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參考消息
《德統一以來首次破獲俄間諜案》,俄羅斯《晨報》10月22日報道。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德國特工機關逮捕了兩名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工作的間諜。該刊稱,間諜為一對夫妻,已在德國潛伏20多年。據悉,女間諜是在“接受密電時”被抓獲的。該刊稱,德國反間諜部門在去年美國逮捕一批俄間諜后才發現了這對夫妻的行蹤。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表示,尚未得到德國外交和情報部門的任何官方消息,不會對網上流傳的東西發表評論。
沒有人會相信俄羅斯不在德國從事間諜活動,然而,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這個俄間諜案是否為真,而在于,德國媒體為什么要傳出這個消息,換言之,就算這不是德國統一以來首次破獲的俄間諜案,但這至少也是德國統一以來首次被媒體大肆傳播的俄間諜案。顯然,該報道將對俄德關系產生負面影響。由于最近的美俄關系不那么好,因此,俄德關系如果緊張起來的話,那么就會造成一個俄羅斯與整個西方對立起來的態勢,由此將更有利于美國在形勢上壓迫俄羅斯。然而,如果俄德關系——或者說,俄歐關系——沒有因此事而緊張起來的話,那么美國就無法利用西方鐵板一塊的幻象來加重其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相反,中俄愈加融洽的關系會給俄羅斯反擊美國的霸權主義以實際的支持。與此同時,美國在經濟、金融、安全等一系列領域內對中國的刁難、欺壓和威脅等所作所為都在將中國進一步推向俄羅斯那一邊。此外,我們看到,此次歐洲聯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首兩枚衛星21日由俄羅斯“聯盟”火箭在法屬圭亞那送入太空,盡管之前俄羅斯也為美國發射了一顆名為“ViaSat-1”的衛星,但是,美歐衛星的重要性并不在一個級別上。歐洲實際開始部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這個動作意味著歐洲準備加大擺脫對美依賴的力度,并且決意和美國爭奪這塊價值幾千億美元的市場。顯然,俄歐關系發展的很好,然而,美國以及歐洲的“美歐元派”并不愿意看到這個結果。而歐洲的“美歐元派”的主要代表就是處于美國軍事半殖民統治下的德國。
德國之所以推崇“美歐元共治天下”的這個主張,歸根到底是與它在政治軍事上的不獨立狀況緊密相關的,德國目前的狀況(在政治上,德國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軍事上,德國不是核大國)決定了它必須在政治軍事上依賴他國的庇護才能讓德國的經濟金融形勢穩定發展,因此,德國實際上經常在幾個政治軍事大國之間搖擺,當然,由于美國對德國存在軍事半殖民的關系,因此,德國受美國的影響更大,而且,這種狀況會在法國被美國大肆打壓的時候會愈加明顯地表現出來。
人們往往更注意到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半殖民統治,而忽略美國對德國的軍事半殖民統治。造成這個疏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國際媒體是由美歐壟斷資本所控制的,它們總是在國際上營造一種美歐鐵板一塊的假象,因為它們需要憑借這個假象來增強自己對其他國家的威懾力和訛詐能力。為了營造好這個假象,因此它們就需要刻意淡化美歐之間的矛盾和分歧,自然也就要極力淡化美歐之間的不平等關系,特別是要淡化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半殖民狀況。實際上,美歐同盟與美日同盟一樣都是建立在雙方不平等的關系之上的。在平時,這種同盟關系的假象成為了美歐欺壓其他國家的一張王牌,然而,到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危機深化發展的這個階段,美歐鐵板一塊的假象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美歐之間的直接沖突所破除了,由此,不僅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半殖民統治的身份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而且,歐洲諸國與美國的親疏關系也越來越明顯。
正是由于法國在歐洲諸國中的政治軍事獨立性最高,所以法美之間的斗爭范圍最廣,斗爭時間最長,從現象上看,美國對法國下手得也最晚。同理,德國在歐洲諸國中的政治軍事獨立性較差,所以德美之間的斗爭領域較少(就是經濟金融領域),斗爭時間也較短(德交所與紐交所的合并就是“美歐元派”的一個重要業績,此外德國很早就同意配合美國的反避稅調查了,更重要的是德國在增兵阿富汗與拒絕出兵利比亞等問題上都充分表現出了它的親美立場,簡直到了背叛“歐元區”根本利益的地步)。特別是目前歐元區危機嚴重,法國又受到美國的巨大壓迫,德國自然會在政治外交領域表現出愈加親美的立場。反之,如果法國能夠抗住美國的壓力的話,那么德國的外交立場還會轉變回去。因此,我們認為,俄歐關系是否能夠順利發展,關鍵還是要看法國能否抗住來自美國的壓力,特別是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就目前而言,主要表現為法國能否盡快幫助利比亞造反派穩定局勢,是否能夠遏止住利比亞內戰的爆發(美國是希望爆發利比亞內戰的)。
