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在演講中說過:“我不要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
話里話外透著對中國崛起的反感和不屑。在以龍應臺為代表的這一幫“知識分子”眼中,這世界由美國來統治才是合理的秩序。
誰挑戰美國的地位,它們必定會群起而攻之,或張牙舞爪或雙眼含淚,但目標是不會改變的。
龍應臺還極力炒作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黑歷史”,比如長春圍城,然后各網媒跟上,其真實目的不言而喻。問題是誰將她在大陸捧紅的?
南北無義戰
要是跟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謝爾曼大軍之殘酷相比,林彪可稱得上是好人將軍了。
北軍并不滿足于攻占城市,而必須以屠殺和焚城來震懾南方各州軍心民意。林彪等野戰軍主帥有這么干過?
龍應臺就算歷史不懂,難道看不到美軍對巴格達的轟炸?
1864年5月7日開始,謝爾曼在林肯授意下,率西線20萬大軍向亞特蘭大發起進攻(東線是格蘭特和米德率大軍攻擊李將軍防守的南方第一大城市里士滿)。
謝爾曼從5月7日圍城亞特蘭大,大小戰役無數,直到9月3日才攻入城中,開始破壞亞特蘭大。
11月8日,林肯因戰爭勝利贏得第二任總統大選,北軍更加肆無忌憚。
11月14日,謝爾曼下令將亞特蘭大全城焚毀,死了多少人?這段歷史被模糊了。在掌控全城情況下,北軍能干出這種事,城中百姓的“小民尊嚴”在哪里?
焚城之后,謝爾曼開始“向大海進軍”。
1965年2月17日,北軍一路燒殺,并攻下哥倫比亞城,面對這座投降的城市,謝爾曼仍然下令焚城。焚城之后,沒有燒掉的火車站,兵工廠,機械廠全部炸毀。
南北之間的歷史仇恨,美國后來在教科書中進行了刪除,一是怕點燃仇恨之火,二是怕損及偉人英名。
東線李將軍和約翰.斯頓投降,提早結束了這場血腥戰爭,他們被立碑樹傳,也無可厚非。
但隨著白人社會和經濟地位不斷受到削弱,到了2017年,仇恨又開始復燃,美國社會表面上的融合被不斷撕裂。
奴隸制在南北戰爭之后被結束,隨之而來是很長一段時間的“種族歧視”,無論是教育,就業,福利,從軍,出行,黑人都被視為賤民。
越南戰爭掀起的全國反戰運動,各種受歧視團體不斷抗爭,力量一天強似一天,當政客在其中發現選票之后,事情變得不一樣了。
然而,在“政治正確”旗幟之下,階級矛盾被掩蓋起來,黑人等群體變成了施壓者。
從這次拆雕像,砸文物,破四舊運動可以看出,主動挑起事端的并不是白人至上群體。特朗普雖然說了真話,但受到了攻擊。
南北戰爭帶來了什么?
如果林肯像戈爾巴喬夫一樣允許南部邦聯各州脫離聯邦,那么今天美國絕對是一個三流國家,而且有沒有美國還很難說。
雖然戰爭帶來了黑奴解放,但這不是林肯的初衷,維護國家統一才是戰爭的真正動力。
南北戰爭帶來的真正結果,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
中央集權得到了高度加強。
從十三個殖民地,十三個松散議會,到成立大陸議會,再到領土擴張,美國中央集權從來沒有像南北戰爭之后如此鞏固。對南方還實行了軍管制。
高度中央集權給美國社會又帶來了什么變化?
政局穩定,雖然還是兩黨輪流執政,但它決不會超出國家統一的框架,決不會脫離工業資本集團的掌控。
換句話說,如果南軍獲勝,美國除了分裂之外,還將走向一個農業國的道路。
南方種植園主的財富來自農業生產,它需要大量的奴隸勞動力。而北方則興起了工業資本,他們需要一個中央集權政府來統籌全國的鐵路,鋼鐵企業等經濟命脈建設。
林肯出殯之后,雖然他沒能看到美國騰飛,但他對美國而言的確是個偉人。現在有的團體污辱他的雕像,難道這也是“政治正確”的一部份?
