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將是終止中國的發展勢頭的自宮
提要:在當代“雙輪經濟”架構中,股市與實體經濟有自激與平衡的相互關系。我國實體經濟尚處于上升長周期中,因“雙輪經濟”自激平衡作用,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通過股市對實體經濟整體有促進作用;歐美國家已過了發展期,通過股市會對實體經濟傳導危機。國際板是加強金融監管,限制金融集團私利膨脹的逆流。我國證券市場法規制度、投資者保護程度都達不到國際公司的進入條件,國際板必將成國際資本的提款機,開設國際板無異于自宮,必將終止中國應有的發展勢頭。
我國近年來有幾次關系國民財富損失的金融方面決策失誤,事先都曾有過社會的上質疑與不同意見的討論,但往往我行我素決策,最終造成巨大的國民財富損失。例2005年四大國有銀行要作外賣股權的股份制改革,我曾發文《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蔡定創文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3nl.html),反對銀行股權外賣,并由此引發國有銀行賤賣的大討論。最終銀行股權賤賣我國損失了一萬億人民幣。國家中投公司成立前夕,我曾發文《國家外匯投資戰略思考》(蔡定創文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a1l.html),說明國家外匯投資方向應以資源類為主,明確警告決不能買通過國際基金公司進行投資。中投公司第一筆投資就是購“黑石”基金,結果虧損巨大。
但是,這一次將要設立的國際版問題,則不是一個局部的、策略性的問題,它涉及到將是中國后三十年是否繼續具有強勁發展動力的全局性、戰略性的大問題,涉及到億萬中國人是否能進入發達國家的國民福祉問題,不能再由金融集團的少數人拍腦袋決定,必須要讓民眾知道真相,人大代表討論質證。
關于國際板將會給我國帶來的損害,我曾在2010.1月份曾發過《股市國際板將嚴重損害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一文作過陳述(此文曾以《股市國際板應緩建》為題在(《改革內參》2010年第六期刊載),網上民眾反對的聲浪也很高,但是,金融決策者與原來決意賤賣國有銀行一樣我行我素,對來自民意與來自理論界的意見似乎置之不理。因而不得不再次發文呼吁:我國近年內沒有設立國際板的條件與必要性,國際板的設立將是自宮。提出如下幾個論點供討論:
一、股市國際板將嚴重消減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
蔡定創的《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一書已經論證,當代經濟是由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組成的“雙輪經濟”構架。股市是虛擬經濟的主體。“雙輪經濟”的驅動原理是,實體經濟的增長與衰退信號,會傳導給股市,股市對這些信號有放大作用。實體經濟增長,則股市產生“貨幣放大”,實體經濟衰退,則股市產生“貨幣收縮”。股市的這種“貨幣放大”與“貨幣收縮”的機制會通過價值創生與價值湮滅的渠道傳導到實體經濟,從而對實體經濟產生倍增的擴展或加速收縮的作用。也就是說,股市對實體經濟有增長與危機的產生有放大作用。
近幾年來的國際國內經濟實證數據完全證實了當代經濟的這種“雙輪經濟”自激與平衡的運行原(詳見蔡定創《貨幣迷局》第九章論述)。美國挽救金融危機采用格林斯潘的建議實際也是首先拉起股市;我國2008年實體經濟的快速下跌,今年六、七月份經濟先行指標的快速下跌,都以無可辯駁的數據證明,股市下跌對實體經濟下跌起到激化、加速和放大的作用。
當一國實體經濟有良好的內需擴展潛力時,在一個良好股市機制條件下會產生“貨幣放大”作用,股市會向實體經濟傳導增長信號,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導至股價上漲從而產生財富效應。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業績平穩、甚至下降,會在股市產生負財富效應,通過股市的“貨幣放大”作用,會向實體經濟傳導衰退信號。上市公司在股市的圈錢與業績下降,都會在股市發生價值湮滅,傳導給實體經濟以加速衰退或危機信號。
