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參考消息
《英成功測試“超級流感疫苗”》,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7日報道。牛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聲稱已經研制出一種革命性的流感疫苗,只要注射一次就可終身預防所有類型的病毒,而且價格不貴。這種疫苗可以提高人體內T細胞的數量,而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關鍵部分,可以識別并殺死感染各種病毒的體細胞。傳統疫苗針對的是流感病毒的外部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因為病毒種類不同而不同,而且很容易變異,變異后疫苗就不起作用了。而這種新疫苗針對的是流感病毒內部的兩種蛋白質,各種病毒之間相差不大,而且也不容易變異。
自911后,世界上的生物戰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每年都會翻出新花樣來。對白種人而言,流感病毒是一種可以致命的病毒,為此,美歐國家都在為一勞永逸地擺脫這種病毒的威脅而努力著,因此,一種可以一勞永逸的流感疫苗自然成為這些努力的最終目標。不過,世界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著的,且不說單方面提高人體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數量會導致什么不良的后果,就算能夠通過這種破壞人體內不同細胞的數量比例的方法克制住流感病毒的話,那么誰又能保證各種病毒之間——現在看來——相差不大的內部蛋白質不會因為這種疫苗的廣泛使用而將彼此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擴大化呢?要知道,一旦不同流感病毒內部的蛋白質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擴大了,那么就不僅是這種所謂的超級流感疫苗會失效,而且之前所有研制的針對不同外部蛋白質的流感病毒疫苗也會失效,因為,屆時的流感病毒已經從根子上和之前的流感病毒不一樣了,最后只能從頭開始研究應對的辦法,而在新的解決辦法產生之前,那么新變異的流感病毒就會產生超乎以往的致命威脅。
是否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一個問題,這實際上就是要回答能否通過質變來解決一個問題,顯然,那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流感對白人的致命性并不在于流感病毒本身的多變,關鍵問題在于白人人種基因的相對不變。白人和其他人種一樣,都是地球長期進化的產物,盡管從長期來看,人種本身也是會變化的,但是,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人種是相對不變的。因此,人種上的致命缺陷其實是無法克服的,也正是因為人體無法通過改變自身來克服這一危機,所以才只能通過改變外部環境來緩解這一危機的爆發,于是就發展出了醫藥。——當然,長期的歷史經驗已經告知人類,外藥是不能包治百病的,而且,加之社會經濟等原因,人的健康問題主要還是要依賴人的自我運動來保障,這里講的運動是運氣活血,撐筋拔骨(比如八段錦這樣的運動),不是活動,更不是勞動。——然而,我們在牛津大學的這個研究小組的聲明中發現,它們的研究目標并不只是為了緩解危機,而是為了使相關人等徹底從危機中解脫出來,于是,他們的觀念中就出現一個類似永動機一樣的流感病毒終結者,只要有了它,似乎就能擺平一切相關問題了。但是,問題在于,即使提高了人體免疫系統克制流感病毒的能力,也不可能改變人體的先天特征,也就是說,超級流感疫苗是在保留著人體被流感病毒威脅著的前提下所做出來的解救措施(在我看來,提高T細胞數量以增加殺死流感病毒能力的做法和美國爛印鈔票以緩解流動性危機的做法在邏輯上沒有什么區別),但這種量變,無論量變的規模再大,也無法改變人體質的特征,因為這種量變不是人體內生性的,而是由外物刺激下的結果,一旦失去外物的支持,這種量變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或許T細胞數量的增加是可以控制的,但是人體所受到的流感病毒襲擊的數量卻是無法控制的,那么問題來了,究竟要把T細胞的數量提高到一個何等高的級別才能確保人體對流感病毒終身免疫呢?(且不說,提高了之后會對人體產生多大的負作用)顯然,誰也不會知道這個答案,因此,這種量變的結果也就無法使人體從根本上免除流感病毒的威脅。最后,略微點一下,如果這個疫苗真的能被發明出來的話,那么除非人體因此會染上什么新的毛病,否則,單就它的社會性而言,那么多的靠醫藥吃飯的資本集團也不會允許這種疫苗下線生產。
