方說在美國用 15磅 白銀換 1磅 黃金,然后拿到法國,兌換成 15.5磅 白銀,然后再跑到美國……
  美國后來發現國內的白銀日漸增多,干脆在1834年將黃金白銀的比率定為16∶1——讓你們還倒騰去!
  當然還要倒騰——只不過方向相反而已,因為這個時候法國的金銀比率還是15.5:1,人們在法國用 15.5磅 白銀換 1磅 黃金,然后跑到美國兌換成 16磅 白銀……
  更要命的是,18世紀以前,全世界的金銀存量比較少,19世紀、20世紀恰恰是人們發現黃金和白銀最瘋狂的年代,一會兒發現一座大金礦了,結果金價相對于白銀下跌,一會兒某個金礦開采完了或者發現了一處大銀礦,金價相對于白銀又大漲……
  貨幣體系如此之變動,實在讓各國政府頭疼。
  到了1774年,英國在重新鑄造貨幣的時候,干脆不再鑄造銀幣,實質上已經放棄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形成了實質上的金本位制。
  到了1816年,因為和中國做貿易,把白銀都送到中國去換茶葉、瓷器和絲綢了,英國國內白銀急劇減少,基于這種情況,英國議會干脆制定了《金本位法》,確定了英鎊紙幣只盯住黃金,這標志著英國在世界上第一個從國家層面廢除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從那個時候開始,無論在法律中,還是實際生活中,白銀在英國都變成了一種“普通商品”!
  從1774年開始,“盯住黃金,200年不變”的穩定貨幣為英國稱霸全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金本位的支撐下,大英帝國國力蒸蒸日上,一層樓更上一層樓,到了最后,小小的英倫三島,居然變成了一個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
  當時要形容一樣東西好,怎么說的——“像英鎊一樣好”?
  怎么樣才能做到“像英鎊一樣好”?
  當然就是貨幣要像英鎊一樣采用金本位!
  于是,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確定紙幣跟誰走的這件事上,經過好一陣子的忙乎,世界主要國家在貨幣方面基本都走上了和英國一樣的道路,無論最初的銀本位制還是復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了金本位制,這些國家包括了葡萄牙、德國、丹麥、芬蘭、瑞典、瑞士、海地、加拿大、阿根廷、埃及、日本、俄國以及美國等,印度雖然使用盧比銀幣,但其價值還要盯著英鎊走,其實是一種間接的金本位。
  到20世紀初,當時全世界的主要國家之中,只有中國還是完全的“銀本位制”。到1935年,中國的國民政府實施法幣(Fiat Money)政策,放棄了用銀元做貨幣,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后一個重要的國家放棄了用白銀作為貨幣。
  就這樣,在長期的選擇中,白銀在世界范圍內被人們從貨幣寶座上給拽了下來。就這樣,黃金成了“唯一的錢”!  

3.“普通商品”:反反復復的日子
  雖然白銀被廢除了貨幣地位,但世界上的一些國家依然儲備了大量的白銀,作為國家儲備的一種,其中最典型就是當時的美國、墨西哥這些產銀大國。
  既然還把白銀作為國家儲備,那就意味著白銀并沒有完全喪失貨幣功能。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1873年,美國通過的《鑄幣法案》中根本沒有提及鑄造銀幣,這意味著白銀已經從美國的貨幣寶座上跌落,隨后的幾十年里,由于美國西部各州發現了大量的白銀,于是始終有人力挺白銀作為貨幣——鑒于西部產銀州的巨大壓力,美國財政部先后購入大量的白銀作為國家儲備,并將規定銀幣與金幣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于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這等于又恢復到了復本位制。
  1900年,美國的《金本位法》通過,這意味著美國正式確認放棄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然而,1929~1932年的經濟大蕭條,民眾普遍認為是由于流通貨幣太少而引起的,所以議員們再一次要求將白銀貨幣化,1933年羅斯福上臺之后,再次簽署了一個《購銀法案》,并且宣布美國要按照金三銀一的比例增加國家的黃金白銀儲備。
  在1930年代初,白銀價格低至0.4美元/盎司以下,而《購銀法案》則規定美國財政部以0.65美元的價格購買國內新產白銀,目標使其價格達到1.29美元/盎司為止——這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又恢復了復本位制度。
  這一法案一直實施到1961年,美國財政部前后總共出資20億美元的用于白銀儲備,這使得美國政府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銀儲備,總量高達60億盎司!
  可惜的是,羅斯福定下來讓白銀價格達到1.29美元/盎司的目標并沒有實現——到1940年,世界白銀的價格再度回到了0.35美元/盎司左右,直到1961年美國停止收購白銀的時候,此時的白銀價格也不過在0.9美元/盎司左右。
  當然,也不能說《購銀法案》沒有什么成果,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白銀儲備國固然是成果體現之一,但更重要的一個意想不到的“成果”卻體現在了遙遠的東方——中國!
  中國截止到1935年一直使用銀元作為貨幣,國際上銀價暴漲,導致中國國內銀元所含白銀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其在國內所代表的購買力,中國的白銀被瘋狂走私出口(罪惡的日本帝國主義是最關鍵的黑手!),國內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
  當時的國民政府狗急跳墻,干脆規定所有國民必須上繳所擁有的銀元和白銀,實施法幣政策,這為國民政府此后連續十多年不受制約的通貨膨脹打開了罪惡之門。
  正是一次次沒有盡頭的惡性通貨膨脹,讓國民政府徹底失去了中國人民的信任,最終導致了其在大陸的潰敗——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后,他們深刻總結大陸政權“淪喪”的經驗教訓,首要原因就歸結為通貨膨脹惹的禍!
  某種程度上,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地區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是羅斯福《購銀法案》所引發的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美國主導全世界建立了一個“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紙幣綁定黃金,35美元1盎司,世界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可以拿著美元找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然后,各國紙幣綁定美元——就這樣,黃金當錢使,開始要繞一下“美元”這個彎兒。
  這一招厲害,世界人民用錢,繞了美元這個彎兒,一下子美元就變成了“美金”!
  白銀呢,自然是被貶得一塌糊涂——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前后,白銀的價格甚至還不到0.5美元/盎司。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由于自己把紙印成美元就能當黃金,美國歷屆政府在花錢上不免有點“大手大腳”,導致美元紙幣印刷量有點大,雖然世界黃金產量持續增長,但哪能敵得過鈔票的印刷的速度啊。
  慢慢地,美國人民發覺不對勁,這鈔票似乎越來越多了,可羅斯福當初又規定了老百姓私人不能擁有黃金,否則要蹲十年大牢——老百姓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去購買白銀,這也導致了美國白銀的價格逐漸上升,接近1美元/盎司。
  美國政府為了掩蓋印刷鈔票過多的事實,授意美國財政部按照0.9美元左右的價格在市場上大肆傾銷白銀,導致了曾經堆積如山的美國財政部白銀儲備開始大量減少,從最高點的60億盎司,一路降低到17億盎司。
  到了1967年,美國財政部終于沒有“閑置”的白銀可供出售了!
  1960年代以來,不光美國人民發現不對勁,連世界人民也都發現了——相比真金白銀,這美元鈔票好像有點太多了些!
  根據美國的規定,其他國家政府可以按照35美元/盎司向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于是法國這樣的國家就拿出辛辛苦苦掙到的大把美元,要求美國按照規定給人家兌換成黃金。
  開始的時候,美國還頂得住,但沒過幾年,就再也頂不住了!
  到了1971年,美國已經徹底沒有能力按照35美元/盎司來給別人兌現黃金了,政府無奈之下只有耍無賴—— 1971年8月15日 ,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干脆撕破臉皮宣布,美國財政部關閉35美元/盎司的黃金兌換窗口。
  黃金還是那個黃金,可美元,卻也再也不是原來那個美元了!
  連世界貨幣的核心——美元都不綁定黃金了,其他哪個國家還會傻到把自己的紙幣盯住黃金?這一下子,連黃金的貨幣地位也被廢除了。
  連黃金都普通商品了,遑論白銀?
  失去了黃金和白銀的約束之后,紙幣鈔票的發行數量完全失去了實物商品的支撐,變成了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可以隨心所欲控制的魔棒——今天經濟衰退,為了刺激經濟,我要開動印鈔機使勁印鈔;明天經濟繁榮,貨幣需求量增加,我當然更要開動印鈔機使勁印……
  自古以來某些人孜孜不倦追求著的“點石成金”時代來臨了,只不過,“石”變成了“紙”。
  “點紙成金時代”的到來,也在世界范圍內為通貨膨脹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1971年到今天,我們已經在“點紙成金時代”中生活了40年,想必你已經習慣了身邊幾乎所有東西的價格總是在不斷的上漲、上漲再上漲,你也一定認為,不管現在價格怎么樣,長期來看所有物價一定是要上漲的……
  然而,筆者想提醒你的就是——實際上,在1971年之前近4000年的時間里,世界整體物價基本沒有什么大的變動,所謂“物價一直上漲”,只是最近這四十年經驗給我們的錯覺!
  比方說,根據長久的物價記錄數據,從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時間里,即便大英帝國內流通的金銀數量翻了好幾番,由于工業革命、電氣革命,大英帝國的GDP也翻了不知多少倍,但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物價卻始終保持著平穩而略微下降的趨勢……
  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經濟發展最平穩的一個階段——1944年到1971年,也正是美元綁定黃金的時代,世界范圍內也基本沒有出現過什么通貨膨脹。
  從1971年起,在日常的貿易交換中,黃金的貨幣功能基本被廢除了,不過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規定,世界各國依然可以把黃金作為各國的國際儲備之一,這也意味,黃金的貨幣功能還沒有完全喪失,它依然是一個國家“家底”的象征之一。
  可白銀就沒有這地位了!
  1980年代中期,作為國際金融方面規則的制定者,被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明確規定,白銀不能作為貨幣儲備,也不計入各國儲備資產。
  曾經無比榮耀的白銀,看起來,這把算是徹底玩完了。  