《美報稱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過于超前》,美國《華盛頓郵報》10月22日文章。美報的觀點和中國著名漢奸經濟學家的觀點完全一致,當然,我們對此并不感到意外。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過于超前?這個問題的提法就十分含混,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結論。我們知道,基礎設施的內容有很多,“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只要遍歷一下基礎設施的內容,我們就馬上會聯想到人民群眾對這些領域所存在的不滿情緒,之所以會有不滿,主要是因為基礎設施的建設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盡管公路修了很多,但是,人們出行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多大的緩解,而且,在私家車日益增多的地區,這一問題反而愈加惡化了。盡管飛機場修了很多,但是人們依然要忍受航班延誤的問題。盡管中國的網民數是世界第一的,但是中國的網速性價比卻是世界倒數的。水電煤氣等資源品因緊張而價格高漲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近年來各種災害氣候所暴露出來的我國在水利、能源領域建設中所存在的嚴重問題,更是給我國加快相關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敲響了警鐘。其他如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看病貴,群眾體育、娛樂資源稀缺等問題依然沒有很好的解決。面對這么多的“短缺”問題,怎么能用“基礎設施過于超前”這一句話給概括了呢?!完全沒有道理。由此可見,美報及漢奸專家企圖拿中國只在個別領域甚至個別地區所內存在的建設超前的現象來全盤否定中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廣泛而急切的需要。這種企圖是不懷好意的。實際上,中國目前更應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只不過要改變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側重點,要讓基礎設施建設的內容結構更加平衡,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需要。
2011年10月25日參考消息
《擔心伊斯蘭主義崛起,西方憂突尼斯選舉有“傳染性”》,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3日報道,俄羅斯《生意人報》10月24日報道。之所以西方擔心伊斯蘭主義崛起,那是因為西方想在目前的這場世紀性大危機中繼續維持它的基督教霸權。盡管中東北非的動蕩摧毀了該地區此前尚且穩定的經濟狀況,從而實現了基督教俱樂部向伊斯蘭世界轉嫁危機的目的,但是,動蕩本身也摧毀了資本主義在該地區擴張市場的條件,相反,原有的市場也被劇烈的動蕩給折騰得所剩無幾了。由此造成這么一個結果,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盡管利用中東北非的動蕩暫時緩解了各自國內的危機,但是,這種轉嫁危機的方式卻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隨著國際市場的急劇萎縮,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只會加速惡化,然而,當危機的新高潮再次到來的時候,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可向外部轉嫁危機的對象已經大幅減少了,并且轉嫁危機的難度也大幅上升了,由此反過來導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危機會以愈加明顯的方式表現出來,最后,西方的危機是從它的內部引爆出來的,這個危機首先表現為西方陣營的分裂。當西方陣營開始公開分裂的時候,西方資產階級用來統治世界的基督教霸權也就不可能在維持下去了。至于是伊斯蘭教還是別的什么意識形態占領基督教霸權喪失的思想陣地,那就不是另外一回事了。由于資產階級的生存方式決定了它只能用外部的手段來克服內部的危機,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只會將解決本國危機的出路寄托在外國的動蕩和屈服上,而不可能對自己開刀,因此,西方陣營的分裂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隨之而來的就是基督教霸權被嚴重削弱乃至被徹底顛覆。
