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擬合建反導系統對付朝鮮》,韓聯社華盛頓4月15日電,韓國《中央日報》4月16日報道,韓國《朝鮮日報》4月16日報道。很明顯,這是自美國政府預算通過后,美國對外加強干涉的又一表現,而這個動作的目的當然不可能只是針對朝鮮的,更主要的就是針對中國和俄羅斯來的。我們認為,隨著美國EQ2期限的臨近,美國向外轉嫁危機的迫切性正急劇上升,由此必然導致美國頻繁地使用軍事手段敲詐非美世界,無論是在東亞進行軍演還是在地中海制造動蕩,都是為美國向非美世界轉嫁危機這個目的服務的。如果非美世界不能在軍事斗爭中戰勝美國的話,那么美國就必然會在它自己危機的時刻再次發動侵略戰爭以為它向外轉嫁危機直接開辟道路。當然,對非美世界而言,光是注意對外的軍事斗爭還是不夠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各國內部的賣國勢力的動向,因為美國總是采取內外夾攻的手段來為其向外轉嫁危機創造條件的。就中國而言,美國必然會在軍演的同時策動中國的漢奸買辦勢力掀起新一輪賣國行動(當然,它們會將之扭曲為“這些妥協都是從符合本國利益的要求出發的”,典型賣國行為的就是進一步向美國開放市場以及人民幣升值、加息)。
當然,美國在向外轉嫁危機的時候也不是把寶都押在一兩個國家身上的,而是全方位的押寶,誰的抗壓性差,誰就會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對象。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歐洲方面的德國由于其缺乏獨立的軍事力量,因此在美國的重壓下不斷向美國妥協讓步,以至于引起了歐洲盟國的不滿。
這里順便提一下,有文章說德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表態是向中國靠攏的表現,這完全是一種誤讀,德國根本就是為了追求一個獨立的國際政治地位而投的棄權票,而這種表現在客觀上顯然又是有利于美國而不利于歐盟的,尤其是給世界造成了一個歐盟內部分裂的印象,而這種印象是非常不利于歐元區擺脫危機的,換言之,德國或許能夠從這種行為中為它自己撈取到一定的國際政治資源,但是,從歐盟這個總體上來說,德國的行為恰恰是一種典型的拆臺行為。盡管也可以解讀為這是歐盟在做兩面下注的把戲,但是,兩面下注這個行為本身反映出歐盟沒有控制局勢走向的把握,這也就是說,歐盟的硬實力還不足以解決利比亞問題。那么,既然歐盟連利比亞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把握,那么歐盟還怎么能夠有這個資格取代美國成為新一代的世界霸主呢?在國際資本的眼里看來,歐元又怎么能夠與美元一爭高下呢?——從這件事中,對中國的啟發是,單靠經濟利益的誘惑是不足以吸引乃至留住國際資本的,只有敢于用硬實力維護本國利益的國家才能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因此,對中國而言,單靠人民幣升值和加息是無法真正解決中國資金短缺的問題的,因為國際資本包括國內資本都無法對一個時刻面臨外國侵略威脅的投資場所放心,因此所有的資金都想著“賺一票就走”。只有表現出敢于使用軍事力量維護本國利益的勇氣和決心,才能使中國的投資環境真正具備吸引力。911之前,世界資金為什么都要往美國跑呢?因為美國安全。那么為什么美國會給人以安全的印象呢?因為美國敢于用硬實力來維護美國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像唐僧那樣整天想著如何用三言兩語去感化妖怪。
在亞洲方面,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都越來越緊靠美國,單就韓國來說,不僅將韓國與歐盟的自貿協定擱置了,而且在軍事上又有了新的冒險舉動。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美兩國特種部隊將于下月中旬在白翎島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從地圖上來看,白領島十分靠近朝鮮,因此,此次美韓軍事演習是又一次嚴重的挑釁行為,并且,根據以往的歷史來分析,美韓正在把這種挑釁的地點越來越往北面推進,很明顯就是在壓縮朝鮮的生存空間。(對此,我們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中國和朝鮮之間沒有聯合軍事演習?)我們知道,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說白了,韓國基本上都指望著中國養活它呢。然而,韓國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勾結美國破壞中國的周邊安全局勢,對此,中國方面難道不應該以一些實際的行動來警告乃至懲戒韓國嗎?至少也應該來一次抵制韓貨的運動。