4.歷史價格與比率:誰是誰的心頭肉
  自貨幣出現以來一直到1971年,黃金和白銀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要計算黃金價格,你應該用白銀來估量,如果要是考慮白銀的價格,你應該用黃金來估量。
  毫無疑問的是,地殼中白銀的含量要比黃金多得多,但是,相比較黃金而言,白銀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黃金有很多(如砂金),但天然的白銀卻極少,銀的開采,還是需要點技術的。
  古埃及人曾經將黃金與白銀的價值比率規定在10,而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也將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設定為10,隸屬于古希臘文明的馬其頓王國,其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也是10。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歐洲中世紀期間,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黃金白銀的比率從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歷史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核心——中原地區銀礦稀少,古代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銀比率一直維持在5~7這樣的一個低位,這一比率一直持續到明朝早期。
  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后,隨著拉丁美洲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國際上金銀比率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從地理大發現時期開始,歐洲人就帶著他們從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大老遠的跑到中國來,除了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之類的貨物之外,就是購買中國的黃金,直接抬高了中國的黃金價格,到了明朝末年,中國國內的黃金白銀比率也達到了10。.
  工業革命之后,當白銀、黃金的開采技術同步進展的時候,金銀比率變動就沒有那么明顯了,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黃金白銀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5~16之間。
  金本位制度的普遍確立,對白銀價格形成了最嚴重的打擊——因為大家都把黃金當做最主要的國家儲備,而把白銀看做普通商品,各國政府不再把儲備白銀作為主要目標,反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這導致白銀價格相對于黃金開始急劇下滑,下表正是從1687年一直到1910年國際上黃金白銀比率的變化情況。  

4.歷史價格與比率:誰是誰的心頭肉
  自貨幣出現以來一直到1971年,黃金和白銀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要計算黃金價格,你應該用白銀來估量,如果要是考慮白銀的價格,你應該用黃金來估量。
  毫無疑問的是,地殼中白銀的含量要比黃金多得多,但是,相比較黃金而言,白銀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黃金有很多(如砂金),但天然的白銀卻極少,銀的開采,還是需要點技術的。
  古埃及人曾經將黃金與白銀的價值比率規定在10,而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也將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設定為10,隸屬于古希臘文明的馬其頓王國,其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也是10。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歐洲中世紀期間,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黃金白銀的比率從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歷史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核心——中原地區銀礦稀少,古代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銀比率一直維持在5~7這樣的一個低位,這一比率一直持續到明朝早期。
  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后,隨著拉丁美洲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國際上金銀比率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從地理大發現時期開始,歐洲人就帶著他們從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大老遠的跑到中國來,除了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之類的貨物之外,就是購買中國的黃金,直接抬高了中國的黃金價格,到了明朝末年,中國國內的黃金白銀比率也達到了10。.
  工業革命之后,當白銀、黃金的開采技術同步進展的時候,金銀比率變動就沒有那么明顯了,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黃金白銀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5~16之間。
  金本位制度的普遍確立,對白銀價格形成了最嚴重的打擊——因為大家都把黃金當做最主要的國家儲備,而把白銀看做普通商品,各國政府不再把儲備白銀作為主要目標,反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這導致白銀價格相對于黃金開始急劇下滑,下表正是從1687年一直到1910年國際上黃金白銀比率的變化情況。  

                                        

%1929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將黃金儲備看作救命的稻草,銀價自然是狂瀉而下,1929年,白銀的全年平均價格還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國放棄白銀作為儲備貨幣的前夕,白銀的年平均價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歷史最低,金銀比也自然從1929年的38.7一路降低到1932年的80左右。
  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所有人必須以20.67美元/盎司的價格將黃金兌換為紙幣,否則將被判10年監禁的重罪和25萬美元罰款;到了1934年,美國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將金價重新確定為35美元/盎司。
  老百姓的財富,就這么著一下子貶值了70%。  

1861-1931金銀比價  

      

   

隨著美元鈔票的一次性貶值,白銀價格也開始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價格達到了0.58美元/盎司。
  然而,隨著經濟大蕭條的持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的籠罩,各國政府開始搶購黃金,同時禁止黃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銀就成了賤貨,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銀價格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低于0.35美元/盎司,金銀比率一下子沖到了100以上這樣罕見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由于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全世界確立了穩定的貨幣體系,再加上西方美國政府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人們在貴金屬方面只能購買白銀,這促使了銀價的逐漸回升,白銀的價格由原來的0.35美元左右緩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后期,白銀價格已經回升到0.7美元/盎司以上,到了1950年代后期,則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終于回升到1792年美國建國之時確定的1.29美元/盎司的價格。
  金銀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頓森林系垮臺前夕,白銀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65美元/盎司左右,與官方規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左右。  

      

5.1971年以來:有多少牛和熊
  今天的中國人,似乎誰都知道美元在大貶值,英鎊也在貶值,可大多數人并不知曉的是,自從紙幣出現在人類歷史中以來,以金銀來計價,世界上價值最穩定的兩種紙幣體系恰恰就是英鎊和美元!
  前面已經說過,英鎊體系在長達200年的時間里,與黃金的比率從來美元改變過。
  美元呢,從1792年一直到1933年的142年間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始終保持在20.67美元。
  1934年的1月,美國通過《黃金儲備法案》,將金價重新確定為35美元/盎司,這一價格也一直持續到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也保持了37年之久。
  也只有在白銀非貨幣化之后,才有所謂的白銀投資的說法,在以前的時代,金銀就是錢,錢就是金銀,沒有什么投資不投資的!
  難道,現在的你,能說出“我今天購買了50元的人民幣進行投資”這樣的話?
  可惜,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之后,有了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們的點紙成金術,以紙幣價格來計算的黃金、白銀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都開始進入了“蕩秋千時代”,嗖的一下子能高到天上去,唰的一下又能讓你跌到谷底。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臺讓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看清楚了美帝國主義偷偷濫發鈔票的罪惡嘴臉,所以白銀價格飛速上漲,短短幾年之內,就從1971年的1.29美元上漲到1973年的2.9美元,價格漲幅超過100%。
  這時候,有一個大投機家進入美國白銀市場,他聯絡了諸如沙特王室之類的幾個有錢的合伙人,開始大量買入白銀,這種買入足以撬動白銀價格的急劇上揚,白銀價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隨后他們又不斷的買入、買入、再買入……
  終于,白銀的價格在1979年開始了瘋漲,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隨著場外投機者的不斷涌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這時,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歷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銀價格達到了當時不可思議的高度——50美元/盎司。
  這下子,連印刷美元的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都不能忍受這樣的上漲了,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終于開始“調查”和“調控”白銀期貨市場,這立即導致了白銀價格的崩潰……
  2個月之內,白銀價格從50美元/盎司的高點,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后,白銀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價格一路狂瀉,1981年到1983年,白銀價格還勉強維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從1984年到1992年,銀價則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
  從1993年到2003年,白銀價格一直維持在5美元左右上下波動。
  從2003年年中開始,白銀再度經歷一個大牛市,從最低點的5美元左右,8年時間,價格再度暴漲到 2011年2月18日 的31.8美元./盎司。
  至于黃金白銀價格比,自然也是經歷了好幾輪的過山車行情!
  1976年到1979年,黃金白銀價格比尚保持在25~45之間,隨后隨著白銀價格的崩潰,金銀價值比開始一路狂飆,到1991年再度超過100,到2000年左右又緩慢下降到50左右。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一度使得2009年黃金白銀比再度升高到超過80,但隨著白銀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黃金,導致從2009年年中迄今,黃金白銀比一路下降,目前已經跌倒了40這樣15年新低。  