我國股市二十年期間實體經濟增長迅速,但經國內多位學者研究證實未產生過財富效應、或財富效應微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與我國股市過度“圈錢“有關。同時也說明我國股市至今尚未建立起能通過實體經濟內需增長引發財富效應的機制。但我國改革開放過去的三十年所賴以發展動力,主要是改革開放開始階段的制度效應和出口導向政策。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已有的動力已經用完,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大到影響持續發展,經濟增長已遭遇瓶頸。在社會貧富差距已大的情況下,今后我國的發展動力只有依靠股市的“貨幣放大”與宏觀調控中的“印錢消費”(詳細的定義與理論原理請參看蔡定創的《貨幣迷局》)。這是依靠人的智慧來推動的發展,正確的股市機制的建設特別重要。
為何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完全走出之機,不顧強大的國際金融集團的強力反對,就迫不及待地要加強金融監管?股市的財富效應曾經為美國的后資本主義時代提供了三十年的發展動力。而本次國際金融危機恰恰是虛擬經濟引發而且股市起到加速與放大作用。美國的救市用坐著直升機撒錢方式,其實給實體經濟的錢是不多的,主要的錢(包括零利率)都是按照格林斯潘的建議,撒向給股市使股指能迅速被拉起。我國自已股市的財富效應的發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沒有義務犧牲自已的發展給美國上市公司輸血。
當代“雙輪經濟”條件下,實體經濟與股市的“貨幣放大”相關。其中的自激、平衡與放大作用決定著經濟增長的內動力是否發生。美國實體經濟已經空心化,發展明顯已產生飽和性的停滯,上市公司稍有不慎、或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倒閉,通過股市的放大作用引發經濟危機。相反,我國經濟正處于潛力期,上市公司平均業績增長遠高于歐美經濟體。如果下功夫建設好一個真正能發生財富效應的自己的股市,不要去搞那些損害自已的政績工程,通過股市的激化后三十年的增長動力才有保障。而股市國際板的建立必將使這一切煙消云散。
不能因為美國允許我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就可以反過來照葫蘆畫瓢的。這些人不懂得股市的本質與作用方式,到時候連輸在那里都不知道。美國產業空心化,必須依靠虛擬經濟手段才能集財,所引進的上市公司都是發展中國家處于增長中的產業和將會發生強勁增長的上市公司,給美國股市傳導的是實體經濟的增長信號,由于美國股市有著良好的財富效應發生機制,此產生的財富效應會促使美國經濟增長。如果不知其中奧妙反過來,我們也引進美國上市公司到我國上市,美國的企業包括國際壟斷集團,都是過了發展期的企業(所謂業績平穩),一些表面上曾風光無限的國際壟斷集團公司如:安然、雷曼兄弟、華盛頓互惠銀行、“兩房”等,一有風吹草動說倒就倒。美國通用汽車如果不是美國政府施援,同樣早就倒閉。如果中國大飛機項目成功,既使是現在風光無限的波音飛機,幾年后必將同樣艱難。從總體上說,美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遠低于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上市公司通過國際板給我國股市的“自激”信號比較國內企業來說必將是負面的多過正面的。如果是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的經濟危機就直接成為中國的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衰退就直接成為中國的經濟衰退。由此給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上的損失,是任何被圈錢數量所不可比擬的。
二、在現有制度下股市國際板必將成為外國資本的提款機。
