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伴隨著玻利維亞的政府軍行刑手開出的刺耳的9聲槍響,一個男人應聲倒在了安第斯山區,帶著微笑與從容,為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捐軀成仁,時間定格在了1967年10月9日。
他流盡最后一滴血之后的半個世紀里,直至今天,全世界無論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國家,都有一代代的后繼青年把這個男人當做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并將他“飄逸的長發、堅毅的眼神、搖滾歌手的氣質”的形象印在文化衫上,豪邁地穿著……沒錯,他就是切·格瓦拉!
39歲,他的一生無疑是流星般短暫的。然而,他卻把短暫的一生譜寫成了壯麗的詩篇、華彩的樂章,傳揚于五洲四海。
一個共產主義者,何以得到敵我雙方的一致稱贊?因為,這個世界存在著一些能夠讓全人類跨越諸如性別、黨派、國家、地域、種族、民族、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人群因素構筑的壁壘,而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因此,即便是敵對陣營也不得不嘆服切.格瓦拉的英勇與高貴。他轟轟烈烈的一生真可謂“男兒氣概,不枉此生”!
誰說“富人就沒有革命性”
富二代、高顏值、學霸……假如一個人同時具有了這三樣標簽,大多數人對他/她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是“捧不完的鮮花”、“聽不盡的掌聲”、“交往不完的情侶”、“山珍海味”、“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然而,同時具備這三樣標簽的切·格瓦拉卻完全顛覆了人們的三觀。
他出生于阿根廷的羅薩里奧,父母雙方都至少祖上家境殷實了多代,從小他便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更值得世人艷羨的是,他還具有爆表的顏值,秒殺今天所有的“小鮮肉”。
不但“高帥富”,他還用自己的刻苦與努力,在25歲那年便成了醫學博士。
在西方國家,律師和醫生,絕對是兩個超級高薪行業。然而,誠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論,資本主義制度,“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圣光環,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因此,這兩個暴利行業的從業者的道德也往往為社會所詬病。但是,這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男神”,卻并沒有利用高明的醫術和患者的無知來贏取香車、美女環繞的生活方式。他兩次游歷拉美各國,看到了無數窮苦人的悲慘生活。那一刻,他心如刀絞,總想為這些痛苦的人群做些什么。盡管他精通醫術,但是隨著游歷的地方越來越多,他越發感覺到自己的無力——憑借一己之醫術,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拉美民眾普遍的痛苦生活狀態,必須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新世界才能讓拉美人民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于是乎,切·格瓦拉放棄了一切優渥的生活,選擇了隨時可能腦袋搬家的艱險道路——革命,這個富二代開始像南丁格爾、澎湃、還有他后來的戰友卡斯特羅兄弟一樣,用自己的行動向 “富人不可能具有革命性”的謬論宣戰。
1955年,墨西哥城那個滂沱的雨夜,一次載入人類史冊的風云際會發生在三個年輕人間——其中一人正是切·格瓦拉,而另兩位則是同樣意氣風發的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羅兄弟。在卡斯特羅兄弟的感召下,切·格瓦拉毅然加入他們的革命隊伍,從“格拉瑪號”這艘戰斗紅船開始,一步步走上了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起義道路。
1959年的元旦,勝利的曙光終于到來,古巴革命政府在這一天成立,而這一年,切·格瓦拉只有31歲。
拒絕腐蝕,保持初心
革命成功以后,切·格瓦拉正式加入了古巴國籍,并被任命為國家銀行總裁以及工業部部長等職務。
然而,彼時的切·格瓦拉卻如坐針氈。他發現,古巴的很多官僚們從“革命者”變成了“新趙家人”以后,便被金錢、美色所腐蝕,完全退卻了往日的銳意進取之心,喪失了革命意志,甚至脫離群眾,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上。當幾乎所有人都躺在功名簿上洋洋得意甚至開始腐化變質的時候,切·格瓦拉毅然離開了古巴,選擇了繼續革命。
一個人在成功以前,最大的敵人是對手。而一個人在成功以后,最大的敵人就變成了自己。因為,惰性是所有人的本性。當大多數人在獲得了成功以后,往往都會在惰性的驅使下,居功自傲、腐化墮落;又因為,自私自利也是所有人的本性。幾乎所有人,尤其是所有革命者的成長軌跡都是從激進到保守。他們在革命的時候,一無所有,可以毫不心疼地“革別人的命,共別人的產”,但是,在革命成功以后,由于他們占據了資源,這時候他們便極難做到“革自己的命,共自己的產”。
這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菲德爾·卡斯特羅當年的好友恩里克·奧瓦萊茲。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他,早期非常崇拜卡斯特羅,與他并肩作戰鬧革命。但在革命成功后,盡管卡斯特羅身先士卒,分掉了自家的土地,但奧瓦萊茲依然認為卡斯特羅要分他家的土地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于是瞬間變身反革命,企圖刺殺卡斯特羅。最終暗殺行動失敗,奧瓦萊茲被捕。在我們批判奧瓦萊茲的時候,是否捫心自問,難道我們大多數人的成長不是沿著“奧瓦萊茲軌跡”嗎?
