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紹伊古近期升職了,新職務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這個機構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大概相當于俄羅斯版的軍機處,負責對國防安全決策方面提供咨詢、起草文件。一般來說,這個機構里任職的都是普京的希拉維克集團里的親信,比如紹伊古的前任,尼古拉·帕特魯舍夫,這位大哥是普京親信中的親信,當年普京還在潛邸的時候,倆人就是好朋友了。
紹伊古能夠擔任這個崗位,除了是普京的心腹,更重要的還是在俄烏戰爭中表現不錯,國防部雖然不負責直接的作戰指揮,但是軍工生產、后勤補給、軍餉獎金發放等等更重要的事還是國防部牽頭負責,此次任命可見普京對紹伊古這兩年工作的認可。
從去年開始,國內網絡上開始把紹伊古稱為膠合板大將軍。這個稱呼之前是俄羅斯皇俄派的代表人物,鍵政大師斯特列爾科夫嘲諷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只會搞形象工程。后來大家發現,紹伊古其實是成本管理大師,在俄羅斯軍費只有700多億的情況下,他能維持龐大的核武庫,能對抗整個北約下場援助的烏克蘭,能提高俄軍官兵的收入水平,基本完成了俄羅斯的軍改,能初步實現部分動員,據說自己還能撈點,還能把上上下下都打點得舒舒服服。
所以眾人無不驚嘆于紹伊古的花錢能力,簡直是把一塊錢掰成好幾份花,徹底坐實了膠合板大將軍的稱呼。對比起歐美援助烏克蘭還要指望韓國人提供彈藥,俄軍如此高效的花錢效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真的都是因為紹伊古的才能嗎?事實顯然沒這么簡單。
不是紹伊古太牛逼,而是對手太拉胯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首先我們要明確,俄羅斯的軍費到底是個什么水平?根據相關機構統計,2023年俄羅斯實際的軍費支出為1090億美元,相較于2023年年初公布的691億美元預算,增長幅度非常大,考慮到目前俄羅斯處于戰時狀態,這個增幅其實也合理。在重新排名后,俄羅斯實際的軍費開支其實已經來到了全球第三,大約是美國的九分之一,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在吃瓜群眾看來,紹伊古用這么多的軍費,居然可以在俄烏戰場不斷推進,反觀烏克蘭背后可是整個北約在下場援助,甚至掏空了北約各國的家底,這成本管理和運營水平太高了。
但其實紹伊古只是正常發揮而已。不太正常的是美國為首的大部分北約國家。
其實道理很簡單:
第一、美國為首的大部分北約國家軍費水分太大,而且腐敗問題嚴重,導致了大量無意義的損耗。
第二、富裕國家的資產價格和收入按匯率算都很高,但是按同等服務或產品算,就沒那么高了,所以導致軍費看著很多,實際上都是虛高。
第三、俄羅斯繼承的蘇聯遺產確實過于豐厚,戰時經濟引擎啟動之后,會進一步的提升軍費使用效率。
其中,第一點和第二點是最重要的,這基本解釋了為什么北約各國的軍費占比、軍費實際支出水平很高的情況下,卻只能維持一個小規模國防力量的原因。接下來逐條解釋一下。
正常的軍費是怎么花的?
首先舉一下希臘的例子。作為一個南歐小國,希臘人口在1000萬左右,經濟不甚發達,前幾年還破產過,這幾年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蘇,但還是比較窮,所以軍費支出水平也不高,2023年的國防預算只有76億美元。
而且希臘本國的工業不發達,所以重型、大型武器裝備基本靠購買,缺乏研發能力,不需要對武器裝備研發投入資金,其軍費支出只需要維護裝備、給官兵發工資、采購彈藥及零部件即可。
但是希臘武裝部隊規模不小,現役人數有14萬人,占希臘總人口的1.4%左右,陸軍目前擁有坦克1500多輛,去掉390輛M48A5和封存的312輛M60A3。其主力坦克是170輛豹2A6,183輛豹2A4,501輛豹1A5,這個裝甲力量在目前歐洲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了。
與此同時,希臘陸軍還有200輛BMP1、491輛Leonidasp-2、1985輛M113構成的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部隊,機械化水平較高。且希臘陸軍的火炮也很多,36輛M270+116輛RM70火箭炮放歐洲哪個國家都是富裕的。自行火炮方面,希臘陸軍現有M110+PZH2000+M109構成的相當可觀的自行火炮部隊。
希臘空軍就更富裕了,目前有156架F16C/D(正在升級為block 70),24架陣風,馬上還要開始接收最新的F35,總機隊規模在600架左右,和目前的德國空軍相當。特別是150多架F16,這在歐洲是相當強的制空力量了,在接收陣風和F35之后,希臘空軍絕對可以算是地中海最強的空軍部隊。
希臘海軍規模也不小,總噸位15萬噸,有護衛艦13艘,潛艇11艘,放地中海也是小強級別了。
考慮到希臘由于與土耳其關系惡劣,需要保持一個規模較大的常備軍,但是總體來說,這個軍費支出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那么希臘的北約盟友呢?同期的德國國防軍,現役18萬人,坦克只有321輛豹2,其中援助給烏克蘭46輛(所以也別說德國摳門,人家真的很大方了),但是2023年總的軍費支出是560億美元。
法國也不遑多讓,軍隊規模和希臘差不多,軍費支出高達566億美元,英國最浪費,軍費支出高達684億美元,除了海軍之外,有哪點比希臘強嗎?而且德國根本沒有核武庫需要維護,法國核武庫規模也不大,英國跟美國共用核武庫,還能有俄羅斯需要維護的規模大嗎?即使德法英等國需要研發新裝備,需要維持本國的國防工業,但是這個軍費支出效率還是太低了。
如果說紹伊古是成本管理大師,那希臘也可以算成本管理仙人了。關鍵是,希臘這個軍費水平,連前15都擠不進去,前15的守門員是以色列,軍費是240億美元。
北約國家的錢都花哪了?