根據我國眾多學者的實證研究,我國股市從開市至2007年一直處于極弱財富效應中(此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多,部份可從網上搜索到)。從2008年至今股市已從6000點下跌到3000點以下,股市規模則空前擴容,參與股市的人員增多,股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加大。加上股指期貨上市的抽資,創業板的天價發行對市場的抽資,股民總體虧損嚴重,那么肯定,在這一段時間里,股市負財富效應不可避免。今年六七月份經濟各項先行指標隨著上證指數下跌到2319點而快速下探就是明證。
在一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平均達到兩位數的市場環境中,股市長期表現為的弱財富效應或負財富效應,此說明我國股市至今沒有建立起財富效應的發生機制。上市公司有業績增長而不能發生財富效應,其原因有三:一是股市資金流向上市公司超過其分紅,俗稱“圈錢“;二是財富分配機制加大了兩極分化;三是股市財富集中流向金融集團。此說明,當前我國股市的法規制度環境等各方面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圈錢”和金融服務業的集財,不利于中小投資者的投資。如果股市沒有國際板,僅表示國內不同社會群體間的財富重新分配,肥水還沒有流向外人田。如果有了國際板就不一樣了,負財富效應表明的必將發生國民財富凈流出。因此,股市的當前現實已經說明,我國現有條件下的股市,根本不適合開設國際板,如果不對股市的現有的法規制度作徹底的改造,可能永遠也不適合開設國際板。
有人說,國際板公司將會是參照國際上市交易價格低市盈率發行股票。沒有成長的公司股票本來就應該低市盈率發行,這是常識。另外,在國際上曾經低市盈率發行、低市盈率交易的股票,進了中國國內股市環境,就能保證一定低市盈率發行與交易嗎?前面已經說了,股票的發行與交易價格與看不見的股市制度環境有關,我國股市恰恰 是一個有利于上市公司圈錢、有利于金融服務業集財,缺乏對這兩者嚴厲監管、缺乏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市場。創業板上市公司天價發行、偽成長就是明證。股指期貨雖然在上市前就作過防范,上市后即被偷襲,也能證明股市制度性漏洞太多。還有發行公司發行前的拉高發行價格,發行前對來中國發行“圈錢”的特大概念的炒作,都已預示不可能是低價發行。中石油回歸內地發行時,不是就曾被香港股市炒成天價?因此,國際板公司只要是來中國發行,就不可能是低價。當然,大量被“圈錢”后,如果此國際板公司倒閉,中國股民則又是一個最后才知道消息者的倒霉者。
還有人散布說國際板公司會向股民分紅,這更是一種可笑的欺人之談。上市公司是否分紅也與股市的制度有關,沒有那一家公司會情愿給小股東分紅的。既使在國際其他市場上市分紅的公司,來中國上市后也不見得就會給中國股民分紅。我國自已的上市公司在美國、香港上市時就年年給外國人分紅,可一回國內股市,就立即變成鐵公雞的比比皆是!因此,那種認為跨國公司會給中國股民“分紅”的說法是有意的欺騙。
三、股市國際板是逆國際金融監管的潮流而動
經濟的過份虛擬化是造成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人類經濟史上一個最慘重的教訓。美國在加強金融監管,全世界都在總結經驗教訓。這些教訓形成金融監管總的思路是:1、收縮虛擬經濟發展規模,限制經濟過度的虛擬化;2、限制金融集團的私利過份膨脹;3、進一步加強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使他們少些被掠奪。這三方面已成為世界各國以加強金融監管為號召一種歷史潮流。
在這種潮流面前我們做了什么?我們不僅沒有認真的總結,反而逆潮流而動。金融危機后的這兩年來,我們不僅在中小投資者保護的法規制度上沒有任何的長進,而且,不照顧到股市實際資金供給的大發行與增發,股指期貨、創業板、國際板大干快上,經濟虛擬化程度前所未有的加速。2009年股市好不容易上到3000點之上,轉瞬間又被這種竭澤而漁的政策一下打到2300點,險些釀成新的經濟危機。此可是在2008年股市崩盤心有余悸的恐懼心態還沒有消除的情況下發生的。
以“圈錢”為目標的股市二十年,難道我們真的沒有經驗教訓可總結,國際金融危機只屬于美國人?以金融集團利益為中心,就必然會產生銀行股增發、股指期貨、創業板、國際板大干快上。在一些金融人士的眼里,中小投資者死了活該,這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將一個股市建成沒有投資價值難道是中小投資者的錯?與金融集團服從于自已利益需要而有意為之沒有關系?
