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建國以來前三十年,以及后三十年,我們都在補一堂課,存在者的以物累形。前三十年可貴的地方在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計劃的很多內容亦是“規定好的物成生理”,后三十年用一種線性增長的方式“接軌”,將存在者延展到這片國土,卻也喪失了國土的實際內容——資源損失與環境惡化,甚至文化發展主動權的喪失。
超越“物成生理”,不能讓生產資料的關系毀掉了社會,不能在物成之時毀掉了自然,而是天人合一循環而生。
中華文明自古海納百川,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精粹基本已經全部匯入“我們”,從“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原理來說(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后分配給大量計算機處理,最后把計算結果綜合起來得到最終結果),全世界的“主權自我(關系)”,中國13億人的基礎,足以完成尋找終極意義的龐大計算量。
現在的我們,需要關注存在本身,也即確立自我,讓自我確定存在者。
分布式計算給經濟學的“啟發”:
1、稀有資源可以共享;
2、通過分布式計算可以在多臺計算機上平衡計算負載;
3、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適合運行它的計算機上。
其中,共享稀有資源和平衡負載是計算機分布式計算的核心思想之一。
如果我們說某項工作是分布式的,那么,參與這項工作的一定不只一臺計算機,而是一個計算機網絡,顯然這種“螞蟻搬山”的方式將具有很強的數據處理能力。
農產品、人口增長與不測風云
作者:Richard Mills
譯者:海杲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lskh.html
1798年,32歲的英國經濟學家Malthus(馬爾薩斯)匿名出版了《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一文,其中爭議是人口幾何級數增長(1、2、4、16之類),而糧食增長只能算數級數(1、2、3、4之類)。但是,食物很明顯是我們每個人生存所必需,一定區域內未加抑制的人口增長,或者全球范圍人口的增長,會導致饑餓甚至世界范圍的大規模絕食。
[馬爾薩斯人口論對錯與否,依然爭論中,小附兩篇參考]
{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到底是對是錯?
http://news.qq.com/a/20090818/002472.htm
新馬爾薩斯論的破產:
http://www.infzm.com/content/27047
}
{
立體農業內涵—>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5013.htm
狹義:僅指立體種植而言,是農作物復合群體時空充分利用。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特性,如高稈與矮稈、富光與耐蔭、早熟與晚熟、深根與淺根、豆科與禾本科,利用它們在生長過程中的時空差,合理地實行科學的間種、套種、混種、復種、輪種等配套種植,形成多種作物、多層次、多時序的立體交叉種植結構。
中義:單位面積土地上(水域中)或一定區域范圍內,進行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復合種養
廣義:著眼于整個大農業系統,它包括農業的廣度,即生物功能維;農業的深度,即資源開發功能維;農業的高度,即經濟增值維。它不是通常直觀的立體農業,而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與當前“循環經濟”的概念相似。
}
“人口的力量,不能明確與否大過地球制造‘衣食所需’的力量。”Thomas Robert Malthus說。
馬爾薩斯論者的悲觀情緒,一直為相信技術進步的懷疑者所批判,級數性因素:
·農業
·能源
·用水
·制造
·疾控
·化肥
·信息
·運輸
技術進步論者認為,科技進步可以使得糧食生產能力大過人口增長曲線。
天有不測風云
黑天鵝理論,也叫“黑天鵝事件理論”,由Nassim Nicholas Taleb所發展,他解釋為:1)重大影響的不成比例性質的角色,難以預測,而稀有事件超出歷史、科學、金融與級數的正常預期范圍;2)用科學方法(小概率的本性)難以計算間接稀有事件的可能性;3)心里偏見,會致盲個別或集體,使得他們不能看見,也并非不注意歷史事件中稀有事件的大規模影響。黑天鵝理論指的重大量級的天有不測風云與后果,以及他們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此類事件,要考慮到極端異常現象,總體來說比常規時間扮演更為重大的角色。
——Wikipedia
環境的“完美風暴”可能會導致食物價格上漲,食品暴動,供應鏈瓦解,國與國之間的水資源爭執,饑餓人口數量增長。
考慮一下:
·創紀錄的干旱與全球性異常氣候
·人口爆炸,東方飲食轉為西式風格
·世界性的糧食歉收
·世界食品儲備降低
·收入縮減
·洪澇災害
·異常寒流
·蓄水層較自然恢復速度更快
·農民購買種子化肥的能力,在金融危機期間由于缺乏信用而阻礙——有限產量之后到2008年末卻是低價格,使得農民在2009年更是沒有勇氣種田
