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令美國走向破產?
從次貸危機到現在,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美國雖然殫精竭力,最后不顧國際壓力實施大手筆的量化寬松,但仍然收效甚微,整個國家繼續捉襟見肘。雖然全國處于困難之中,但政黨惡斗依然不休。奧巴馬14日向國會提出2012會計年度預算案,金額高達3.7萬億美元。聯邦預算赤字預料將連續第4年超過1萬億美元。 2月19日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一項預算案,將自目前這個會計年度的開支中削減600億美元。然而,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則很有可能將之否決,奧巴馬總統更表示將否決任何包括眾議院削減項目的預算案。由于政府經費即將用盡,這有可能使得美國聯邦政府步上關閉之路。確切的說如果參眾兩院無法在3月4日前達成撥款協議,聯邦政府面臨關門。
但現在博弈的雙方頻頻放話,一個比一個強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說:“美國民眾已經很明確的表示:在目前這種難以維持的開支水平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而眾議院議長博納的表態也是強硬無比:眾議院不會通過任何不削減開支的預算案。
究竟面臨了什么嚴峻的局勢而令這位議長如此的不“溫良恭儉讓”?不妨再重溫一下他的原話:“我也不希望包括聯邦雇員在內的任何人失去工作。但是,我們已經破產了,”“我們面臨很痛苦的決定,美國民眾送他們的議員到華盛頓來為他們做出困難的決定。”
說實在話,“美國破產”早已不是新聞。從理論上講,如果美國是一家公司,早就應該倒閉了。債務余額已經高達14萬億美元!而且還繼續向上攀升。只不過美國綁架了全球,誰都無法承受它破產的代價,所以世界各國都只能繼續“任勞任怨”的支持它而已。當然,美國還有美元的發鈔權,還可以向全球轉嫁危機。所以盡管美國破產,但卻仍然可以聳立而不倒。不過,“美國破產”出自立法機構的最高領袖之口,還是令人無比的震撼。
幾十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是以美國為榜樣的。結果,凡是離美國越近的國家,受損害越大,如歐盟(這就是國際上的殺熟)以及現在的阿拉伯世界。現在,我們是要想一想,這樣一個世界最為發達、最為富裕的的民主國家,怎么就淪為破產的境地。
以我看來,能夠導致國家破產的因素只有一個:制度。美國是民主國家,影響決策的力量有二:一是資本、一是民眾(的選票)。沒有資本的支持,任何候選人都不可能出來選,更別說贏得選舉。同樣的,出來選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選票,也一樣無法入主白宮。于是任何政治人物對兩者都必須要討好有加。資本的本質就是追求利潤,而且毫無止境。大眾的訴求也非常簡單:更好的生活。誰能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誰就能夠獲得支持。而且和資本一樣,這種追求也是無止境的。兩者的奇妙結合,就導致了次貸危機以及隨后的多米諾骨牌: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在此沖擊下引發的阿拉伯革命。所有這一切,都重創了西方。其實,美國的監管還是相當有效的。相應的主管也都預測到了次貸危機的爆發,但都沒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奧妙就在于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國會作證時講的一番話:我能讓銀行破產嗎?我能讓窮人失去住房嗎?是啊,資本不能得罪,選民也不能得罪,最后只能任由危機爆發,陷國家于破產。
客觀來說,次貸危機只是導火索。從整個西方來看,就是民主制度下不可避免的走向高福利社會。為了贏得選票,各個候選人都競相許諾,終于導致一個國家經濟再也無法承受的高福利社會的出現。但在民主制度下,要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革對于政客來說形同自殺。法國總統薩科奇頂住壓力力推退休制度改革,結果他的支持率遠遠落后于反對黨。左派領導人早就聲明:一旦2012年勝選,將廢除改革。