2011年2月9日參考消息
《蘇丹南部公投催生“最年輕國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2月7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7日報道,路透社華盛頓2月7日電,法新社布魯塞爾2月7日電,美聯社聯合國2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8日報道,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月7日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2月8日報道。最近一段時間,英法等舊殖民主義勢力在其從殖民地撤退時所埋下的炸彈被一個接著一個地起爆了。盡管中南半島上的柬泰交火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對此,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拿出負責任大國的態度,積極干預此事,以使此事能夠及早得到平息而不是坐視該動蕩向著擴大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從全球戰略的角度而言,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動蕩則是更加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蘇丹公投之前,舊殖民主義勢力總是在媒體上宣稱蘇丹南部的人民要求獨立,并且以此作為分裂蘇丹的理由,給人的印象就是歐美諸國很支持蘇丹南部的獨立事業,然而,現在,就在蘇丹公投的結果公布之際,舊殖民主義勢力卻已經開始在媒體上大肆唱空蘇丹南部即將要成立的這個新國家的前途了,之前的舊殖民主義勢力在推動蘇丹分裂時所描繪的蘇丹南部所擁有的豐富的資源及其獨立后美好的前景都在這些唱空論調中無跡可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CNN稱之為沒有教養、沒有知識的黑人以及大批難民,盡管這些人大多是基督徒,然而,對舊殖民主義勢力而言,既然基督教作為分裂蘇丹的工具的任務已經完成,那么,為了繼續維持乃至擴大整個東非的動蕩狀態,攻擊的手段自然也就要做相應的改變,換言之,在上層建筑的危機結束后——即已經按舊殖民主義者的意志改變后,舊殖民主義勢力就把危機向經濟基礎的方面轉移,最終達到它們重新控制舊殖民地的各種資源的戰略目的,而只有重新控制了這些資源,舊殖民主義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它們現在所面臨的經濟金融危機。
美國有學者聲稱應建立一個比較緊湊和可以防御的、包括歐洲、北美、西非和拉美在內的“大大西洋共同體”,從而使得美國能夠用間接遏制的辦法解決各種問題,同時把它的供應鏈縮短到可以防御的范圍。這個共同體的實現過程就是我們之前所指出的美國斷斷續續在搞的那個戰略收縮計劃的內容。當然,首先要明確的是,施行這個戰略收縮計劃的大前提是美國已經明確認識到它不具備進行全球的直接干預能力了,對美國而言,全面進攻已經有向重點進攻轉變的可能性乃至必要性了,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在此前的國際金融霸權斗爭中重新獲得主動權,那正是因為美國放棄了大包大攬的角色,轉而施行所謂的巧實力外交,通過挑撥離間等手段促使非美世界內部相互爭斗,然后,美國借力打力,利用非美世界內部的矛盾予以各個擊破。資本家是怎么對付下屬員工的,美國就怎么對付非美世界,只不過,在這一方面,美國還是需要向英國多討教討教經驗。
既然美國學者眼中的大大西洋共同體只包括西非而不是整個非洲,那么,一旦這個計劃真正落實的話,恐怕整個非洲就會陷入一種分裂狀態。也就是說,在資源豐富的西非地區,由于美國的需要,因此該地區的政局必然會被強制穩定,而東非地區,也是出于美國的戰略需要——不僅是為了阻止亞非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更是為了阻止亞非國家團結起來以共同對付舊殖民主義勢力——美國則必然不擇手段的破壞東非及其以東地區,實際上就是泛印度洋地區的穩定局勢。