林肯死后,美國進入工業化快車道,南方的阻力消失了。
1865年洛克菲勒鋪設了世界第一條石油管道,將美國油田-煉油廠-火車站-海港有計劃的連成一線,建立石油帝國。成本低廉的石油成為美國工業發展最大動力之一。
1868年,卡內基掌握了焦炭新技術,組建鋼鐵帝國。
1870年,洛克菲勒創建跨國集團--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控制著美國90%石油資源,后因為過于龐大被聯邦政府拆分。洛克菲勒手里還有鐵路網。
當工業急速發展時,美國金融財團開始出現。
1871年,摩根與德雷克賽爾組建資本財團,為企業提供大量急需的發展資金,這就是后來的摩根集團。
1880年,愛迪生在美英法三國建廠,批量生產電燈泡。同年,愛迪生發明直流電動機。
1887年,特拉斯成立特拉斯電燈公司,他擁有交流電機和變壓器等專利技術。美國建成世界第一個交流電網,國力超過大英帝國。
1893年特拉斯發明了火花塞,美國汽車工業開始領跑世界。
這一切都發生在南北戰爭結束后短短20多年時間之內,鐵路,石油,鋼鐵,電氣全面領先世界,財源滾滾而來。
但美國那時還談不上霸權,因為它的工業力量還有待海外戰爭來展示,進而擠身歐洲列強。
1890-1920年,老羅斯福總統建立海上霸權。現在他的雕像也要拆。
1777年貝特西小姐為華盛頓繡紅旗時,誰也想不到美國會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由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
但它一直沒有真正解決好歷史問題,這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智慧。美國做法是,歷史上南北雙方都是好人。
關于這一點,中國公知是盲目認同的,他們喋喋不休的含淚告訴大家:看,美國人沒有仇恨,內戰無戰犯。和解,寬容,平和,平等,處處是人間樂園。
還有撒嬌式文章《原來這就是萬惡的美帝窮人生活》,意思就是美國窮人也比中國強百倍。閉門造車,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現在美國雙派群眾搞武斗,特朗普也壓不住,只能呼吁他們要尊重歷史,不要篡改歷史,歪曲歷史。問題是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無法解決自身歷史問題。
美國自南北戰爭之后,真的放下歷史包袱,沒有種族歧視了嗎?白人對黑人的觀念真的改變了嗎?
《亂世佳人》
這部電影拍攝于1939年,男豬角白瑞德由克拉克·蓋博出演。女豬角斯嘉麗由費雯麗出演。
公映之后,拿獎拿到手軟,單單奧斯卡就奪得九大獎項,至今還是美國最成功的電影,除去幣值變化和通貨膨脹因素,票房保持全球第一。
影片總投資是385萬美元,票房4億美元,翻了一百倍。《戰狼2》投資大概是2億,如果要跟《亂世佳人》比,票房得達到200億。
《亂世佳人》背景就是南北戰爭,特別是亞特蘭大焚城。1939年首映禮刻意放在亞特蘭大,這里是白人種族主義份子最集中城市之一,整個佐治亞州陷入一種節目的狂歡之中。
制片方還請來了幾位90高齡的南軍老兵助陣,片長三個半小時,坐無虛席,然后這股風潮席卷歐洲。
白人們以什么心態觀看這部影片?它又傳遞了何種潛意識?
思想單純一點的小白看到了愛情,稍有深度,看到了女人的堅強。像我這種思想不單純的人,看到的是精致的改動,以符合當時美國主流價值觀。
總之,藝術在為政治服務。
然而,論思想,《亂世佳人》必須放在一邊,只能去看小說原著《飄》(Gone with the Wind)才能體會作品本身的涵意。
《飄》是美國女作家米切爾1936年的作品,1937年贏得策利普小說獎。
斯嘉麗是小說的主人公,作者通過她感慨南北戰爭之后,白人優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從此隨風而逝,預示著美國只有野蠻和粗俗,因為奴隸居然與他們平起平坐。
《飄》在中國的評價也經歷過種種變化。
民國時期,看作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愛情小說為主。
1949到七十年代,這是一部反動小說,扣了三頂帽子“為奴隸主翻案”“為奴隸制美化”“墮落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因為斯嘉麗的確夠淫蕩,不但為了三百元跟男人上床,而且還勾引親妹妹的老公。
八十年代之后,親西方中國知識分子開始為其洗白,成了歌頌美國式生活的道具。
中國人如何評價《飄》?這是另一個話題,本文不述。但今天看,“為奴隸主翻案”這個結論是準確的。
米切爾女士愛憎分明,政治立場十分鮮明,這是小說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否則她無法引起美國主流社會的共鳴。
民國時期的翻譯,故事發生在餓狼陀市,也就是亞特蘭大,我感覺還是餓狼坨更生動。
跟其對應的一部小說是《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年),受社會主義國家力捧,而資本主義國家捧的是《飄》。
意識形態無處不在,逃避不了,純文學那是扯淡。中國現在不是有部詛咒土改的小說嗎?明明在意識形態上反共,強辨說是人文關懷,去你的吧,唬鬼呢。
《飄》對南北戰爭前的奴隸制怎么看?