應該說,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福利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不能超越經濟的承受能力。當年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從意識形態出發,建立了遠比西方更為完善的福利制度(住房、醫療、上學完全免費,終身就業),也是由于同樣的原因而崩潰。只不過蘇聯是出于意識形態,西方是源于制度壓力。
如果回顧歷史,最早的民主國家希臘也是由于公眾貪婪導致毀滅的。為了滿足公眾無止無境的欲望,希臘不得不走向對外軍事擴張的道路。最終敗于斯巴達而亡。這應該是民主制度原生性、本源性的致命弱點。
回到美國,如果再這樣下去,一場茉莉花革命將會席卷而來。事實上,革命的火花已經到處在迸現。現在因“工會權”引發的美國威斯康星州工潮20日進入第六天,共有7萬多民眾利用周末機會前往州議會門前舉行示威活動。所謂“工會權”,是指州政府通過剝奪政府雇員工會權利來彌補財政短缺。原來威斯康星州政府已經因面臨36億美元財政赤字而破產。而這項規定也僅僅有望在今后兩年中為州政府節省3億美元而已。去年11月剛剛當選州長的沃克表示,如果自己提出的議案未在州議會過關,將被迫解雇數千名政府雇員。
消息傳出后,不但當地眾多政府雇員揭竿而起,奧巴馬總統也公開不支持共和黨提出的這項舉措。原來他擔心所擔心的類似示威活動,已經擴散到美國其它有意推行類似做法的地區。現在美國的實際情況是:除威斯康星州外,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艾奧瓦州同樣提出限制政府雇員集體談判權的相關議案,結果引發民眾示威。另外,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等州也正向民眾宣傳以限制工會權利方式平衡財政。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印第安納州也舉行了抗議活動。已經是野火燎原之勢了。
不過比較奇怪的是,眾議院議長博納(共和黨人)卻指責奧巴馬和其他民主黨人正在四處 “煽風點火”,從而在威斯康星州和其他地區煽動起一場“希臘式”(應該是突尼斯式)的抗議活動。
面對工會的巨大壓力,威斯康星州政府表示,不會做出妥協。且不說民選政府是否有權力剝奪受薪者的工會權力,也不說民選政府要回應民意,關鍵是一個實質已經破產的國家拿什么來解決?現在針對的是政府雇員,下一步就會針對所有的群體。任何制度不管說的多么好,一旦解決不了民生問題,也就會被人民棄之如敝屣。
美國會走向何方,還需要觀察。不過仍有許多疑問待解。眾議院議長博納宣布美國已經破產----做為民選立法機構的領袖,他的結論應是言之有據,事實求是,他不可能為了政黨利益公然撒謊。但問題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破產了,誰應該為之負責?是某一黨?還是某一個人?不錯,美國這八年是在小布什總統領導下走向危機的,可是小布什總統仍然做滿任期才離任的,現在還享受著退休總統的高級待遇,絲毫沒有被追究的可能。共和黨是在總統選舉輸掉了,可是不過兩年,共和黨就又卷土重來,再度掌控眾議院,而且看現在的勢頭,大有再過兩年又要入主白宮。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出了這么大的問題,似乎找不到一個責任方?如果出了問題誰也不負責,誰還害怕出問題呢?
第二個疑問是,現在美國破產了,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削減開支、州政府削減福利。民主黨則堅決反對、百姓更是上街頭示威。面對這種對立的局面,卻沒有一方顯示妥協的苗頭。州長說要么他失敗辭職或者辭退政府雇員,絕不妥協。工會態度也是一樣的強硬。民主制度號稱是包容和妥協的制度,但看到今天,或許雙方已經沒有妥協的空間?或者仍然有妥協空間,雙方不過是虛張聲勢在演戲?只是這樣大的事情,各方還在演戲的話,還真是視國事為兒戲了。只是國家都破產了,政客還在惡斗,百姓怎么卻如此溫順?中東的榜樣他們就看不到嗎?
我對海內外的自由派也有一問。當美國獨步全球的時刻,以美國為榜樣無可厚非。就如同1949年的中國選擇了強大無比的蘇聯模式一樣。但當美國都宣布破產的今天,為什么還不醒悟呢?就如同蘇聯都解體了,還有人主張繼續以蘇聯為師嗎?
最后,還是要揭穿一下共和黨和民主黨博弈的真相。雖然處于國難之中,兩黨考慮的仍然是各自的利益。共和黨之所以大砍預算,并非真的從國家未來出發----雖然國家破產是實情,而是阻止經濟的復蘇。這樣,奧巴馬就只能做一任總統了。在民主黨方面,連《華盛頓郵報》的自由派專欄作家丹那米爾班克(Dana Milbank)都承認:奧巴馬的預算在于全力爭取明年連任,不會為了美國長遠財政健康真正勒緊褲帶而開罪選民。
這樣的制度,這樣的國家,這樣的人民,你還能看的出希望何在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