《李克強在朝呼吁盡早重啟六方會談》,朝中社平壤10月24日電,路透社北京10月24日電,日本《產經新聞》10月24日報道,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0月23日報道。盡管美國與朝鮮正在日內瓦進行新一輪的會談,但是美韓的聯合軍演卻也一直在進行著,美韓剛剛于21日結束了為期一周的名為“迅雷”的聯合軍演,韓國聯合參謀本部20日表示,為提高陸海空聯合作戰能力,將從10月27日至11月4日在韓國全境進行“護國演習”。此次軍演將有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聯合部隊參加。顯而易見,美韓以實際行動表明,它們并不想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因為半島局勢的穩定并不利于美國向東北亞轉嫁危機,也不利于韓國李明博政府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盡管中、俄、朝幾方都充分認識到穩定對自己的好處,但是,對美韓而言,不穩定才是有利于它們的。因此,中俄朝在穩定東北亞局勢上所做的巨大貢獻并不會獲得美韓的認可,相反,隨著韓國國內危機的深化發展,李明博政府存在越來越大向外轉嫁危機的需要,而這一點正好為美帝國主義所利用。
2011年10月26日參考消息
《韓國釋放被扣中國漁民》,香港星島環球網10月25日報道,中央社北京10月25日電。無論是韓國武力扣押中國漁民事件,還是菲律賓炮艇撞擊中國漁船并扣押25艘小船事件,俱是在暴力扣押了中國人、船后要求中國須先繳“罰款”,然后才能領人回去。這實際上反映出一種傾向,這種傾向就是中國周邊的這些無賴國家正在利用中國息事寧人的善意做如同綁匪一樣的事情。當然,單憑“綁匪經濟”是不能給這些國家帶來多大利益的,然而,如果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繼續姑息縱容下去的話,那么今后被訛詐的金額恐怕就會越來越大,而且,在此過程中,也會逐漸增加這些無賴國家挑釁中國的膽量。對中國而言,如果不能及時給予懲戒警告的話,那么今后必然會出現我國政府更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只要無賴國家訛錢上了癮,那么事情只會越來越大。
《土越境打擊庫爾德叛軍》,法新社土耳其迪亞巴克爾10月24日電。盡管土耳其東部格林尼治時間23日10時41分發生了里氏7.3級地震,地震造成了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的災難,但是,這并沒能讓土耳其軍隊對庫爾德叛軍的打擊行動停止下來,土耳其軍隊于24日晚越境進入伊拉克北部,向庫爾德叛軍的基地進軍。由此可見,對土耳其政府而言,庫爾德叛軍的危害實在是超出了7.3級地震。
實際上,隨著美軍在利比亞作戰任務的減少,美國引爆中東戰亂的可能性正在大幅度增加。我們僅從美國對敘利亞政策的變化中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美國在敘利亞境內制造動亂已經有一陣了,然而,偏偏等到卡扎菲被殺后,美國才召回美國駐敘利亞大使,從而讓美敘沖突實質性地升級了。對土耳其來說,敘利亞作為它的領國,如果敘利亞發生利比亞那樣的動蕩,那么土耳其自己也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然而,土耳其把問題想的比較簡單,它對敘利亞采取強硬立場的目的是為了讓敘利亞的問題盡快解決,從而讓土耳其自己在此問題上所能受到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然而,由于從敘利亞問題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而言,土耳其只是一個配角中配角,因此,敘利亞問題的走向是不可能按土耳其設想的劇本走的。土耳其所不明白的是某些世界大國——正如它們在巴以問題、臺灣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一樣——盡管希望敘利亞發生動蕩,但是它們并不希望造反派坐穩江山,也就是不希望這個動蕩很快結束,而是希望利用這個動蕩的長期化來達到更加多的目的,從而謀取更大的戰略利益,要注意的是,希望敘利亞動蕩能夠長期化的國家不僅包括那些引爆敘利亞動蕩的大國,同時也包括那些在表面上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敘利亞內政的大國,表面不同傾向而暗地里存在默契(也就是利益交換)的大國之間的較力才會導致敘利亞動蕩的長期化,正如巴以問題的長期化一樣。因此,土耳其對敘利亞政府的強硬態度正好被那些世界大國所利用,由此實際上已經開始損害土耳其自身的長遠利益了。
也正是因為敘利亞局勢的走向與土耳其的預期很不一致,因此,土耳其政府愈加感受到剪除庫爾德叛軍的緊迫性,否則,如果在敘利亞處于動蕩的時候,美國再引爆庫爾德獨立問題的話,那么土耳其就會面臨被東西夾攻的態勢,屆時美國就有條件顛覆土耳其目前的伊斯蘭色彩十分濃厚的政權了。而且,由于美國與伊拉克政府在駐軍問題上談得不是很好,因此,美國存在很大的引爆庫爾德獨立問題的可能性,這個問題由于同時涉及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三國,因此,不僅能為美國駐兵“庫爾德斯坦”以鎮三國創造條件,而且還能為美國找到一條新的侵略伊朗的借口。因此,伊朗應該在反對庫爾德獨立的問題上與土耳其緊密合作。
