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9月3日發表文章《中朝走近觸動周邊反思》,內容如下:
金正日訪問中國晃動了一團死氣的東北亞局勢,韓國媒體上出現一個星期前還很難想象的緊急戰略反思。中國和朝鮮開始強化軍事同盟”、“中國在幫朝鮮建高速公路”、“中朝聯手推動六方會談”……這些韓國媒體自己制造的命題,引起韓國自己的強烈震動。有俄、韓媒體稱,這次中朝關系升溫是中國外交“針對美國的勝利”,韓國《中央日報》提出疑問:目前韓國對朝鮮的敵對立場是否還能堅持得下去?中國學者徐寶康認認為,朝鮮半島這一輪的緊張,是一些力量脫離實際試圖另搞一套造成的,但現實在告訴他們“此路不通”。中國的立場前后什么都沒變,變的是不同力量在情緒激動時和冷靜下來后對中國的不同感受。中朝友好能走多遠?外界的判斷差異很大。有新加坡媒體對此很悲觀,認為朝鮮對華有多親近,取決于它是否面臨強敵壓境。盡管如此,2日環球網的投票者只有18%認為中國應當對朝鮮保持正常的國家關系,32%支持中國對其保持特殊關系。
中朝“重溫共產主義兄弟誓言”
《俄羅斯報》9月2日在題為“中朝同意兩軍友好”的文章中表示,中國正在不斷加強自己對朝鮮的影響力,兩國關系變熱。朝鮮領導人已下令要求軍方與中國軍隊進行友好合作。在金正日結束訪華后,朝鮮二號領導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1日在平壤會見解放軍沈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中將。金永南表示,今后朝方將為鞏固和發展朝中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加強兩軍友好合作關系做出不懈努力。
韓國《東亞日報》2日報道說,金永南表示加強同中國在軍事方面的友好合作關系相當罕見,這可能是針對最近韓美兩國舉行的聯合軍演所作的發言。《韓民族新聞》解讀說,這表明在“天安”艦事件之后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中國和朝鮮開始強化軍事同盟。
美國《洛杉磯時報》的評論稱,平壤最近似乎放棄了與美國修補關系的努力,將集中精力發展與其主要資助者中國的關系。而中朝兩國似乎“已經重溫了雙方的共產主義兄弟誓言”。
中國和朝鮮曾經多次強調兩國的“傳統友誼”,但西方媒體大多持懷疑態度。今年5月金正日結束他的上一次中國之行后,很多韓國和西方媒體猜測說,金正日匆忙中斷中國之行,很可能是對他的要求沒有得到中國支持表示不滿。
韓國的對朝宣傳媒體“開放的朝鮮廣播”電臺1日報道稱,連接平壤和新義州的高速公路,將全部由中國政府投資修建。報道援引“朝鮮高層消息人士”的話說,去年中國領導人訪朝時兩國商定合作修建“平新高速公路”,但最近朝鮮的經濟情況惡化,中方只好承擔應由朝方支出的費用。
不過,韓方的數字沒有可信的公開消息源,中國和朝鮮官方都沒有證實過。《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記者以前常走的一條從平壤到新義州的公路現在確實已經封閉,很可能是在修高速公路,但朝鮮媒體并沒提供這條路是不是由中國資助修建的信息。
日本學者加藤嘉一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外電議論中朝關系升溫,與金正日訪華密不可分。加藤認為,金正日訪華是以國家利益交換為基礎的,中朝關系與日美同盟,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異”。金正日訪華首先是為朝鮮內政服務。
朝媒大贊中朝友誼 在平壤更能感覺到中朝關系出現的新動向。 近期朝鮮媒體介紹有關中國情況的報道明顯增加,以前除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的消息之外,朝鮮《勞動新聞》幾周才刊登一條有關中國的消息,而近期該報平均每周有兩三篇關于中國的報道,主要內容是贊揚中朝傳統友誼、宣傳中國在國家建設中取得的成就等。 9月2日《勞動新聞》頭版刊登社論,稱贊金正日8月底的訪華是“朝中友誼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社論稱,進一步發展世代相傳的朝中友好關系完全符合兩國黨和人民的利益,朝鮮黨和人民今后將為進一步加強經受歷史考驗的朝中傳統友誼而積極努力。 在前幾天的一篇報道中,《勞動新聞》稱贊了中國向朝鮮提供的援助。報道稱,中國向朝鮮新義州遭水災地區提供緊急救災物資,這“極大鼓舞朝鮮人民早日戰勝水災、加快建設強盛大國的斗爭”。 整個東北亞的氣氛也在近期發生微妙變化。