《塔利班炸死5名駐阿外國士兵》,法新社阿富汗賈拉拉巴德4月16日電。阿富汗反侵略武裝炸死5個鬼子和4個偽軍,為阿富汗的反侵略事業又做出一份功績。就目前的阿富汗戰場來看,美國一直期望打贏這場戰爭,并且制定了明確的撤軍日期(實際上,所謂的撤軍日期就是美國企圖打贏這場戰爭的最終日期)。然而,從零星的消息可以看出,美國在阿富汗戰場上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以至于美國海軍陸戰隊需要訂購2.75萬件“防彈內褲”以保護士兵的重點部位(可問題在于,即使保護住了重點部位,但一個失去腿腳的士兵也就沒有戰斗力了)。從戰爭效果來看,打死打傷侵略軍都能極大的增加侵略者的困難,尤其是打傷侵略者的話,實際上還能增加發動侵略的國家自身的負擔,當然,由于現在北約在阿富汗使用了大量的雇傭軍,因此,對阿富汗的反侵略武裝而言,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還是應該堅持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消耗北約國家,也只有這樣,才能將北約的軍事力量盡可能地拖在阿富汗戰場上。
2011年4月18日參考消息
《古共黨代會力推改革“動真格”》,埃菲社哈瓦那4月16日電,美聯社哈瓦那4月16日電,西班牙《世界報》4月16日報道,西班牙《起義報》4月16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17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16日報道,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4月17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6日報道。盡管古共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表示反對將財富集中在一些私人手中的改革建議,但是,他還是支持了擴大私有經濟的改革方案,然而,歷史早已證明,一旦開始支持私有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必然向極少數人的手里集中,因此,勞爾的表態實際上不過是為了麻痹古巴廣大對私有化改革心存疑慮的人民群眾而已。古巴的私有化改革實際上標志著資本主義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又攻克了一個社會主義堡壘。因此,盡管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列強引爆了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并且這個危機正在向國際社會政治軍事危機演變,但是,現在還不能說世界已經處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了,我們認為,僅從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全球的擴張進程來看,世界目前恐怕還只是處在天剛剛暗下來的階段,真正的黑夜還沒有到來,而真正的黑夜恐怕就是和國際社會政治軍事危機一起到來的吧。因此,對世界各國被壓迫的人民而言,現在非但不能不切實際地幻想和平繁榮會降臨,反而應該做好進一步與未來的更加險惡的形勢做斗爭的準備。
《外媒關注中國再提準備金率》,法新社北京4月17日電,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17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7日報道。在關于國內金融調控的各種手段中,盡管我們對匯率和利率的調整一直持保留意見,但是對準備金率的調整卻是一直持肯定的意見的。原因就在于,與匯率和利率不同,準備金率的上升實際上是通過遏制金融資本本身的牟利能力來調節金融市場,而不是通過在社會和產業領域制造危機再反過來間接影響金融領域的牟利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金融資本占據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中是很難看到通過調整準備金率來調節金融市場的做法的,而作為國際金融資本代理機構的IMF所給出的建議也都只限于匯率和利率方面的調整。至于為什么央行要再次上調準備金率,主要還是因為市場流動性過多的問題,4月份公開市場月度到期資金量達年內最高峰9110億元,當月新增4079億元的外匯占款也加大了回籠壓力。由于外部熱錢的大量涌入,加之國內私有化日益嚴重——而導致的市場誠信不斷下降——以至于越來越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大量的流動性,同時,也正因為公有資本的擴張進程被不斷打壓,因此,巨大的流動性無法也無法被公有資本所利用。
