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俄羅斯社會思潮的新變化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李瑞琴 |
2011年01月24日09:45 來源:《黨建》 |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經濟發展深受困擾,民眾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社會不滿情緒增加,因而各種思潮涌現并產生激蕩。
向馬克思尋求解決危機的方法,社會主義道路再次展示魅力
國際金融危機肇端伊始,俄羅斯共產黨(以下簡稱“俄共”)即舉行各種活動,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出發,闡述對危機的認識,旗幟鮮明地指出其根源是新自由主義的泛濫。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指出,社會在期待新政策,現實生活不可抗拒地要求向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方式過渡。俄羅斯走出危機的根本方法在于,將剝奪來的勞動人民和人民國家的權力、財產和蘇維埃國家,全部歸還,走社會主義道路。
隨后,俄共結合金融危機的后果進一步闡述其主張和思想。2010年3月,俄共中央全會提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俄羅斯復興的道路”。久加諾夫發表長篇文章《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其精神基礎》指出,目前世界正經歷著的金融危機主要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精神危機,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成為人類社會走向進步的精神基礎,社會主義是落入陷阱和死胡同的世界走出來的真正途徑。
一些左翼學者也提出,大規模的危機已經迫使世界承認,最后的“官方”烏托邦——資本主義全球化夢想已經死亡,當前對全球化的責罵已遠遠超過了當年對蘇聯、共產主義的責罵。俄羅斯現在實行的政策,就是新的剝削人民的幌子,不僅是共產黨,而且是所有的社會主義和其他左翼政黨,都應逐步幫助公眾認清這種制度的危害行為,努力用馬克思、列寧的方法解決危機。
在飽受危機困擾之下,俄羅斯社會各界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認識出現新的變化:資本主義制度受到質疑,共產主義則越來越引起重視。人們對資本主義的幻想逐漸破滅,共產主義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與此相印證的是,自金融危機以來莫斯科主要書店的銷售業績顯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受到異乎尋常的歡迎。自2009年2月起,每套價格高達900盧布的《資本論》進入俄羅斯暢銷書之列,并很快占據了榜首位置。目前,俄羅斯又出版了4種簡本和改編本的馬克思著作,市場需求依然很強烈。
對比蘇聯劇變前后社會現實的巨大反差,批判資本主義的危害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之下,俄羅斯社會回溯歷史,對比蘇聯劇變前后國家各項經濟發展狀況,更清楚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危害。尋求符合俄羅斯實際的國家發展道路,成為俄羅斯社會思潮的一個重要特點。
民眾普遍認為,是俄羅斯推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導致了俄羅斯20年來的經濟持續低迷和危機時期的大幅衰退。一些文章指出,蘇聯劇變以來俄羅斯從葉利欽到梅德韋杰夫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始終處于低迷狀態。現在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西方食品供應商的意愿,現代社會的道德狀況更是全面退化。所有這些麻煩,其根源即在于推行了資本主義制度。
一些學者指出,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俄羅斯經濟危機是繼1998年的大災難后,當代俄羅斯第二次陷入全面的經濟災難。為什么在沒有任何外來入侵的情況下,在穩定的環境下,俄羅斯降臨如此大的災難?這只能是因為統治者摧毀了蘇聯文明,將所謂的市場民主和虛無縹緲的全球主義引入俄羅斯的結果,是大規模的“私有化”造成的破壞性后果。推行資本主義導致俄羅斯過度依賴外部市場,成為別國原料附庸,不可避免地遭受世界危機的沖擊。俄羅斯在“現代化”的幌子下,隱藏的是經濟和政治的衰退和崩潰。
對斯大林重新認識,肯定性評價逐漸增多
近年來,俄羅斯社會對斯大林的肯定性評價一直呈增加趨勢,同時出現了新的特點,即除了肯定在斯大林英明領導下,取得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蘇聯得以強大和繁榮等之外,對于曾經否定甚多的農業集體化、工業化也開始理性思考,并探討其舉措的歷史必然性,從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上給予歷史肯定。
