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有三件事對俄烏沖突產生重大影響,正在改變著俄烏沖突的性質。第一件事就是美國和烏克蘭簽訂了一個十年安全協議,似乎預示著西方要把俄烏沖突維持到十年以上;第二件事是七國又開首腦會,加大了對烏克蘭支持的力度;第三件事是在瑞士召開的所謂和平峰會。
這三件事歸結到一點上,就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不斷地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經濟援助和政治輿論支持的同時,開始全面控制俄烏沖突中的烏克蘭,且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再只是武器裝備的升級,還放開了烏克蘭用西方援助的武器襲擊俄羅斯本土縱深目標的限制,雖那個白等口頭上又否認了美國的這一默許,但西方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的事已然無改。烏克蘭現有的武器裝備難道不都是西方武器嗎?烏克蘭只要攻擊俄羅斯本土那就是用西方武器攻擊的。
由此可見,西方在沒有摧垮俄羅斯或者是削弱俄羅斯的情況下絕不會允許烏克蘭與俄羅斯和談?也就是不能讓俄烏沖突結束。
那么,西方想在俄烏沖突中得到什么?
就俄烏沖突戰場形勢來看,西方的目標也是底線不過是保證烏克蘭不能輸,一直拖住俄羅斯,以拖待變,普京能再堅持十年嗎?其中的奧妙就在于俄羅斯在西方的強大壓力下能不能一直撐得???這是西方人的疑問,正是這一疑問的存在,西方人鼓著勁地支持烏克蘭打下去。
可在這一場俄烏沖突中,烏克蘭能得到什么?只要烏克蘭打不贏,那烏克蘭失去的將會永遠失去,問題是烏克蘭能打贏嗎?
從俄羅斯提出的談判條件來看,烏克蘭已基本失去了原來的烏東四州,至于敖德薩、哈爾科夫能不能保住現在還難以斷言,如果沖突長期持續下去,最終烏克蘭能否存在會不會也成為一個大大的問號?
即使西方全力支持烏克蘭,烏克蘭也有可能是一個被打殘的烏克蘭,一個被打殘的烏克蘭是烏克蘭人愿意看到的還是西方愿意看到的?一個被打殘的烏克蘭還是原本意義上的烏克蘭嗎?
二戰后,西方到處侵略,肢解一些國家,如今回旋鏢來了,西方支持的國家要被肢解了。
現實告訴我們,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西方沒有為烏克蘭著想過,表面看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連續不斷,援助不斷升級,但這沒有改變烏克蘭在俄烏沖突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的態勢,能稱的上戰果的就是在消耗俄羅斯,可這同時難道不是也在消耗烏克蘭、北約、美國和整個西方?
回顧俄烏沖突的戰場變化態勢,可以發現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采取的是一種戰場上最失敗的“添油戰術”。這種出現在烏克蘭的“添油戰術”本質上是西方保證讓烏克蘭能對抗俄羅斯,僅僅是對抗而已,卻不是想打敗俄羅斯的架式,盡管西方有人放話一定要打贏俄羅斯,但在戰場這是沒指望的。世人都明白若想打贏俄羅斯,北約必須直接進場,它敢嗎?至少目前還不敢。
核威懾還真的有用。
其實,俄烏沖突的要害對西方來說根本不在烏克蘭能否贏,而在烏克蘭能否輸得不徹底。
也正是為保證烏克蘭撐得住,西方不斷地升級對烏克蘭的援助,不斷地延長升級動作,結果就是讓世人感覺俄烏沖突越來越走向一種長期戰爭的態勢。由于西方對俄烏沖突的控制,俄烏沖突不再是俄烏雙方,而是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的沖突,也就是不能指望俄烏沖突短期內結束,至于“和平”那不是西方追求的,問題在于烏克蘭能否撐得住?
有人猜測,西方之所以要在烏克蘭與俄羅斯打長期戰爭,是因了兩個阿富汗戰爭經驗教訓的總結。蘇聯打阿富汗的戰爭歷經十年敗走麥城;美國伙同北約打阿富汗的戰爭,歷經十八年步入蘇聯的覆轍,灰溜溜地跑了。這兩次戰爭因長期打下去得到的都是一個結果,蘇聯撤出了阿富汗;美國和北約也撤出了阿富汗,阿富汗贏了。
依此例,西方在賭俄羅斯打不贏烏克蘭,最終還是要撤的。
但烏克蘭與阿富汗有可比性嗎?“光腳”的可以不怕穿鞋的,阿富汗在這兩次戰爭中始終扮演著“光腳”的角色,可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是“光腳”的嗎?
