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剩余商品的來源
首先將社會經濟劃分為不同的產業層級,頂級為最終消費品產業;
中間層級為加工企業,層級數為n-2;
最低端為原材料級;
假設頂級企業從銀行總貸款為G,工資率為v,利潤率為m,消費需求為Ⅰ,投資需求為Ⅱ,
那么,頂級企業將貸款的G(1-v)購買機械設備,Gv雇傭工人;
則次級企業獲得G(1-v)的訂單,將扣留G(1-v)m的利潤,以G(1-v)(1-m)(1-v) 購買機械設備, G(1-v)(1-m)v雇傭工人;
再次級企業獲得收入G(1-v)(1-m)(1-v),利潤G(1-v)(1-m)(1-v)m,分配工資G(1-v)(1-m)(1-v)(1-m)v,設備支出G(1-v)(1-m)(1-v)(1-m)(1-v);
如此遞推,直至產業最低端。
將所有的消費需求相加:Ⅰ=Gv+ G(1-v)(1-m)v+G(1-v)(1-m)(1-v)(1-m)v+……
Ⅰ=Gv[1+(1-v)(1-m)+ (1-v)2 (1-m)2 +……]
Ⅰ=Gv/[1-(1-v)(1-m)]= Gv/(m+v-mv)
同理得所有的利潤和為:Ⅱ=G(1-v)m/(m+v-mv)
可以發現Ⅰ+Ⅱ= Gv/(m+v-mv)+ G(1-v)m/(m+v-mv)=G
它表達的經濟事實是頂級產業的所有投資在一次產業循環中最終被分配到了居民和企業主手里。
而所有的消費需求Ⅰ僅是原始投入的一部分,但卻是最終需求,它無法給頂級投資者帶來利潤。
頂級企業獲得的最大銷售收入為Ⅰ= Gv/(m+v-mv),所以它不能實現利潤,無法償還貸款與利息,只能破產倒閉,這將直接導致次級及以下的企業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而不可能擴大投資,否則只能是死路一條,這些利潤成為了儲蓄等過剩資本,時刻尋找出路牟利。
由于上游企業提供了充分的原材料、能源、以及充分的勞動力,因此頂級企業的產出是充分的,其期望銷售收入為大于G,但由于上游企業的利潤轉化為儲蓄溢出,因此出現需求不足,其剩余商品被迫打折處理,乃至銷毀,造成社會勞動與財富的巨大浪費。
而事實上,這些剩余商品并與先前被消費的商品沒有什么不同,質量并非低劣,消費者需求也沒有飽和,只是由于它所對應的貨幣和它分離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面的一次產業循環中,總需求為Ⅰ= Gv/(m+v-mv)<G,總供給>G,這就產生了總供需的結構性失衡。
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失衡,必須使剩余商品與其相應的貨幣重新結合起來,也就是把這些儲蓄貨幣購買剩余商品儲備起來,這樣,所有者獲得了剩余商品的索取權,頂級企業賣出了商品,回收了貨幣,避免了社會再生產的中斷。
這樣隨著產業循環的繼續,社會儲備的商品越來越多,而貨幣并不需要增加,假如遭遇自然災害,則拋出儲備,吸收貨幣,保證了幣值穩定,社會積累了財富,從而保護了儲蓄。
如果在抵御自然災害后,儲備庫存仍然充裕,則需要擴大宏觀價值補償,即央行增發貨幣購買礦藏勘探成果、專利軟件藝術品智力成果、綠化后的荒漠等,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假設社會充分進步,有強大的工會組織,勞動者的權益得到可靠保障,那么上游企業的利潤將轉化為全體成員的公共儲蓄,宏觀經濟管理的任務就是要實現剩余商品適當處置。
二、粗放的貨幣發行方式
發行國債,強行再生產,簡單重復上面的流程機制,結果總供需的結構性失衡又出現了。由于國債的收益率低下,無法吸引儲蓄購買,只能有央行增發貨幣購買,結果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另一方面,儲蓄卻脫離實體經濟,到處牟利,導致剩余商品找不到需求,因此天量空置,頻繁拆遷,牛奶倒河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一旦這些剩余商品被消極耗散掉,那些儲蓄卻頃刻涌出,通脹爆發。
擴大消費信貸同樣擴大了貨幣供應量,并且鼓勵人們廉價消費,同樣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并且它加劇了貧富分化,讓一部分人富可敵國,另一部分債務纏身。
為了尋求需求,擺脫消費不足,消耗剩余商品,避免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各國紛紛貨幣貶值,對外傾銷,設置進口壁壘,發動貿易戰。順差國的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外匯占款隨之擴張,而商品卻在減少,結果是貨幣貶值,物價高漲,國民福利受損。
按人發錢以及印鈔消費同樣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廉價耗散了剩余商品,結果同上。