韓國《朝鮮日報》1日稱,朝鮮和中國發動先發制人的外交攻勢,美國則再次公布制裁措施。在雙方對峙的局面下,韓國表示要向洪災嚴重的朝鮮提供價值100億韓元的緊急援助。韓國總統李明博l在國務會議上談到朝中關系時表示:“我認為(最近)中國起到了積極作用。”《朝鮮日報》說,這些動向暗示,當今朝鮮半島的表面和內部形成各不相同的氛圍。 韓國《中央日報》2日的評論說,韓朝關系表現出游走于兩極的形態。進步政權十年期間韓國表現出將朝鮮“理想化” 的傾向;保守政權上臺后,又把朝鮮當成 “犯盡惡行的地上惡魔”。金正日訪華讓韓 國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否還要繼續堅持這樣的立場。 《中央日報》的評論還說,“天安”艦事件以后,朝鮮半島正在陷入不信任和敵對感蔓延的惡性循環中。現在,也許超越“天安”艦的新朝核危機解決方法的幕布將由中朝掀起。在這樣的時機,韓國將難以繼續堅持“全部或者全無”式的對朝政策。 “俄羅斯之聲”電臺的評論稱,中國近期加強了與朝鮮的友好關系,并為朝鮮擺脫國際孤立創造機會。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康斯坦丁·阿斯莫羅夫表示,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對朝制裁等強硬措施達到推翻朝鮮政權的目的,但中國化解了美國的動作。“中國在外交上戰勝美國后,將會為消除東北亞的緊張關系做出更大貢獻。” 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1日在華盛頓與到訪的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舉行會談。武大偉就朝核六方會談問題向媒體透露,與美國約定將為盡早重啟會談而共同努力,強調雙方就合作達成共識。日本共同社2日報道稱,據悉,今后數周內雙方將進行下一階段的討論。 “幾天之間,國際政治的驚濤駭浪陸續拍打朝鮮半島,使韓朝關系乃至東北亞局勢泛起陣陣漣漪。”韓國《朝鮮日報》1日的社論如此描述韓國面臨的嚴峻考驗,并稱朝中兩國的目的是“使韓半島局勢的關鍵詞從‘天安艦’變成‘解決核問題的六方會談’”。該社論還說,朝鮮的外交策略是“與中國聯手對抗韓美”、“與美國對話封鎖韓國”,如何對抗朝鮮的外交策略將考驗韓國的外交力量。 中朝關系沒有“忽冷忽熱” 曾在朝鮮和韓國常駐的《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徐寶康認為,中朝關系并不像外界形容的那樣“忽冷忽熱”,中朝關系的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一直比較正常。 徐寶康介紹說,從歷史上看,中朝關系主要經歷三大階段:一是冷戰時期,中朝兩國可以說是“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第二階段是冷戰之后,隨著中國與韓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朝關系從特殊逐漸走向正常化。目前的中朝關系正處在第三階段,也就是中國與朝鮮將朝著“合作共贏”的道路前進。 中國官方對中朝關系的正式說法是, “正常的國家關系”。但外國人的看法經常是比正常更差或者更好。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采訪第六屆“東京-北京論壇”時,聽到日本前防衛省長官石破茂這樣說:“我知道中國在形容中朝關系時,用過這樣一個詞,叫做‘唇齒相依’。因此,我們日本認為中國最了解朝鮮。”此后,盡管原聯合國副秘書長、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陳健一再強調中朝兩國是友好鄰國關系,不再是冷戰時期的同盟國關系,與會的日本人士還是不相信。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1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稱,朝鮮成為中國戰略負資產,中國近代史上為朝鮮三次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但自朝鮮戰爭以來,平壤同北京的戰略關系仍然是“剪不斷,理還亂”。一旦強敵壓境,平壤的鐘擺就向北京靠攏,呈現“唇亡齒寒”之勢;渡過了緊急關頭,平壤的鐘擺再次回到原點,同北京刻意保持距離。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