因此,我們看到,盡管科特迪瓦的政局動蕩事發在前,突尼斯的政局動蕩事發在后,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只有突尼斯、埃及、蘇丹等東非國家的報道,而科特迪瓦的問題幾乎要被人們給遺忘了,換言之,科特迪瓦的問題被強制低調處理了,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如果科特迪瓦的問題也如突尼斯、埃及、蘇丹那樣被大炒特炒的話,那么只會讓爭議雙方——為了確保各自的利益——不斷強化各自的立場以鞏固各自陣營的支持力度,從而讓雙方可能存在的讓步空間完全喪失掉,反之,如果能夠低調處理的話,那么在沒有輿論壓力的情況下,科特迪瓦的斗爭雙方就能爭取到談判的時間和空間。當然,科特迪瓦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看新政府能否滿足西方,特別是滿足美國進一步控制科特迪瓦自然資源的要求,而且,對所有的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西非國家而言,在美國已經準備掠奪西非的情況下,恐怕都會面臨與科特迪瓦一樣的問題,無論這些國家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美國都會把問題給創造出來的。
此外,拉美地區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美國正在進一步控制巴西的自然資源,并且正在實施進一步控制巴西人力資源的計劃。美國挑撥巴西和中國關系的目的,除了破壞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團結外,另一個目的就是企圖利用其對巴西的——相對于中國的——更加方便的控制地位,一方面通過推動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加息(2月9日開始人民幣的利率再次上升25個基點至3%)以摧毀中國經濟,另一方面試圖用巴西的廉價勞動力來取代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由于美國對巴西的干涉能力明顯強于其對中國的干涉能力,因此,在美國的設想中,如果巴西能夠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話,那么,不僅美國可以剪除兩個戰略威脅,而且還能滿足美國資本不斷增殖的要求。而巴西之所以較中國更加容易控制,那是因為巴西并不像中國那樣擁有戰略核打擊能力,反過來說,如果巴西擁有了戰略核打擊能力的話,那么美國控制巴西的企圖就無法實現了,至少是會非常困難了。盡管,巴西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們早就指出巴西會成為這次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最大受益者,從現在巴西的經濟發展數據來看,巴西正在經濟高速增長期),但是,在它沒有能力保護這些果實之前,它在美國眼里都是一盤隨時可以享用的美餐(印度也有相似的問題)。當然,其他有豐富資源的拉美國家也都在美國的盤算中,查韋斯能在委內瑞拉掌權多久已經越來越是一個問題了。總之,只要拉美國家沒有足夠的保護自己利益的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那么,在美國感到危機十分嚴重的時候,它就會首先對它的后院下手。
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深化發展,舊殖民主義埋下的炸彈已經演變為了新殖民主義達到目的的手段。不過,美國并不會因此感謝英法等國,相反,美國在設法使自己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的過程中只會加大對英法等國在海外的利益的侵蝕力度,而這種進一步削減歐洲舊殖民主義勢力向外轉嫁危機的空間的行動也是美國推動歐洲危機早日爆發的一種手段。在此過程中,歐洲舊殖民主義勢力每一次向美國的讓步都會帶來一輪發達國家集團向發展中國家集團的各種形式的進攻,在一輪攻勢后,無論能否掠奪到多少財富,只要還不能使美國從危機中徹底解脫出來,那么,美國就會再一次發動擠占其盟友的國際市場份額的運動,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后必然演變為全面的社會政治軍事沖突。