下圖就是1976年以來白銀的每日價格變動和相應的金銀價格比變動。  

      

      

6.產量:世界上究竟出現過多少銀子?
  從久遠的歷史來看,白銀供應是一個極為有趣的話題。
  從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世界白銀的主要產區集中在古希臘周邊區域,最出名的是一個叫做Laurium的產區,當時這個地方白銀產量能達到每年30噸的高度——實際上,截止到公元1500年之前,從未有過什么地方的白銀年產量超過Laurium。
  隨著古希臘文明的衰落,Laurium地區產銀全盛期也隨之結束,迦太基人對西班牙銀礦的開采繁榮了起來,后來羅馬人又取代了迦太基人成為西班牙銀礦的開掘者,并且把銀礦開采的觸角伸向了歐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在公元750-1200年間,隸屬于穆斯林的摩爾人入侵西班牙,除繼續開采西班牙的白銀之外,還開始開采現在德國的白銀。公元1000-1500年間的,奧匈帝國和東歐國家也相繼發現了銀礦,隨著白銀礦產地數量增加、采礦和加工技術的提高,全世界的白銀產量逐漸提高。
  在1500年以前,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大陸的邊緣國家也都發現了一些銀礦,并開始生產白銀,不過直到明代之前,由于各種文獻的缺乏,對于亞洲的白銀產量很難進行一個初步的估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產量并不高,所以白銀十分珍貴。
  然而,直到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前,世界白銀產量一直都相當低——有人估計,1500年以前,整個世界的白銀加起來,也不過只有35000噸左右。
  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隨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在這塊新大陸上發現了幾個超大型的銀礦,“新世界”時期銀礦的首個主要開采地位于現在的玻利維亞;繼玻利維亞之后,秘魯、墨西哥,都相繼發現了大型的銀礦,此外歐洲的德國、匈牙利、波蘭、俄羅斯,南美的智利和亞洲的日本,也都是當時白銀的主要產區。
  1545年以后,技術上的變革更是給白銀產量帶來了爆發性的增長,隨著汞齊化加工法在整個美洲白銀開采中的運用,白銀的產量呈幾何級數增加。
  根據眾多學者的估計,從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銀都產自美洲,其中僅墨西哥在1700-1800年就生產了大約15億盎司的白銀——1901年的時候,中國的滿清王朝對于中國境內流通的銀元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其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墨西哥銀元。
  有學者估計,在1545年~1800年250年的時間里,世界的白銀產量已經超過了此前幾千年累積的白銀產量的好幾倍,總數約為13.7萬噸。
  值得我們中國人自豪的是,一位叫做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一書的作者”)的學者,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估計,這13.7萬噸白銀,為了買咱們中國的那些瓷器啊、絲綢啊、茶葉啊啥玩意兒的,至少有6萬噸,轉了大半個地球,都送到咱們中國來了——這就是中國為什么從明朝后期能夠采用銀子作為貨幣的最根本原因。
  這,也是鴉片戰爭為何爆發的本質原因。
  西方挖出來的白銀都被運到了中國,到了1800年以后,美洲的白銀產量大幅度降低,西方人沒有了白銀可供交換中國的瓷器、茶葉和絲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起來販賣鴉片賺白銀的勾當,這最終導致了1840年的戰爭。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鴉片戰爭本來應該叫做“白銀戰爭”。  

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為開采白銀提供了更加無限的可能,技術方面的升級包括蒸汽鉆井、采礦、脫水等,在全球產銀技術創新和新產地不斷發現的情況下,北美的白銀生產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的板塊——除墨西哥盛產白銀之外,美國加入了白銀生產大軍。
  1870年代,美國的內華達州發現了超大型銀礦,到了1874年這一個礦區的年產量就達到了1300萬盎司,隨后的科羅拉多州、猶他州等西部州都開始出產白銀。
  全球白銀產量持續擴大,1870年代,白銀產量已經從以前的每年4,000萬盎司增加至8000萬盎司,到了19世紀末,全球白銀年產量達到了近1.2億盎司。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澳大利亞、中美洲以及歐洲的波蘭等地區,先后加入全球白銀生產大軍中來,到了1920年左右,加拿大、美國、非洲、墨西哥、智利、日本及其他部分國家繼續發現新礦,產量也因此擴大一半,達到了每年1.9億盎司(約5900噸)。
  為何這一階段銀價相比黃金大幅度下跌,產量的暴增也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
  到1920年代,美國的白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2%,而且通過投資,美國控制了加拿大銀產量的34%、秘魯的87%、中美洲的89%、智利的83%,合并起來,美國資本幾乎控制了世界白銀產量的2/3!
  根據美國礦業局的數據,到1492年以前,全世界總共大概生產了76億盎司的白銀(約23.6萬噸),而從1493年到1930年,全世界生產出來的白銀達149.7億盎司(約46.6萬噸),438年時間里生產的白銀,是以前4000多年所生產的白銀的2倍左右。
  1930年以后,人類的技術日新月異,這自然反映在白銀的開采上。例如,能夠批量處理含銀的賤金屬礦石技術,能夠從鉛、鋅和銅的濃縮液中分離出銀的浮選技術,能夠從精煉粘土中分離出銀和其他賤金屬的電解精煉技術……
  這樣一來,即使礦石的等級逐漸下降,但技術的進步、機器的輔助和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白銀和其他所有金屬的開采變得并不那么困難,整個20世紀,包括金、銀在內的各種貴金屬和基礎金屬產量都呈現爆炸式增長。
  根據針對美國礦業年鑒的統計,從1931年到2004年,全世界的白銀產量達到了201億盎司(62.4萬噸),如果加上2005年以來的產量(約10.4萬噸)——也就是說,最近這80多年的時間里人類所生產的白銀,差不多敵得過1930年以前整個人類歷史所生產的白銀!
  全部加起來,人類總共生產了約143萬噸白銀,折合下來是459億盎司,記住這個數兒。  

      

7.消失了的白銀:金銀并不同
  有人問,除了昂貴之外,黃金究竟能干什么?
  我所提供的一個途徑就是,一個人在打架中牙齒被打落,他可以鑲上一顆金牙來顯示其財富,這樣就會讓打人的人在心底里充滿了羨慕、嫉妒和憤恨,讓他受到靈魂的折磨……
  聽起來很像開玩笑,但實際上,除了“投資”、“儲備”和用于裝飾之外,黃金最大的用途恰恰就是用于鑲牙。
  在歷史上,長久以來,就有人一直在質疑為什么一定要用黃金來充當錢幣,有人就給出了一個很絕妙的回答:“因為黃金最沒有用處,所以只能用來做錢!”
  是的,黃金太軟,黃金太重,化學性質太穩定,它為什么如此貴重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太稀少了,如果黃金就像泥土一樣多,如果給你一灘到處都有的很軟的爛泥,然后這灘爛泥還重得要死,你說你還會把它看得無比貴重么?
  你可以回答說“裝飾”——不過,裝飾,對于人類有那么重要么?一個人如果沒有黃金來“裝飾”,會死掉么?一件物品如果沒有黃金來裝飾,就喪失了其使用價值么?
  “真金不怕火煉”,實際上,人類歷史以來所出產的所有黃金,除了葬身大海或者被隱匿了之外,幾乎全部的黃金都依然留存于世,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里閃耀著它那黃色的光芒。
  因為黃金的穩定和不消失,寄托了人類永遠不想讓自己的財富消失這樣最美好的期望,所以,黃金就成了人類財富的最好代表。
  與黃金大大不同的是,作為黃金的小兄弟,從19世紀開始,人類所生產的所有白銀,絕大部分都已經被消耗掉了。
  為什么那些白銀都消失了?
  很簡單,因為白銀太有用了!  