關健是,我國的金融政策權仍掌控在需要限制其集團利益膨脹的金融集團本身手中。沒有人會給自已過不去,金融集團不可能由自已決策革除自已的利益。我們己經看到,美國的與金融集團利益對立的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制度與組織機構,可是在與華爾街金融財團的激烈抗爭中才得以建立的。我國的讓各大投資銀行、基金經理來討論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上市公司發行價格制度改革問題,這種與虎謀皮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
如果說逆國際潮流的創業板、股指期貨大干快上,是金融集團以自已利益為中心的結果,那么股市開國際板,則完全是一種倒行逆施。這種不顧國民福利整體利益,不講制度環境條件的逆國際潮流而動,必將為自已釀造下一次滅亡自已的金融危機。
四、股市國際板大干快上有利益集團私欲膨脹嫌疑
股市的每一個板塊上市,都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最終總以股民的利益受損失而告終。股指期貨上市日期雖然刻意地選擇在股市指數低位,但還是被基金經理們利用所掌控的屬于股民們的權重籌碼偷襲殺跌。這樣極少數金融人士的少量獲利,卻是以犧牲大盤幾萬億市值而實現的。象創業板的開設上市之前,也有過有關制度建設的反復討論,但這些都是在金融利益集團內部進行的,各種利益后門自然就暗藏其中。結果創業板自由IPO發行價演變為天價發行,因為發行價越高投資銀行等為上市服務的各方所得到的提成越多。可見,眼花鐐亂的多品種上市,更多的股票發行,都暗含有利益集團的能夠通過品種上市、股票發行獲得利益。在中國股市尚缺乏管理國際壟斷財團的最基本的法規制度條件下,就急匆匆地忙于上國際板,難免有作此決策的利益集團私欲膨脹嫌疑。
五、為打造國際金融中心而開國際板是本末倒置
在開國際板的問題上,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曾說:“國際板的推出刻不容緩,…目的是為在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此是金融精英層思維方式典型代表,不過還是有些叫人吃驚。是國民經濟增長、國民福利、股市財富效應的發生重要,還是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重要?可能在這些人眼中,利益已經忘了國界。外國人的圈錢、國民財富外流、給中國帶來的負財富效應,都感到都不值得一提?但明眼人一看這顯然是本末倒置。
中金公司張際成說:“國際性金融中心通常擁有開放而國際化的資本市場。美國、英國、日本和香港等成熟國家和地區均歡迎國際企業到其交易所上市”。果真如此嗎?香港通過自由港政策打造的是轉口市場,此是任何一個國家級的市場都沒有可比性的,此不必說。
日本是在1973年國際資金云集日本熱炒日本股票時設立的國際板。日本通過復雜的金融監管體制和對籌資發行設置重重的障礙,使得外國公司在日本只能掛牌上市(存量發行),根本不能籌資,更不要說“圈錢”。日本在最鼎盛時曾有127家外國公司在東京交易所掛牌交易。由于沒有籌資的好處,至2009年6月僅存15家。聰明的日本人,外國公司要“圈錢”?想都別想!
美國證券市場的國際板設立的條件與我們可謂天壤之別。從股市外環境來說,一是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巨大的國外美元需要通過股市來回籠;二是美國產業空心化已基本失去發展的動力,依靠接收新興國家的新興產業公司上市,是借這些新興國家新興產業的高增長,通過股市正財富效應的傳遞,間接地獲取增長動力;三是美國有著全球股市最為嚴厲的監管,而本次金融監管法規出臺除繼續增強監管外,另又增加獨立金融機構之外的第三方投資者保護局。外國公司想來此“圈錢”而不作更大的分紅貢獻,同樣想都別想!凡我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那一家不是分紅貢獻大于所圈之錢?這是由美國股市嚴厲監管的制度所決定的,而不是上市公司的情愿所至。另外,非新興產業、凡缺乏成長的公司,已過了發展期業績平穩的公司,既使業績再好,分紅再多,也不可能登陸美國上市。
除此之外,美國股市在稅率方面對外國股票還有歧視待遇,雖然這種歧視待遇豁免通融了一段時間,針對安然等公司造假案,2002年通過的《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又被取消,并全方位地加強證券監管。因此,在嚴厲的監管面前,近年來繼續到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并不多。