于是造成兩個惡性循環,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和利率的提高導致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艱難,而中小企業幾乎都是私有企業,因此私有企業為了克服自己的生存危機而不斷降低產品質量同時不斷提高產品價格,結果在讓消費者受損的同時,私有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也反過來進一步惡化,最后不得不走上破產倒閉的道路,而且游離出來的資本又在各種金融商品領域參與炒作,結果又抬高了資本進入再生產環節的門檻,從而迫使更多的資本從產業領域內游離出來。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資本被人為壓縮在個別領域,并且還有被進一步壓縮的傾向,因此,公有資本根本無法為消化巨大的市場流動性做出任何貢獻,同時,由于公有資本本身的發展被壓制,反過來進一步削弱公有資本向社會提供公共福利的能力,也正是因為公共福利的缺失,同時,相關領域被各種私有資本所控制,也就是將本來應該免費向公眾提供的服務變成了一種用來剝削老百姓的生意經,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的再生產成本被不斷抬高,于是,經濟金融危機有了可以向社會政治危機演變的條件。最后,由于私有資本在帝國主義與國內買辦勢力的聯合打壓下越來越難以生存,公有資本在人為壓制下無法實現它應有的價值和功能,結果,中國的市場就成為了外國資本的盤中餐。
在外媒關于中國再提準備金率的報道中,里昂證券亞洲公司宏觀策略分析師羅思曼說,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對中國銀行系統的信貸或M2(廣義貨幣供應量)產生任何影響,因為信貸受額度限制,而貸款在存款中所占比重為66%(上限為75%)。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準確的說,這只反映了中國自己的銀行系統的情況(而且只是大銀行的情況,中國的中小銀行中有很多的存貸比已經接近75%這個上限),而沒有反映在中國的外資銀行系統的情況。我們以前曾經講過外資銀行存在的嚴重的超比例貸款的現象,2010年11月29日有報道說,理財周報在40家外資法人銀行中,僅有花旗、匯豐、渣打等6家銀行的貸存比在75%的合格線以內,東亞、星展、恒生、華僑、南商等10 多家銀行分布在75%-150%的第二梯隊,摩根大通、法興、華一、東方匯理銀行等10多家排在150%-200%的第三梯隊,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日本富士銀行、日本京都銀行、日本福岡銀行等6家日資銀行甚至遠超200%,位列第四梯隊。這也就是說,攪亂中國信貸市場的元兇并不是中國的銀行,尤其不是中國的大銀行,相反,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恰恰是在不斷地向中國市場注入流動性,然而,我們要注意的是,根據銀監會的規定,到今年年底,外資銀行的存貸比也必須控制在75%以內,因此,可以想象,外資銀行必然會有一個急剎車的過程,也就是會在一段時間內(今年下半年)突然大幅度收緊銀根,而此舉必然會又一次導致市場恐慌(這個過程實際也就是外國發動針對中國的金融攻擊的過程)。因此,對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而言,單是看住中國的銀行是沒有用的,現在更需要看住在華的外資金融機構,盡管它們所占的市場份額可能很小,但是,它們的異動卻能夠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引起整個市場的恐慌。
《世行警告:世界糧食危機可能重現》,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6日報道,美國之音電臺網站4月16日報道。糧價本來就是國際金融資本自己炒高的,現在由于出現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都宣布糧食豐收,因此,對國際糧價的上漲產生了一些遏制作用,因此,作為國際金融資本的一個執行機構,世界銀行此時出面發出糧食危機的警告的用意就是為了進一步拉抬國際糧價。當然,盡管從自然因素來看,導致世界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是,由于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在決定糧價高低的問題上,社會因素已經開始取代自然因素成為支配糧價高低的決定性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在兩個環節上表現出它的作用。