“曝光”這個詞兒現在很時髦,從物理上說,無論誰“曝光”,都離不開白銀,因為白銀是最主要的感光材料,在數碼相機出現以前,為了沖洗每一張照片,都必須用到氯化銀、溴化銀等由白銀生產的感光材料,極高純度的白銀還應用于攝影膠卷、相紙、醫用X-光膠片、工業用X-光膠片、微縮膠片、熒光信息記錄片、電子顯微鏡照相軟片和印刷尖膠片,當然還包括有人們最愛看的膠片電影……在20世紀90年代的高峰時期,世界照相業每年消耗的白銀大約在6000~6500t,約合2億盎司。
  進入21世紀以來,電子成像、數字化成像、無接觸印刷等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曝光”成像技術受到沖擊,這個行當白銀的需求量持續下降,不過只要電影業、感光材料的需求存在,就意味著白銀的需求一直存在。
  電器行業是當前白銀消耗的大戶,由于白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比銅要好得多,在電器行業中,白銀被用來制作靈敏度極高的物理儀器、鍍層和點接觸材料。
  例如,我們今天無所不在的無線電系統,其中重要的元件在焊接時要用銀作焊料。各種自動化裝置、火箭、潛水艇、計算機、核裝置以及通訊系統,所有這些設備中都有大量的接觸點,接觸點一般必須用白銀制造,如果在銀中加入稀土元素,白銀的性能常常更加優良。
  太陽能可謂是當前白銀應用最有潛力的一個行業了,“海綿銀”,也就是極高純度的白銀,最主要的應用行業就是太陽能電池板,此外的手機電池、液晶板等,都必須要用到白銀。
  現在,每年的各類電器產業中用到白銀約有3000噸,而且還在持續擴大。
  在化學工業和化工材料中,和貴金屬鉑一樣,白銀常常被用作重要的催化劑,你身上穿著的毛衣、圍巾、外套、披肩和其它流行的衣料,除了天然的羊毛、鴨毛和兔毛之外,基本都是由氧化乙烯所制造聚脂纖維,而這個過程必須用到白銀做催化劑。
  此外,甲醛、丁二烯、冰醋酸、尼龍、乙醛、蒽醌,甚至包括你日常用到的牙膏、工業香料、口香糖和香煙的香味,生產的過程中,大都需要經過白銀來“催化”一下。
  銀在環保領域也大顯身手,銀催化劑可用于處理含硫化物的工業廢氣。
  能源行業也缺少不了白銀,含銀催化劑可用于制造苯的高辛烷什的燃料,銀催化劑可把H2和CO2轉變成合成氣甲烷和乙醇,這在現在有很流行的名稱——“氫能汽車”。
  在醫學領域,白銀一樣占據了重要地位,針灸用銀針,銀線用來縫合傷骨和結締組織,用銀來做引流管不會引起發炎,銀可用在胎兒畸形生前診斷和病態監測、致病生理的變化、遺傳病染色體的診斷、荷爾蒙的評估——至于醫學上應用醫學感光膠片,用銀自不必言。
  銀在醫學上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抗菌材料,銀系列抗菌材料是一類無機抗菌材料。無機載銀抗菌材料具有持續性、持久性、廣譜性,耐熱性好、安全性高、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
  如果你不信的話,你可以購買一個銀質的杯子,一個陶瓷杯子,然后用他們裝上兩杯同樣的牛奶,放上幾天試一試——你會發現,銀質杯子里的牛奶,放很久都不會壞!
  復合材料是銀的又一大用途,通過復合工藝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既能保留銀和基材的主要特色,并能通過復合效應獲得原組分所不具備的性能,互相補充,彼此兼顧。
  白銀的潛在用途也還有待開發,比方說,一些高檔化妝品公司諸如赫蓮娜、蓓麗,都曾經宣布過開發白銀、黃金、鉑金這樣的貴金屬化妝品,據說他們擁有美容、增白、豐胸等各種各樣的效果——這可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在5000年前,被譽為世間第一個偉大女性的埃及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 對于貴金屬就有著特殊的嗜好,她不但通過黃金來彰顯自己的權勢,甚至用黃金和白銀磨成粉末來裝飾臉頰。
  當然,和黃金一樣,白銀對可見光的反射率為91%,具有誘人的白色光澤,深受人們(特別是婦女)的青睞,因其美麗的顏色(銀白色),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收藏觀賞價值,廣泛用作首飾、裝飾品、銀器、餐具、敬賀禮品、獎章和紀念幣。
  和黃金一樣,白銀有“投資用途”——我們買入白銀,作為自己財富的象征。
  歷史以來,白銀在全球周轉的時候,許多的白銀都隨著船只葬身大海……
  歷史以來,人類在鑄造銀幣的過程中,許多白銀氧化、流落、喪失……
  就這樣,雖然從人類歷史以來,全世界生產了上百萬噸的白銀,但無數生產出來的白銀卻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其余的白銀也在持續不斷的工業消耗中逐漸變少……
  想想吧,21世紀的太陽能技術所有的導電技術,反光鏡,聚光鏡都鍍了白銀,每個電子芯片的背后都要使用白銀,在沙漠中間作戰都要使用鍍了白銀離子的服裝,因為可以保護傷口不受干擾,醫療方面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所有的被單口罩都要使用白銀離子服裝……
  根據美國鑄幣局的報告,從1493到1954年,人類所生產的白銀,至少有1/3已經從世界上消失——從1954年以來,由于工業的大量消耗,白銀消失得更快!  

8.可怕的消耗,到底剩多少
  講了那么多的歷史,但對我們最有意義的,卻是現在和未來——也就是說,最近幾年的白銀產量、白銀消耗對我們最有意義,畢竟,我們要更依賴于這些數據來推斷未來。
  你一定有一個核心的問題想知道,現在世界上的白銀存量究竟是多少呢?  

那我們就不妨來看看最近10年來的白銀產量和消耗  

正如你從表中所看到的,從2000年到2009年,包括礦產銀、政府售銀、生產商對沖、投資者凈減持等在內的白銀總供應,包括工業應用、膠片應用、首飾、銀器、硬幣及獎狀鑄造、生產者反對沖、凈投資在內的總需求(消耗),是“供需平衡”的。
  可是,從表上你所看到的,不過是一堆死的數據,后面的分析,才能看出真相。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白銀赤字!
  什么叫做“白銀赤字”,簡單的說,就是說凈生產量和凈消耗量之間的差距。
  所謂“凈生產”,肯定只能是礦業生產的白銀(Mine Production),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加上回收碎銀(Old Sliver Scrap);所謂凈消耗,那就是工業總消耗(Total Fabrication)。
  注意表中,從2000年以來,每年凈消耗所用掉的白銀總量為7~ 9億盎司 左右,然而你再觀察礦產銀,你會發現只有6億~ 7億盎司 左右。
  這,意味著這個世界上的白銀,每年都會消失 1億盎司 左右。
  這個其實并不奇怪,從1992年到2004年,人類工業消耗掉的白銀總量高達 8億盎司 !
  你可能會說,不要緊啊,產量增加一些就是了,是的,你的思路很正確,世界的白銀的“供需平衡”正是按照你的思路所進行的。  

請看下面一副圖表,摘自世界黃金礦業公司(WGC)2010年11月份發布的報告,注意2007年的轉折——看這篇報告的意思,就是想說明白銀不會出現短缺,大家不要恐慌……  

      