一,南方是天堂,“猶如一件希臘藝術品,具有光輝,完善,齊全,對稱和舒適的美。
上層白人們每天舞會,宴會,調情,縱情。同時也關心愛護黑奴。黑奴病了有美麗的女主人照顧,他們的孩子也得到主人的保護。
通過黑奴大老二(原名是啥我忘了)之口,說黑奴不喜歡這場戰爭,因為戰爭使他們失去了原本美妙快樂的生活。
所謂毒打,惡狗撕咬全是北方佬的宣傳材料。
二,米切爾看不到南北戰爭對美國騰飛帶來的決定性影響,否認戰爭的進步意義,一味強調戰爭的殘酷。文字中充滿著“地獄,腥臭,骯臟,毀滅”,一個文明社會被摧毀了。
米切爾對黑人攻擊是赤祼祼的,“他們是最低能,最野蠻,最不誠實,最不可靠,最惡毒,最低級,最愚昧的份子。是最最低下的階級,天生慣于接受命令。”
通過斯嘉麗的口,小說攻擊南北戰爭“有罪孽”不是拯救了黑人,而是毀滅了黑人,把南方搞得民不聊生。
北軍呢?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連墳墓里的金銀陪葬品也要挖出來搶走。
三,斯嘉麗本身就是種植園主的女兒,祖上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南方,辛辛苦苦創下家業,沒搶誰沒偷誰。擁有一百多個田間黑奴,還有十八個家庭黑奴。
雖然她經常要鞭子抽打黑奴,但內心是關愛他們的。
她理想中的角色是什么?就是魯迅說的“奴隸總管”。
她三個老公,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在一起的,但電影里美化這些,不然誰會看?
第二個老公就是親妹妹的未婚夫,為了三百塊的稅錢,她勾引了未來妹夫,否則,沒有稅錢,她就將失去莊園。還支持他參加三K黨活動,最終他在殘害黑人時被打死。
從社會道德上來說,斯嘉麗奉行為目的不擇手段的精神,“要讓自己這條小船浮在水面(社會競爭)不至沉浮,就必須把誠信,貞操,愛情,良心,道德,羞恥等等一切負重物果斷拋棄或賤賣。”
斯嘉麗闖過一個又一個人生難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小說的最后得到了母親在天之靈的原諒,得到了宗教諒解……
做為讀者來說,最終也會被引導到同情她,原諒她的情境之中。這是米切爾的成功之處。
斯嘉麗作為一個女人,如何在資本主義金錢社會中奮斗?她的手段和策略,是否應當提倡?在西方主流社會中并沒有多少爭議,從小說的暢銷和得獎就能看出來。
什么普世價值,人權,民主,自由本來就是宣傳用的工具,真信了這一套國家,哪個能好過?
你不能聽西方人在說什么,而一定要看他們在做什么。
今天中國人如何看待這種行為?因為我們也在社會中沉浮著。但道德,良知,貞操,愛情是不是你人生小船負重物?智者見智,不討論了。
《飄》最大的影響,就是將白人至上觀念深植于美國社會,引發白人高度認同。白人歧視黑人等有色人種,除了種族主義外,社會經濟地位上的優勢是客觀因素。華爾街哪個財團大佬是黑人?
美國人現在兩派武斗轟轟烈烈,但斗爭方向是錯誤,你們真正的敵人在白宮,在華爾街,在國會大廈。砸爛華盛頓的狗頭!
砸文物有什么用?應當團結起來革華爾街的命,多看看《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族群平等,重要的是平等,而不是說黑人壓迫白人就是平等。但美國及歐洲圣母們跑偏了,事莫絕,絕則錯。
但美國為何會從白人至人滑向黑人至上,同性戀至上,環保至上,動保至上,反核至上的另一面呢?這得從越南戰爭說起,篇幅太大,改天再寫。
照現在的發展趨勢,《飄》得燒掉,破四舊,樹新風,誰站在潮流面前,美利堅歷史車輪就碾過去。
要什么大國崛起?美利堅只在乎小民尊嚴。
我很熱愛美國,我盼著美國能變成兩個,十個,最好是五十幾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