第一個環節是在糧食的生產環節上。由于糧食生產逐漸從靠天吃飯轉向靠資本吃飯,因此,資本在糧食生產上的運作決定著糧食生產的過程及結果。從糧食危機的角度看,首先,資本自身的危機就能成為糧食危機的導火索,這一點我們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就能看到,很多美國農場主由于次貸危機而破產,這當然會影響美國的農業生產;其次,糧食種植過程中的各種人為因素本身會成為糧食危機的導火索,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種子和化肥的問題,一方面表現為種子和化肥的相關專利技術控制在誰的手里的問題,另一方面表現為這些相關技術本身的安全性問題。前者,在中國表現為外國種業的控制地位,后者突出反映在轉基因種糧等問題上面。在這些因素引發的糧食危機中,并不會以糧食欠收的狀態表現出糧食危機來,而是以糧食的不可食用以及食用這些糧食后會導致的一系列嚴重問題的狀態表現出來,最后表現出來的狀況就是,如果從自然角度去看,的確是實現了糧食生產的大豐收,但是,如果從社會的角度去看,這些所謂的糧食其實是根本不能食用的,或者說,人類在食用這些“糧食”之后是會生病乃至死人的——這是真正的由人禍所導致的糧食危機。
第二個環節是在糧食的銷售環節上。盡管世界的糧食生產再次豐收,但是,由于資本對糧食的控制作用,豐收的糧食未必能夠讓世界人民買得起。僅從美國的角度而言,它現在拼命生產糧食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糧食賺錢,因此,它是不可能降價售糧的,相反,在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美國糧商必然還會進一步抬高糧價,而金融資本對它們的壓迫也必然會導致國際糧價進一步走高,最后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盡管糧食豐收了,但是世界上餓死的人反而多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接下來可能爆發的世界糧食危機絕不是由于自然災害所導致的,有且只有社會災害——也就是資本對糧食的控制——才能導致世界糧食危機。
《美國女性開創性飛行引爭議》,美國《空軍時報》網站4月16日報道。由于基督教本身所具有的封建時代的特征,美國這個基督教統治的國家一直是重男輕女的。不過,隨著資本主義危機的不斷爆發,資本主義在不斷使自己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的同時也在不斷消滅一切與資本主義相對立的落后的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筑,因此,基督教對社會的封建影響也就被逐步清除了。因此,美國女性的政治地位就是伴隨著美國資本主義危機的不斷爆發而不斷提高的。現在,美國的女兵終于有了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歷史,盡管她們是在為一場侵略戰爭服務,但是,從客觀上來說,美國婦女的地位又一次提高了,這為美國社會將來的革命提供了新的可靠的力量,盡管從美國統治集團的角度而言,女兵的直接參戰將為它們提供一條新的擴大兵源的途徑(這從反面印證了美國存在兵源嚴重不足的問題)。
2011年4月19日參考消息
《利與聯合國達成人道援助協議,英首相不排除參加短期地面戰》,美聯社的黎波里4月18日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8日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17日報道,美聯社布魯塞爾4月18日電。最近幾天的西方輿論就是不斷宣揚自己在利比亞戰場上的無能,不斷表示空襲已經不能改變利比亞戰局,等等。不過,這些宣傳都只是為了西方軍隊能夠從地面入侵利比亞制造輿論而已,而只有以地面部隊入侵利比亞的方式才能真正控制利比亞的石油,反之,如果只是空襲的話,那么就算把利比亞政府軍炸光了,也不可能讓西方列強獲得利比亞石油資源的直接控制權(在利比亞造反派上臺后,利比亞的石油生產和出口政策也未必會按西方列強的意圖改變)。因此,西方列強在媒體前主動揭露自己短處的目的是為它能夠獲得更大的好處創造條件,再說,被媒體和民眾挖苦幾下根本就改變不了統治集團的地位,反而還能因勢利導、借助民意為統治集團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最后反過來還進一步增強了統治集團的統治能力,反觀西方的民眾,在他們表達民意的時候,卻不知已經掉入統治集團事先就為他們挖好的坑里面去了。行使一個脫離經濟地位支撐的權力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換言之,在經濟基礎已經被改變的情況下,所謂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改革不過是為了將經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所獲得的權利用制度的形式確立及保護下來罷了,在此過程中,改革者當然會打出讓民眾產生幻想的旗幟,但是,老百姓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同樣的政治權力在不同的經濟基礎上的作用和效果都是不同的,權力總是一定階級的權力。