很遺憾的問題在于,一年二年的產量是可以增加,可白銀并不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資源,實際上,世界上的礦產白銀正在耗盡當中。
  當然你可以在“凈生產”中,考慮到回收白銀的問題,實際上,即使考慮到回收白銀,從19992年到2006年,世界的白銀依然出現了不小的赤字。
  以2005年為例,礦產白銀6.37億盎司,加上回收白銀的1.84億盎司,總量為8.21億盎司,而總的白銀工業消耗量卻是8.49億盎司——依然存在著0.28億盎司的凈赤字。
  也就說,白銀實際上,很久以來已經入不敷出了……
  根據世界礦業協會的報道,2005年世界白銀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7萬噸和57萬噸,從世界分布情況看,波蘭、中國、美國、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等國的儲量占到世界總儲量和儲量基礎的80%——其中波蘭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均位居世界首位。  

下圖是2009年全球礦產白銀按照國家排名、公司排名的情況。  

      

按照2009年的產量7. 09億盎司 (2.2萬噸)計算,世界白銀的靜態儲量再有不到10年就將開采完畢——世界2009年的白銀產量已經達到現有技術條件下的極限。
  實際上,當前全球約2/3的銀資源是與銅、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床伴生的,只有1/3是以銀為主的獨立銀礦床,未來銀的儲量和資源仍主要來自副產銀的賤金屬礦床,而銀從這些礦床中的提取將主要取決于賤金屬市場的需求。
  比方說中國,在全世界白銀生產國里最近幾年老是占據著第三名的位置,但實際上中國基本上沒有專門的白銀礦山,世界上排名前20的白銀生產公司,中國一個也沒有,但歸根結底,中國能是“以數量取勝”——其白銀來源絕大部分來是賤金屬礦床的副產品。  

9.金銀存量比:比比誰更少
  如果要是純粹考慮稀少程度的話,與黃金相比,白銀的存量更少。
  下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黃金的歷史產量。
  根據有關學者的估計,在1500年前,整個世界的黃金產量約為3600噸,而白銀總量約為3700噸,所以他們的價格比率一直維持在10~12左右。
  1500年開始,美洲出產的黃金開始逐漸增加,但直到18世紀末,全世界的黃金產量也不到100噸/年。184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世界黃金年產量沖上200噸/年,隨后澳大利亞發現金礦,世界黃金產量沖上300噸/年,1866年南非發現金礦,隨后在1890年左右世界黃金產量超過了400噸/年。
  黃金生產領域最大的技術變革來自于19世紀末的氰化煉金法,當這種技術被發明并被廣泛應用之后,更多的黃金被提煉出來,世界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到了20世紀初,世界的黃金年產量已經達到了500噸/年。
  隨著更多的金礦被發現,世界的黃金產量在20世紀逐步增長,從1933年到2002年,世界總共出產的黃金已經達到了9.6萬噸。
  可以說,整個人類現有的黃金,90%以上是從1848年以來所開采的,而80%以上則是在20世紀以來所開采,50%以上是最近50年內所開采——根據WGC的估算,截止到2008年底,歷史以來的世界黃金總產量達到了16.52萬噸,大概折合53億盎司。  

根據上文所說,我們不妨來看一下1835年到2005年以來世界黃金總產量的累計情況。  

根據前面有關白銀的數據,我們不妨進一步對1900年以來的金銀產量比做一個分析。  

      

上圖中的藍線表示白銀產量是黃金產量的多少倍——顯然,從圖中可以看出,整體來看,白銀產量的增加比例趕不上黃金產量的增加比例。
  換句更簡單的話來說,從產量上看,相對于黃金而言,白銀是越來越稀少了。
  可是,前文曾經說過,與白銀大為不同的是,除了少量的黃金葬身大海或者被工業使用之外,90%~95%的黃金依然留存于世,大部分可能是以首飾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部分被用于工業用途,下面的一個表格就是2000年以來黃金用途的一個分析。  

      

看到上面這個表格,你可能有點奇怪,為什么叫做“可辨認需求變化”——其實很簡單,如果有人買了一堆金條,他說是“珠寶用途”,實際上你根本判斷不出來他是“投資”還是“珠寶”。
  聰明的你可能又想到白銀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的確,白銀也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由于白銀相比黃金要廉價得多,也不是國家金融資產,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如此宣稱。
  即便如此,不妨就根據“可辨認需求”情況,將有記錄以來的年度數據相加,來看看那留存于世的16.53萬噸黃金用途的構成。  

      

上圖中,黑色的那一塊兒黃金就是“消失”了的黃金,或者說搞不清楚去了哪里的黃金。
  在這里,如果按照馬克思的說法——金銀天然非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如果為了均衡的應用這兩種貴金屬,人類歷史最初的時候,黃金白銀的存量(重量)是1:12左右,他們的價值比也基本被確定在12。
  按照上述理論的話,當前世界上的存量,黃金存量為18. 3億盎司 左右(官方持金、私人投資相加),白銀存量也為10億盎司,那么黃金白銀的價格比應該是1:2左右。
  是的,你沒有看錯,按照筆者極端的看法,白銀價格應該超過黃金!
  為了加深你的印象,不妨請你關注一下筆者在 2011年2月21日 所查閱到的黃金白銀價格情況——黃金價格約為1400美元/盎司,白銀的價格約為33美元/盎司。  

10.以后的以后:白銀會很牛?
  如果你認真思考了前面的內容的話,我想這個問號是可以不用打上去的。
  實際上,就有一個叫宋鴻兵(是的,《貨幣戰爭》的作者)的家伙給簡單總結了一下,他說,“1940年全世界的黃金儲量是10億盎司,白銀有100億盎司(存量);2009年,黃金增加到50億盎司,白銀呢,現在是10億盎司。”
  “白銀的存量70年前是黃金的10倍,而今變成了1/5,也就是說白銀相對于黃金而言是大大的稀缺了,但是它的價格反而逆轉了,歷史平均是15倍左右,現在黃金的價格是白銀的60倍(他說這話的時候白銀還不到17美元/盎司)。”
  我前面說了那么多,只是把他這句話背后的所有數據和邏輯展現給你,如果你愿意信,他還說了一句:“2001年我開始買白銀的時候是4.5美元,到現在漲了3倍(2009年底)……”
  他還說:“白銀,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好的投資機會”
  你聽見一定很氣憤,這家伙怎么買的那么好的時機……
  別氣,現在其實依然是好的時機,2001年的時候,他的4.5美元在中國隨便買什么破銅爛鐵,或者黃金,或者房子,今天都能變到17.5美元……
  更何況,“這輩子最好的投資機會”,也不可能只漲3倍啊,中國的股票市場從2005年到2007年,3年時間都暴漲了5倍呢!
  當然,為了說明白銀極其值得投資,他還談到了超級通脹,談到了美帝國主義的“嬰兒潮”問題,我要比他更直接一點,談點直接與銀價有關的東西——鈔票!
  你要問我了,是人民幣鈔票還是美元鈔票?
  那我告訴你,滿足你的想法,兩個都談,只談鈔票的1個方面——數量。
  先看國際貨幣的一哥,國際貨幣的老大,國際貨幣的中心,國際貨幣的core——美元。
  無論在金本位、銀本位還是金銀復本位體系下(概念不理解的話見前文的注腳),一個社會上總的鈔票數量都必須與固定數量的真金白銀做對照——但是,從1971年之后,全世界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把自己的鈔票盯著黃金或者白銀或者其他什么實物商品 ,完全是憑著政治領導人的自制力和中央銀行們的感覺,在那里像玩蹺蹺板游戲一樣,動輒調高利率,動輒降低利率,據說在對龐雜無比的經濟進行“調控”(這還能叫“市場經濟”么?)。
  在“點紙成金”魔法被全世界的政府普遍應用之時,就出現了很多種對鈔票總量的定義,但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定義是M0 ,通常被稱做“基礎貨幣(Money Base)”,或者“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也是各種鈔票供應量基礎,差不多就代表了這個世界上某種鈔票數量的多少。
  概念介紹到此為止,現在我們來看看美元M0鈔票的總量供應問題。
  下面就是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倒臺到2010年,40年的美元鈔票的供應量情況。  

      