《維基揭秘網站或被迫關門,阿桑奇斥美國搞經濟封鎖》,俄羅斯《晨報》10月24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4日報道。由于美國金融機構對維基揭秘的制裁,導致維基揭秘網站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由此被迫暫停工作。我們在分析維基揭秘事件伊始就指出,由于維基揭秘網站所披露的“秘聞”并沒有對美國自己造成什么危害,相反,這些“秘聞”對非美世界造成了很多破壞,甚至成為某些顛覆活動的借口。因此,我們認為,維基揭秘網站的實質是一家為美國軍工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機構,更進一步地說,維基揭秘網站的任務是為了破壞美國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到美國以外去避難的行動,由此可知,維基揭秘網站所維護的是美元霸權,在客觀上它是反對歐元(或者說“美歐元”)的,由此也就得罪了美國金融資本中“美歐元派”。因此,就出現了一個相互矛盾的狀況,一方面,美國政府積極利用維基揭秘網站公布的“秘聞”來作為它禍亂非美世界的憑借,另一方面,美國金融機構卻大舉制裁維基揭秘網站,以致于該網站生存不下去了。從而,讓我們發現了美國統治集團在此問題上的不同反應,由此讓我們得出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存在激烈斗爭的這個問題。現在,隨著歐債主權危機的惡化,“美元派”與“美歐元派”的斗爭也到了十分重要的關口,雙方的下手也越來越重,維基揭秘網站的暫停營業也只是其中一個反映而已。
《美眾院立法抵制歐盟“碳管制”》,路透社華盛頓10月24日電。歐盟企圖用立法的方式來掠奪歐盟以外國家的財富,這當然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堅決反對。從感覺上來說,歐盟的這個行為實在是太一廂情愿了,或許是歐盟老資格的資本家死的死,老的老,而他們的繼承人都不那么有斗爭經驗,甚至可能沒有多高的智商(想想法國發生的那么多資產階級家族內斗的八卦消息),因此就拿本來是他們的父母們用于愚民統治的那套唯心主義方法用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了,結果就想出這么一個企圖靠“立法”發財的方案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從現實基礎上來說,由于歐盟在政治、軍事上的不統一,導致歐盟無法像美國那樣使用政治、軍事暴力掠奪他國的財富,因此就想出了這么一個脫離實際的“立法致富”的方案來,然而,歐盟的立法者應該明白,法律之所以有效,那是因為它是由經濟暴力、政治暴力和軍事暴力做后盾的,離開了暴力支持,法律只是紙上談兵而已,然而,歐盟現在缺少的就是暴力手段。因此,對慣用暴力手段的美國而言,當然不會買它的賬。實際上,其他如俄羅斯、中國這樣的國家也不會買賬。客觀上,歐盟的“碳管制”反而將自己更加孤立了起來,這暴露出歐盟嚴重缺乏統戰思維的這個弱點。
2011年10月27日參考消息《美政客國際峰會前再攻人民幣》,路透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5日報道,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0月25日報道,美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道瓊斯新聞社網站10月25日報道,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0月25日報道,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10月24日文章。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我們注意到存在這么一個現象,在美國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人民幣要大幅度升值,另一派認為人民幣沒有低估;在中國也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人民幣只有升值才能解決所謂的輸入性通漲問題(比如: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慶說:“人民幣升值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來抑制這樣的通貨膨脹壓力。”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也認為,人民幣應加速升值,迅速“到位”后,才能解決宏觀經濟目前面臨的一系列困境。),另一派認為人民幣存在巨大的貶值壓力(比如:李稻葵指出,和目前的升值壓力相比,人民幣的貶值壓力風險更大。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今年迄今,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已全線貶值,預計人民幣也將面臨貶值命運,因為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美元依然是強大的避險貨幣。謝國忠認為,如果中國浮動貨幣匯率,“熱錢”可能將撤出,給匯率帶來有力的下行壓力。)