《美將在阿富汗建永久性基地》,德新社喀布爾2月8日電。卡爾扎伊證實美國正在謀求在阿富汗建立永久性基地。換言之,一旦美國在阿富汗建立了永久性的基地,那么也就等于是要把阿富汗的戰爭給永久化了,實際上也就是要把美軍乃至北約對阿富汗周邊國家的威脅給永久化。因此,這也就提醒了阿富汗周邊國家,在應對美軍及北約給該地區所帶來的威脅時,也要以更長遠的眼光來考慮問題。既然美國準備把持久戰演變為永久戰,那么反侵略武裝也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而不能幻想美軍和北約會知難而退。此外,阿富汗戰場對反侵略武裝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美國和北約的戰略武器沒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對反侵略武裝而言,怕就怕美軍和北約主動脫離戰場,如果真的和美軍沒有了直接的接觸,那么美國的戰略核武器就又能發揮威懾效果了。因此,不僅不應該對美軍準備在阿富汗長期駐扎下來的計劃有所畏懼,反而還應對美國的這種主動在自己已經陷入泥潭的腳掌上打入一個樁子的行為表示歡迎,美國在阿富汗的永久性的基地將為反侵略武裝在阿富汗大量地消耗美國國力創造了條件。
《中國去年減持日債創五年之最》,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8日報道。中國去年對日債的買賣行為并不能只用“減持”二字來概括,恐怕用“靈活”二字更貼切些,因為在去年的一些時段,中國也大幅度增持國日債。也正是由于中國的靈活操作,特別是那些“買入日債,拋出美債”或者是相反的操作,使得日債成為了國際關注的一個焦點。當然,日債被關注的原因并不是日債本身的吸引力,而是中國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作為當下世界財富最大的創造者,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買賣行為自然帶有實際的信用判斷的價值,而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本質就是在爭奪國際信用的話語權,因此,能否爭取到中國資金買入本國的國債,這件事已經成為了各國政府斗爭的一個方面了。因此,當日本在領土問題上向中國挑釁的時候,中國選擇了加大日債買賣力度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將日債一拋了之,通過制造日債市場活躍性的趨勢來加大日本與美歐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矛盾,從而從根子上將日本給孤立起來,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已經下調了日本主權債務的信用評級。此外,俄羅斯正在用南千島群島問題測試日美安保同盟的緊密程度,實際上,對中國而言,在將來的一定的時候,也可以用當年炮擊金門的辦法測試一下這個日美安保同盟究竟對日本而言有多大實際意義。
2011年2月10日參考消息
《朝指責韓捏造沉船事件,北南軍事會談不歡而散》,法新社首爾2月9日電,韓聯社首爾2月9日電。朝鮮北南雙方會談不歡而散是各方事先都能預料到的大概率事件,其實,真正有意義的并不在于會談的結果,而在于會談本身。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這次南北雙方之所以能夠坐下來談判,那是與中美在更高層面所達成的戰略妥協是分不開的,美國對中國的要求就是要中國不管是通過讓人民幣升值的辦法,還是讓人民幣加息的辦法,抑或是讓中國直接采購美國商品的辦法,總之,就是要將中國自己的一部分經濟利益渡讓給美國,而中國對美國的要求就是希望美國不要在東北亞地區煽風點火,制造事端。因此,對美國而言,能否在表面上維持東北亞局勢的穩定,或者說能否在表面上體現出美國對穩定東北亞所做出的努力,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關乎到中國是否愿意繼續在經濟金融方面支持美國,關乎到中國是否愿意繼續向美國渡讓部分經濟利益。因此,美國在最近一個月里非但不再在東北亞耀武揚威了,而且默許朝韓雙方恢復談判了,與此相對應的就是中國在這一個月里向美國各界都奉送了大禮包。也正是因為美國暫時從臺前退到了幕后,因此,日韓兩國似乎就很有些力不從心的味道了。朝韓會談之所以無果而終,那是因為韓國方面根本沒有妥協的決定權,對于朝鮮方面提出的一切要求,韓國都必須上報美國,只有獲得美國批準后才能執行(比如糧食援助問題)。日本方面受到的壓力更大,俄羅斯很好的執行了敵退我進的策略,在美國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阿拉伯世界后,俄羅斯利用南千島群島問題來對日本當局施加壓力,當然還不僅是為了逼迫日本就范,同時還有從國際戰略的角度測試美國的全球戰略機動能力,摸一下美國的底牌,看看日美安保同盟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如果俄羅斯方面真的能就此摸清美日關系的底牌的話,那么俄羅斯的遠東大開發計劃恐怕就不會再停留在經濟層面,而是要向政治層面大舉進軍了,換言之,俄羅斯今后很可能會利用南千島群島問題這個新戰場來瓦解美日同盟,以及牽制和削弱美國的戰略機動能力。當然,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上的所作所為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板,尤其是一個如何能夠將美日同盟所帶來的壓力返還給美日自己的一個樣板。此外,美國在東北亞暫時的消停是與其在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的大折騰相聯系的,一旦那些地區的形勢發展滿足了美國的胃口的話,那么美國就能轉過身來繼續在東北亞敲詐諸國了。