自由放任的處置主要發生在凱恩斯的需求管理出現之前,尚未意識到宏觀價值約束的問題,因此,只能放任牛奶倒河,盡管沒有增發貨幣,但由于財富的簡單消滅,人們盡管沒有享受到這些商品,也要忍受通脹的折磨。
三、頭重腳輕的虛擬實體經濟
凡此種種的貨幣粗放發行,忽視剩余商品的保護,結果是只能是不停地印錢,而大部分又都被溢出經濟實體,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虛擬經濟。
關于虛擬經濟的現狀,成思危說,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柜臺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單日交易額高達1.5兆美元。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進一步膨脹。
四、刁鉆狡詐的熱錢
這些過剩資本有的活躍異常,比如量子基金、老虎基金,它們長于策劃,耐心潛伏,嗅覺敏銳,來去無蹤,可以在外匯市場上興風作浪,或者要挾樓房剛性需求,以及綁架原油、糧食、銅鎳等期貨,加息則遠離熱點,減息就狂攬剩貨,玩弄于央行于股掌。
五、長期通脹下的儲蓄縮水
今年以來,蔬菜、雜糧、鮮果等農產品出現了較為明顯價格上漲,蔬菜價格已經徹底告別以角計價的時代,進入到以元甚至十元計價的時代。如果說“蒜你狠”和“豆你玩”只是人們對今年以來一些邊緣農產品價格上漲的調侃和戲稱,那么“菜奴”和“果奴”等新詞匯的出現則更多地反映出人們面臨生活必需品漲價的尷尬和無奈。2003年以來,中國的房價平均漲幅約10倍。
試想,十年前的儲蓄今天又能剩下多少的購買力?!
六、觸目驚心的社會財富浪費
國家電網公司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億人居住。2010年8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為1.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4%。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每年中國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于建筑業,產生了巨大建筑廢物。
有的因為所謂規劃落伍,使用不幾年即炸掉,而目前在全中國農村上演的農民上樓的城市化更是將整個農村拆了稀巴爛,而這其中,有不少是新建房。
質量低下,頻繁拆遷才能保持旺盛的需求,城里有天量的空置房,農村同樣有,打工仔把掙來的辛苦錢全投進房子了,盡管一年住不上十幾天。
它的原因就在于人們把儲蓄全投給了房子,加上銀行巨量信貸,以及土地供應量的控制,開發商的捂盤惜售,制造了房價節節攀升的怪相,全體國民為之癲狂,渴望能以錢生錢。
七、當務之急——對貨幣存量的消腫
面對經濟危機,如何處置?一方面是大量的剩余商品被浪費掉,另一方面則是堆積如山的閑散貨幣,繼續印錢嗎?還是快速消滅掉這些剩余商品?都不是。
我們要做的是由商業銀行成立儲備基金,以高于普通存款的固定收益率吸收儲蓄、樓市、債市、股市、匯市等資金,購買原材料、能源、糧食、衣物、家電、汽車儲備起來。
拋售美國國債,從國際市場購買原油、礦石、極其股權、糧食等進口儲備起來。
八、增進全社會福利的儲備需求
市場經濟的私有產權調動了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但也形成了極大地貧富分化,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為此,要防止極端私有化。
由于實施了儲備需求,解決了節儉悖論和儲蓄難題,剩余商品不再是累贅,而是勞動成果,社會財富,因此,對于無節制的浪費,征收高消費稅。
為避免完全依賴資本的不勞而獲,征收遺產稅、土地增值稅、轉讓出租資本所得稅,鼓勵捐贈,減少工資所得稅。
陳光標是中國富人的榜樣,他的能力與覺悟高人一籌,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良好人選。
對沒有勞動能力的20歲以下以及60歲以上的國民,央行每年每人發放5000元,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對官員政績考核要拋棄GDP,代之以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綠化水平,安全事故的減少,以及居民滿意度。
實施精兵簡政,合并重復機構,裁撤多余副職,提高管理效率,減少財富浪費。
通過上述措施,剩余商品能為全體國民所享,儲備需求增進了國民福利。
張二寅
2010-9-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