然而令世人嘆服的是,切·格瓦拉在這個問題上又一次成為了勝利者——
自從擔任了古巴革命政權高官,他就旗幟鮮明地抵制官僚主義,保持節儉生活,并且拒絕給自己增加薪水。他從沒上過夜總會,沒有看過電影,也沒去過海灘。一次在蘇聯一位官員家里做客時,那位官員拿出極昂貴的瓷器餐具來招待切·格瓦拉,他對主人說:“真是諷刺,我這個土包子怎么配使用這么高級的餐具?”同時,他周末還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比如在甘蔗地或工廠里勞動。
切·格瓦拉的偉大之處更在于,他與兩位美洲近代英雄人物——只做2屆總統的喬治·華盛頓、西蒙·玻利瓦爾一樣,在權力面前克服了人類所固有的私心和貪欲。1965年4月1日,剛剛辭去在古巴一切公職的他低調地乘飛機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途,并發誓“生命不息,革命不止”。而且,“無論遇到多大的災難,我也絕不再回古巴!”
此后,他的足跡遍布非洲的剛果和南美的玻利維亞。然而,切·格瓦拉卻遭遇了“人血饅頭”式的悲劇。盡管他本人品行端正,但他卻無法駕馭自由散漫、藐視紀律的非洲人;盡管他本人一腔熱血,英勇無畏,但他卻沒有得到玻利維亞民眾甚至玻利維亞共產黨的支持和響應。于是,他成為了一名孤獨的戰士。然而他信奉,只要為了真理,“雖千萬敵軍,吾往矣”!
只可惜,“繼續革命”這部戲,盡管他“想唱就唱,要唱得痛快”,但卻始終處于“空曠的舞臺”,看不到“揮舞的熒光棒”。最終,孤立無援的他被叛徒出賣,慘遭逮捕與槍斃。
臧克家先生的名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最適合形容切·格瓦拉的一生。青山猶在,忠骨未銷。盡管切·格瓦拉壯烈犧牲了,但是他被子彈擊中后所流出的熾熱的鮮血,化作了不朽的偉大,順著巍峨的安第斯山脈與浩蕩的亞馬孫河,肆意地流向全世界,染紅了整個地球。從他的故鄉阿根廷,到東京、西柏林等西方陣營的冷戰前線,無數左翼進步人士特別是青年學生,高舉著他的遺像沖破軍警阻攔,豪邁地發出來自左翼的示威號角,最終在來年匯集為一股強力的“五月風暴”,再度點燃近代以來就是歐洲大多數主要革命火種起源地的文化之都——巴黎。
什么是高尚?所謂高尚,就是在自己的利益不受損情況下去利他。比如在體育比賽中,當一名選手或一支隊伍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主動糾正裁判對對手的不公平判罰。什么又是高貴?所謂高貴,就是在自己的利益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依然去利他。比如還是在體育比賽中,當一名選手或一支隊伍與其對手在場面上膠著甚至相比于對手落于下風的時候,依然去糾正裁判對對手的不公平判罰。在這個世界上,高尚者已然寥寥無幾,而高貴者可謂鳳毛麟角。切·格瓦拉則光榮地躋身鳳毛麟角的行列中。無論是最初的投身革命,還是后來的繼續革命,他都為了堅守理想主義而放棄掉眼前的榮華富貴。作為阿根廷人的他,卻心系全世界的窮苦大眾,并突破國界去實踐他心中的理想。
切·格瓦拉同志是一個具有國際主義精神的戰士,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今天這個切·格瓦拉犧牲50周年的紀念日里,讓我們以他贈給第二任夫人的泣血遺作《乘風破浪》作為收尾,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乘風破浪》
我的簽名在這詩上
我送你六句片語鏗鏘
多么想看你一眼
(像受傷的鳥兒)柔情無限
多么牽掛你,怕你水溫時忘了水深
多么希望我的詩行為你點亮黑屋的燈
長夜漫漫陪伴你的是我的舊頂針
我愿再把我們兩個兒子的照片遺贈
我愿把一直伴我的這支槍內
最美的一顆子彈送給你
還有我對孩子們難以忘卻的記憶 (總是那么深切,可又總是隱而不見)
孩兒是你我的血脈 是我生命的延續
我要把他們交給革命(幸福而堅定)
這是我們舉家團圓的最大的力量源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