根據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從1971年到2010年,美元M0鈔票供應量從655億美元左右,增加到2萬億美元左右,差不多增加了30倍!
  那么1971年代的時候,白銀的價格是多少呢?
  答案是1.4美元/盎司左右,如果按照同等鈔票增加的比例,今天白銀的價格應該是45美元/盎司左右。
  從圖中你也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為了拯救美國的金融體系,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簡直太不要臉了,一下子就把鈔票供應量從8000億美元暴增到2萬億美元!
  這下你就該明白,為什么你動不動就能從我們的報紙和媒體上看到說“美國打開印鈔機”,“開著直升機撒鈔票”之類的話了——美聯儲的確在這么做!
  實際上,在美聯儲撒出去這些鈔票之后,世界的物價馬上就有反應——反應當然是應聲而漲,從2009年初到現在,你算算,那些大宗商品,石油啊、銅啊、鋼啊,乃至黃金啊、白銀啊,哪一樣東西,上漲了一倍了的還絕對是少的!
  了解這個數據,你一定認為美帝國主義太黑暗了,太瘋狂了,40年鈔票數量變為原來的30倍,拼命發行鈔票,讓世界人民承受通貨膨脹的后果……
  那你很有可能再一次錯了!
  即便美帝國主義在金融危機以來瘋狂的發鈔票,但在世界上的大國之中,在印刷鈔票方面,美國恐怕還算是“最負責任”的一個……
  諸如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印鈔票的速度能讓你目瞪口呆……
  就拿咱天朝做例子——還是應用M0的數據。
  咱們中國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為了盡快融入“世界民族之林”,為了發展“市場經濟”,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發鈔票是最隱蔽的“高招”。
  1979年中國人民幣M0鈔票供應量是229.59億元,到了2010年底,這個數據變成了4.46萬億元。
  美帝國主義40年增加了30倍——俺們天朝,30年就增加了193倍!
  具體發鈔票的數量增長情況見下圖。  

      

你倒是說說,中央政府這樣拼命的發鈔票,還不讓物價漲,還說要“動用一切辦法控制通貨膨脹”,還說房價都是炒房團、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惹得禍,還說“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都是不法商人投機炒作,還說“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這算是掩耳盜鈴呢?還是瞞天過海?
  或者,這就叫“為人民服務”?
  當然,白銀的價格不取決于人民幣,取決于美元,但我想提示你的是,按照另外應用更加廣泛的鈔票發行量M2(專業的名稱叫做“廣義貨幣供應量”)數據來進行計算的話,人民幣到2010年底的發行量為72.6萬億元(按照當前匯率折算下來是11.1萬億美元),美元的發行量為8.53萬億美元。
  也就說,在鈔票發行量上,主要在中國境內使用的人民幣鈔票總量,已經超過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的美元鈔票總量的30%以上!
  有人說,當前人民幣在升值云云,買白銀不一定劃算——根據上面這個數據,你就算算人民幣升值能不能升值到天上去……
  本來白銀就在逐漸消耗中減少,白銀的用處那么大,而投資的需求從2008年以來又在飛速增長,在中央政府的“點紙成金”魔術明顯還要繼續玩下去的情況下……
  的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當前這個極其不合理、極其荒謬的貨幣制度,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怎么做才能保護我們的財富——至少,我們應該清楚的明白,我們在這場游戲規則里,應該站在黃金白銀這邊,還是站在美元鈔票,或者人民幣鈔票那邊。
  正如日裔美國作家羅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在《債務的奢欲》一文中這樣描述:
  在一個五光十色熱鬧非凡的巨大賭場之中,人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賭著那些“滑稽貨幣”(指現在以美元為中心的紙幣體系),此時,尚未喝醉的頭腦清醒的人已經看到賭場的角落開始冒煙了,他們此時悄悄地盡可能平靜地走向賭場狹窄的出口。這時火苗已經依稀可見,人們都還渾然不覺,只是有更多的人聞到了煙味,他們四下張望,有人開始小聲議論。賭場老板生怕大家發現已經出現的火苗,于是大聲吆喝并擺出更加驚險刺激的賭局,大多數人又被重新吸引到賭桌旁。火苗終于漸漸成了火焰,更多人的開始騷動,有人開始奔跑,大多數人則不知所措。賭場老板開始喊話,說有一些火苗和煙霧是正常的,能夠刺激賭場生意,而且火苗(通脹)是完全可控的,1971年以來就是如此。喊話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于是人們繼續賭錢。只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擠向出口方向。
  此時最怕的就是一聲尖叫……
  實際上,筆者認為,2008年9月,雷曼兄弟銀行的倒閉就是“第一聲尖叫”,不過,在政府和中央銀行們再次使出全身的力氣鼓吹出來的燦爛泡沫面前,大家又一次迷幻,以為那一聲尖叫,只不過是賭場里的某個人被踩到了腳而已,大家繼續在這個賭場里狂歡……
  當災難發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尋找自己的出口,對于清崎而言,賭場的出口就是黃金和白銀——你呢?  

11.驚天投機:亨特兄弟的傳說
  不少的70后和80后,小時候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個美國電視劇,叫做《神探亨特》,里面的亨特幽默風趣、聰明機智,而且心細如發、邏輯嚴密、料事如神……
  實際上,就在這個電視劇在美國拍攝和播出之時,正好有一個家族在美國如日中天——很湊巧,這個家族的名字就是“亨特”,事件太過于湊巧,以至于該電視劇的拍攝者不得不一再澄清,那個富有的亨特家族“并沒有參與電視劇制作。”
  可惜,很多人一直都不相信這個“否認”——干嘛要一再的否認呢,這不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此地無銀三百兩”么?
  為什么說到這個家族,恰恰是因為這個家族與白銀有一段驚世駭俗的關系。
  亨特家族的創始人H.L.亨特是個農民,不過美國的農民并不窮困;雖然不窮困,可這人不知道天天向上,沒有接受過什么正規教育;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但他天賦異常,商業嗅覺異常靈敏——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倒騰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看出石油開采業很有前途,于是組建了石油公司,賺大發了。
  到了1957,當時的美國《財富》雜志估計,亨特是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
  由于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老亨特不知道“少生孩子多致富”這句中國諺語,于是他一口氣生養了14個娃,并且還都把他們養大了——其中就包括尼爾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倆。
  這兄弟倆繼承了老爸的商業頭腦,繼續通過開采石油和開酒店來掙錢——不過,干著干著,這兄弟倆就發現,開采石油和開酒店掙錢都很辛苦啊,而且風險也很大,比方說他們家投資了一個利比亞的油田,結果由于那邊政局動蕩,被沒收了,讓這一家子元氣大傷。
  很快的,這兄弟倆就發現,金融市場容易啊!
  可不嘛,不要勞力費神的掌握這技術、那技術,只需要下下指令、買買賣賣,大把大把鈔票就到自家來了,天底下還有有這樣的好事?
  這兄弟倆眼中的金融市場,主要是指期貨他們。
  這兄弟倆一商量,得,別搞石油了,就玩期貨,又刺激,又好玩,還能掙大錢!
  先拿大豆期貨試試手。  

1970年代早期,大豆是美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1973年夏天,對大豆的高漲需求甚至使大豆現貨斷貨,政府被迫暫停大豆出口。亨特兄弟立即看到了商機——既然這種商品如此受歡迎,而且如此短缺,豈不是絕好的攻擊對象嗎?
  1974年和1975年,尼爾森和他的弟弟威廉開始了大豆投機,他們的手段很簡單——只用很低的保證金來買進期貨,不買進現貨,這樣的囤積的成本很低,亨特家族既不用到處收購大豆,又不用租用倉庫來儲存大豆,只需要在芝加哥交易委員會的交易池里不停地發出買進指令就可以了。
  必須說明的是,這樣的囤積也非常危險,因為大豆其實并沒有出現短缺,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差距過大,空頭可以從現貨市場上買進大豆,然后與亨特家族交割。到那個時候,亨特家族收到的將不是現金和利潤,而是堆積如山的大豆。
  由于政府規定每個交易商擁有的期貨合約不得高于300萬蒲式耳,或者全部合約的5%,這就像中國海南為了控制房價,要求1個身份證只能買5套房一樣——于是亨特兄弟就發動親戚朋友,設立許多交易賬戶,開足馬力買進大豆期貨。
  許多人知道了亨特兄弟在操縱大豆,所以紛紛加入交易,試圖搭上順風車,大豆期貨開始暴漲,從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漲到高峰時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覺察到不對勁,決定對亨特兄弟提出起訴,亨特兄弟則指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見不得別人賺錢就眼紅流口水,這種針對俺們家族的訴訟簡直就是勒索……
  亨特兄弟確實不傻,打口水仗的時候,已經偷偷的將大豆期貨全部賣出。
  賣糕的——掙了1億美元!荷,這錢來得那個爽快啊!
  CFTC指責亨特兄弟操縱市場,但是又拿不出來什么過硬的證據,美國法庭宣布不支持其訴訟——CFTC一下子名譽掃地!
  看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軟弱無力,亨特兄弟打算在白銀期貨市場上再玩一把豪賭,狠狠的賺他一筆,說不定就此成了世界首富呢!
  正如前文所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臺,濫發紙幣必將為通貨膨脹打開罪惡之門,許多普通人當時并沒有那種意識——但商業頭腦敏銳的尼爾森.亨特卻看出來了這一條。
  大豆那玩意兒,畢竟價值低,不好長期保存,怎么能和白銀相比呢?
  早在1973年,尼爾森就開始在中東購買白銀現貨,當時的價格為2美元/盎司左右,同時亨特家族還在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市場上買進白銀期貨。
  尼爾森絕對富有戰略眼光,他在白銀價格谷底建立了大量倉位。到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經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白銀現貨,并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購買了3500萬盎司的白銀期貨,他們儼然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
  市場上的白銀開始出現了嚴重的短缺,又有一大批交易商跟在亨特兄弟的屁股后面沖入白銀期貨市場,在僅僅兩個月之內,就把白銀價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漲幅接近130%!
  看清楚,我們2010年9月份到現在(2011年2月份),白銀的價格也上漲了接近90%!  