一大批思考文章相繼推出,結合俄羅斯當代迫切的經濟現代化問題對斯大林歷史功績作出總體評價。2010年3月,題為《超級大國的建筑師》的長篇文章指出:在很短的歷史時期內,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蘇維埃社會制度及其政治、社會、經濟的體制和原則,調動了一切外部資源加速實現了國家工業現代化,在新的世界戰爭的形勢下防止了西方列強反蘇統一戰線的形成,奠定了蘇聯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基礎。這些評價充分肯定了斯大林建立的蘇維埃社會制度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不僅具有愛國主義的立場,而且在當前俄羅斯尋求新的實現國家經濟現代化的時期,肯定斯大林對于國家道路的選擇也有重要意義。
社會各界對斯大林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也開始出現肯定評價。一些學者撰文認為,斯大林并沒有消滅俄羅斯的農民,而是保存了它。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俄羅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是注定要走向現代化的。如果西方為現代化支付的是農民階級事實上的消失、農民邊緣化和無產階級化,那么在蘇聯不僅成功地進行了農業現代化,而且還保留了一個新形式的集體農莊的農民。真正給予俄羅斯農民打擊的是發布了消滅集體農莊命令的葉利欽。在改革中,為了消滅集體農莊,葉利欽利用國家進行宣傳,把集體農莊描繪成無利可圖的、“不正確的”、“極權主義的”、“反文明的”農業形式。而集體農莊消失后,農村卻陷入了退化和滅絕的境地。這些見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俄羅斯社會的意愿,即希望通過反思歷史,客觀評價以往被抹黑的斯大林模式及其發展舉措,從歷史深處尋找答案——俄羅斯該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
2010年初,圍繞關于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盛大閱兵式上是否懸掛斯大林照片,俄羅斯社會各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因為,這將是蘇聯解體后斯大林的形象首次在正式節日中亮相。以俄共為代表的左翼力量表示熱烈歡迎,希望人們在這一天把斯大林看作是一個“締造者、思想家和愛國者”。一些學者也指出,如果不提斯大林的名字,衛國戰爭的歷史將是殘缺不全的,是被歪曲的。這一爭論不可避免地折射出俄羅斯社會不可阻擋的對斯大林的肯定性評價,而且隨著俄羅斯現代化步伐的推進,斯大林時期創立的蘇聯社會主義功績也將越來越成為當下俄羅斯發展的重要歷史經驗。
民眾不滿政府反危機舉措,抗議頻頻
國際金融危機開始以來,俄羅斯社會頻頻出現抗議政府反危機不利、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等示威活動。2009年1月末,符拉迪沃斯托克爆發了3000多人的游行,不滿普京處理經濟危機的手法和俄國現今的政治狀況。2009年3月,抗議人群在莫斯科市內游行,他們喊著“驅逐普京”、“創造另一個俄羅斯”的口號,焚燒總統梅德韋杰夫等人的肖像。
進入2010年后,俄羅斯更是連續出現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加里寧格勒萬人游行,抗議公共住房收費和各項服務費上漲,要求取消外國品牌汽車進口限制性關稅。莫斯科特維爾斯卡亞街附近一個廣場上數千人參加示威活動,他們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不斷上漲表示抗議。3月20日,俄羅斯50多座城市再次爆發反普京示威。示威者對政府的訴求空前廣泛,從環境污染、公路收費到高房價,抗議本輪金融危機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下滑。
從總體上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盡管當前俄羅斯社會對社會主義、蘇聯、列寧和斯大林等的評價依舊莫衷一是,對立和沖突的觀點依然存在,但近年來這個評價的曲線,從縱向看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評價力度不斷深遠至高;從橫向看,從俄共及普通民眾,到學者、政治家、再到國家和政府,肯定性評價的覆蓋面越來越寬泛,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可小視的社會主流思潮,已經上升到了國家行為并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復辟了資本主義的俄羅斯社會對自由資本主義的批判,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科學性及其對人類社會規律性的揭示;而且,歷史越是久遠,人類社會越是處于重大時刻,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愈益燦爛奪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