看看烏克蘭背后站的“國際大佬們”,有聯合國的“三常”,有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北約,有世界最發達的三十多個西方國家,按照俄羅斯與西方整體對抗的基本態勢來論,那個“光腳”的是俄羅斯!
俄羅斯還能怕誰呢?要說打不贏的應是西方國家。
近一個時期以來,烏克蘭已出現兵員枯竭的現象,如今這一現象越來越明顯,各類媒體開始對烏克蘭征兵的做法冠以“拉壯丁”一詞,媒體的這一說法很客氣,實際上就是“抓壯丁”,根本不顧烏克蘭普通百姓們的死活,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抓壯丁”的一方一般都是輸的一方。
烏克蘭的婦女、老人、殘疾人都開始上戰場去實現“司機”要求的“保家衛國”的承諾,如此現象的出現,烏克蘭能不能打下去是有疑問的?真要戰斗到最后一人嗎?
烏粉們鼓吹說這體現了烏克蘭的頑強斗志,體現 了烏克蘭保衛國家的決心,體現了烏克蘭為國家不惜一切的勇氣。
說詞很動聽,形容的也很漂亮,現實呢?現實是俄烏沖突戰場上開始出現一種新的變化,也就是西方正在全面控制俄烏沖突中的烏克蘭,烏克蘭正在變成提線木偶。無論是烏克蘭人的勇氣、決心還是斗志,不過是讓烏克蘭軍隊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炮灰戰士而已,而操控戰場的主要是西方國家和西方的雇傭軍,西方國家成為俄烏沖突的主角兒,烏克蘭不過是西方控制的傀儡。
當F16戰機出現在烏克蘭上空時,當西方各國援助的各種導彈射向俄羅斯時,俄烏戰場上難道不是俄羅斯與北約的對抗?不是與西方國家的對抗?烏克蘭的軍隊更像是當年納粹統治烏克蘭時的偽軍。
可以想像,假如烏克蘭真的戰至最后一人,西方還是會以烏克蘭的名義與俄羅斯打下去嗎?那得需多少雇傭軍來代替烏克蘭的軍隊?現實當然是不會等到烏克蘭人打光的那一天。因為如今的西方雇傭軍不再是悄悄進入俄烏沖突的戰場了,雇傭軍現象開始公開化,而真正重要的是烏克蘭軍隊已是西方的雇傭軍!
目前,烏克蘭有多少西方派進來的雇傭兵有不同的說法,有多少西方駐扎在烏克蘭的軍事基地似乎也并不明確,但北約和美國已不再否認雇傭軍和軍事基地在烏克蘭的存在。
俄烏沖突戰場上的新變化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過去俄羅斯與西方所有國家的對抗基本上是一種宏觀的國際對抗現象,金融制裁,經濟制裁,輸送武器,烏克蘭在戰場上是對抗俄羅斯的主體,西方雇傭軍只是當指揮,當謀劃,提供電子戰信息和裝備,當督戰隊,最多是玩些特戰行動,現在不同了。
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對抗正在轉變為一種微觀的國際對抗現象,它主要表現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西方武器全面武裝了對抗俄羅斯的烏克蘭軍隊,西方武器控制了烏克蘭軍隊,且西方雇傭軍越來越深入到戰場中代替烏克蘭軍隊。按照西方要長期拖住俄羅斯的設想,不僅在援助武器上呈現不斷“添油”的現象,還會不斷地投入更多的雇傭軍。
重要的是烏克蘭怎么打已是由西方國家說了算的,給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烏克蘭軍隊只是炮灰而已。
如今的俄烏沖突體現到戰場上已不再是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作戰,而是西方人與俄羅斯人作戰,俄羅斯一個國家與西方所有國家的作戰具體化了,“光腳”的阿富汗能打到底,“光腳”的俄羅斯同樣也能打到底。
俄烏沖突至今,世人都不太明白烏克蘭怎么會走到這一步?越來越多的人預測烏克蘭的解體是早晚的事,嗚呼,烏克蘭竟然是自找的解體?
問題在于俄烏沖突中的烏克蘭被西方國家所控制,烏克蘭已然沒了自主權,烏克蘭實際上就是西方對抗俄羅斯掛起的一面招牌,不管烏克蘭愿意不愿意,烏克蘭作為西方的一塊招牌得任由西方擺布,一旦掛起烏克蘭這塊招牌的繩子斷了,招牌還在嗎?烏克蘭還能自處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