看到銀價暴漲,在過去幾年中以遠低于2美元以下的成本收購了大量白銀的墨西哥政府心動了,他們可儲備了5000萬盎司的白銀呢!  

  該出手時就出手,墨西哥政府決定出手——5000萬盎司的實物白銀頓時涌向市場,白銀價格立即暴跌,下跌了40%,一直到了4美元/盎司左右。  

  墨西哥政府大賺而特賺了一筆,嘩嘩嘩的數著美元,當然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而亨特兄弟呢,到口的肥肉“唰”的一下子又沒了,心里自然是窩了一肚子火,雖然很窩火,他們腦袋還是很清醒的,他們也看出來了,要控制白銀這種重要的貴金屬,只憑自己家族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和中國銀行業改革一樣,借助外來的“戰略投資者”。  

  尼爾森把目光投向了中東,那里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正好和沙特王子們的關系很好,而這些王子們又控制著沙特最大的銀行——國家商業銀行。  

  成功的游說之下,亨特家族拉到了沙特阿拉伯王室的贊助,還吸引了沙特國家貨幣局的大量外匯投資。  

  這個時候,正是亨特兄弟在大豆期貨投機案件上最后結案時刻,“期貨操縱”的指責不絕于耳,亨特兄弟這次長了個大心眼,他們很有耐心的大量吸入現貨和期貨籌碼,同時做了大量偽裝,自稱購買白銀是為了進行國際貿易,因為白銀的價值比紙幣更穩定。  

  聽起來很有道理,從交易上也查不出什么破綻……  

  這時候的白銀價格依然5美元/盎司左右。  

  大豆期貨投機事件塵埃落定之時,亨特兄弟再把炒大豆期貨所賺的錢投入白銀投機中,  

  到了1978年底,尼爾森-亨特直接控制的白銀現貨可達到了幾億盎司,與此同時,全球通貨膨脹和政治局勢不穩定已經持續了幾年,黃金的價格由原來的35美元/盎司飛漲到500美元/盎司,相比之下,白銀的價格漲幅還遠遠不夠,依然在6美元/盎司徘徊。  

  1979年夏天,尼爾森-亨特終于決定發起總攻——他要讓以前緩慢上升的白銀價格坐上三級火箭,要它像黃金一樣暴漲十幾倍……  

  決斗開始了!  

亨特兄弟和沙特家族控制的“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向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下達了累計4000萬盎司的買入指令。
  市場上出現了巨額買盤,銀價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買入——CFTC調查了交易記錄,發現大部分買單來自“國際金屬投資公司”,而這家公司在百慕大群島注冊。
  很快,紐約和芝加哥的每一個交易商都知道了亨特家族是“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后臺老板——既然這么富有的亨特家族在為白銀“做莊”,那么小投機者當然應該選擇“跟莊”,這樣雖然很危險,卻有機會大賺一筆。
  隨著投機者的不斷涌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干脆突破40美元!
  天啊,究竟要漲到什么時候才是個盡頭呢?
  到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掌控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白銀期貨合約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69%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共掌握著1. 2億盎司 的現貨和5000萬盎司的期貨,這還不包括亨特的合伙人——沙特阿拉伯王室成員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白銀。
  當時全球每年的白銀交易量也不過2000萬盎司,亨特家族已經切斷了白銀流通的渠道!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白銀價格上漲到48美元!
  幾乎所有看空的人都已經認輸出場,亨特兄弟如果這個時候選擇出售,賺到的財富在那個時代將是天文數字!
  然而,也許是被墨西哥政府涮了那一把之后,亨特兄弟太不服氣了,也許是非要再次玩CFTC一個難堪,或者,就是想賺走所有參與到白銀市場的人的錢,或者,就是亨特兄弟想通過打敗所有人來證明自己……總之,亨特兄弟殺紅了眼,沒有停止。
  為什么亨特家族還不住手呢?
  利令智昏已經不足以形容亨特兄弟的行為,用最流行的話來說,亨特兄弟現在已經不是在為金錢而戰斗了,而純粹是賭氣了——賭氣的對象是整個白銀市場乃至整個期貨市場……
  其實,到這個時候,亨特兄弟的財富也基本耗盡了,為了維持對白銀市場的壟斷,尼爾森-亨特被迫向美國華爾街的幾家大銀行高息借貸,舉債超過2億美元,平均利息高達19%!
   1980年1月21日 ,白銀漲到了它的歷史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
  記住,這個價格迄今還沒有被超越!  

在短短12個月里,銀價上漲了8倍,要知道,銀是多么大宗的商品啊——可以肯定的說,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大宗商品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擁有如此駭人聽聞的漲幅!
  亨特兄弟花費了10年來囤積白銀,花費了半年時間來進行總攻——這種對投機的執著精神和耐心程度,值得每一個后來的投機分子敬仰學習、深刻領會……
  問題是,這樣瘋狂的玩法,等于是要把所有期貨交易商都帶進地獄,更嚴重的說,是蔑視美國政府,蔑視美國人民,蔑視全世界需要用白銀的產業和相應的人!
  是的,投機掙錢可以,但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允許任何投機商毀滅期貨市場、毀滅美國金融體系,無論是1980年,還是2008年……
  美國政府出手了。
  經過嚴肅討論,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決定將白銀合約保證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這意味著亨特家族必須補充大量的資本。
  隨后不久,紐約商品交易所重磅出擊,頒布了一條臨時規定:“從即日起,禁止建立新的白銀期貨合約,只允許舊合約的平倉。”
  這意味著亨特家族再也無法從期貨市場上買進任何白銀,而且白銀期貨合約的總數只會不斷減少,誰都無法通過大量買入或賣出來操縱價格。
  有人說,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可不是一根稻草,這是一頭大象的重量!
  規定出來之后, 1980年3月25日 ,白銀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按照規定,亨特兄弟必須補足保證金,否則經紀商將強行賣掉亨特家族的白銀期貨。
  亨特兄弟這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眾射之矢,他們求爺爺告奶奶的到處聯系銀行家,希望以家族產業為擔保獲得抵押貸款。
  不過,沒有誰再敢支持亨特家族這樣投機了!
  1980年3月27日日,幾天前還在三四十美元價格運行的白銀,居然跌到了10美元/盎司的低點,根據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救市過程,你認為亨特兄弟應該怎么做?
  不錯,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華爾街投行們的表現一樣,亨特兄弟飛抵華盛頓,請求財政部和美聯儲牽頭,向亨特家族提供巨額長期貸款。
  否則,“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亨特兄弟暗示,將拋售手頭剩余的6300萬盎司白銀,徹底摧毀市場信心,并把華爾街各大銀行一起拉下水……
  美聯儲和美國政府不得不緊急介入,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親自說服美國各大銀行組成集團,向亨特家族提供價值11億美元的長期貸款。
  是的,你見過的,2008年,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說服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投行,并且說服國會,決定援助美國華爾街7000億美元,美聯儲主席更是同意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轉型為商業銀行,以便美國政府可以給他們提供援助資金,支持摩根大通銀行收購貝爾斯登……
  尼爾森還對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員們表示,亨特家族只是做了一筆錯誤的投資,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過度干預,所以亨特家族其實是白銀危機最大的受害者……
  本來想發一筆超級橫財的無賴,轉眼之間就成了可憐巴巴的“受害者”,而只要政府和中央銀行控制著隨意印刷鈔票的權力,他最終一定會會選擇去救援這一個或者數個無賴……
  因為,他們總是擔心,如果他們拒絕了無賴的要求,或者他們任由這些無賴自生自滅,他們自己精心構建的“金融體系”會承受不住而倒下,而他們更擔心的是,他們構建在“點紙成金術”之上的那個海市蜃樓,會因為金融體系的坍塌而崩潰!
  1980年,美聯儲和美國政府這樣做了,2008年,我們只不過再一次見識。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做無賴,你也必須得做得足夠大!  