要分析這種現象,首先,不要被他們各自提出的理由所束縛,而是要直接界定這些人所希望實現的變化。盡管美國有關方面認為人民幣匯率應該大幅度上升的理由與中國有關方面給出的人民幣需要升值的理由并不相同,但是他們推動人民幣匯率上升的目的是相同的。同理,盡管美國有關方面認為人民幣沒有低估的理由與中國有關方面給出的人民幣沒有低估——反而還嚴重高估——的理由并不相同,但是他們推動人民幣匯率下降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盡管意見很多,但是實質卻始終只有兩條,一條認為人民幣應該升值,另一條正好相反,即認為人民幣應該貶值。由此我們發現,中美兩國的這些人士的意見不過是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中變化而已,換言之,他們并沒有能夠跳出“人民幣必須與美元脫鉤”這個隱含著的大前提。然而,只要在這個大前提下想辦法,那么無論想出任何辦法都不過是在讓人民幣的國際信用變得更加不穩定而已,或者用那些人的話說——變得更加“自由”而已。
反之,如果我們否定這個隱含著的大前提,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選擇,進而重新回到匯改前“人民幣綁定美元”的狀態下,那么也就不存在人民幣的國際信用變得愈加不穩定的可能了,相反,人民幣借得了美元的國際信用,從而在匯率層面上消除了美國通過操縱匯率來向中國轉嫁危機的可能性。然而,這恰恰是美國所極力反對的事情。美國幾次三番逼迫中國實行匯改的目的就是要求“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實際上,美國自己講的非常明白,因為人民幣緊盯美元的政策讓美國受了損失,同時也讓中國獲得了好處。然而,中國有關方面在推動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政策時所作的宣傳會讓老百姓認為“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有關方面刻意制造這種貌似“自主”的匯率改革,實際上卻是在滿足美國的利益訴求,由此導致中國物價不斷上漲,經濟形勢不斷惡化,與此同時,美國卻“歷經曲折”地熬了過來,闖過了一個又一個危機關口,進而使得美國有時間去引爆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以便通過打倒歐元來繼續維持美元霸權。也正是因為在“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大前提下,無論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美國都能獲得好處,當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中國物價上漲,資本再生產門檻提高,周轉資金緊張,此時,美國就印刷鈔票到中國兌換成人民幣,然后在中國投資,兼并大量中國企業,占據大量的中國資產;當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已經壟斷了中國市場的美資企業就從中國向外大肆出口廉價商品搶占國際市場,擠垮其他競爭對手,進而壟斷國際市場。
其次, 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銀行(中央銀行)26日在韓國首爾續簽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由原來的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擴大至3600億元人民幣/64萬億韓元,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2009年4月20日簽署的原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自本續簽之日起失效。(自2009年4月至今,韓幣對美元升值了10%左右,而人民幣對美元則升值了30%左右,換言之,人民幣對韓幣也升值了,由此導致韓國對華出口大幅度增加。2010年韓國對中國貿易順差達459億美元,韓國連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這也是美國急于通過美韓自貿協定的一個原因,因為美國企圖通過韓國增加其對中國的出口。)請注意,本幣互換協議同時規定了人民幣與韓元的互換總額,這是什么意思呢?實際上就是確定了人民幣與韓元的匯率(這種匯率不是市場上的匯率,而是類似黑市上的匯率,就是強制約定的,愛買不買)。為什么之前1800億元人民幣換38萬億韓元,而這次3600億元人民幣只能換64萬億韓元了呢?(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對韓幣強行貶值了) 因為中國在外貿上吃虧了,所以要在本幣互換中找補回來一些好處。那么,韓國為什么同意這一本幣互換協議呢?因為韓國國內通漲嚴重,資金短缺,急需外資支持,而中國正好能夠滿足韓國的這一要求,再說,韓國也一點也不能離開中國這個財神,當然,中國不能白白支持韓國。