《貨幣升值成亞洲抗通脹“最后武器”》,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8日文章。就美國自己的表現而言,美國現在所面臨的低通脹乃至緊縮的貨幣形勢是與美元的持續貶值相聯系的,換言之,正是因為美國政府執行了讓美元貶值的政策,所以才能壓低物價,因此才能促成低通脹。但是,我們知道,美國一直在通過爛印美元的方式制造通脹,那么這個通脹壓力為什么沒有在美國自己的身上表現出來呢?那是因為美國通過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的方式將美國本應該自己承受的通脹壓力轉移到了那些讓本幣對美元升值的非美國家中去了,而這些國家也就上了為美國危機埋單者的名單。據這篇報道所稱,在亞洲主要貨幣中,只有泰銖和印度盧比今年并未相對美元升值。這實在是太巧了,泰國國內的動蕩局面正在向周邊擴散,在沒有(當然也不可能找到)明確的證據前,我們只能這么說,泰國的表現在客觀上達到了美國破壞東南亞穩定局面的戰略目的,并且泰國方面正在將這一戰果擴大化,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泰柬雙方的戰爭升級,那么就足以嚇跑在東南亞的流動性。面對如此董事的盟友,美國有什么理由要求泰銖升值呢?印度就更不用說了,隨著印度的戰略地位日漸上升,各方勢力都在拉攏印度,美國在棄巴親印方面的表現更是明顯(美國在巴基斯坦的殖民主義行徑已經到了肆無忌憚,隨意殺人的地步),尤其是在包括核裝備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都對印巴實行雙重標準,當然,利用印度牽制中國還只是美國的短期目標,捧殺印度,防止印度成為第二個中國,才是美國的長期目標,因此,在很多問題上,美國都采用了麻痹印度的策略,在匯率問題上不與印度過分計較就是一種表現,至于印度能否將計就計地來發展自己,那就是看印度自己的智慧了。
無論是亞洲的貨幣,還是其他非美世界的貨幣,實際上都不享有美元所獨有的一般等價物代表的地位,因此,非美世界貨幣對美元的升值實際上會產生一般等價物代表貶值的效果,也就是會導致非美世界的物價上漲(美國的物價反而會降低),從而引發非美貨幣的通貨膨脹。真正的錯誤在于把非美貨幣與美元想像成具有同等地位的東西,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生產力在整個經濟基礎上的支配地位,正是因為各國在生產力水平上的不平等,所以才會導致各國貨幣在市場上的地位的不平等,貨幣是商品交換運動的產物,而貨幣的地位是由商品交換的范圍決定的,交換商品能力越強的貨幣的地位越高,地位最高者才享有一般等價物的待遇,在當下,除非非美世界不需要進口美國控制下的從大宗商品到高科技產品,否則就必然要在貨幣市場上受到美元的支配。而要獲得對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那不是單靠經濟活動就能取得的,我們從索馬里海盜那里就可以看到,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暴力的保護,單靠經濟暴力獲得的財富也是守不住的,其次,如果要獲得高科技產品的話,那么只有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子才行,否則,只要還在某一方面依賴進口外國的高科技產品,那么就必然要在這一方面的國際貿易中使用對方指定的貨幣進行結算。中國的人民幣之所以現在能夠在很多貿易中成為結算貨幣,那是因為對方在這些方面都依賴從中國的進口,因此,不得不使用我方指定的貿易結算貨幣,因此,人民幣現在的這種國際地位實際上并不具備永久性,特別是在中國政府不斷讓人民幣升值、加息的狀況下,隨著中國生產能力的下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更會日益艱難,除非中國能夠在此過程中取得高科技產品研制生產的主導權,否則,現在人民幣的國際結算規模只能是曇花一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