英國是第一代世界金融中心,英磅曾經是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倫敦至今仍然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因此,在倫敦參與交易的主要并不是英國本國居民,而是世界各國。因為英磅與美元、日元一樣,是資本項下自由兌換貨幣,因此,世界各國在英國從事交易沒有任何障礙。為吸引世界各國來英國從事交易,維持倫敦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挽救英國經濟走下坡路,并也能賺取交易手續費,英國開放國際板是情理中的事。
但所有這些開放國際板有國家,都有一個共同起點,就是資本項下貨幣自由兌換,因而開放國際板主要是為引來國際資本參與交易,并不是透支本國居民的消費貨幣為外國公司做嫁衣裳。
我國連資本項下都未開放兌換,股市的各項法規制度都不健全,以“圈錢”和忽略普通中小股民利益著名于世,說到底,是一個有利于資本行掠奪而不利于投資的市場,根本就不具備開放國際板有任何條件。這不,尚未開板,就已成了所有外國上市公司心目中的理想中的圍獵場,甚至包括根本不缺銀子的紐約證交所也已聲稱要來中國上市。因此說明,將一個根本不具有國際板設立條件的國際板強行急推,是比賣國更甚的行為。
六、外國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是夢囈與欺騙
我國在這幾十年來不斷地有人重復著這一類夢囈。早年有以“市場換有技術”,結果市場全失技術并沒有換來。繼而有賤賣銀行股以引入銀行戰略投資者,改善我國銀行股管理,結果所謂的先進管理還沒有引進對象就巳倒閉,而我國銀行股權損失則超萬億人民幣。今天又一班人在鼓噪“國際板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國際板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這真是不可想象的邏輯顛倒、癡人說夢。不依靠市場本身的制度建設與嚴厲的監管,我說就連已經在國際上市的老老實實的外國的羊變公司,來了中國上市也要變成“狼”。說來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能改善中國上市質量的說法,就是早年“騙出一個市場來”的慣常欺騙。
將外國公司說成比中國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這更是睜眼說瞎話!外國公司同樣有以欺騙出名的安然公司等。國際著名的壟斷金融財團如雷曼兄弟公司、百年老店如華盛頓互助銀行、行業巨子如美國通用等等,說倒閉不都在一夜之間倒閉?根本就不如中國公司,能說出那一點比中國公司更好?我國投資基金凡出海投資,那一家不是虧累累?相反國際財團凡來中國投資比較其國外其他投資,那一家不是賺得盆滿缽滿?中國所投資的美國“兩房”債券,曾被說成是最安全的投資品種?結果虧得干干凈凈,這是大家都眼見到的。
國外的公司不可能會比國內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此從一個國家經濟總體的發展速度上就可以簡單地比較出來:美國近年來經濟增長近乎于零,表明其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增長等于零。而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壟斷企業占大頭,其上市公司平均增長速度一般高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這就是說我國上市公司平均增長率高于10%。因此,國外的企業,包括金融壟斷的跨國集團,都是已過了發展期的暮年公司,不可能會比國內的新興行業公司、銀行等國有壟斷企業更具有投資價值。此也可從索羅斯、巴菲特等投資大師都不遠萬里來中國投資可以看出來。
如果說是因為我國已與他國簽署互開放資本市場的協議而被迫開國際板,那是有辦法對付的:1、制定國際板的專項監管和設立條件法規;2、象美國一樣,只允許確定的新興產業高成長公司入市;3、象日本一樣,通過法律設障,不設新募只設部份的存量交易。4、國際板的開板應在資本項下自由兌換開放之后,并以放開和吸引外國投資者入市為主,不由此損害本國市場資源為基本要點。5、以加強監管完善制度建設為由無期限后推開板時間。
但是,我們現在的國際板竟完全不是這樣,一切都是按照最不利我國家利益的方案在做。在集團利益嚴重分化的情況下,要防止利益集團為了本集團利益而不顧整體的國民福利。在國際板上市這樣涉及國家發展戰略這樣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決不能任由金融集團中的少數人說了算。提議全國人大應該介入此事的決策。不僅如此,有關金融、證券的立法、制度建設,也不能再任由部門立法,而超出集團利益的全國人大不作為。不改變部門立法,就永遠也不能改變我國部門的利益后門與部門分肥,我國證券市場永遠難以成長為成熟的市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進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