根據百度的說法,本幣互換就是以一定的匯率互換一定數量的雙方的貨幣量,增加對方的外匯儲備以應對不測之需。是國家出于提高兩國的外匯儲備,以平衡兩種貨幣的供需,穩定匯率,防止(特別在金融危機條件下)出現外匯市場的混亂。顯然,只有匯率穩定了,才能克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因為只有穩定的匯率才能使本幣具備穩定的國際信用。我們還記得,中國在東南亞金融風暴時堅持穩定人民幣匯率,由此才使人民幣在東南亞獲得了極大的信用,由此才讓人民幣的國際化成為了可能。然而,我們應該清楚,人民幣穩定匯率的實質是當東南亞貨幣對美元大幅度貶值的時候,人民幣卻保持其對美元的匯率,注意,是當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情況下,人民幣才贏得了東南亞的民心。正因為如此,美國才反對人民幣與美元掛鉤,中國的漢奸才極力推動所謂的匯率改革。這種改革的實質就是剝奪人民幣在國際上取得信用的能力,從而使得人民幣永遠只能像日元、韓元、歐元那樣為美元體系消災解困。實際上,這里存在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由于美國的反對,而使得人民幣不能緊盯美元的話,那么人民幣的匯率又有何“自由”可言?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權又體現在哪里呢?由此,匯改所導致的“自由浮動”也不過就是在美國“允許”下的“自由浮動”罷了。
其三,美國國內為什么會存在那么明顯的關于人民幣匯率的分歧呢?這里,我們就必須回到當前國際斗爭的主題上。當前國際斗爭的重中之重是美歐金融霸權斗爭,其他任何斗爭都是圍繞它展開的。之所以美國國內有那么明顯的反對用立法的形式對中國施壓的聲音,主要還不是由于美國資本在中國擁有大量的既得利益,關鍵還是因為美國現在尚未能夠徹底打倒歐元。如果現在就因為匯率問題而使得中美之間展開激烈的斗爭的話,那么等于是為歐元區擺脫危機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條件。而,只要歐元不倒,那么,就算中國最后如日本那樣向美國投降,讓人民幣自由浮動的話,那么,美國非但不能使自己從美元主權債務危機中解脫出來,反而還會因為歐元區危機的緩解甚至解除,而使得美元主權危機以一種更加迅猛的方式爆發出來。由于中國只是占有產業優勢而不具備金融優勢,因此,美國從中國身上獲得的利益并不能解決美國自己所面臨的金融危機,中國的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不能填補美元主權債務危機幾百萬億美元的窟窿,同時,中國倒閉的工廠也不可能搬遷到美國,因此,也無法緩解美國國內的階級矛盾,相反,由于中國經濟的惡化,美國物價必然上漲,相應的,美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只會上升。由此,我們也不難分析出,究竟是什么勢力要惡化中美關系,同時,又是什么勢力反對“現在就惡化”中美關系了。
目前,盡管中國政府一再聲稱反對美國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的立場,但是,人民幣匯率卻呈現出加速上漲的態勢來,或許中國政府知道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是不會去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走勢的,而只會聽中國政府在此事上的表態而已。由此,我們可以斷言,將來,中國政府也一定會在媒體面前表現出堅持“自主”的態度,而在實際上卻讓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度貶值以便美資將中國的財富以最低的成本運輸出境,同時以舍己救人的方式捍衛美元霸權。由于“升值派”與“貶值派”在媒體上吵得很厲害,由此很容易讓人產生其中一方肯定有理的感覺,然而,很可惜,這兩派的道理都只是美國資本家的道理,而不是中國人民的道理。
《“過渡委”請求北約延長在利使命》,法新社多哈10月26日電,英國《阿拉伯耶路撒冷報》10月26日報道,路透社布魯塞爾10月26日電,路透社日內瓦10月25日電,俄新社莫斯科10月26日電,路透社洛杉磯10月25日電。看到這個消息,不由令人想起當年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延長岡村寧次等日本戰犯在中國的使命。要求屠殺自己國家人民的兇犯來幫助自己統治的政府只能是一個反動政府。利比亞“過渡委”的表現足以證明其反動本質。相比而言,伊拉克政府倒是拒絕了美國侵略軍的一些要求,當然,在伊拉克的問題中還有很多細節尚不清楚,但至少人家表現出來的是目前這個樣子,正如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一直譴責北約侵略軍“誤炸”阿富汗平民一樣,然而,利比亞“過渡委”連表演出這個樣子的興趣也沒有。
我們知道,盡管利比亞戰事已經結束,但北約依舊要賴在利比亞的原因是因為利比亞造反派內部出了問題,由此可能導致北約所謀求的利益無法獲得落實,從而存在北約白打一場仗的可能,因此,無論對美國還是歐盟而言,那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盡管美歐之間存在斗爭,但是,它們在“打仗不能蝕本”的這個問題上是存在共同利益的。而且,就算北約繼續賴在利比亞,美國也無須出一兵一卒,反正在這件事上,英法比誰都著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