在主要矛盾已經改變的前提下,次要矛盾適應主要矛盾的變化只會進一步鞏固主要矛盾的地位,而不可能相反。反過來說,之所以既得利益者要改變次要矛盾,就是因為次要矛盾對主要的矛盾的反作用使得既得利益者以不合法的方式到手的權利還有被剝奪的可能性存在,因此,他們才要改變這個次要矛盾,而只要次要矛盾適應主要矛盾的改革完成,那么不僅既得利益者已經到手的非法權利會轉變為合法權利,同時還為他們進一步擴權奪利掃清了道路。
《希拉里訪日意在穩固亞太“基石”》,《日本經濟新聞》4月18日文章,日本《產經新聞》4月18日文章。日本遭受核危機后,從經濟到社會都受到了猛烈的沖擊,換言之,日本現在是自顧不暇,因此根本不可能去挑戰美國在亞太的權威,相反,日本現在反而要進一步抱住美國的大腿,以免遭到額外的打擊。因此,與其說希拉里訪日意在穩固亞太“基石”,還不如說美國國務卿訪日是乘火打劫來了。也正是因為現在日本非常有求于美國的支持,所以,美國才有信心和把握稱它在亞太的“基石”是可以得到穩固的,反之,如果日本既無內災又無外患的話,那么對日本而言,美國的存在就是沒有必要的事情了,換言之,美國在亞太的“基石”也就不能繼續穩固下去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希拉里訪日的具體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要求日本繼續發揮牽制中俄的戰略任務,另一個就是要求日本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當然必須進一步擴大購買規模才行(在此,我們提出這么一個觀點,就是不要單看美國方面公布的日本購買的美債數額,因為根據美國對中國購買美債情況的披露,中國通過英國購買了三千多億的美債,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乃至其他國家都有可能通過第三方去買賣美債,至于美國方面是否愿意公布,或公布多少,則要看美國自己的意圖了)。
《美聯儲暗示將終止量化寬松》,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7日文章。盡管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獲得通過,但是,美國資本與美國政府之間的斗爭并沒有停止下來,當然,現在更多的表現為美國金融資本內部的分歧,無論是美聯儲官員不同的表態,還是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對美債的不同評價,都反映出美國金融資本對美國的前景的確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一部分金融資本看好美國的還債能力(實際上就是相信美國掠奪世界財富的能力)。另一部分金融資本則對此表示懷疑,它們更希望用跳槽躲債的方式徹底規避美債風險,這部分金融資本在歐洲的既得利益是非常大的,從既得利益的角度而言,它們是支持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的;同時它們也是積極推動美國出兵利比亞的力量之一,在它們看來,只有早日出兵利比亞才能早日穩定利比亞,而只有北非獲得了穩定,歐元區才能有一個安全的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這部分金融資本也是希望早日終止量化寬松政策的力量之一,因為量化寬松政策本身是以犧牲金融資本的利益來挽救美國的產業資本,從而在整體上維持美國經濟的穩定運行,當然,其副產品就是在犧牲了金融資本的利益的同時,也將美國內部的危機經金融資本之手轉嫁到了非美世界,尤其是轉移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然而,問題在于,這種轉嫁危機的方式固然讓美國自身獲得了暫時的穩定,但是卻使得金融資本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增殖運動受到了阻礙,因為非美世界在向美國不斷輸送財富的同時也損害了自身的投資環境,由此也就影響到了美國資本在非美世界的擴張運動(但是,從美國政治集團的角度而言,搞壞非美世界的投資環境恰恰是逼迫國際資本流回美國的前提條件,而這也是維護美元霸權的條件之一)。因此,可以這么認為,美歐在利比亞問題上的分歧已經在更加深刻的領域——金融壟斷資本內部——反映出來了,換言之,利比亞問題對世界格局變化的影響正在擴大,而且,時間拖得越久,其影響就會越大,因此,才會有人要迫不及待地解決利比亞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