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美元和歐元三方混戰
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戰爭,正在輿論界、學術界同時也在中美政府之間如火如荼的展開之際,另外一個強大的、冰冷的、似乎又陌生的對手——歐元——粉墨登場了!山雨欲來風滿樓啊。我們不妨通過對10月14日外管局公告的分析,來品味人民幣、美元和歐元三方混戰產生的新味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三季度國家外匯儲備增加了1940億美元,對于增加的原因其解釋為:貿易順差653億美元,中國農業銀行的境外融資100多億美元,非美貨幣的增溢為800多億美元,余下的大量外匯儲備的增加沒有進一步解釋。尤其對熱錢的涌入予以了堅決的否定,不過國家外管局的閃爍其詞還是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想象一:如果整個三季度國家外匯儲備一籃子外匯名義數量沒有變動,如果非美貨幣都按歐元來計算。期間歐元對美元增值12%,把整個三季度非美貨幣的增值按840億美元計算,于是可推測出國家外匯儲備中有7000億歐元。
但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如果這7000億歐元的國家外匯儲備沒有變動,那么二季度就應該是很糟糕的一個季度,因為整個二季度歐元對美元貶值了約9.4%,那么對應的國家外匯儲備僅在這個過程中就要縮水約658億美元,這可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啊,但是外管局在二季度并沒有做出特別的解釋。況且二季度的國家外匯儲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的。于是,這想像一是有問題的。
想象二:如果國家外匯儲備中二季度時都是美元儲備,在歐元對美元跌至最低點時,外管局開始進行“炒匯”,假設是分若干個批次用美元購入歐元逐級入市,那么計算下來三季度美元對歐元增值的12%,在實際操作中的增值取中間值6%,那就意味著國家外匯儲備中現在應該有14000億歐元的“庫存”。但這里馬上就產生了兩個矛盾,第一個矛盾14000億歐元折合19180億美元,另外還有8467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還有面值3600余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僅此三項加在一起就已經大大超過了現在公布的2.64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總額了。第二個矛盾,用大量的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在短短三個月內購入如此天量的歐元而不被別人明顯的察覺是不可能的。于是,想象二也是有問題的。
想象三:看來只能把絕對化了的想象一和想象二加以折中。我們先從一季度末的2.45萬億美元的國家外匯儲備這個數據入手,扣除很難流動的美國國債,再扣除那不能流動的兩房債券,剩下的國家外匯儲備最多約1.24萬億美元可以流動。我們再假設這可流動的剩余國家外匯儲備中80%為美元、20%為非美的其他貨幣。我們再假設國家外管局在三季度里將手頭中可流動的美元分批次的全部轉化為歐元(這三個月的收益率仍按前述的6%計算),另外的非美貨幣在這個季度里仍可獲得平均12%的收益。那么現在國家外匯儲備應該虛盈約900億美元,這個數據與外管局公布的數據相當的吻合!
如果把想象三當作一個非常吻合的事實來考慮,反過來又引起了人們的憂慮,因為國家外匯儲備中已經沒有可流動的美元了!卻庫存了大量的非美系列貨幣,估計絕大部分為歐元,相當于9050億歐元的非美外匯。
這里的風險可想而知啊。因為這暴露了一個想象中的事實,即歐元的升值是由于中國的主權國家基金炒作的結果,也許還有像新加坡、迪拜、沙特、俄羅斯等主權基金共同的跟風介入。歐元一旦貶值或迅速暴貶,將會給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造成極大的沖擊。因為從現在的分析上看,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已經沒有美元了,彈盡糧絕了,無法再主動推高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了。換句話說,人民幣作為一個楔子,切入了美元和歐元之間,但此時已經后繼乏力,甚至有可能功虧一簣啊!
