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2010年經濟數據昨天由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了。與令人振奮的國民經濟總量和增速相比,數據提前泄露的陰影又使得本次發布變成了一場毫無懸念的宣讀會。核心經濟數據的屢次提前曝光,已成了影響我國經濟安全和統計部門權威性的一顆毒瘤。
根據國家統計局正式發布的數據,2010年我國的GDP增速為10.3%,CPI上漲3.3%。但就在數據發布的前一天,有不少網站的論壇和微博中就已經出現了相關重要數據的“網絡版”。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網絡版”預測的數據竟然與國家統計局昨天正式公布的數據一模一樣,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是否在相關部門中存在著“內奸”。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統計數據的泄密不止一次地發生。早在去年6月份,在一場券商的策略報告會上,一位央行經濟學家以個人觀點的方式,公布了一組5月宏觀數據,其中包括市場極度敏感的CPI數據,以及中國5月份出口數據。而這組數據與兩天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份的統計數據高度相似,其中CPI更是一模一樣。
國家經濟運行數據不僅關系國計民生,同時也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在中國逐漸崛起的今天,經濟、軍事、技術數據都有可能成為國外機構研究和獲取的對象。相關重大經濟數據的泄密,可能在“金融戰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經濟數據的泄密不僅會引發金融市場的動蕩,誘使先知先覺的資金大肆進行套利行為,對相關企業而言,也不啻是一場災難。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經濟間諜幾乎無處不在。比如德國經濟安全工作協會調查發現,德國企業每年在經濟情報泄密方面的損失高達500 億歐元;日本經濟產業省也宣稱,有超過1/3的企業承認發現過情報被泄露;在中國,僅前兩年曝光的力拓間諜案,就給中國的鋼鐵企業帶來了數百億元的直接損失。
為了防范和打擊經濟數據泄密問題,各國紛紛加強了相關立法試圖堵住“漏洞”。美國1996年10月通過了《經濟間諜法》,該法不但對已經實施的犯罪進行追究,還對“意圖”犯罪以及共謀犯罪行為進行處罰;德國聯邦政府設有專門的經濟安全工作委員會,政府情報機關和反間諜機關聯邦憲法保衛局直接負責對經濟間諜風險的評估和防范。
對中國而言,隨著經濟規模躍上世界第二的寶座,以及國際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經濟安全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面對頻繁出現的經濟和金融統計數據提前泄露事件,國家統計局也表示了高度的警惕,并表示從統計調查到數據發布,都是嚴格按照統計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的,嚴格執行保密規定。
在法制建設方面,我國已經編織了一張比較嚴密的防止重要經濟數據泄密的法律體系。比如統計法就規定,全國性重要統計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公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布,并要求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此外,在保密法和刑法中,對于違規泄密人員的處罰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相關知情者務必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則不但會對國家的經濟安全造成威脅,也有可能把自己送上法律的審判臺。
□特約評論員李長安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