有必要強調一句——本人這篇文章下了非常非常大的心血,查閱了國內外很多資料(主要是數據),內容可能有轉述別人的,但整個思路的確是我個人想的,希望把有關白銀的問題談論清楚。
  你能免費讀到這篇文章,自然希望能夠給我也貢獻點思想!  

看了亨特兄弟的投機傳奇,你是心有余悸還是躍躍欲試呢?
  為了更清楚的看清亨特兄弟的投機,我們通過銀價變化來分析這一經典投機案例。  

      

12.股神:與白銀的那場邂逅
  自1980年亨特兄弟投機白銀以來,白銀市場被徹底激活了,變成了一個投機者的樂園。
  國際市場上,白銀幾乎是全球日常波動最劇烈的商品之一,“玩的就是刺激,玩的就是心跳”,無數投機家帶著對前輩的尊崇,前仆后繼地涌入白銀市場。
  相對而言,黃金市場由于價值太高,數量太大,難以壟斷操縱,但白銀相對低廉的價格,有限的產量,使其成為大資本的理想操縱對象。
  從2010年9月份2011年2月份,5個月里白銀上漲將近90%,你能說沒有投機的因素?
  實際上,不僅亨特兄弟,全世界玩金融的玩家眼中的上帝——“股神”沃倫-巴菲特也在白銀投機上掙到了一大桶金子。
  只是美國媒體(包括中國媒體)為了敬重巴菲特的名聲,刻意打造一個清廉、節儉、正直而又親民的金融界道德標兵和領袖形象,基本上不大提這會事而已。
  從1995年開始,巴菲特開始持續買入大量白銀,買入的價格約在5美元左右,到1999年年初,巴菲特持有1.3億盎司的白銀,占了當時全世界白銀年產量的1/3。
  1998年,在白銀價格達到每盎司7.81美元的高位后,他又在白銀的回調中不斷加倉。他購入白銀的平均成本約為每盎司5美元,最多時其手頭的白銀總量,占到差不多世界一年的白銀總產量。  

當白銀價格從1995年的每盎司5美元上漲至2006年的每盎司15美元后,巴菲特將白銀全部拋出,賺得盆滿缽溢,下圖就分別是2個5年期間白銀價格的變動情況,從這其中可以看出巴菲特的精明之處。  

      

   

當然,如果看2001年以后銀價的表現情況,尤其是時至今日白銀價格的表現,似乎我們遠遠稱不上巴菲特有多么成功。  

      

對于巴菲特的這次白銀投機的“成功”或者“不成功”,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個方面是,巴菲特足夠聰明,他預計到了2008年的那一場金融海嘯(當時的銀價暴跌至10美元/盎司左右),至少也是預計到了2007年美聯儲的升息,為了躲過去那一場海嘯,他寧愿在2006年次貸危機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就將白銀悉數拋出,規避風險。
  另外一個方面可能是,巴菲特最大程度的汲取了亨特兄弟的教訓,他沒有想著通過摧毀白銀市場來發一筆無比大的橫財(反正他當時就是世界首富),更不愿意為了賺取亨特兄弟那樣不可思議的暴利而搞到傾家蕩產,一世英名盡失……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不過,在某些金融媒體中,似乎也存在著另外一種“中國政府式的”美化和粉飾活動,給巴菲特戴上了一個道德的光環——他們說,巴菲特為什么投資白銀,是因為當時的工業用銀大幅度下降,白銀跌到了低點,為了避免白銀生產者虧損,股神好意出手相救(正如2009年巴菲特50億美元購入高盛優先股而援助高盛一樣?),避免銀價跌向更低。
  至于老巴為什么賣掉白銀,那是因為他認為白銀的價格已經太高了,影響了工業使用者的成本,所以老巴就拋出了自己的白銀,平抑白銀的價格。
  根據這種說法,巴菲特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高尚的人,是一個睿智的人,是一個時刻心懷天下的人,是一個脫離了追求金錢這樣低級趣味活動的人,是一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
  實際上,巴菲特自己到并不像某些衛道士那樣虛偽,他很少提及自己在白銀投機中掙了一大筆錢這種事兒,要是問到他這個事兒,他也誠實回答,并不做作,并不宣稱自己是在為白銀行業“做慈善”,也沒有動輒像某些“中國式英雄”那樣宣稱自己就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白銀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兒在掙錢……
  其實,一個人擁有足夠的金錢與影響力,所謂的投資在易被操縱的市場上便成了極為簡單的事情,這就是巴菲特所做的事情。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老巴在白銀上他掙了一大筆錢,沒有什么可恥,也稱不上有多么高尚,更稱不上什么慈善……
  掙錢而已。  

13.白銀價格操縱案:這兩家銀行
   2010年10月29日 ,《中國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紙報道了一則不怎么起眼的新聞“摩根大通和匯豐控股被控蓄意操縱白銀期貨和期權市場”。
  摩根大通是誰?
  摩根大通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銀行,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于2004年與2008年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身上帶著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金融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J.P.摩根家族的高貴血統 ,他為什么要“蓄意操縱白銀期貨和期權市場”?
  不過,在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之前,我們認定的犯罪嫌疑人,也只是嫌疑人而已,不能憑空就說人家某某人“蓄意操縱”,還需要有真正的證據。
  早在2008年9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就曾經開展過一次針對操縱黃金期貨價格的調查,調查由CFTC的負責人巴特-奇爾頓(Bart Chilton)主導,和針對亨特兄弟的大豆投機調查一樣,調查最后以“證據不足”而告終。
  不過,你要注意,“證據不足”并不是“沒有證據”,恰恰就有人看出來了其中的貓膩。  

剛才有個老兄說我是高位唱多——我承認自己是唱多,也是高位唱多,而且我也承認,短期白銀的風險可能非常巨大,但筆者我始終認為,只要你買的白銀實物,我相信近一兩年之內漲到50美元/盎司以上肯定一點問題沒有!  

還有,現在的世界就是這么怪,你老老實實工作,你勤勤懇懇賣命,反而越來越窮,只有投機才能掙大錢。  

還是那句話——
  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當前這個極其不合理、極其荒謬的貨幣制度,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怎么做才能保護我們的財富——至少,我們應該清楚的明白,我們在這場游戲規則里,應該站在黃金白銀這邊,還是站在美元鈔票,或者人民幣鈔票那邊。  

我們想想就可以知道,如果就像亨特兄弟一樣,一兩個合伙人控制了一種商品期貨50%以上的交易量,就擁有了操縱市場的能力,更不必說如果你控制了80%、90%乃至100%的時候——然而,很不幸的,就是在CFTC從2006年到2008年的8份季度報告里,人們赫然發現,在所有的貴金屬(主要是黃金和白銀)衍生物交易份額里,有兩家銀行,在任何一個季度都控制著50%以上的交易量(2007年季度),而最高的時候,甚至接近100%。
  這兩家銀行,一家是摩根大通銀行,另外一家就是匯豐銀行,他們兩個所占比例較低的時候,偶爾還有另外一個成員出現,這就是德意志銀行。  

      

這幾個銀行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賣空黃金和白銀——進一步的統計表明,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在黃金衍生物上的交易額一直保持在70%以上,絕大部分時間都超過90%!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8.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關于人工智能認為把毛主席稱呼為‘教員““不妥”的一些思考。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