美國為首的大部分北約國家軍費水分太大,而且腐敗問題嚴重,導致了大量無意義的損耗。這里有幾個原因:
浪費嚴重。一個是官僚機制所必然帶來的低效與浪費,比如之前美國議員講的九萬美元襯套,美國空軍1200美元的咖啡壺,為什么這么貴?因為這個是專用的,這個是經過相關部門、單位認證過的,是走過無數的流程,你說亞馬遜上有10美元同款的,問題是,亞馬遜上的,它走過流程嗎?沒有你敢買?出了問題算誰的?在歐美國家的政務官-事務官體系下,廣大事務官們不出錯,然后給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政務官(政客)天天換,跟我有什么關系?
政客分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歐美國家合法腐敗,這在歐美國家根本不是秘密,每年大幾百億的軍費支出,相關政客可能不分一點嗎?
第三,大多數北約國家都已經或是正在經歷去工業化,德法等國的軍工產業都屬于勉強維持,嚴重缺乏的工業實力也會進一步推高軍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和采購價格。
富裕國家的資產價格和收入按匯率算都很高,但是按同等服務或產品算,就沒那么高了。最典型的,人工成本。我們都知道,歐美國家的人工成本按照匯率算是很高的,這個成本高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購買服務和采購裝備的成本都會很高。再比如,富裕國家的資產價格按照匯率算也很高,但是你要按同等服務或產品算,其實根本不值那么多錢,換個國家價格立馬下來。
再舉一個例子,韓國和伊朗。2023年,韓國軍費預算500億美元,伊朗246億美元,前者現役軍隊60萬人,坦克數量比北約主要國家加起來都多,后者的革命衛隊天天對外支援各路武裝力量,哈馬斯跟以色列鏖戰大半年了,把以色列打的灰頭土臉,胡塞武裝的反艦導彈和小摩托天天在紅海搞各種襲擊。
為什么?因為韓國雖然是中等發達國家,但是他的資產價格和收入按匯率算并不高,同時國內的工業基礎較好,工業化程度比較高,工業體系相對齊全,造船、機械制造等重工業不說很發達,也遠遠強于所有北約國家。伊朗同理,雖然不是發達國家,但是也是工業體系較為齊全,自己又是產油國,能源價格低廉。
2023年波蘭還和韓國簽訂了145億美元的軍工大單,包括980輛K2主戰坦克,700輛K9自行火炮,聯合研制K9PLA3榴彈炮,同時采購48架KA-50戰斗機。北約國家里除了美國,誰還有這個產能?
俄軍花錢效率真的高效嗎?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說明,俄軍的軍費支出效率看起來比較高,首先是對比出來的,然后原因比較多,不能都歸為紹伊古打灰能力強。
比起北約絕大部分國家,俄羅斯是個資源大國,各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冶金工業發達,原材料成本低。同時俄羅斯資產價格、人工成本都沒有北約國家高。
此外,蘇聯留下的遺產過于豐厚也是重要原因。目前俄羅斯處于半戰時經濟狀態,由于西方的封鎖,大量資本回流,工業生產迅速恢復,特別是軍工產業的產能提升比較快。大量老軍工廠(很多都是蘇聯時代的老廠子)在獲得了新的資金、設備、工人之后,又重新運轉了起來,現有工廠的產線、產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與此同時,蘇聯庫存的重型裝備數量實在是太多,很多裝備并不是退役裝備(比如大量的T72和BMP),這些封存中的坦克、裝甲車中,相當多的裝備都具備修復、翻新的條件(基本上就是10輛里有4-5輛可以翻新)。
目前隨著俄羅斯重工業的重啟和產能擴張,僅坦克這一項的產能提升就很迅速,至少在今年4月的時候,美國已經認為俄羅斯已經補充了開戰以來損失的所有坦克。除了新生產的T90M、T80BVM之外,大量翻新的T72、T62、T55極大緩解了俄軍前線部隊的燃眉之急。
(注1:目前俄軍的T62、T55坦克都是俄軍支援部隊及盧頓兩州改編的動員部隊使用)
(注2:俄軍其實還是缺坦克,一線地面部隊兵力已經從開戰初期的30萬,擴張到了47萬,今年年底可能擴張到60萬或70萬,所以坦克缺口還是很大的)
與其說紹伊古是膠合板大將軍,成本管理的神,不如說俄烏戰爭的經驗再一次證明,工業化確實不能放棄。從俄羅斯和北約的經驗看,去工業化確實是萬萬不行的。不是紹伊古太牛逼,實在是哈耶克太偉大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