·能源生產的制造再定位——用于乙醇的玉米
·石漠化——每年都會增加51,800平方公里的新沙漠,比如尼日利亞(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年失去900,000英畝的荒漠化的農田,牲畜和人的需求都在增長
世界范圍的莊家收割量,越來越小,世界食物庫存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全球基本食物需求——更多肉食更為豐富的素食——都在增長。
聯合國稱全球食物危機為“沉默的海嘯”。
全世界事情到底有多糟
沙特阿拉伯一度是世界第八大小麥生產國,但是,到2016年時將逐步退出谷物生產。沙特人在1972年石油禁運之后,擔心小麥的禁運,于是決定自己種植。他們開墾沙漠,如今,蓄水層幾乎已經被汲干。
過去的農業生產增長,部分來自于灌溉擴展的驅動
“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食品紀元,標志之一是更高的食物價格,快速增長的饑餓人群,對于土地和水資源更為激烈的競爭,交織于各國邊界,而食物進口國家試圖在其它國家愛購買或租種大量土地。”Lester Brown,地球政策學院。
幾乎就象傳說中那樣的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俄羅斯干旱,還要承受殘酷大規模的野火——俄羅斯的消防員就在700英里的區域內奮戰了520個分別的麥田。
巴基斯坦在最近的一次洪災中丟失了所有儲存的谷物。
印度遭受了過去37年中最嚴重的干旱——總體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印度的季風雨對該國農民來說極為重要,這是因為,幾乎70%的印度農場都沒有得到灌溉,除卻對季風雨時期的依賴。
印度、尼泊爾、拉丁美洲與中國的食物價格一年內升了15%。
玉米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價格達到最高,這是由于沒有預料的美國收割季節的多雨,與此同時中國與加拿大卻是冰凍氣候。自2008年9月依賴,美國玉米價格首次打破了5美元/蒲式耳。
農業援助占了總體美國開發幫助的3.5%——在1979年時可是18%。
尼日爾、馬里、乍得、布基納法索、毛利納尼亞、北尼日利亞都需要應急食品援助防止饑荒。
東部非洲的干旱已經有15個年頭了,該地區有2300萬非洲人處于饑餓邊緣。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最近削減了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預測4個百分點。
FAO項目估計小麥和粗糧價格比過去十年要上漲15-40%。蔬菜油價格預計增加40%,而日常生活價格上漲16-45%。
到2050年時,FAO的說,糧食生產需要增加70%,以便維持人口的增長。根據FAO的說法,已經有十億人每晚要餓著肚子上床。
澳大利亞也被稱作風沙侵蝕區,該國干旱糟糕。
俄羅斯,世界第四大小麥生產國,已經開始進口,禁止出口,直到2011年收割期。出口禁止逼迫中東與北非的進口商轉向歐洲與美國尋求供應。
德國過去十年中,也是第一次依賴于對小麥的進口。今年冬季小麥的收割,比去年低9%,這便逼迫德國從法國與美國進口小麥。
食糖的價格也在攀升,這主要是因為投機的原因,而印度、巴基斯坦與其它進口商也會購買更多食糖填補可能的不足。
FAO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在2010年8月為平均176點,從7月開始就上升了5個百分點。FFPI自2008年9月以來達到最高點。
全球食品價格以超過2008年最糟月份的速度攀升——不過還是比2008年6月頂峰時期低38個百分點。
肉類價格也在升高,主要由于產量下降,還有中國需求的上升。8月份FAO的肉類食品價格指數年基攀升了16%。
羊肉的價格為37年最高,豬肉與家禽價格還要更高。
上一周,9月24日,FAO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當前食品危機——不過是在上一次食品危機之后的短短兩年內。緊急會議被很多人視作另一次食品危機的警告。
2008年,需求抬升引起的供應短缺所致價格火箭攀升,這是由于異常氣候與歉收的結果(2007-2008食品危機期間,有38個國家禁止出口,導致谷物儲藏戲劇性下跌)。
“如果不采取決策行為,關鍵農產品價格,到2020年時,可能要高50-100個百分點,比新千年轉身之際。而這便會戲劇性地增加饑餓與營養不足的程度,遍及世界。”洪堡德糧食農業論壇(Humboldt Forum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主席Harald von Witzke說道。
結論
如果一個人有鴕鳥心態,把腦袋埋在沙堆里,輕易忽略上述文字,以為世界食品供應沖擊是短期的暫時的現象——
那就不是一個謹慎的舉動。
西方消費者,基本都是依賴于食品零售店來維持生存。但是,這些商店手頭現時也不過只有2-3天的庫存。如果發生任何類型的短期危機,聽任食品供應鏈、囤積貯藏發生危機,商店的貨架很快就會一空而盡。
前景不甚妙?或許如此,不過以上兩件事起碼對本文作者來說是非常清晰的——首先,廉價食品時代過去了,其次,食品供應鏈將會嚴重分裂——有時要長過好多天——對街邊商店來說,或許你會愈發感到些許暫時的不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