我們繼續順著想象三的思路走下去,就可以隱隱約約地摸到中國人民銀行的思維脈絡了。
在中美的匯率戰中,中國人民銀行巧妙地把歐元也拽進了這場爭斗中,由兩方大戰擴展為三方大戰,使貨幣戰爭之水越攪越深、越攪越渾啊。人民幣在這個戰場中必然要為貿易付出犧牲,實則為貿易順差付出犧牲。顯然,美國人越來越沒有耐心去忍受中國的貿易順差了,他們動用起美元和人民幣匯率的武器,他們揮舞著貿易戰的大旗。而中國呢?面對美國人的咄咄逼人的壓力,顯然要采取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案,現在這個方案越來越明朗了,那就是在美元和歐元之間打入了一個楔子。把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人民幣對美元要緩慢的、有計劃的、又是十分克制的升值,但人民幣對歐元卻要貶值即逼迫歐元升值。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如意算盤,整個操作的證據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三季度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已經印證了對這個現象的想象。期間還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細節:中國人民銀行在上個月少量的拋出了美國國債,同時增加了日本的國債,即用美元購入日元,此舉導致了日元的升值。雖然數量看起來微不足道,但迅速引起了日本的政治界和經濟界的恐慌,甚至導致了日本的央行和財政部的介入。所有這些都清楚的勾勒出中國人民銀行的戰略意圖。
關于三季度國家外匯儲備猛增了1940億美元的解釋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插曲,那就是關于中國農業銀行在香港市場上融資獲得了100多億美元也成為了國家外管局的托詞。想想十分可笑,一方面美國財政部10月15日就要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否被操縱的問題提供報告。而另一方面我們的外管局卻又明確的向全世界宣布人民幣的匯率是被操縱的,因為一個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境外圈到的外匯,要如數的交給外管局而變成國家外匯儲備的一部分。這不是典型的不打自招嗎?另外,中國農業銀行在香港市場上融資獲得的100多億美元被國家外管局悉數的看作國家外匯儲備,在事實上又否定了中國農業銀行是股份制銀行的真實性。因為如果中國農業銀行真的是股份制銀行,那么其他股東的利益呢?換句話說,在香港融資獲得的100多億美元怎么都能算到國家外匯儲備中呢?非國有的其他股東的份額是零嗎?
回到想象中的中國人民銀行的思維邏輯。如果想達到人民幣對歐元甚至對日元貶值的目的,就必須讓歐元堅挺起來。事實上最近這兩個季度,歐元卻極度虛弱,先有希臘的債務危機后有愛爾蘭、西班牙等主權信用評級的可能下調,這些都給歐元造成了陰影。歐元更像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中國或者說是人民幣如何在這場持續的匯率戰斗中堅持到最后,并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呢?
正如外管局在10月14日公報中所陳述的那樣,在非美系列的貨幣戰斗中初步獲得了一些甜頭,比如外管局所說的外匯儲備所增加的那么多億美元。但貨幣的匯率戰本身是一場零和的游戲,當中國國家外匯儲備賺到了800多億美元時,一定是某些貨幣所有國要損失800多億美元啊。這個數字在一個季度內就發生了,其數量之大速度之快,對于任何國家都不會是不痛不癢的。如果真是歐元區來承擔這個利益的輸出,他們只有3億人口啊,短短的三個月人均要承擔約300美元的“利益輸出”。他們很快就會感覺到,如果輿論媒體再借題發揮,歐元區民眾憤怒的火焰會熊熊燃燒的。瞧,法國人此時此刻正在因為退休金的利益受到了傷害而如火如荼的大罷工呢!他們完全懂得如何去發現真相,他們更懂得如何去發泄憤怒!
現在歐元區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很大一部分,人民幣對歐元實際的貶值會大大的促進中國對歐元區的出口,會獲得大量的貿易順差。這為中美可能要發生的貿易沖突預留下了一個安全的“通道”。當中美貿易因匯率問題而轉化為貿易戰,導致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急劇減少甚至變成逆差時。這個“通道”就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了:通過歐元區的貿易順差的增加來彌補對美貿易順差的減少。不過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是一個理想的過程。
中美貿易沖突即使在將來成為事實,它也需要走一個漫長的、跌宕起伏的過程。其程序首先需要在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立法來限制所謂的匯率干預,接下來再由美國財政部鎖定人民幣是匯率操縱的一個“原兇”,再接下來由總統授權去執行“撥亂反正的工作”,然后通過貿易制裁的手段一次一次、一層一層的打擊中國的出口貿易(其主要手段應該是懲罰性關稅)。
上面所述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若干個月的時間,所以貿易大棒雖然已經高高舉起,但真正打在中國對美出口貿易的身上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即使打在身上使中國產生“痛感”同樣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所以這是一個有三四年時間的漫長過程。中國完全可以有智慧,通過外交、政治和經濟等各種博弈手段來化解掉痛苦的風險,至少也應該大大緩解它。
中國在發揮自己的商業智慧時,有兩個前瞻性的工作應該先去完成。
首先中國需要放棄重商主義,不僅要把美元歐元看成真金白銀,也要把自己發行的人民幣看成真金白銀啊,在人民幣的發行機制和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兩個領域都要做一些踏踏實實的工作,立足于長遠的國家利益,為全體人民的利益服務。
其次中國需要放棄GDP主義,不要只貪求經濟發展的速度,或者說是經濟發展的數字速度,而更加注重GDP的質量,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國民、中國和外國、富人和窮人的利益分配。
如果我們善于利用這一段難能可貴的緩沖期,這個緩沖期是指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爭斗的兩三年、當然也包括人民幣對歐元實際貶值的這一兩年。必須要完成轉型!即整個國民經濟快速的由依賴出口貿易的所謂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型成靠國內的真實消費拉動的正常經濟。國際上給中國留下的時間不會很多,機會看來也僅此一次了,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2010年10月1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